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素描技法从入门到精通综合 灌木文化 人民邮电出版社

漫画素描技法从入门到精通综合 灌木文化 人民邮电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漫画
  • 素描
  • 技法
  • 入门
  • 精通
  • 绘画
  • 艺术
  • 教程
  • 灌木文化
  • 人民邮电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暗香盈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75237
商品编码:30055375141
丛书名: 超级漫画素描技法从入门到精通综合
开本:12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漫画素描技法从入门到精通综合 
作 者:  灌木文化  
定价:  69.80
ISBN号:  9787115475237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开本:  12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8-3-1
印刷日期:  2018-3-1
编辑推荐
1.本书作者的同类动漫技法图书已畅销百万册,本次创作,作者结合以前的教学经验,潜心研究了如何让零基础的读者在更短时间内快速提升绘画技法,并对绘制技法关键点和难点做出详尽的图解式分析,力求使读者容易懂,方便学。 
2.关键技法点讲解,多幅精美图例, 系统详尽、深入浅出的图示解析,助你逐步掌握绘画技巧! 
3.本书使用大开本设计,力求将每一个绘制细节展示清楚,同时方便读者平摊临摹使用。
内容介绍
你想拥有一本综合漫画关键技法点的绘画图书吗?《漫画素描技法从入门到精通——综合》,综合了漫画绘制技法的精髓和内涵,即使你绘画基础薄弱,也容易懂,方便学,是你学习漫画的优选。 
全书共分为9章,详细讲解了动漫人物综合的绘制技法。内容包括:漫画的基本知识、绘制漫画人物的基础技法、漫画人物的动态、漫画作品的场景氛围、漫画人物角色的设定等。20种不同人物的动态表现、22种基础服饰的绘制、10种不同场景的绘制,更有色铅笔绘制方法的讲解,能够满足你不同的绘画需求。本书理论与实例结合展示,教你绘制出各种精美的动漫人物!
本书不仅适合动漫绘画爱好者以及有兴趣的绘画初学者使用,也可作为美术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参考教材。
作者介绍
灌木文化,曾经创作《零基础学画漫画1:素描技法综合篇》《零基础学画漫画2:萌少女素描技法篇》《零基础学画漫画03:Q版素描技法篇》《漫画素描技法完全自学教程》等一些列动漫绘画畅销图书,在绘画方面经验丰富。 
COCO动漫公社是国内* 优 秀的漫画作者团队,一直致力于动漫教学以及漫画技法、绘本图书的研发工作。该团队出版编写的“动漫秀场”系列、“漫画完全自学教程”系列、“漫画实战1000例”系列、“漫画学习练习册”系列等是目前国内* 畅销的漫画教学系列。
目录
Chapter1 初步了解漫画 

1.1 漫画作品的基本特点 10 
1.1.1 现实的抽象化 10 
1.1.2 现实的完 美化 11 
1.1.3 现实的理想化 12 

1.2 漫画作品风格分类 14 
1.2.1 少女类漫画作品 14 
1.2.2 奇幻类漫画作品 15 
1.2.3 机战类漫画作品 16 
1.2.4 热血动作类漫画作品 17 
1.2.5 运动竞技类漫画作品 18 

Chapter2 漫画的表现手法 
2.1 用线条来表现漫画 20 
2.1.1 线条的种类 20 
2.1.2 线条的表现手法 21 

2.2 用光影来表现漫画 22 
2.2.1 光影的原理 22 
2.2.2 光影的表现手法 23 
2.3 用画面感来渲染漫画效果 24 

2.4 绘制漫画的常用工具 25 

Chapter3 绘制漫画人物的基础技法 
3.1 人物头部的表现技巧 29 
3.1.1 头部形状 29 
3.1.2 五官定位 30 
3.1.3 眉毛 31 
3.1.4 眼睛 32 
3.1.5 鼻子 33 
3.1.6 嘴巴 34 
3.1.7 耳朵 35 

