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刻本莊子全解:(全二册)

金刻本莊子全解:(全二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吕惠 著
图书标签:
  • 莊子
  • 道家
  • 哲学
  • 先秦
  • 注译
  • 古典
  • 文化
  • 思想
  • 金刻本
  • 全解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百图书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59462
商品编码:3012199586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金刻本莊子全解:(全二册)

:40.00元

作者:(宋)吕惠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013594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金刻本庄子全解》一册,即《壬辰重改证吕太尉经进庄子全解》,宋吕惠卿编著,共分六册,包罗万象,对宇宙大道、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生命的价值、道德的标准等,都有详细的论述,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奇诡的创作手法,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此书为今世所传的*古*完好的吕惠卿《庄子义》孤本,现藏国家图书馆,十分珍贵,为治庄子学及研究吕惠卿学术思想者久所向往,但因深藏密阁,一般学者始终未能一睹其真容。现在我们将其列入《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以飨广大读者。

内容提要


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本书装帧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锁线胶钉,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目录


目 录

進莊子義表3

卷一逍遥遊9

齊物論第二20

卷二養生主第三47

人間世第四51

德充符第五69

卷三大宗師第六87

應帝王第七109

卷四駢拇第八121

馬蹄第九128

胠篋第十132

在宥第十一139

卷五天地第十二159

天道第十三179

天運第十四194

卷六刻意第十五211

繕性第十六216

秋水第十七221

至樂第十八237

第二冊

卷七達生第十九3

山木第二十14

田子方第二十一26

知北遊第二十二37

卷八庚桑楚第二十三55

徐無鬼第二十四72

則陽第二十五92

卷九外物第二十六109

寓言第二十七118

讓王第二十八125

盜跖第二十九136

卷十説劍第三十149

漁父第三十一153

列禦寇第三十二160

天下第三十三169

附2:方勇教授为本书作序

作者介绍


吕惠卿(1032—1111),字吉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宋仁宗嘉佑二年进士,调真州推官。秩满入都,见王安石,论经义,意多合,遂定交。神宗熙宁初,王安石当政,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以为检详文字,事无大小必与谋,凡所建请章奏皆其笔。擢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判司农寺。后为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判国子监,与王安石、王雱同修《三经新义》(即《诗义》《书义》《周官义》),见解多相一致。熙宁七年,王安石罢相,荐为参知政事,遂叛王氏。八年,王安石复相,出知陈州、延州。元丰五年知单州,六年知太原。哲宗即位,贬为光禄卿,分司南京。再责建宁军节度副使,建州安置。绍圣中复资政殿学士,知大名府,加观文殿学士。著作有文集、奏议、《县法》《论语义》《道德真经传》《庄子义》《新史吏部氏》《建安茶用记》《三略素书解》《孝经传》等,但大多皆已散佚。

吕惠卿所走的是一条以儒解庄、调和儒道的阐释之道,这也是对王安石、苏轼庄子学思想的因循和拓展。由于走这条路子的人所注重的是如何把庄子思想进一步拉向现实社会,所以吕惠卿的阐释也就往往有与庄子原意不相一致处,当然,其中也不乏深得庄子妙意之处。在阐释方法上,吕氏不拘于章句名物,务求阐明其义理,则又体现了宋代学者研治《庄子》的新精神。

