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丝绸之路上的新疆民歌
定价:45.80元
作者:李凌
出版社: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67410282
字数:
页码:2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丝绸之路上的新疆民歌》主要内容包括新疆亚克西,故乡母性的语言,我愿跟她去放羊,长调胸腔飞出的歌谣,歌声明月寄哈达,沙枣树下的女性芬芳,松林下的小山羊,伊犁河月夜多美好,伊力特曲·老酒鬼,清泉纯净奶茶香,草原“花儿”美,可克达拉的夜色,塔里木河故乡的河,歌声里的石榴,艾里甫与赛乃姆,阿瓦尔古丽,诗人玛依拉玛依拉,半个月亮爬上来,新疆英孜西西那西嘎,葡萄火焰中的冰凉,玫瑰花的姑娘,歌声里的达坂城,掀起你的盖头来,冰山上燃烧的火焰,打起手鼓唱起歌,穿透灵魂的黑眼睛,生命的力量牡丹汗,三道岭生活的歌唱,哈拉布拉我的故乡,高高的白杨排成行,阿丽坎姆,阿盖碗茶,情人啊我的心,后记。
目录
新疆亚克西
故乡母性的语言
我愿跟她去放羊
长调胸腔飞出的歌谣
歌声明月寄哈达
沙枣树下的女性芬芳
松林下的小山羊
伊犁河月夜多美好
伊力特曲·老酒鬼
清泉纯净奶茶香
草原“花儿”美
可克达拉的夜色
塔里木河故乡的河
歌声里的石榴
艾里甫与赛乃姆
阿瓦尔古丽
诗人玛依拉玛依拉
半个月亮爬上来
新疆英孜西西那西嘎
葡萄火焰中的冰凉
玫瑰花的姑娘
歌声里的达坂城
掀起你的盖头来
冰山上燃烧的火焰
打起手鼓唱起歌
穿透灵魂的黑眼睛
生命的力量牡丹汗
三道岭生活的歌唱
哈拉布拉我的故乡
高高的白杨排成行
阿丽坎姆
阿盖碗茶
情人啊我的心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丝绸之路上的新疆民歌》:
《两只小山羊》的诞生地,至今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此歌曲表达了一个莽撞少年追求爱情时遭遇的种种尴尬,因歌词的诙谐幽默,充满调侃意味,旋律单纯,表达方式融入了类似于黄河中上游的民歌风格,因此有人认为这是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民歌。而另一种说法是,这是一首新疆民歌。通过资料的对比,结合蒙古族的演变历史,我比较赞同后一种说法,这是一首土尔扈特蒙古族的民歌,它诞生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广袤的大草原上。
和静县是东归英雄渥巴锡归来的故乡,这支东归部落叫土尔扈特部,属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是我国蒙古族的一支古老部落。在蒙古族,卫拉特的称呼年代久远,是古代蒙古一个部落的名称,意为“森林中的百姓”。居住在新疆的蒙古族被称为“卫拉特蒙古”。卫拉特蒙古人在十一、十二世纪生活在叶尼塞河上游的八河地区,从事狩猎活动,曾与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联姻,卫拉特部落成为蒙古族的一个分支。这支游牧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的传统文化,在长期、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养成了歌以传情、歌以言志、歌以叙事的乐观、豪放性格,生活中任何一种情感、一件事情他们都能以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首被人们不断演绎的民歌,原歌曲名叫《山梁上的松林》,讲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的恋爱故事,男的是个羊倌,在松树满坡的山坡上放羊,等待心爱的姑娘来找他,姑娘来了,他俩就在松树下私语。
当然,民歌的演绎需要一种特定的生活环境。蒙古族长期身居大山深处的生活,注定了他们长期以来处于一种半封闭的生产生活状态,夏季是他们一年中快乐的季节,他们可以在辽阔的草原上游牧转徙,而到了每年冬季的大雪封山,大山深处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方式,除了与畜群为伴,就是与严酷的自然环境一起打发时间,消磨光阴。人们为度过漫长的冬季,大部分时间都会聚在蒙古包里喝酒、聊天,喝到高兴处便你一首我一首飙歌。但由于单调的生活背景,飙歌也会有穷尽和重复的时候,《山梁上的松林》听得时间长了难免会引起人们的听觉疲劳和腻味,于是有些大胆的姑娘开始抗议了,觉得这样的歌词没有穿透力,很难表达情人心中那种充满爱恋的心情,就提议一人编一句,编得好的继续唱歌,编得不好的罚酒……乘着酒兴,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把《山梁上的松林》改成了《山坡上的小羊》,把“想与你一起乘凉”改成“想跟你一起放羊”。就这样,《两只小山羊》的雏形诞生了,之后,经过人们无数次酒场翻唱,歌词不断得到修改,日益合乎人们心中对于爱情的表达。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两只小山羊》已在广袤的草原上传唱开来,不仅是蒙古族同胞唱,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同胞们开心时也喜欢用这首歌向对方戏唱一番。《两只小山羊》成了人们打趣、交流、活跃气氛的歌曲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只小山羊》这首老少皆宜的民歌开始作为敬酒献哈达的曲目。在巴州地区,《两只小山羊》被认为是一支类似于民间小调式的流行歌曲,长唱不衰,被当地人称为“巴州州歌”。
……
序言
虽然我不是音乐专业人士,但从小就对各种民族音乐情有独钟,特别是那些充满地域特色的旋律。《丝绸之路上的新疆民歌》这本书,一看到书名就吸引了我。新疆,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而浪漫的色彩,而“民歌”二字,则预示着那份源自生活、淳朴动人的情感。我非常好奇,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究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怎样的音乐印记?那些穿越千年的歌声,又会讲述着怎样动人的故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音乐的奇妙世界。我想了解,在那些大漠孤烟、驼铃声声的景象背后,究竟有哪些歌曲在回响?在那些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中,他们的歌声又有什么样的独特魅力?我希望书中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介绍那些耳熟能详的新疆民歌,并挖掘出它们背后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我更想知道,这些民歌是如何反映当地人民的生活、情感和信仰的?它们是如何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而传播,又在历史的变迁中如何得以保存和发展?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扇窗户,让我能够透过音乐的视角,去窥探和感受新疆这片神奇土地的独特魅力。