3.2 人物发型的表现技巧 36 
3.2.1 发量的表现 36 
3.2.2 男性常见发型 37 
3.2.3 女性常见发型 39 

3.3 人体比例的表现 43 
3.3.1 2头身比例的人体 43 
3.3.2 3头身比例的人体 44 
3.3.3 5头身比例的人体 45 
3.3.4 6头身比例的人体 46 
3.3.5 7头身比例的人体 47 
3.3.6 8头身比例的人体 48 
3.3.7 9头身比例的人体 49 

3.4 人物的肢体结构 50 
3.4.1 颈部 50 
3.4.2 躯干 52 
3.4.3 手臂 55 
3.4.4 手部 57 
3.4.5 腿部 59 
3.4.6 脚部 60 
3.5 人物立体感的表现 61 
3.5.1 不同视角的人体 61 
3.5.2 用几何体表现人体结构 63 

Chapter4 漫画中怎样表现人物的情绪 
4.1 通过面部表情来表现 66 
4.1.1 常见的人物表情 66 
4.1.2 夸张表情的表现 68 

4.2 用身体的动态辅助表现人物的情绪 71 
4.2.1 喜悦 71 
4.2.2 悲伤 73 
4.2.3 愤怒 75 
4.2.4 惊讶 77 

Chapter5 各种各样的服饰 
5.1 服装的类型 80 
5.1.1 制服类服饰 80 
5.1.2 宴会类服饰 84 
5.1.3 潮流类服饰 87 
5.1.4 传统类服饰 91 
5.2 服装的质感 93 
5.2.1 棉质服饰 93 
5.2.2 薄纱服饰 95 
5.2.3 呢子服饰 97 
5.2.4 毛绒服饰 99 
5.2.5 皮革服饰 101 
5.2.6 牛仔服饰 103 
5.2.7 针织服饰 105 
5.3 服装的适应人群 107 
5.3.1 幼儿常见服饰 107 
5.3.2 青少年常见服饰 109 
5.3.3 中老年常见服饰 111 
5.3.4 老少幼服饰侧重点的对比 113 
5.4 服装的周边配饰 114 
5.4.1 首饰 114 
5.4.2 发饰 116 
5.4.3 腰带 117 
5.4.4 箱包 118 
5.4.5 帽子 121 
5.4.6 围巾 126 
5.4.7 鞋子 129 

Chapter6 漫画人物的动态 
6.1 站立的姿态 133 
6.1.1 侧面的站姿 133 
6.1.2 正面的站姿 134 
6.1.3 俏皮的站姿 135 
6.1.4 半俯上身的站姿 136 

6.2 坐姿的绘制 137 
6.2.1 双腿伸直坐在地上的姿势 137 
6.2.2 坐在椅子上的姿势 138 
6.2.3 淑女的坐姿 139 
6.2.4 男生霸气的坐姿 140 
6.2.5 单腿蜷起的坐姿 141 

6.3 蹲着的姿势 142 
6.3.1 女生的蹲姿 142 
6.3.2 男生的蹲姿 143 

6.4 跪着的姿势 144 
6.4.1 单膝跪地的姿势 144 
6.4.2 双膝跪地的姿势 145 
6.4.3 跪坐的姿势 146 

6.5 卧姿 147 
6.5.1 趴着看书的姿势 147 
6.5.2 侧卧的姿势 148 
6.6 走和跑的姿势 149 
6.6.1 走路的姿势 149 
6.6.2 跑步的姿势 150 
6.7 跳跃的姿势 151 
6.7.1 轻微跳跃 151 
6.7.2 大跳 152 
6.7.3 组合跳跃 153 

6.8 生活中常见的动态 154 
6.8.1 涂指甲油时的动态 154 
6.8.2 穿鞋子时的动态 155 
6.8.3 坐在音响上弹琴时的动态 156 

Chapter7 漫画作品的场景氛围 
7.1 动物与人物的组合 158 
7.1.1 漫画中常见的动物造型 158 
7.1.2 动物与人物的组合方式 159 
7.2 场景空间的透视 162 
7.2.1 一点透视 162 
7.2.2 两点透视 163 
7.2.3 三点透视 164 
7.3 写实生活场景 165 
7.3.1 以植物为主的场景 165 
7.3.2 以建筑为主的场景 168 
7.4 抽象背景 172 
7.4.1 光雾与线条形成的抽象背景 172 
7.4.2 云雾缭绕的梦幻背景 173 
7.4.3 特定元素组合形成的背景 174 