文摘





序言



《金刻本莊子全解:(全二册)》—— 一部深度解读与传承的经典 庄子,这位中国古代的伟大哲人,以其超凡的智慧和汪洋恣肆的文笔,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庄子》一书,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历来被视为东方智慧的璀璨明珠,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数千年。然而,《庄子》的思想深邃,语言瑰丽,文意跳跃,对于现代读者而言,理解和把握其精髓并非易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金刻本莊子全解:(全二册)》应运而生,它并非简单地复制、转述,而是秉承着对原著的敬畏之心,力图为读者打通一条通往庄子精神世界的坦途。 一、 溯源而上:选择最可靠的文本基础 《金刻本莊子全解》之所以称“金刻本”,首先在于其严谨的文本选择。在浩如烟海的《庄子》传本中,选择何种版本作为解读的基础,是决定一部注释书成败的关键。《金刻本莊子全解》的编著者,经过审慎的考证和比较,最终选择了流传有绪、校勘精良的金代刻本作为底本。 金代,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刻书制度相对成熟,且金代学者对古籍的整理和校勘也颇有建树。金刻本《庄子》以其字句的准确性、篇章的完整性以及在流传过程中较少受到后世讹误的影响,在众多传本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善本之一。选取金刻本作为依据,不仅是对历史负责,更是对《庄子》原貌的最大尊重,为后续的解读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根基。这意味着,读者通过《金刻本莊子全解》,将能接触到更为贴近庄子原意的文字,避免了因版本差异而产生的理解偏差。 二、 精雕细琢:逐字逐句的深度释义 “全解”,顾名思义,在于其“全”与“解”。“全”,是指对《庄子》全书(内篇、外篇、杂篇)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解读,不遗漏任何篇章、任何重要段落。而“解”,则体现了编著者深厚的学养和精湛的解读功力。 《庄子》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特色:譬喻生动,典故繁富,寓意深远,常常在意象的流转和概念的跳跃中展现思想的精妙。一部优秀的“全解”,必须能够清晰地梳理出作者的思路,解释晦涩的词句,阐明典故的出处,揭示比喻的深层含义。 《金刻本莊子全解》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编著者并非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而是深入挖掘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在当时语境下的确切含义,以及在《庄子》哲学体系中的位置。例如,对于“逍遥游”中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编著者会细致分析“北冥”、“鲲”等意象的象征意义,探讨庄子借此表达的超越凡俗、寄情于宇宙的宏大情怀。再如,“齐物论”中关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论述,编著者会从本体论、认识论等多个角度加以阐释,帮助读者理解庄子“道通为一”的宇宙观。 这种逐字逐句的深度释义,如同为读者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盏明灯,使得那些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哲学命题,变得可以触摸、可以理解。这种严谨细致的解读,不仅有助于消除阅读障碍,更能引导读者体会庄子思想的微妙之处,感受其超越时代的洞见。 三、 脉络梳理:揭示思想的内在逻辑 《庄子》的思想,宛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时而激越奔放,时而舒缓宁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层次和复杂的内在逻辑。《金刻本莊子全解》在深入解读字句的同时,尤为注重揭示《庄子》思想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全书的编排,并非简单地将原文与注释并列,而是力图将每一篇、每一章置于整个《庄子》思想体系之中进行考察。编著者会引导读者关注篇章之间的呼应,思想的演进,以及同一主题在不同篇章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例如,从“内篇”的《逍遥游》、《齐物论》到“外篇”的《德充符》、《山木》,再到“杂篇”的《徐无鬼》、《渔父》,每一部分都体现了庄子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侧重点。《金刻本莊子全解》会分析“内篇”中关于“齐物”、“忘我”的初步论述,如何为“外篇”中对“德”的阐发奠定基础,又如何进一步发展到“杂篇”中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人生智慧的探寻。 通过梳理这些内在的脉络,读者可以更清晰地把握庄子哲学的整体图景,理解其从个体生命超越到宇宙人生观的宏大建构。这种对思想内在逻辑的揭示,有助于读者形成对《庄子》较为完整和深刻的认知,从而更好地体会其智慧的精髓。 四、 辅以考据:夯实解读的学术根基 一部优秀的古籍解读,离不开扎实的学术考据。《金刻本莊子全解》在注释的过程中,广泛吸收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并辅以必要的文献考证,为解读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 对于一些疑难字句、历史典故,编著者会追溯其源流,比较不同学者的观点,力求给出最为恰当的解释。必要时,还会引用相关的史料、先秦诸子著作,甚至是出土文献,来佐证其观点,或澄清历史事实。这种严谨的考据态度,不仅保证了注释的准确性,也为读者提供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线索。 例如,在解释《庄子》中的一些历史人物或事件时,编著者会引述《史记》、《左传》等史书,并分析《庄子》在此处的叙述与史书记载的异同,探讨庄子对历史的独特解读方式。在解释一些哲学概念时,也会借鉴墨家、法家、名家等其他诸子学派的观点,从而更清晰地界定庄子思想的特色和独创性。 这种学术性的考证,使得《金刻本莊子全解》不仅仅是一部通俗的读物,更是一部具有研究价值的工具书。它能够满足那些希望深入探究《庄子》学术渊源的读者的需求。 五、 继承与发展:为现代读者搭建沟通桥梁 《庄子》的思想,虽然跨越了千年的时空,但其所探讨的关于人生、宇宙、社会等基本问题,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古老的语言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常常成为现代读者理解其思想的障碍。《金刻本莊子全解》的价值,也体现在它如何成功地为古今智慧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在翻译和释义的过程中,编著者力求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基础上,使用现代读者能够理解的语言。他们不会回避《庄子》思想的某些“非主流”之处,而是以开放的态度,引导读者去思考。例如,对于庄子“遗世独立”的处世哲学,或者“齐生死”的超脱境界,编著者会尝试从现代心理学、存在主义哲学等角度,提供一些新的解读视角,帮助现代读者在当下语境下理解庄子思想的价值。 同时,《金刻本莊子全解》也并非是“一家之言”,它会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展现不同的学术观点,并鼓励读者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这种开放性的解读姿态,使得全书更具启发性,而非一味的灌输。 结语 《金刻本莊子全解:(全二册)》是一部集文本考据、字句释义、思想梳理、学术考证和现代解读于一体的鸿篇巨制。它以金刻本为基石,以精雕细琢的注释为手段,以清晰梳理思想脉络为目标,以严谨的学术考据为支撑,致力于为广大读者,尤其是对《庄子》充满兴趣但又感到阅读困难的读者,提供一份最可靠、最深入、最易懂的解读。 它不仅是一部帮助读者“读懂”《庄子》的工具书,更是一部引导读者“体悟”庄子精神的向导。通过这部巨著,读者将能更好地领略庄子“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哲学境界,感悟那份超越功名利禄、追求精神自由的东方智慧,并从中汲取应对人生挑战、安顿心灵的力量。这部二册本的《金刻本莊子全解》,必将成为研究和学习《庄子》的读者案头不可或缺的珍贵典籍。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文案策划,经常需要从古代哲学中汲取灵感,寻找那些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这套书的“解”的部分,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座宝库。它不仅仅是解释字面意思,更是在挖掘《庄子》文本背后的“意境”和“气韵”。我发现,很多我之前觉得难以捉摸的词句,经过书中的一番梳理,立刻变得鲜活起来,仿佛庄子本人就坐在我对面,用他那种洒脱不羁的方式与我交谈。特别是关于“物我两忘”的探讨,书中引用了许多古代绘画和书法作品来佐证,这种多学科的交叉引用,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理解边界。我甚至发现了一些可以立刻应用到我的工作中的哲学母题,比如“以无用之用”,这让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更有了实际的启发意义。

