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小学生 9787552020670

我家有个小学生 978755202067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蔡朝阳 著
图书标签:
  • 家庭教育
  • 小学生
  • 亲子关系
  • 成长
  • 教育方法
  • 行为习惯
  • 学习方法
  • 心理健康
  • 育儿
  • 儿童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20670
商品编码:30214162530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1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我家有个小学生 作者 蔡朝阳
定价 46.80元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 9787552020670 出版日期 2017-1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6年陪伴,53篇温暖的文字,独立教育工作者蔡朝阳用细腻的文笔,点点滴滴,记录了儿子菜虫小学阶段遇到的诸多难题,以现身说法的方式,解答了小学生父母们可能遇到的困惑,譬如:

给孩子选择学校应该以什么为标准?

孩子不愿意做作业怎么办?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怎么办?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金钱意识?

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

从这些文章中,我们既可以读到作者身为父亲的舐犊深情,也可以看到他身为独立教育工作者对当下教育的深刻反思。

针对眼下父母们的焦虑,同时以父亲和教育者的名义,作者向父母们发出吁请:为人父母,应当在社会压力与孩子的成长之间,承担起守护的职责——守护好孩子*的童年,让孩子内在的生命力量自然生长,这将是送给孩子一生的*好礼物。

开放的观念与温和坚定的信念,可以使家长更有力量。此外,的儿童视角与沟通技巧,跟孩子对话,跟体制周旋,也是积极的选择。一言以蔽之,教育有问题,但别一股脑全推给体制,那同样是一种思想上的懒惰,甚至不负责任。 ——《择校记》

父母不能给孩子制造一个只有真善美的水晶世界,更不能用虚幻的纯美来填充他的生命。你爱他,就让他生活在真实中。所谓真实,就是不逃避世界的任一层面:爱与善良,与丑恶,以及两极之间漫长如光谱般的日常乃至庸常。

——《脏话小学》

家长的焦虑其实来自两个方面,就浅层次而言,无非是家长的虚荣心,似乎孩子考试分数高,便有面子。就深层的原因而言,这是对教育尤其是儿童成长规律的外行。人生很漫长,因而童年的准备阶段尤为重要,这个重要性不是分数名列前茅,也不是主流的“品学兼优”。在意志品质之外,始终保有那种与生俱来的、对万事万物的天然好奇,这一点,尤为重要。

——《“白卷英雄”菜虫虫》

整个一年级,只要我在家,就陪伴菜虫,直到他作业写完。菜虫的书桌前是并排放两张椅子的,他坐一张,我坐一张。我不在,则换虫妈。这里也需要说明一下,陪伴的目的不是监督,陪伴是共同承担,不论快乐还是困难。

——《做作业这件事》


   作者简介

文艺中年、奶爸、书籍出版人;曾为高中语文老师,人称“麻辣语文教师”,与推动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吕栋、郭初阳合称“浙江三教师”;2010年《时代周报》影响中国社会进程100人之十大教育工作者,2012年《新京报》年度教育书《寻找有意义的教育》作者,2014年“一席”年度演讲者。

著有《阅读抵抗荒诞》《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寻找有意义的教育》《为什么不能把所有东西买回家》《但得爱书人似我》等。