Chapter8 漫画人物角色的设定 
8.1 可爱的小厨娘 176 
8.1.1 角色的基本设定 176 
8.1.2 角色的相貌特征 176 
8.1.3 角色的表情特征 177 
8.1.4 角色的形体特征 178 
8.1.5 角色的服饰 179 
8.1.6 角色个性的表现 180 

8.2 冷酷的和服姑娘 181 
8.2.1 角色的基本设定 181 
8.2.2 角色的相貌特征 181 
8.2.3 角色的表情特征 182 
8.2.4 角色的形体特征 183 
8.2.5 角色的服饰 184 
8.2.6 角色个性的表现 186 
8.3 性感的小妖 187 
8.3.1 角色的基本设定 187 
8.3.2 角色的相貌特征 187 
8.3.3 角色的表情特征 188 
8.3.4 角色的形体特征 189 
8.3.5 角色的服饰 190 
8.3.6 角色个性的表现 191 

8.4 呆萌的猫小妹 192 
8.4.1 角色的基本设定 192 
8.4.2 角色的相貌特征 192 
8.4.3 角色的表情特征 193 
8.4.4 角色的形体特征 194 
8.4.5 角色的服饰 195 
8.4.6 角色个性的表现 196 
8.5 帅气的吸血鬼爵士 197 
8.5.1 角色的基本设定 197 
8.5.2 角色的相貌特征 197 
8.5.3 角色的表情特征 198 
8.5.4 角色的形体特征 199 
8.5.5 角色的服饰 200 
8.5.6 角色个性的表现 201 

8.6 中国风少女 202 
8.6.1 角色的基本设定 202 
8.6.2 角色的相貌特征 202 
8.6.3 角色的表情特征 203 
8.6.4 角色的形体特征 204 
8.6.5 角色的服饰 205 
8.6.6 角色个性的表现 206 
8.7 古典美少年 207 
8.7.1 角色的基本设定 207 
8.7.2 角色的相貌特征 207 
8.7.3 角色的表情特征 208 
8.7.4 角色的服饰 209 
8.7.5 角色个性的表现 210 

8.8 动漫角色绘制详解 211 
8.8.1 绘制人物的身体结构 211 
8.8.2 绘制人物服饰的轮廓 212 
8.8.3 绘制人物的头部 213 
8.8.4 绘制人物的服饰 214 
8.8.5 添加明暗效果 215 
8.8.6 调整画面细节 216 

