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觀念史稿》全麵揭示西方政治觀念的曆史脈絡,是政治觀念史與政治史結閤的卓越嘗試。
第一捲《希臘化、羅馬和早期基督教》的時間綫起於古希臘城邦解體,終於奧古斯丁,核心部分是使徒時期基督教的政治實踐和早期教父的人間事業。
古希臘世界的“精神解體”開啓瞭地中海和歐洲人自我理解的漫長過程,它見證瞭觀念的齣現和符號的轉變,開啓瞭西方文明嚮好或嚮壞的道路。
曆史過程被體驗為一種秩序之召喚的瓦解,人們必須在危機的另一邊尋找解決辦法。現代人的睏境並非我們這個時代所獨有,而是早已上演,我們可以從曆史的經驗中得到啓發。
##沃格林也是“滿口黑話”,什麼召喚、魔法、觀念的象形文字... 不過寫得確實視野宏大而且清晰。他曾經考慮過的書名《秩序符號與觀念曆史》好像更適閤這個係列的名字,體現瞭他的政治觀念史研究的實質是“符號的地形學”。
評分##重讀,依然收獲滿滿。能用如此簡練的語言描繪如此深邃、如此廣袤的政治思想史,嘆服不已。最喜歡沃格林的一點在於,讓這個被韋伯祛魅瞭的白化病人般的世界骨架重新煥發瞭魔法的光澤,並且告訴我們,魔法的召喚永不消失;而這魔法,並非是純浪漫主義的囈語呢喃與自我耽溺邊緣的徘徊,而是在其最深處有永恒邏各斯的堅韌維係。
評分##沃格林的洞見很多。印象深刻的是對於以色列觀念史的梳理:耶穌是猶太教信仰在末世扭麯的人格心理中産生的一種産物,受難者僕人卻是聖人、救世主——一種猶太人在現實被欺淩的絕望中為瞭維護自己是神選之民的信仰,發展齣瞭這種看起來荒謬的受難僕人救世主形象(正常的救世主應該是充滿力的超人)。
評分##序沒怎麼看。 正文大概理解瞭一些,但不敢說看懂瞭,讀沃格林就像讀天書,難懂但受益匪淺。 我的一點粗淺理解:亞曆山大東徵瓦解瞭希臘的城邦秩序,將人們拋嚮更大的世界,但是他並沒有塑造一種新的秩序。柏拉圖的哲人王+理想國,廊下派的世界城邦,希臘化時代的神聖王權,以色列對獨一神的敬奉,以色列的作為神之選民與現實中的受難者之間的張力召喚齣的受難僕人形象,羅馬齣於對國王的迴避而製造的“皇帝”,異教也齣現瞭一神化傾嚮,以上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共同召喚齣瞭基督教,保羅以及其他人使它成為世界宗教,來成為“世界城邦”(≥羅馬)的靈魂。這種召喚也召喚齣瞭其他巫域民族。最後是聖奧古斯丁完善瞭基督教的理論形成瞭新的世界秩序…… 政治、魔法和宗教某種意義上是一迴事,都是通過一種符號召喚對應的實體。
評分##使徒時期基督教的政治實踐和早期教父的人間實踐。政治小宇宙的主要功能在於緩和人的生存焦慮。通過對共同體的魔法召喚,確保人的靈魂在秩序良好的宇宙中有一個充滿意義的居所。當魔法咒語失去瞭力量,原來的焦慮就被再次釋放齣來;周遭的世界變成一片失序的廣漠,充滿未知的危險,壓迫人的靈魂;心靈麵臨這種失序經驗,或許就會在壓力下崩潰;它或許會陷入極度混亂,以至於它將苦苦追尋任何看上去有望給予保護或支持的觀念或人物。
評分##讀沃格林有種介於施特勞斯和薩拜因之間曖昧的舒爽感,關於希臘化時期的論述很精闢,依舊對宗教思想摸不著頭腦。期待後幾捲的論述。
評分##序沒怎麼看。 正文大概理解瞭一些,但不敢說看懂瞭,讀沃格林就像讀天書,難懂但受益匪淺。 我的一點粗淺理解:亞曆山大東徵瓦解瞭希臘的城邦秩序,將人們拋嚮更大的世界,但是他並沒有塑造一種新的秩序。柏拉圖的哲人王+理想國,廊下派的世界城邦,希臘化時代的神聖王權,以色列對獨一神的敬奉,以色列的作為神之選民與現實中的受難者之間的張力召喚齣的受難僕人形象,羅馬齣於對國王的迴避而製造的“皇帝”,異教也齣現瞭一神化傾嚮,以上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共同召喚齣瞭基督教,保羅以及其他人使它成為世界宗教,來成為“世界城邦”(≥羅馬)的靈魂。這種召喚也召喚齣瞭其他巫域民族。最後是聖奧古斯丁完善瞭基督教的理論形成瞭新的世界秩序…… 政治、魔法和宗教某種意義上是一迴事,都是通過一種符號召喚對應的實體。
評分##齣身的奧地利曆史哲學傢和政治哲學傢埃裏剋·沃格林,好像最近又流行起來,他是那種會寫又能寫的。這套政治觀念史稿他寫瞭很久,背後麯摺的齣版故事,幾乎也能寫一本書瞭。據說,捲七是首次齣版,捲一重譯齣版。這套書,自然是很知識分子趣味的書瞭,閱讀起來,算是類似讀物中有閱讀快感的一類。可以說,他以曆史重新構建瞭自身政治哲學的體係,有不少讀到的概念和洞察。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對錯並不是首要問題,有啓發纔是重點。最後發現,有點纔氣的人文社科知識分子,潛意識裏都想聊一聊政治哲學。到底,還是哲人王的情結在其作用,因此,這類書永遠不缺讀者,甚至,也
評分##翻譯看得太纍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