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博弈智胜 ISBN编号 9787517122210
条形码 9787517122210 是否套装 否
定价 38.00元 出版日期 2017年4月
出版社名称 中国言实出版社 作者 赵飞
开本 16 作者地区 中国
译者 无 编者 无
编辑推荐:
★实用的博弈方法,掌控人生的策略。
★别以为你能轻松打败我,我懂博弈智胜!
内容简介
本书告诉我们无论处世、爱情与婚姻、职场、管理,还是做人和谈判,博弈渗透到了我们生活和事业的每一个角落,为了自己,也为了与他人更好地合作,寻求个人和社会利益的**化,我们都需要学习一点博弈的策略和方法。
作者简介
赵飞,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专业,图书策划人,他参与策划的大部分书籍在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普遍欢迎,其文章的逻辑性强,能很好地抓住问题的关键,提出自己的观点。
目 录
**章 博弈人生:人生无处不博弈
你的人生就是在博弈 / 2
博弈是一种生活常识 / 4
博弈为人生作了铺垫 / 5
小博弈,大智慧 / 9
有互动就会有博弈 / 13
博弈是一种竞合游戏 / 16
懂一点博弈的基本术语 / 20
搞清楚博弈的要素 / 23
第二章 困境博弈:两难境地如何选择
为什么会互相背叛 / 26
囚徒困境与懦夫困境 / 28
巧用囚徒困境降低博弈成本 / 30
利用困境,解决难题 / 34
面对困境,谨慎为上 / 37
走出困境的两种方式 / 41
坚持到底才能成为赢家 / 45
第三章 信息博弈:用好你手中*有价值的筹码
信息是博弈的筹码 / 50
信息的提取和甄别 / 52
公共信息下的锦囊妙策 / 54
信息不对称下的制胜之道 / 59
没有信息时善于等待时机 / 62
机会是制胜的关键 / 64
第四章 零和博弈:巧妙衡量自己的利弊得失
有赢有输的零和博弈 / 68
两败俱伤的负和博弈 / 70
互利互惠的“正和博弈” / 73
非零和博弈的运用 / 75
从零和博弈到合作双赢 / 79
第五章 强弱博弈:从弱者转化为强者的策略
强者往往是规则的制定者 / 82
避免以卵击石 / 83
弱势变强势的谋划之道 / 85
强弱博弈的借力用力 / 87
优未必胜,劣未必汰 / 89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91
劣势很可能是优势 / 94
两个弱者之和大于二 / 98
第六章 进退博弈:面对危险如何选择
“斗鸡博弈”中的进退之道 / 102
学会牵着对方鼻子走 / 106
用点以退为进的手腕 / 109
用一点“威慑战略” / 112
如何面对威胁和承诺 / 115
契约为何成为一纸空文 / 120
第七章 谈判博弈:寻求己方利益的*大化
讨价还价的智慧 / 128
准备充分很重要 / 131
搞清楚对手的底牌 / 133
抓住对方心理才能搞定 / 136
转移对方的注意力 / 139
用小妥协实现大目标 / 142
第八章 合作博弈:用团队的力量去获取胜利
学会与他人合作 / 146
一根筷子与一束筷子 / 149
既要合作还要分工 / 151
取长补短才能快速前进 / 155
优势互补赢得成功 / 157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 160
第九章 处世博弈: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事情
把优势变成生存的资本 / 164
欲望博弈中的选择 / 167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博弈 / 170
当断不断必然自乱 / 172
舍小部,保大局 / 175
放弃的态度一定要坚决 / 178
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 181
第十章 职场博弈:职场要遵守的黄金法则
“智猪博弈”的职场启示 / 186
不进则退的职场博弈 / 190
职场中改善关系的原则 / 192
怎样跳槽才是合算的 / 196
第十一章 爱情博弈:浪漫的爱情也是要动脑子的
浪漫的爱情也需要博弈 / 200
谁先动,谁就更主动 / 202
爱情里的“麦穗理论” / 204
爱情里的优势策略 / 207
婚姻是不可预期的 / 209
第十二章 管理博弈:做一个高效的管理者
企业制度中的博弈 / 214
用人制度中的博弈 / 217
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博弈 / 219
激励制度后面的信用博弈 / 223
胡萝卜与大棒在手 / 225
管理中的利益关系 / 228����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你的人生就是在博弈
博弈与人生关系密切,它可以解释我们人生的中的各种关系——朋友、家人、同事,无一不与博弈有关。
我们的人生中充满了博弈,即使*小的琐事往往也能体现出博弈来。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吸烟伤肺,不吸烟却又“伤心”,烟民是选择抽烟还是不抽烟,这就需要进行权衡。如果这个烟民非单身贵族,而是有妻子或女友,这种情况下就很有可能形成一个博弈。这也就是说,博弈者的身边充斥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决策者,他们的选择与其他博弈者的选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互动关系自然会对博弈各方的思维和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其他参与者的决策结果。
再比如,有7个人组成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解决吃饭问题——分食一锅粥,但是没有任何容器称量。怎么办呢?这样的小事只要善于运用博弈论就非常好解决了。他们是怎么把博弈论运用到这件事情上的呢?