Chapter9 色铅笔下的漫画 
9.1 认识色铅笔 218 
9.1.1 色铅笔的种类 218 
9.1.2 辅助工具及其使用技巧 219 
9.2 色铅笔的叠色效果与颜色搭配 220 
9.3 色铅笔下的动漫人物 221 
9.4 用色铅笔绘制漫画的步骤 222 
9.4.1 绘制线稿 222 
9.4.2 为人物的皮肤、五官上色 223 
9.4.3 为人物的头发上色 224 
9.4.4 为人物的服饰上色 225 
9.4.5 为背景上色 226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探索光影与线条的艺术:绘画基础与风格塑造的深度指南 一、 基础构建:从观察到结构 本书聚焦于绘画艺术的核心基础,旨在为所有渴望提升绘画能力,尤其是对人物、场景以及复杂物体的表现有深入追求的学习者提供一套扎实、系统的训练路径。我们摒弃了对某一特定风格(如漫画、素描的特定流派)的过度强调,转而深入探讨视觉语言的通用法则。 1. 视觉的解构与重组:认识三维世界 艺术创作的起点在于理解我们所见的世界。本书第一部分将详尽阐述透视学的原理,不仅仅是单点、两点、多点透视的机械运用,更重要的是理解空气透视(Atmospheric Perspective)和色彩透视在构建空间纵深感中的微妙作用。我们将通过大量实例,展示如何将复杂的现实场景简化为基本的几何体,并以此为基石,重建具有说服力的三维空间感。例如,如何利用视平线、消失点和视场角的变化,精确把握远景建筑的形体关系,避免画面“平坦化”的常见错误。 2. 光影的物理与美学:塑造体积的魔力 光是绘画的灵魂。我们深挖光影的物理特性,包括光源的类型(点光源、面光源、散射光)、硬光与柔光对物体边缘的影响,以及反光、环境光在阴影区域中的细微渗透。本书对明暗关系的剖析细致入微,不仅讲解了亮面、灰面、暗面、反光、投影这五大要素,更深入到如何通过对这些区域的精确数值控制(无论是传统绘画的灰阶,还是数字绘画的色阶),来赋予物体扎实的体积感和材质感。材质的表现,如金属的光泽反射、木材的漫反射、布料的褶皱光影,都将以光影理论为指导进行系统训练。 3. 形体与解剖学的应用:生命的内在逻辑 对于人物和动物的描绘,本书强调结构先行。我们不直接教授“如何画出漂亮的人体”,而是引导读者理解骨骼结构、肌肉群的走向和功能。这种基于解剖学基础的理解,使得绘制任何姿态下的形体都不再依赖于死记硬背的“肌肉贴图”,而是基于对受力点和关节转动的逻辑推演。内容涵盖了人体动态的重心把握、力线(Line of Action)的运用,以及如何将复杂的解剖知识转化为简洁有力的外部轮廓。对于静物和自然形态,也参照此逻辑,探讨自然形态(如岩石、树木)的生长规律和内在结构。 二、 媒介的探索与笔触的语汇 本册内容全面涵盖了传统与数字媒介的应用基础,旨在帮助创作者找到最适合表达其思想的“声音”。 1. 墨线与线条的叙事性 线条是信息的载体。本书详细对比了不同工具(铅笔、钢笔、炭笔、数位笔)在控制粗细、力度和质感上的差异。重点训练的是线条的力度控制,包括如何用粗细变化来暗示空间层次(近实远虚),如何利用线条的断续性来表达动态和节奏感。内容将超越单纯的轮廓勾勒,转向使用排线、交叉排线等技巧来模拟明暗和材质,探索线条本身所蕴含的叙事力量。 2. 色彩理论的深度解析与应用 色彩部分将跳出基础的色环概念,深入探讨色彩的心理学影响、色彩的温度感(冷暖调)对情绪的渲染,以及如何利用色彩对比(互补色、邻近色)来引导观者的视线。我们将运用受光面暖、背光面冷的经典法则,结合环境色的反射,教授如何构建和谐、统一且富有层次的色彩氛围,而不是简单地“涂上颜色”。 三、 构图与叙事:画面秩序的构建 一个优秀的画面不仅需要扎实的技术,更需要合理的组织结构。 1. 空间布局与视觉引导 本书探讨了经典构图法则(如三分法、黄金分割、对角线构图)背后的数学逻辑和视觉平衡原理。更进一步,我们关注负空间(Negative Space)的利用,理解空白区域在平衡画面、突出主体中的关键作用。内容将指导读者如何通过引导线(Leading Lines)巧妙地将观众的目光引入画面的核心叙事点,并处理前景、中景、远景的元素密度,以确保画面既稳定又富于动感。 2. 意图表达与风格的萌芽 绘画的终极目标是有效沟通。本章引导学习者思考:“我想通过这幅画传达什么?”。我们将分析不同艺术流派(如写实主义、表现主义)在处理形体夸张度、细节取舍上的差异,并提供一套方法论,帮助学习者有意识地选择性地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逐步形成个人化的视觉语汇——即如何通过对线条、光影和色彩的独特处理,来表达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情感倾向,迈向成熟的创作阶段。 本书提供的,是一套面向所有媒介、面向所有风格基础的硬核技术体系,它关注的是“为什么”和“如何做”,而非“画什么”,是通往任何艺术领域深层理解的坚实阶梯。

用户评价

评分

第四段评价: 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材料与工具”的深入探讨上,这绝对是许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很多教程只会告诉你“用HB铅笔”或者“用喷笔”,但这本书却像一个资深画材店老板在给你推荐产品。它对比了不同硬度的石墨铅笔在速写和精描中的表现差异,甚至连不同品牌橡皮擦在处理高光时的效果都有涉及。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工具如何服务于最终的艺术表达。比如,在表现粗犷的、充满力量感的场景时,它推荐使用木炭笔的侧锋快速铺设大面积阴影,而在描绘精致的机械部件时,则建议使用针管笔配合尺规进行精确勾勒。这种对工具的深刻理解,极大地拓展了我对“笔触”这一概念的认知。以前我总觉得画风是天生的,现在我明白了,很大程度上,画风也是由你选择的工具组合决定的。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工具哲学”的大门。