   目录

序 // 1

1 目送

择校记 // 3

小学一个月 // 7

脏话小学 // 9

美好小学 // 12

目送 // 16

菜虫被欺负了吗? // 20

“白卷英雄”菜虫虫 // 23

戴蒙老师的课堂纪律 // 26

我的愿望是没有作业 // 30

做作业这件事 // 34

我要,身背包 // 40

语文老师不教作文? // 44

小学半程话得失 // 48

小升初之忧 // 54

2 陪你去看流星雨

陪你去看流星雨 // 59

虫子骑车记 // 65

2014 年夏天的奇迹 // 68

2014,菜虫轶事 // 72

菜虫,我要数落数落你 // 75

刘翔跑得比野猪快吗? // 80

陪伴游戏:家长的职责 // 84

关于电影《黄飞鸿》的研究习报告 // 88

菜虫虫的赛百味 // 92

与菜虫“童鞋”谈摇滚 // 96

爸爸,我是什么时候成名的? // 101

3 你有权一生虚度光阴

不被儿子抢白,不足以语人生 // 106

菜菩头议事规则 // 113

为什么要跟孩子们谈钱 // 117

如何与菜虫谈论香港 // 122

当道德说教遭遇无厘头 // 128

如何帮孩子建立时间的自我管理能力 // 131

菜虫,你有权一生虚度光阴 // 135

与菜虫“童鞋”谈早恋 // 140

熊孩子问:为什么上学没有钱的? // 143

如何与孩子谈死亡 // 148

10 岁熊孩子的性教育 // 155

再谈性教育:认识自我成长所带来的内驱力 // 160

如何与孩子谈论传统 // 165

4 爱是生命的自由状态

爱比恨更难 // 171

我为什么不反对孩子玩电脑游戏 // 174

爱是生命的自由状态 // 184

那些我们无能为力的事 // 189

《头脑特工队》与儿童的情绪管理 // 194

为什么上情绪管理课的小鸟都没有家人? // 200

暴力不是教育,是野蛮 // 204

必须承认圣诞老人存在的事实 // 208

再见杰森,我在多年以后感谢你! // 214

5 读厚厚的书是为了跟你说浅浅的话

《云朵面包》所改变的生活 // 221

从绘本阅读到文字阅读 // 226

共读绘本的一年 // 229

亲子共读:穿越童蒙与现实之境 // 233

读厚厚的书,是为了跟你说浅浅的话 // 239

孩子将长久铭记此刻与你的温柔共处 // 243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写给小学生父母的安心之书。 孩子升入小学,父母的焦虑指数也随之直线攀升。从择校焦虑到作业压力到校园欺凌到性教育,无一不在挑战父母们脆弱的神经。在作者看来,在整体浮躁、追逐实利的时代荒流中,在评价体系高度单一化的当代教育环境中,身为小学生家长,如何能够做到不急不躁、从容而坚定地守护孩子内在生命的自然生长,守护好孩子的童年,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这需要父母的觉醒,更需要父母的成长。 父亲和独立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视角,让作者的叙述兼有感性的温情细腻和理性的冷峻深刻。 面对焦虑的父母,作者抽丝剥茧,毫不留情地指出症结所在:“家长的焦虑其实来自两个方面,就浅层次而言,无非是家长的虚荣心,似乎孩子考试分数高,便有面子。就深层的原因而言,这是对教育尤其是儿童成长规律的外行。” 他还向父母们指出,学校教育虽然有问题,但不能一股脑儿全推给体制,那同样是一种思想上的懒惰,甚至不负责任。他诚挚地向父母们发出邀约,吁请大家在社会压力与孩子的成长之间,承担起守护孩子童年的职责。他认为,比起主流要求的“品学兼优”,孩子与生俱来、对万事万物的天然好奇心更值为珍贵。“一个完整的、不急功近利的、有足够时间虚度的童年,”对于人漫长的一生来说至关重要。 面对孩子,作者则呈现出无限宽容与温情的一面,始终与面临成长难题的孩子站在一起。在陪孩子写作业成为焦点话题的今天,读到下面的文字不由令人心头一热:“整个一年级,只要我在家,就陪伴菜虫,直到他作业写完。菜虫的书桌前是并排放两把椅子的,他坐一把,我坐一把。我不在,则换虫妈。这里也需要说明一下,陪伴的目的不是监督,陪伴是共同承担,不论快乐还是困难。”不去责难孩子,接纳孩子的感受,与孩子共情,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看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这既是一位父亲的温柔深情,也体现了他对孩子成长规律与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 “我自己是一个教育者,但只有成为父亲,才敢说,对教育有了更贴近本质的理解。在这个意义上,我必须坦然承认,孩子在成长,同时,孩子也带来了我们父母自身的成长。” 作者如此写道。因此,作为父母,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焦虑不堪,首先应当自我审视,而非将外在的压力再转嫁到孩子身上。父母持续的学习与成长,才是克服焦虑症的*解药。根本上来说,孩子其实并非父母们焦虑的对象,而恰恰是帮助父母继续成长的动力。在承担起对孩子温柔笃定的守护职责之际,父亲母亲的称呼也落在了实处。

