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

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川胜义雄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序 1
第一编 贵族制社会的形成
第一章 贵族政治的成立 3
前言 3
一 魏晋贵族的系谱 4
二 汉末清浊二流的对立 6
三 清流势力的结构 8
四 从清流势力到魏晋贵族 13
结语 17
第二章 汉末的抵抗运动 18
前言 18
一 逸民式人士与清流势力 19
二 乡邑秩序的分裂 23
三 豪族的自我矛盾 28
四 从党锢到黄巾运动 31
结语
———对下一个时期的展望 37
第三章 魏、西晋的贵族层与乡论 42
前言 42
一 乡论的性质 43
二 乡论环节的重层结构 45
三 上层游离于基层之外 47
结语 51
第四章 贵族制社会的成立 53
一 问题的基本视角 53
二 豪族在乡村的统治与自耕农民 57
三 清浊二流的对立及其社会基础 61
四 逸民人士与黄巾之乱 67
五 魏晋贵族制社会及其国家 72
第二编 朝向封建制的倾斜与贵族制
第一章 曹操军团的构成 85
前言 85
一 民间武力集团的结集 85
二 民间武力集团的内部构成 87
三 集团的结合纽带 90
四 统属关系———质任 92
五 曹操直辖军 95
六 关于所谓法术主义统制 97
第二章 孙吴政权与江南的开发领主制 103
前言 103
一 孙吴政权的成立 104
二 山越问题 107
三 孙吴政权下的开发领主制社会 115
结语 121
第三章 从孙吴政权的崩溃到江南贵族制 124
前言 124
一 孙吴政权中主从关系的瓦解 125
二 孙吴社会的不均等化与流动化 130
三 西晋统治下的江南 137
四 东晋政权成立的背景 144
结语 151
第四章 东晋贵族制的确立过程
———与军事基础的问题相关联 154
前言 154
一 司马睿与王敦以及江南豪族 155
二 王敦军团与江南土著势力 160
三 王敦之乱的背景 165
四 北来流人兵团与王敦之乱 168
五 北来军团的整理与苏峻之乱 171
六 北来流人集团的安定 175
七 桓宣的集团与陶侃的势力 179
结语 184
第五章 门生故吏关系 187
前言 187
一 门生故吏的地位 188
(一)故吏的地位 188
(二)故将、故义等的地位 193
(三)门生的地位 197
(四)客与门生故吏 203
二 门生故吏关系 206
(一)私人性质 206
(二)人格关系 210
(三)恩义关系 213
(四)关于父家长 217
第三编 贵族制社会的变质与崩溃
第一章 刘宋政权的成立与寒门武人
———从与贵族制的关联来看 223
前言 223
一 刘裕政权与北府军团 224
二 贵族军事支配的丧失 231
结语 237
第二章 《世说新语》的编纂
———元嘉之治的一个侧面 238
前言 238
一 《世说》产生的诸条件 239
二 何长瑜与《世说》 246
结语 251
第三章 货币经济的进展与侯景之乱 253
前言 253
一 《梁典总论》 254
二 在人民流亡的背后 257
三 货币经济的发展 260
四 商业与商业人口 269
五 恩幸与商人 272
六 地方商人与军人 275
七 军府与半失业商业人口、流亡农民 281
结语 287
第四章 南朝贵族制的崩溃 290
前言 290
一 庄园的变质 292
二 贵族与商人 295
三 贵族与俸禄 298
四 侯景之乱与贵族的社会势力 301
五 陈朝贵族的政治实力 305
结语 309
译后记 311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书是日本著名中国史研究学者川胜义雄的代表作。川胜在对后汉及魏晋南朝的历史进行精细的分析之后,认为中国六朝是个贵族制的社会,而如何思考六朝贵族制与封建制的关系,则是川胜始终萦绕于心的问题。他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中世,是皇帝专制下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当时的豪族阶级的势力,具有领主制倾斜的性质,他称之为豪族的领主化倾向,但中国社会以舆论,也就是在九品中正制中起重要作用的“乡论“为基本手段,阻止了领主化倾向,从而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中世社会。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川胜义雄和谷川道雄比他们的前辈内藤湖南和宫崎市定进步了不少。

评分

##经典之作,虽然翻译存在一些问题,但作者驾驭宏大框架的能力让人敬佩,通过史料运用分析足以自成其说,对于社会构造内部细致的分析也凸显其犀利的洞察力。读此书,一定要做笔记和框架图才更能深入理解。不足之处在于,某些概念的定义或者运用标准,有一些模糊之处,而“乡论”和“文化”的作用,过于强调或者放大,而帝权在其中的作用(事实上,我认为东汉的宦权、皇权与外戚、宦权内部的斗争不能简单被看为“浊流”,因此,我更加赞同田余庆先生的皇权之说,即皇权稳固,宗族支持;皇权动荡,宗族匡复;皇权瓦解,宗族角逐。外戚、宦官只是其延续,利用皇权,不能否定皇权。),作者没有深谈,也符合其“贵族制社会”的主题,未免存在先立论后论述的色彩。

评分

##川胜义雄和谷川道雄比他们的前辈内藤湖南和宫崎市定进步了不少。

评分

评分

评分

##宏大的角度驾驭魏晋六朝史,和谷川道雄的《隋唐帝国形成史论》都持共同体理论,有此二本,魏晋南北朝共同体理论得解,突出强调人与人的结合和文化的力量。日本学者的功力可见一斑。由于实力水平不够,一些田制和经济的部分没有完全看懂。但是似乎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都是个人的见解),如魏晋时期贵族制真的就在曹魏时期形成吗?那么明帝时期打击浮华又如何解?(是不是说明是在防止贵族制形成的一种作为?)说东吴是后进型社会,那么类似中正品第的在东吴时期的出现又怎么解?吴国是不是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贵族制?学力有限,不得解也。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