评分我是一位长期关注丝绸之路文化的研究者,近年来对其中音乐遗产的兴趣尤为浓厚。《丝绸之路上的新疆民歌》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部非常扎实且富有洞察力的作品。它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地介绍一些歌曲,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民歌在丝绸之路这一重要历史背景下的形成和演变。作者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新疆音乐文化图景。书中对于音乐语言的描述,例如调式、旋律特点、节奏变化等,都极为专业且准确,能够帮助我这样的研究者更清晰地理解音乐的内在逻辑。更让我欣喜的是,作者在探讨民歌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例如,它如何作为口述历史的载体,如何反映了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面临传承与创新的挑战。这本书的学术价值不言而喻,它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也让我对丝绸之路沿线音乐文化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注意到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成果,这使得其论证更加严谨可信。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学术著作,它为理解新疆乃至整个丝绸之路区域的音乐文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评分《丝绸之路上的新疆民歌》这本书,我刚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看了起来,虽然我本人并非专业音乐人,但对于新疆这片土地孕育出的独特音乐文化一直充满了好奇。打开扉页,扑面而来的便是那浓郁的地域风情,仿佛置身于茫茫戈壁,聆听着悠扬的驼铃声,感受着古老丝绸之路的脉搏。书中对于新疆民歌的起源、发展以及地域分布的阐述,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歌曲罗列,更是历史的沉淀,文化的载体。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不同民族民歌特色的介绍,从维吾尔族的热烈奔放,到哈萨克族的豪迈洒脱,再到柯尔克孜族的婉转悠扬,每一种风格都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我脑海中徐徐展开。作者对每一首民歌的解读都充满了情感,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让我沉醉其中。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对民歌演唱方式、伴奏乐器以及歌词背后故事的描写,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民歌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了生命力,跃然纸上。这本书就像一位引路人,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来自古老丝绸之路的歌声,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都通过这些歌声得以传递。我从中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新疆民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它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厚文化底蕴。
评分每次听到新疆的音乐,总会让我心潮澎湃,仿佛能听到那片土地上古老的呼唤。这本书《丝绸之路上的新疆民歌》,我虽然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仅仅从封面和目录的设计,我就能感受到它的不一般。那种带有历史厚重感的色彩搭配,以及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插图,都预示着这是一次深入的文化之旅。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展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早已熟悉,但却不甚了解其背后故事的民歌。比如,那些在婚丧嫁娶、节庆祭祀时传唱的歌曲,它们承载着怎样的情感?又反映了当地人怎样的生活习俗和价值观念?我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案例分析,能够让我深入了解每一首民歌的“前世今生”。此外,对于新疆民歌中独特的乐器使用,我也非常感兴趣。那些拨弦乐器、吹奏乐器,甚至是打击乐器,它们是如何与人声完美结合,共同奏响出如此动人的旋律的?这本书能否为我揭开这些神秘的面纱?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展现出新疆民歌的生命力,它是如何在时代的变迁中传承下来,又如何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普及读物,更是一本能够唤起读者共鸣,激发读者对新疆音乐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的“引子”。
评分我是一名常年奔波于田野的民俗学者,对于各地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丝绸之路上的新疆民歌》这本书,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馈赠。书中对新疆民歌的采集、整理和研究,可以说是倾注了作者大量的心血。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展现出的对民间音乐的尊重和热爱,他不仅仅是记录,更是用心去感受,去理解。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不同民族民歌的演唱技巧、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文化内涵的深入剖析,这些都为我们理解新疆音乐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尤其是一些我曾经在田野调查中接触到,但未能完全理解其深层意义的民歌,这本书可能会为我提供意想不到的解读。我非常期待书中关于民歌与社会生活、宗教信仰、节庆习俗之间关系的论述,这些联系往往是理解一首民歌最关键的切入点。同时,我也对书中对于民歌传承人及其口述传统的记录感兴趣,这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民歌是如何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其生命力的。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民俗学界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参考资料,它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新疆这片土地上丰富的音乐遗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