评分

第五段评价: 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最怕的就是学完一个章节后,找不到对应的练习来巩固。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是那种“看完就忘”的书。每学完一个核心技法模块,后面都会附带一系列由浅入深的“挑战任务”。这些任务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们不仅仅是让你照着画,而是要求你将新学的技巧应用到不同情境中去。比如,学习完“动态捕捉”后,它会让你尝试画一个正在奔跑的动物剪影,然后是正在跳跃的人体,最后是复杂人群中的角色互动。这种递进式的训练,让知识点真正内化成了肌肉记忆。而且,它在“自我纠错”的环节上也给出了宝贵的建议,指导读者如何像专业人士一样审视自己的作品,指出“这里的光影关系是矛盾的”或者“这个透视点需要往后退”。这种注重内省和独立思考的引导方式,让我相信,只要我愿意投入时间,这本书里的承诺——“精通”,绝不是一句空话。

评分

第二段评价: 老实说,我买这本书之前,我对“从入门到精通”这种标题持怀疑态度的,因为很多号称“精通”的书,到头来不过是教你几招速成小技巧。但这本书的深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没有急于展示炫酷的最终效果图,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剖析最基础,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骨架”——结构和透视。作者对人体解剖学的理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他讲解人体动态时,不像很多教程那样只给一张骨骼图然后就让你画肌肉,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肌肉群是如何附着在骨骼上,并如何影响外形轮廓的张力。我发现自己以前画人物总觉得“飘”、不稳,现在我明白了,那是因为我对支撑身体的“力线”没有把握。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不同风格的漫画角色是如何在遵循解剖学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和风格化的处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这让我明白“自由发挥”的前提是扎实的“科学依据”。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它首先把“怎么画得对”教会你,然后才引导你去思考“怎么画得有风格”。

评分

第三段评价: 这本书的排版布局非常人性化,阅读体验一流。它不像有些专业书籍那样,把文字和图例分割得七零八落,读者需要不断地来回翻页。在这里,理论讲解总是紧密地伴随着大面积的、标注清晰的步骤图。作者非常聪明地使用了不同颜色的箭头和注释,将复杂的步骤拆解成了易于理解的“微动作”。例如,在讲解头部透视时,它会先用虚线勾勒出头骨的几何体框架,然后才逐渐添加五官的体积,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毫无压力感。我个人最欣赏的是它在“细节处理”这一块的细致程度。比如,如何表现头发的重量感和流动性,书里不仅仅是画了几缕头发,而是展示了从发根到发梢的受力分析,以及如何利用高光来营造头发的光泽度。这种对细节的极致关注,体现了作者希望读者真正掌握“内在逻辑”的教学态度,而不是仅仅模仿表面的线条。每次翻开这本书,都感觉自己像是在参加一个精心准备的线上大师课。

评分

第一段评价: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硬壳的封面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质感十足,那种淡淡的油墨香气混着纸张的纤维味,让人立刻就能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插图的印刷色彩饱和度非常高,线条清晰锐利,即便是最细微的阴影过渡也处理得非常到位,这对于学习素描技法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你得能看清那些微妙的明暗关系。我特别喜欢其中几页对不同笔触表现力的展示,从铅笔的干涩到炭笔的柔和,每一种材料的特性都被细腻地捕捉了下来。尤其是关于光影结构的那几章,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精美范例,手把手地教你如何“看到”光线是如何落在立体物体上的,而不是仅仅“画”出来。我感觉自己像是拥有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随时可以翻阅他的私藏笔记。尽管我还没完全消化所有内容,但仅仅是翻阅这些视觉盛宴,就已经极大地激发了我拿起画笔的冲动,感觉自己的审美水平都提升了一个档次。这绝对不是一本快消品,而是可以放在书架上,经常拿出来品鉴和学习的宝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