大家试验了这样一些方法:
方法一:拟定一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多,于是换了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多*好。结论:权力导致腐败,的权力导致的腐败。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吃得饱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耐。结论:资源浪费。
方法三:选举一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维持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结论:毕竟是人不是神!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粥分完,早就凉了!结论:效率太低!
方法五:每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人**一个领粥。结果呢?每次7只碗里的粥都是一样多,就像科学仪器量过的一样。
怎么样?以博弈论解决喝粥问题,**大家都高高兴兴地喝粥。这就是博弈论在人生中的妙用。
博弈是一种生活常识
每个人都要学用自己的智慧来生活,让自己在社会上活得更加出色,在博弈组成的人生中赢得更多,效用大。我们没有办法脱离社会,那么能做的就只有融入社会,做一个强大的社会人。
博弈还是一种生活中的常识。出租车涨价了,打车的人都会掂量一下,还要不要打车呢?听说牛奶要涨价了,电费要涨了,排队买奶粉、买电的人是不是排成了长龙呢?你去买菜,还要货比三家的时候,卖菜的大婶赶紧说:“还不放心呀,我可是天天都在这儿卖的,大家都知道我的菜**了”,于是你也就买了。
这些其实都是一种无意识的博弈了,它不需要我们故意绞尽脑汁,也不像谈判一样激烈,只是一件很简单的、很平常的事情。
实际上,这种有利益的争夺正是博弈的目的,也是形成博弈的基础。现代经济学对此有专门的研究,*基本的假设就是经济人的效用*大化,参与博弈的博弈者正是为了自身效用的*大化而互相争斗,大家就形成了一种对抗的关系,以争取己方的效用*大化,而一定的外部条件又决定了竞争和对抗的具体形式,这就形成了博弈。
所以说,每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就要为着生存而不断地进行着与人、与环境的抗争活动,在活着的几十年里面,如果不和社会上的人、环境联系的话,是活不下去的。因此,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也同时和社会进行着博弈的。
博弈为人生作了铺垫
博弈组成的人生其实是很丰富的,仔细想想自己的人生就会发现,每一种博弈的选择都给自己的后来作了一定的铺垫。
我们每个人都想要一个美好的人生旅程,但我们要记住只有选择好了才会让自己更加成功。
首先,我们首先要学会接受“无处不在的博弈”这个观点,不管你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它都是事实,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我们能做的事情就只有去接受它,客观地看待它,这样才能更客观地做好它。
其次,就是要认识到博弈的作用,它能为我们带来什么,这个理论的运用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其实博弈原理弄清楚了,作用是很大的,**就是能给我们带来信心。
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都是当时的小国,吴王夫差把越国打得只剩下5000甲兵,躲在会稽山上惶惶不可终日。越王勾践被迫向吴国求和,送了一大批的珠宝美玉,**还被迫自和夫人、大臣一起去吴国做奴隶才暂时保住了国家的安危。勾践的忍辱负重让骄傲的吴王以为勾践屈服了。
勾践给夫差当了3年马夫,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被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于是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自己问自己:“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自参加耕种,要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遇近乎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制定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要文种管理国家大事,要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让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重新复兴,**一举灭掉了骄傲的夫差,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任霸主。
......