   文摘

   序言

《我家有个小学生》:一段成长的印记,一份温暖的陪伴 每一个家庭,都曾经历过一段或长或短的“小学生时代”。那是一个充满了好奇、惊喜、挑战与成长的特殊阶段,也是家长们最牵挂、最投入、最难以忘怀的时光。 《我家有个小学生》这部作品,并非聚焦于某个特定的教育理念或方法,也非一本冷冰冰的理论指导手册,而是以一种温暖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真实而生动的家庭画卷。它捕捉的是生活中最微小却又最动人的瞬间,记录的是一个家庭在孩子步入小学后,所共同经历的酸甜苦辣,所收获的欢声笑语,以及在点滴互动中,亲子关系所发生的微妙而深刻的蜕变。 这本书,就像一位亲切的朋友,在悄悄地跟你分享她家那位小不点儿的生活点滴。从孩子第一次背上崭新的书包,怀揣着对未知世界的一丝忐忑和无限憧憬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一个全新的篇章便在家中缓缓展开。校园生活,对于大人来说或许早已是遥远的记忆,但对于一个刚开始独立面对集体生活的小学生而言,却是每天都在上演的“大事件”。学校里新奇的课程,有趣的活动,认识的新朋友,还有那位总是充满智慧又偶尔严厉的老师,这一切都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孩子,也牵动着父母的心。 这本书没有刻意去描绘那些惊天动地的教育奇迹,而是将目光聚焦在那些日常的、琐碎的、却又无比珍贵的瞬间。比如,当孩子回家后,兴奋地讲述学校里发生的有趣故事,眉飞色舞,仿佛自己就是故事的主角;又比如,当孩子遇到学习上的难题,眉头紧锁,带着一丝茫然和求助的眼神望向父母时,那种需要被理解和帮助的渴望。书中描绘的,正是家长们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最常遇到的情境:如何引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对某些科目的畏难情绪?如何在考试成绩起伏时,给予恰当的安慰和鼓励?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非仅仅追求分数? 《我家有个小学生》所呈现的,不只是孩子在学校里的成长,更是整个家庭围绕着这个“小学生”所展开的一系列互动和调整。父母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成为孩子学习道路上的陪伴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他们需要学会倾听,理解孩子在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他们需要学会等待,给予孩子独立探索的空间和时间;他们需要学会给予,用爱和耐心去滋养孩子的心灵;他们更需要学会反思,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也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成长路径。 书中的笔触,往往能在平淡中见真情。例如,描述孩子第一次参加家长会的情景,父母既有期待,也有紧张,他们观察着孩子在班级中的表现,也在努力理解老师眼中的孩子。再比如,孩子在游戏中摔倒了,带着哭腔跑回家,父母的安慰和拥抱,那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蕴含着最深沉的爱意,也教会了孩子如何面对挫折。书中也可能描绘了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友谊,有时是分享零食时的快乐,有时是为了一件小事而产生的争执,这些小小的社会实践,都在悄悄地塑造着孩子的品格。 《我家有个小学生》或许还会触及到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当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小秘密”,父母如何处理这种逐渐独立的界限?当孩子接触到社会上的各种信息,父母如何引导他们辨别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书中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引发读者自己的思考和共鸣。它告诉我们,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充满智慧和艺术的过程。 这本书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技巧,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慰藉。它让我们意识到,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家庭的教育模式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父母在陪伴孩子度过这段关键的童年时光时,也重新认识了自己,重拾了那些曾经被遗忘的童真与快乐。 《我家有个小学生》所描绘的,或许是关于那段闪闪发光的日子。孩子从一个懵懂的孩子,逐渐变得有责任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开始懂得团队合作,也开始理解付出与收获。父母也从最初的迷茫与焦虑,逐渐走向成熟与睿智,他们学会了放手,学会了信任,也学会了享受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喜悦。 这本书,就像一本珍贵的相册,翻开它,你就能看到那些熟悉的画面,听到那些熟悉的笑声,感受到那些熟悉的温暖。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深奥的理论,只有最朴实的情感,最真切的记录,最动人的故事。它会让你想起自己家那个曾经有过“小学生”的小身影,会让你怀念那段充满挑战与温情的时光,更会让你在其中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和生活感悟。 《我家有个小学生》献给每一个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小学生时代”的家庭,它是一份对童年的致敬,一份对成长的记录,更是一份对爱的温暖注解。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去感受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去珍藏那些稍纵即逝的宝贵瞬间。因为,那个“小学生”的身影,终将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使用过于华丽或深奥的辞藻,而是用一种极其朴实、生动的语言,将一个个教育理念娓娓道来。仿佛作者就在你耳边低语,分享着她最真实的感受和最宝贵的经验。这种贴近生活、充满烟火气的叙述方式,让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育儿话题,变得鲜活有趣起来。你会不自觉地被她的文字所吸引,跟随她的节奏,一起去感受小学生的成长世界。 更让我赞赏的是,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对孩子深深的爱和尊重。即使是在描述孩子犯错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始终保持着一种温和的态度。她没有将孩子视为需要被“改造”的对象,而是视他们为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种尊重,体现在她对孩子每一个细微之处的观察,对孩子每一次尝试的鼓励,对孩子每一次进步的肯定。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实用的育儿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感受到了与孩子之间那种深刻而美好的连接。