评分

对于一套厚重的古籍解读本来说,细节的处理往往能体现出出版方的诚意和专业度。这套《金刻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内页的字体选择大气又不失古韵,间距和行距都经过精心设计,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非常舒适,没有那种被密密麻麻文字压迫的感觉。我注意到一个很小的细节,它对一些生僻的古代地名和人名,都做了脚注或旁注的清晰标注,这对于我们这些不常接触古籍的人来说,省去了频繁查阅字典的麻烦。这种对读者体验的细致关怀,让阅读过程变得无比顺畅。我喜欢在晚上带着它阅读,那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人感觉仿佛真的穿越回了那个充满智慧和思辨的时代,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和滋养。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实在太精美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非常棒,那种古朴又不失细腻的感觉,让人爱不释手。我特意选了工作日晚上,泡上一壶清茶,慢慢翻阅。从目录上看,内容覆盖了《庄子》的方方面面,注释和译文的排版清晰得让人舒服,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找到自己想看的部分。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它在一些关键的哲学概念上,做了非常细致的阐释,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字面意思。比如“逍遥游”的部分,作者似乎花了大量笔墨去探讨其背后的心境转换,这比我在其他版本看到的要深入得多。我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才把第一篇看完,感觉心灵都被洗涤了一遍,那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感,确实是文字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极致。我打算接下来按部就班地读下去,毕竟是“全解”版本,希望能把庄子的智慧吃个透彻。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古典著作的“全解”版本有点望而却步,总觉得太学术化,读起来会枯燥乏味,但这一套《金刻本》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语言风格很“入世”,虽然注解详尽,但并没有用那种晦涩难懂的术语来吓唬读者。更像是请了一位学识渊博、又风趣幽默的老师傅,在你耳边娓娓道来。比如,在解析“鼓盆而歌”的故事时,书中不仅还原了当时的文化背景,还结合了现代心理学的视角来分析庄子面对生死的淡然,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让我读得津津有味,甚至差点笑出声来。这套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流畅,从原文到白话翻译,再到深入解读,层层递进,让人感觉知识的吸收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不是硬塞进去的。对于想要系统学习但又怕被深奥理论劝退的朋友,这绝对是首选的入门宝典。

评分

我收藏了不少关于先秦思想的书籍,但很少有像这一套这样,能将“学术的严谨性”和“阅读的愉悦感”完美结合的。这本书的注释体系非常庞大,但处理得非常得体,它没有把所有的注释堆砌在书页底部,而是根据内容需要,采取了分层的注解方式,保证了阅读的主线不被打断。比如,对于一些有争议的学术观点,它会客观地呈现不同的见解,而不是一家之言,这体现了极高的学术良心。我感觉作者在编写过程中,一定对《庄子》的文本进行了无数次打磨和校对。对于任何一个想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核心思想的读者来说,这套书不仅是工具书,更像是一份珍贵的精神馈赠。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完全沉浸在这趟与庄子的深度对话之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