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纂图互注荀子 | 作者 | (战国)荀子 撰,(唐)杨倞 注 |
| 定价 | 1820元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ISBN | 9787550273955 | 出版日期 | 2016-04-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线装 |
| 内容简介 | |
《纂图互注荀子》为唐代杨倞为《荀子》一书作注而成。唐元和十三年(818年),杨倞据十二卷本《孙卿新书》作注,将其析为二十卷,并调整了个别篇章的次第、改为现书名。 图解典籍,是古人常用的注释体例,常见于言及礼仪礼制的典籍。而《荀子》一书正以喜言“礼”著称。此本中有《荀子欹器之图》一叶,包括“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三图;《天子大路图》半叶,《龙旗九斿图》半叶,故称“纂图”。 此本为南宋刻元明递修本。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行二十五字不等。黑口,左右双边。有耳。书上有袁克文跋。书中钤有“佞宋”、“后百宋一廛”、“寒云鉴赏之鉨”等。由此可知,此本曾经袁克文收藏。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袁克文旧藏散出时归入潘氏者,1952年潘氏后人捐归北京图书馆。今藏国家图书馆。 |
| 作者简介 | |
| 荀子,名况,又称荀卿、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门下有李斯、韩非等弟子。著作集为《荀子》。杨倞,生卒不详,唐宪宗年间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南)人,元和年间为大理评事。著《荀子注》一书,是现今流传《荀子》的早注本。 |
| 目录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编辑推荐 | |
| ★难得一见的“纂图互注”本,独特的宋刻形态,展现宋书之美。 ★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代表作,深刻影响秦汉以后中国的政治、思想及社会生活。 ★唐代杨倞作注,奠定后世《荀子》传播及研究的基础。 ★国家图书馆珍藏善本影印,手工宣纸制作,材质考究,工艺精湛,收藏之珍品。 |
| 文摘 | |
|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和印刷质量,完全配得上它所承载的厚重内容。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这次的表现令人赞叹,纸张手感很好,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文化重量。更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杨倞的注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既保留了学术的严谨性,又避免了过度阐发而冲淡了原文的本意。这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感,让读者既能领略到原著的古朴雄浑,又不至于迷失在繁复的考据之中。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啃”一本古书,而是在和一位博学的老师一起,细细品味先贤的智慧结晶。每次读到那些关于“化性起伪”的精彩段落,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赞叹,古人的智慧真是跨越了时间的长河,依然能对我们当下的困惑提供启发。
评分说实话,最初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枯燥,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著作,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它就像一坛老酒,越品越有滋味。杨倞的“互注”部分做得非常巧妙,他不仅仅是解释字词,更是将荀子思想与其他先秦思想进行对比参照,这种广博的视野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理解荀子的维度。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礼乐教化的论述,结合当下社会对道德重建的呼唤,更能体会到荀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不同的章节中挖掘出新的体会。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保存了重要的文献,更在于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沟通古今的桥梁。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停下来,合上书本,开始思考书中所提出的那些关于社会治理、个人修养的根本问题。这种引发深度思考的阅读体验,是很多现代快餐式读物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只停留在表面介绍的历史人物或思想流派敬而远之,但《纂图互注荀子》成功地将我拉入了荀子思想的深水区。这本书的重点似乎不在于将荀子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圣人,而是以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触,去剖析那个时代对社会秩序构建的迫切需求。杨倞的注释往往会援引其他文献来佐证荀子的某些观点,这种互证的手法,让荀子的理论体系显得更加坚实和自洽。我特别留意了关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论述,这体现了荀子对自然规律的清醒认识,也为他的政治哲学奠定了基础。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是一次对自身认知边界不断拓展的探索之旅,它迫使你跳出惯性思维,去接纳一种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强调后天努力和教化的世界观。
评分坦白讲,在我众多的古典文献收藏中,这本书的地位非常特殊。它不仅仅是工具书,更像是一部可以随时翻开进行心灵交流的伙伴。我最欣赏的是它在呈现荀子思想的系统性方面所下的功夫。通过杨倞的梳理和标注,荀子的“隆礼”、“尚法”等核心概念被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闭环。读完相关章节后,你会清晰地认识到,荀子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维护社会稳定的理论大厦的。相较于一些仅仅做文字释义的注本,这部书的价值在于其“互注”的广度和深度,它让荀子的思想不再是孤立的碎片,而是融入了整个先秦思想史的洪流之中。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富有启发性的,极大地提升了我对先秦学术风貌的理解与热爱。
评分这本《{RT}纂图互注荀子》真是一部让人爱不释手的经典!我得说,光是冲着荀子的思想深度,这本书就值得我反复捧读。杨倞的注释,简直是神来之笔,让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战国古文,变得清晰易懂。读起来,仿佛能感受到荀子当年在稷下学宫中侃侃而谈的场景,那种对人性、对社会秩序的深刻洞察,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特别是他对“性恶论”的阐述,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让人不得不去深思,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本性与教化之间的关系。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做得极为考究,字体大小适中,注释清晰地标注在原文旁边,阅读体验极佳,完全没有传统古籍那种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觉。它不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图景有了更宏大、更立体的认识。对于任何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哲学感兴趣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案头必备的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