工业革命前的欧洲社会与经济

工业革命前的欧洲社会与经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意] 卡洛·M. 奇波拉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全书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前言
上篇静态近似法
第一章 需求
分析类型
人口
需要、欲望和有效需求
收入及其分配
需求的类型
个体需求
公共需求
教会的需求
外需
第二章 生产要素
“输入”的种类
劳工
资本
自然资源
组织
第三章 生产力与生产
选择与生产力
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生产力水平
积极生产
消极生产
下篇动态描述
第四章 城市革命:公社
第五章 人口:趋势与瘟疫
第六章 技术
技术发展:1000~1700年
技术的传播
第七章 企业、信用与货币
企业与信用
货币趋势
第八章 生产、收入与消费:1000~1500年
大扩张:1000~1300年
经济趋势:1300~1500年
第九章 现代的崛起
不发达欧洲抑或发达欧洲?
欧洲的扩张
科学革命
一种能源危机
第十章 欧洲经济力量平衡的变化
经济趋势:1500~1700年
西班牙的衰落
意大利的衰落
荷兰北部的崛起
英国的崛起
尾声
附表/参考书目/索引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 意大利著名经济史学家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史学教授

★ 欧金尼奥•巴尔赞奖金获得者卡洛•M.奇波拉力作

★ 再现工业革命之前欧洲的幸福与苦难

【内容简介】

工业革命是当今世界形成过程中的巨大推手,它作为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分界,仿佛是一个促成急剧变化的瞬间。然而,工业革命仅是这一漫长转变过程的最后阶段,在它发生之前的那七百年间,欧洲社会与经济是在无数因子的轻微碰撞中向着这一时刻缓慢前进的。

卡洛•M.奇波拉跨越当前经济理论与经济史之间的鸿沟,在一个连贯的分析框架内探讨了前工业化时期欧洲的瘟疫与经济动荡、工业发展与职业病、工薪变动与人口迁移、小作坊的没落与流水线的兴起等社会与经济问题,并在大量文献的佐证下,对人类发展做出了可靠的总结。而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正是由此而来的,伴随着所有的幸福和苦难。

【本书荣誉】

本书对历史问题和思想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既激发了人们的灵感,又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用户评价

评分

##像读了篇不明觉厉的论文

评分

##很多信息和观点已经过时了,还有一些成了常识,剩下一些给人信心—你自己瞎琢磨那点事50年前早就有人想过,举两个例子:1)“可利用土地(或资源-能源)对人口的比例是前工业社会实际收入水平的 主 要 决定因素。”(成天谈制度贪天功的人一般会绕开) 2)“煤和铁在工业革命起源中的关键性作用远大于棉花...工业革命早期的棉纺织机械更适合作为旧工业演变的一种附属物,而不是像通常表述的新工业的开始。也许会没有克朗普顿和阿克莱特,但仍会有一场工业革命。”(否认断裂的人比如杨小凯就喜欢搞模糊)要说本书最明显的缺点那么它仍是欧洲中心论的,一个简易识别方法就是只谈内因。

评分

##作者用一种非常平静的语气把工业革命发生前后的欧洲世界做了一次描摹,相对客观且思路清晰。谈及工业革命,读者都自然而然想知道作者对于工业革命为何在欧洲/英国发生的看法,但这本书的作者对这方面的总结是异常谨慎的,作者显然不想落入主观且随意的陷阱,更愿意通过对促成工业革命的因素与环境的介绍来引导读者自己去寻找答案。即便如此,作者的某些观点还是值得思考的,比如人力资源、社会氛围、开放包容的心态、突破宗教局限改观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这些貌似比较“软”的因素,也许对于推动一场硬的工业革命,也许作用不可低估。工业革命,其实是一场社会革命。

评分

##像读了篇不明觉厉的论文

评分

##原来以为会是叙事为主的历史书,但没想到作者是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以静态概念和动态主题两方面展开的分析。之前从未读过这类书,所以面对书中许多细致的统计图表有些不知所措。不过还是有颇多收获:(一)科学与技术在文艺复兴之后的结合,预示着科学不再作为哲学,而是在现实中发挥重要作用。(二)瘟疫、战争、政治形式和商业制度影响着贸易中心的转移。(三)英国为何后来居上?思想上开明、系统的理性主义;善于在军事、贸易上转变不利条件,把握有利条件;长期的商业活动和暴力掠夺。(四)商业的繁荣和强大的竞争力,往往体现了整个社会的活力和竞争力。(五)工业革命前,西方逐渐让获得利润成为纯粹的世俗事件,这是其走向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以这个标准看,很难将封建社会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看作是未来技术革命的契机。

评分

##看完了。这本书真的非常不错。 这本书是在很久之前写的,但是并不代表里面的内容有任何过期或者老化的感觉 作者是非常非常有名的研究经济史的大佬,在2000年已经过世。 奇波拉有意在本书中增加论述,将一个概念、一种方法的来龙去脉都告知读者。因为本书的目标群体是学生或普通的读者,所以并没有很晦涩专业的词汇,也没有特别高深卖弄的语言(有些书读着就知道她在卖弄) 这本书真的推荐给大家看

评分

##较早的经济史,后半部分不错

评分

##十分清晰地串起了我堆积在记忆角落里的零散知识。一些有意思的点:西班牙失败的经济策略令其陷入债务危机,意大利被战争和瘟疫打断发展进程,手工业与金融中心地位被英国和低地国家代替。城市作为罗马遗产的记忆存留:文明与野蛮的对立。不同地区的城市角色:意大利城邦公社下农村作为城邦的外延,逐步封建化/法国被王权驯化的城市+香槟地区的贸易衰退导致巴黎成为唯一中心/德国自由城邦与乡村的二元对立。金融产业的发展+价格革命。人口大规模下降与工资上涨+能源危机作为工业化的助力。人口停滞的原因:原子化的家庭构成+极高的城市死亡率。

评分

##本书大量表格。可供数据引用。如前言所说适合普通读者和经济学本科学生。看了这本赞誉工业革命的书,接下来,找本反思工业革命的书来“平衡报告”一下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