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鸟儿带来太阳》是加拿大作家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于1986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主要人物仍然是布雷顿海角那些与自己注定的命运抗争的男男女女。这七个如挽歌般哀伤的故事,有的充满不详的宿命论的味道,有的如哥特小说一般浓厚郁烈。
《冬天的狗》中,叙述者的祖先救下一只濒死的狗,多年之后却被其后代意外咬死,这只灰色的死亡之犬成了家人预知亲属死亡的一种凶兆,但也成为家族记忆中*坚固的一环;《幻象》一篇中,父亲和叔叔去纽芬兰岛拜访陌生的外祖父外祖母,无意中撞见他们有灵视能力的外祖父不幸的爱情传说。多年后,在诺曼底战役中身处险境的父亲突然被他真正的外祖母庇护,而他一生的悲剧也即将拉开序幕;《夏日将尽》中,世代从事矿工的男人已经将危险和孤独刻入他的身体和性情;《来年春天》中,沉迷于牛种改良的“我”在经历一整年的辛劳和期望之后,对自然的欲望法则有了朦胧的认知……
荒凉岛屿上与艰辛为伴的矿工、渔民、农民,他们的失落和痛苦源于他们知道自己是族人中最后为那种营生奔波的人,他们的后代尽管充满留恋,但仍会义无反顾离开,加入那遥远未知的世界。但高地祖先炽热的幽灵、一代代人深藏的秘密,却经由传说、记忆、盖尔语歌谣的传递,带着海风的苦涩,抵达当下。
##麦克劳德第二本短篇集。翻译比较接近麦克劳德的语言质地。麦克劳德一如既往地从本地汲取并提炼经验,语调稳定。没有读第一本《海风中失落的血之馈赠》时的新鲜感了。不过,略显单调,小说里的经验、对世界的理解的广度深度让位给了抒情的雕琢。
评分##看了作者三本小说,主题的一致性跟延续性倒是很明显了:故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自然……他的笔触很温静,有时显得冷了,但底色其实是暖的。
评分##太多人生不如意,留一丝温存,即便也许有你不知道的更冷血的事实
评分##20 NO.98 依旧是《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的风格,行文更加流畅,但抒情却相对弱了一点。 麦克劳德的文字,并不会因为语言转换而失神。底层贫穷无论在何处都是存在的。麦克劳德的文字离不开海,矿工,渔船,离不开他的偏远小镇。每个作家都有一篇独特的土地,有一种特别喜爱的意象,莫言离不开高密,肖洛霍夫离不开顿河,麦克劳德的那片土地里,充满着失落和忧伤,但又隐藏着希望和光。每一篇故事并没有什么剧烈的冲突,也并没有确切的结尾,只有无法言说的情绪。我们知道这些故事今天可能依旧在上演,不止是在加拿大,不止是在这座星球上。
评分##布雷顿海角的凛冬海风回响着盖尔语由远及近的生命之歌,麦克劳德用环境与叙事推动一种地域性与民族性的悲恸感。在这片土地上,人们不是土地的开拓者与征服者,他们务农、捕鱼、开矿、伐木,为了营生日以继夜地苦涩奔波着。他们是历史的承载与见证,但又似乎被过去与未来所抛弃了,孤零零的重复着生的活动。
评分第二本麦克劳德的书,这本比《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要温和,有几个故事带有苏格兰高地风格的魔幻色彩,民俗神话与传说可以说是作家写作乡土题材的一大灵感与素材来源,用的好不好,那就看作家们各自的本事了,麦克劳德用的不错。有个热评说这本比《海风》好,我不认同,我觉得《海风》更胜一筹,因为我记得初读《海风》时,它所制造出的沉浸氛围与情感强度,粗砺有时候未必比细腻要差,更何况两本书一以贯之的正是那股大海、农场、寒冬、艰苦生存环境所带来的粗砺感,那是麦克劳德的写作之源,是他的原乡。
评分##读《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已经是好几年前了,只记得写得好,却忘了写的是什么。这次读这本,那些感觉又回来了。看这本看得想去布雷顿角岛,想在凛冽的海风里更加感受到自己身体如动物般发出的温热气息。这本里最爱《夏日将尽》和《来年春天》。
评分第二本麦克劳德的书,这本比《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要温和,有几个故事带有苏格兰高地风格的魔幻色彩,民俗神话与传说可以说是作家写作乡土题材的一大灵感与素材来源,用的好不好,那就看作家们各自的本事了,麦克劳德用的不错。有个热评说这本比《海风》好,我不认同,我觉得《海风》更胜一筹,因为我记得初读《海风》时,它所制造出的沉浸氛围与情感强度,粗砺有时候未必比细腻要差,更何况两本书一以贯之的正是那股大海、农场、寒冬、艰苦生存环境所带来的粗砺感,那是麦克劳德的写作之源,是他的原乡。
评分##就 完全没有读《海风》时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