........
我承认,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博弈”这个词多少有些负面印象,总觉得它带有一种算计和功利的味道。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让我看到了“博弈”在人际交往和自我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它是一种智慧,一种策略,一种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而进行的理性互动。书中关于“情绪的掌控”和“决策的艺术”的章节,对我来说尤其具有启发性。我过去常常被情绪左右,做出一些冲动的决定,事后又追悔莫及。通过学习书中提供的各种心理调适方法,我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之下保持冷静,如何理性分析问题,并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这种能力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工作上,也体现在我的个人生活中。我能够更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也能够更清晰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它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之间最深刻的互动规律。它让我不再是那个随波逐流的个体,而是能够主动驾驭自己人生航向的掌舵者。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我人生的“指南针”,尤其是在我感到迷茫和自卑的时候。我一直以来都饱受自卑感的困扰,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总是小心翼翼,不敢展现真实的自己。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道曙光,照亮了我内心的阴霾。它让我明白,自卑并非不可战胜,它往往源于我们对“博弈”的误解和对自身价值的低估。书中关于“自我价值的重塑”的部分,给我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方法,让我学会如何发现自己的优点,如何肯定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一味地放大自己的缺点。我开始尝试用一种更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自己,去拥抱自己的不完美。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理解了“博弈”的积极意义,它不是为了伤害别人,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与世界相处。通过学习书中关于“策略性合作”的理念,我学会了如何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与他人建立互利的合作关系。这种转变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信,我不再害怕与人竞争,也不再害怕失败,而是更加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学会沟通”这么简单。它更像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审视,让我得以窥见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博弈”倾向。我过去常常陷入一种“好人”的泥沼,总觉得要牺牲自己的利益去迎合他人,生怕得罪任何人。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不仅没有赢得尊重,反而被他人视为软弱可欺。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这种“受害者”心态。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好人”并非一味退让,而是懂得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与他人建立健康的互动关系。书中关于“边界感”的论述尤为触动我,让我意识到设定和坚持个人边界是多么重要。我开始学习如何拒绝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如何表达自己的不满,而不是选择沉默和压抑。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但也充满了成就感。每当我成功地维护了自己的权益,我都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力量。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人际交往的实用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找回自我、掌控人生的哲学读物。它教会我如何从被动的适应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活出真实的自己。
评分老实说,我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去阅读这本书的,毕竟市面上关于“心理学”和“人际交往”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很难分辨优劣。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它没有空泛的理论,也没有陈词滥调的道理,而是充满了鲜活的案例和切实可行的策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非语言沟通”的深入剖析,比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以及语气的微妙变化,这些往往是我们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信息。通过学习如何解读这些信号,我发现自己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真实意图,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反应。此外,书中关于“反思性倾听”的技巧,让我学会了如何真正地“听懂”对方,而不是仅仅“听到”。这极大地改善了我与家人和朋友的沟通质量,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争执。我曾经因为沟通不畅而与父母产生过不少隔阂,现在我能够更有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想法,并用他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改变让我感到非常温暖,也让我意识到,原来人际关系的美好,很多时候就藏在细节里,藏在每一次用心的交流中。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的互动方式。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太擅长社交,总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或者担心自己说错话。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我的不安源于对“博弈”本质的忽视。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人际交往中的各种心理博弈,从微观的语言表达,到宏观的策略选择,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反击的艺术”这一章节,它不是教你如何咄咄逼人,而是如何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用智慧和策略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又不至于彻底破坏关系。书中提供的许多小技巧,比如如何巧妙地回应那些常常让人感到尴尬的问题,或者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和自信,都非常实用。我尝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其中的一些方法,比如在团队会议上,我不再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学会了如何更有条理、更具说服力地呈现。渐渐地,我发现同事们开始更认真地对待我的意见,甚至会有一些之前不太熟悉的同事主动找我交流。这种改变让我感到非常欣喜,也给了我继续探索和学习的动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技巧”的书,更像是一把开启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新篇章的钥匙,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在的潜力和成长的空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