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于是之这一生

我和于是之这一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曼宜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自 序 /001
第一印象:灰布制服中的紫红毛衣 /001
找到了“家” /008
李伯钊指导于是之排演歌剧《硫磺厂》 /014
难忘1949年党的生日 /021
亲历开国大典 /027
初次下厂、下矿演出 /031
值得回忆的苏联话剧《莫斯科性格》 /039
从恋爱到结婚 /050
我们的家 /067
1951年在舞台上第一次出现毛主席形象 /087
于是之早年的学习生涯 /102
关于《幼学纪事》 /111
关于《祭母亲》 /118
公园偶遇钱学森、蒋英夫妇 /124
《茶馆》复排风波 /128
从《像他那样生活》到《丹心谱》 /145
“第一副院长”八年 /171
于是之和他的舅舅们 /186
莫斯科之行 /204
与病魔抗争 /217
附录一
为了纪念与感动 王丹 /246
回忆父亲 于永 /253
我印象中的爷爷 于昊明 /257
附录二
筹拍《赤壁大战》的演员日记 /261
于是之年表 /281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于是之凭借表演天赋和超出常人的努力,从社会底层中奋斗出来,并保持了终生的学习和谦逊。他一生视表演艺术为生命,创造了多个经典的艺术形象,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94岁的夫人李曼宜记录下了风波迭起、世事沧桑中的相依相傍。本书起笔自1949年的相识相知相爱,有爱情和家庭生活的甜蜜忧伤,更有于是之此后60余年里在话剧表演事业和个人命运上的艰难跋涉,道出了风光无限的演员生活背后那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

这本回忆录质朴平实,细腻动人,从中可看到这对伉俪贯穿一生的深爱和信任。不论是研究于是之本人,还是中国当代话剧,这本书都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于是之是知识分子型的演员,是艺术家。读来唏嘘,在文革十年中是他最好的年华,却演不成戏。年老了患老年痴呆症,早早也和舞台生涯告别了…… 但是一个茶馆,就让所有人记住了这个角色,他是在用生命在塑造角色……

评分

##这是于是之夫人李曼宜老师首度撰写的回忆录,94岁的老人回顾了夫妻结伴60余年里的风雨同舟相扶相携。既有演员生活的风光无限,更有风波迭起背后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曼宜老师用语严谨客观,不夸大,不妄言,有一说一,力图呈现最本真的演员于是之。很多章节诸如《与病魔抗争》催人泪下。诚挚推荐。

评分

##从于是之夫人李曼宜的角度来回顾于是之的一生,真情让人感动。多希望他能在电影里塑造曹操,多希望他能晚年能像蓝天野,朱旭老爷子那样再回归舞台。现在他在天上,也看着人艺吧。

评分

##了解一下老一代剧作人的人生。

评分

##在年老时,总是想记录自己沉浮的一生。这一本书便是如此,记录的是于是之伴侣的一生。对我而言,既看到了艺术家的一生,也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一生。所谓艺术家,沉迷于自己所在的事业,一切更多是兴趣使然,全身心投入,最后自成体系,有一定社会影响力。所谓平凡人,有着生老病死的轮回,也会经历人情世故。两者交织在一起,构筑了人的精彩一生。20220813

评分

于是之是知识分子型的演员,是艺术家。读来唏嘘,在文革十年中是他最好的年华,却演不成戏。年老了患老年痴呆症,早早也和舞台生涯告别了…… 但是一个茶馆,就让所有人记住了这个角色,他是在用生命在塑造角色……

评分

##对这么有名的演员不感兴趣,但是对于是之作为一个人的一生很感兴趣。一本小书概括不了一个人的一生,读得不过瘾,越读越“饿”。

评分

于是之是知识分子型的演员,是艺术家。读来唏嘘,在文革十年中是他最好的年华,却演不成戏。年老了患老年痴呆症,早早也和舞台生涯告别了…… 但是一个茶馆,就让所有人记住了这个角色,他是在用生命在塑造角色……

评分

##这是于是之夫人李曼宜老师首度撰写的回忆录,94岁的老人回顾了夫妻结伴60余年里的风雨同舟相扶相携。既有演员生活的风光无限,更有风波迭起背后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曼宜老师用语严谨客观,不夸大,不妄言,有一说一,力图呈现最本真的演员于是之。很多章节诸如《与病魔抗争》催人泪下。诚挚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