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告别百年激进》的姊妹篇,温铁军向我们剖析了“现代化”的问题乃至造成的现实危害,将国内外的很多问题,比如国际上的南北差距、国内的城乡差距、贫困问题等都“归结”为是“成本转嫁”导致的。总之,“成本转嫁”在国内外是普遍广泛存在着的一种现象作者认为:是“现代化”造成了“成本转嫁论”,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要在推进现代化,“成本转嫁”就是客观普遍存在着的,跟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乃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差异没有关系。
温铁军认现代化困境的破解之道在于“去现代化”,关键的要求在于:一,在国际上“去依附”,主要是中国对西方现代化“去依附”,由此阻止西方发达国家将他们的现代化成本继续转嫁给中国,为此要慎重地对待全球化,保持独立自主,不能迷信全球化乃至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同时重视中国特色的问题与经验;二,在国内“去城市化”,要推进乡村建设,重视乡土社会或传统农业社会的价值意义,不再迷信城市化与“唯城市化”,包括保护好小农经济,促进农民的组织化建设,保证乡村社会承受现代化危机的能力还还在,进而降低城市经济波动的代价或影响;三,在发展上要超越“工业文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此也就降低了工业化中资本及其造成的危机所带来的“成本转嫁”。
##2000年左右的演讲集。讲的内容还是不错的,有些很有创见,尤其是感受到当年改革的各种困境——不过作为演讲集,重复的内容太多了,而且整体太浅。
评分##国士
评分##2020年4月26日于地铁开始阅读。 六星。
评分##2000年左右的演讲集。讲的内容还是不错的,有些很有创见,尤其是感受到当年改革的各种困境——不过作为演讲集,重复的内容太多了,而且整体太浅。
评分##看到一半就不得不弃了,重复的内容太多了,而且时代太久远,行文也正经到有些枯燥。不过想到他敢在2000年左右高调地发表这些言论,还是很尊令人尊敬的,果然光脚的不怕看书的。
评分##十几、二十年前的演讲,读起来还是很新。启发是多从经济角度想问题,因为现实世界围绕利益运转。对“就业最大化”的强调,稳定先于发展,就业是稳定的根基。
评分##书中内容基本是20年前的演讲集,聚焦于三农问题,我们从中可汲取的营养较为零散而重复。作者提出的一些问题、表达的部分观点仍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例如中国要在国际环境中去依附化,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在国内经济循环中去城市化,推进乡村建设,转为推进城镇化;以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为先,用以降低工业化中资本及其造成的危机所带来的“成本转嫁”。真知灼见,洞若观火。
评分##三农问题好复杂,但又好重要……这个议题能不能加入九年义务教育?必须承认,我们这一代城市人的成长,和农民、农村、农业太割裂,有多少人认同自己的富足仰仗农民的被剥削?而农村出身的人,有多少愿意回到家乡,而这个社会又给出多少希望和可能性?刚刚公布的七普,乡村人口5亿多,占总人口的36%,远少于10年前的预估数据,但城乡二元化矛盾的严峻程度有小于预期吗?接下来的10年、20年路要怎么走,往哪里走,发人深省……
评分##03-09:看的新版,下接《告别》,分为全球化道路、三农、去意识形态、乡建理论4部分。2000年左右入世前后开始对三农、农业现代化及现代化道路的思考。确实西方现代化道路无法复制,现代化理论是伪科学,中国只能见路不走。/实践研究(调查、总结)比理论推演更重要、有用,不接地气的学术研究只是为专业化而已。知识比理论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