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教养的抉择:12岁前 父母必须做出的33个教养抉择
定价:30.00元
作者:高子健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5640985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实用的育儿实操手册
2、世上没有好养的孩子,教养需要有爱更要有法
3、父母的抉择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孩子的未来决定着家庭的未来
内容提要
《教养的抉择:12岁前,父母必须做出的33个教养抉择》告诉你:别再插手过问孩子能做的事、别再念叨提醒孩子可以承担的事。你需要让他知道,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自己。他才是自己的主人。
教育专家告诉你,这样教出自信、自律、专心、爱学习、有创意的好孩子!
◆成绩不好要不要请家教?
→关于学习这件事,孩子要自己负起责任来。父母可以提供帮助,但他才是主角。
◆该不该为孩子设立成绩奖?
→孩子是马戏团的小猴吗?表演得好就可以得到香蕉?
◆该不该禁止孩子和异往?
→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用的是“疏”而非“堵”。此事同理。
◆揍不揍爱反抗的孩子?
→事实已经证明,“”是无效的。
◆孩子被欺负家长帮不帮?
→父母只要好三件事:专心倾听、适当分析、给予拥抱。至于要不要“打回去”,让孩子自己决定。
目录
CONTENTS
Part 01教育内容上,成绩重要还是综合素质重要
成绩不好要不要请家教?
——先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
给不给孩子看课外书
——是增长知识还是浪费时间
该不该为孩子设立成绩奖
——物质利诱好不好
奥数要不要学
——奥数到底能带来什么
兴趣班要不要上
——尊重孩子真实的兴趣
要不要让孩子进“蹲坑班”
——这个“大溜”要不要随
英语重要还是国语重要
——国语是文化,英语是通关证
有没有必要非名校不进
——起点到底要多高
Part 02教育方式上,怎么才能做到尊重不放纵
该不该禁止孩子和异往
——不得不防的早恋
孩子的日记要不要看
——监视,还是倾听
该不该和孩子交朋友
——做了朋友还能做吗
暑托班要不要报
——假期,还是学期
抢同学东西该不该强制处理
——分析原因,对症
该不该让孩子管你的事
——让孩子了解你的心
Part 03品格培养上,言教还是身教
家长会后要不要制造“管教”气氛
——做老师与孩子沟通的桥梁
揍不揍爱反抗的孩子
——给孩子时间,换一份认同
孩子追星管不管
——区分楷模和偶像很重要
能不能逼孩子背词典
——背的是词汇,缺失的是应用
Part 04个性发展上,怎样扬长避短
该不该让孩子“适度”自私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该不该让孩子“被竞争”
——过度竞争要不要干预
孩子做家务要不要付报酬
——树立孩子的责任感
是否应该鼓励孩子帮助差生学习
——会不会因此影响自己的成绩
该不该关孩子的电脑
——跟进时代,适当控制
Part 05理顺亲子关系
孩子被欺负家长帮不帮
——要不要替孩子出气
高压下出现的亲子裂痕要不要修复
——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很必要
该不该给老师送礼
——送的是情还是礼
做“杜拉拉”还是做全职妈妈
——坚定信念,智慧教子
孩子作业太多能不能鼓励孩子不做
——要健康,还是要前途
Part 06生活上,“穷教”还是“富教”
相互送礼成风家长该不该阻止
——支持还是限制
鞋买不买
——攀比心理要不得
单亲家庭,该不该给孩子更多关爱
——避开单亲教育误区
要不要让孩子自己支配压岁钱
——教会孩子理财术
是不是要穷养儿子富养女
——富神穷养身
作者介绍
高子健
心理咨询师,育儿专家,多家育儿杂志专栏作家。在多家早教机构、幼儿园担任教育教学顾问。对上千名0~12岁幼儿进行过长达十余年的跟踪记录,收集了厚达七米的手资料。这套书正脱胎于这些宝贵的资料。
文摘
序言
《教养的抉择:12岁前 父母必须做出的33个教养抉择》这个书名,精准地抓住了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最常遇到的困境——信息爆炸下的迷茫和决策的压力。12岁之前,这段时光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而“33个抉择”这个具体的数字,让我觉得这本书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有着清晰的结构和实操性。我猜想,它会像一个指南针,指引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航程中,哪些地方需要停靠,哪些路口需要选择。可能有些抉择是关于规则的建立,有些是关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有些则是关于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而且,“必须做出”这四个字,强调了这些抉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它暗示着,有些事情拖延不得,一旦错过最佳时机,可能就会留下遗憾。这本书或许会帮助我们理清思绪,摆脱育儿的焦虑,让我们知道哪些才是真正重要的,哪些才是我们应该花时间和精力去投入的。它可能会提供一种“预警”机制,让我们提前准备,而不是在问题发生时才手忙脚乱。这对于忙碌的现代父母来说,无疑是非常宝贵的。