评分

我非常欣赏这本书所传达的一种细腻而深刻的观察力。作者仿佛拥有一个显微镜,能够捕捉到孩子行为背后那些细微的情绪和动机。她不满足于简单地描述孩子做了什么,而是深入探究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以及这种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什么样的需求和信号。比如,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在她笔下就不再是单纯的“懒惰”,而是可能源于对学习内容的畏难情绪,或是对家长过度关注的压力,甚至是需要一种更有效率的学习方法。 这种层层剥离、深入挖掘的方式,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很多时候,我们成年人习惯于用自己的逻辑去解读孩子的行为,很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而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引导我去倾听孩子的声音,去感受孩子的情绪,去理解孩子成长的节奏。它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连接和情感的疏导。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方式都有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不再是简单的指令和回应,而是多了更多的耐心、理解和沟通。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触动,是一种全然的放松和释然。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被各种信息轰炸,被各种“育儿秘籍”所迷惑,变得越来越焦虑,越来越不知所措。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它不贩卖焦虑,也不制造焦虑,而是用一种平和、理性的态度,来探讨育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各种难题。作者并没有提供万能的解决方案,而是鼓励家长们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模式。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心胸开阔的长辈聊天。她会分享自己的故事,会分析自己的得失,但从来不会居高临下地指责你,也不会给你设定过高的目标。她只是默默地陪伴着你,让你感受到一种温暖的支持和鼓励。很多时候,当我感到疲惫和迷茫的时候,翻开这本书,总能找到一些让我能够继续前行的力量。它让我明白,育儿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重要的是享受过程,而不是只盯着终点。这种心态的转变,对我来说,是无价的。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其对“教育”这个概念的多元化解读。它并没有将教育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而是将家庭、社会、甚至是孩子自身的探索都视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鼓励家长们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环境,让孩子有机会去尝试、去犯错、去学习,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价值。她会分享很多非常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有效的阅读,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甚至是如何与孩子一起管理零花钱。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什么才是一个孩子真正需要的“成功”。它让我明白,考试分数并非衡量孩子全部的标准,一个身心健康、快乐自信、有责任感、懂得感恩的孩子,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书中的案例和分析,都围绕着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如何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展开。这种超越功利性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到耳目一新,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孩子教育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人生指南”。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育儿类书籍的刻板印象。原本以为会充斥着各种理论公式和鸡汤式的鼓励,但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生活化、接地气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普通家庭里,小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贴近读者,仿佛就坐在你身边,娓娓道来。她没有刻意去拔高和神化任何一个阶段,而是真实地记录了家长在面对孩子学习、生活、社交等各种问题时的困惑、挣扎、喜悦和成长。 书中没有那种“别人家的孩子”的完美范例,也没有“一夜之间”的奇迹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你可以看到一个普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贪玩、有拖延、有偶尔的叛逆,也会有小小的进步、意外的惊喜和闪闪发光的天赋。而家长,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引导者,而是同样会犯错,会焦虑,但会不断学习,调整策略,努力与孩子共同进步的伙伴。这种真实的描绘,反而让读者感到无比的亲切和共鸣。很多时候,我读着读着,就会想起自己家孩子相似的场景,那种“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感觉,瞬间就能化解很多育儿的孤独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