评分读到这个书名《教养的抉择:12岁前 父母必须做出的33个教养抉择》,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个育儿场景。12岁之前,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的性格、习惯、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我们父母一点一滴塑造的。而“33个抉择”,这数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好像涵盖了从孩子吃喝拉撒的小事,到关系到他们品德、学习、社交的大事。我很好奇,这33个“抉择”究竟会涉及到哪些方面?是关于管教的尺度?是关于情感的表达?是关于界限的设定?还是关于独立性的培养?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像一个精明的导航员,为我们父母提供一条清晰的路径,让我们知道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有哪些关键性的节点,我们必须有所行动,有所取舍。而且,它不会是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法则,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家庭的情况也不同。所以,它很可能是在提供一些原则性的指导,然后教会我们如何根据自己孩子的特质和家庭的具体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抉择”。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比直接给答案更能赢得我的信任。我想,这本书的目标读者,应该是那些渴望成为更优秀父母,但又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助的家长们,它提供了一种更主动、更具反思性的育儿视角。
评分这本书名《教养的抉择:12岁前 父母必须做出的33个教养抉择》,光是看标题就让人心里咯噔一下,感觉自己仿佛被卷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12岁前,这是孩子成长中最关键、也最容易让家长手足无措的时期,而“33个教养抉择”,这个数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仿佛是在告诉你,错一个就可能影响孩子一生。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是既期待又有点小小的恐惧。期待的是,希望它能给我指明方向,让我知道该怎么做才是对的,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育儿观念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恐惧的是,万一我做出了错误的抉择,是不是就毁了孩子?这种压力,我想很多父母都感同身受。书名直接点出了“抉择”二字,这意味着父母不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需要主动地思考、判断,并最终做出决定。而“必须做出”,更是强调了其紧迫性和重要性。我猜想,这本书应该不会是一本枯燥的理论堆砌,它更可能是在那些最容易让父母纠结的时刻,提供一些清晰、可行、有逻辑的建议,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育儿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标。它或许会直击痛点,让我们不得不面对那些我们一直逃避或不够重视的育儿难题,然后引导我们如何去解决,如何去做出最有利于孩子长远发展的选择。
评分当看到《教养的抉择:12岁前 父母必须做出的33个教养抉择》这个书名时,我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共鸣。12岁之前,的确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父母的每一个言行,甚至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种子。而“33个教养抉择”,这个数字本身就带着一种“非此即彼”的意味,暗示着我们不能再模棱两可,不能再随波逐流。我感觉这本书很可能是在为我们揭示那些隐藏在日常教养中的关键决策点,它会迫使我们停下来思考: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如何引导他们处理情绪?如何在给予关爱和设定界限之间找到平衡?它或许会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作为父母可能存在的盲点和误区,然后提供一条更加清晰、更加有智慧的育儿路径。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不再因为担心犯错而瞻前顾后,而是能够更有勇气、更有策略地去做出那些真正有利于孩子长远发展的“抉择”,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一个独立、有担当的人。
评分“教养的抉择:12岁前 父母必须做出的33个教养抉择”,这个书名在我的书单里显得格外突出,它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同时也透露着一种紧迫感。12岁之前,简直就是孩子性格形成和世界观建立的关键期,而“33个抉择”,这个数量本身就说明了问题不会简单。我脑海里不禁联想到,很多时候我们父母在育儿这件事上,往往是处于一种“凭感觉”或者“随大流”的状态,很少有系统性的思考和预判。这本书名传递出的信息是,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再犹豫,不能再拖延,必须在12岁之前就下定决心,并付诸行动。这让我联想到,它可能是在探讨那些我们常常忽略的,或者认为不那么重要,但实际上却对孩子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细节。比如,关于孩子的情绪管理,关于他们面对挫折的态度,关于如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甚至是一些日常沟通方式的选择。每一个“抉择”,都可能是一个小小的转折点,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人生轨迹。我期待它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长者,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在这些关键时刻,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如何做出对孩子最有利的选择,而不是在事后追悔莫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