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视觉文化与文艺批评 |
| 作 者: | 魏然 |
| 定价: | 46.00 |
| ISBN号: | 9787811308952 |
| 出版社: | 江苏大学出版社 |
| 开本: | 32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4-12-1 |
| 印刷日期: | 2014-12-1 |
| 编辑推荐 |
| 内容介绍 |
| 《海峡文丛:视觉文化与文艺批评》为“海峡文丛”系列丛书之一,主要为视觉文化和文艺批评等领域的相关论文,包括《视觉的限度与文化研究的范式》《娱乐文化、身体展演与意义编码》《视觉敢曝与性别文化研究》《台湾创意园区与新文化空间展拓》《华语作家作品微评》等24篇。 |
| 作者介绍 |
| 魏然,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科研处副处长,福建省文化产业学会理事,著有《台湾文化产业论稿》等。 朱立立,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知识人的精神私史》《身份认同与华文文学研究》《宽容话语与承认的政治》《近20年台湾文学创作与文艺思潮》(两人合作,作者)等。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外文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 |
| 目录 |
| 视觉的限度与文化研究的范式 娱乐文化、身体展演与意义编码 视觉敢曝与性别文化研究 平潭综合实验区的视觉景观 威廉斯对“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的批判和反思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视域内的“形式”概念 台湾创意园区与新文化空间展拓 2013年闽台文化交流述评 超文本文学的新特质 广告叙事分析——以电视商业广告为例 多元化发展的台湾20世纪80年代文学 香港文学历史发展及演变述评 华语作家作品微评 后革命的剩余:独自莫凭栏——从《春尽江南》回看“江南三部曲” 由生死意象窥探洛夫诗歌的生命意识——以长诗《石室之死亡》为例 评荆棘的《荆棘与南瓜》 《近20年台湾文学创作与文艺思潮》评介 台湾传统戏剧与福建关系初探 漳州木偶雕刻家徐竹初的艺术人生与木偶雕刻风格特色 恐怖分子是怎样炼成的?——杨德昌电影《恐怖分子》谈片 书法与“中国的文艺复兴” “卢辅圣难题”与中国书法美学现代性的抉择——重读卢辅圣《历史重负与时代抉择》 逸离与化合:台湾书法美学的现代性理路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海峡文丛:视觉文化与文艺批评》: 清末闽侯县举人俞廷萱曾作诗三首,专门赞美三十六脚湖的自然风光:“波光如画碧如油,日落风清好泛舟。三十六湖烟水阔,不知领得几多秋。”“故乡几见此湖山,绝好风光水石间。若得醉眠岩上月,白云翻笑我身闲。”“攀岩扪石上层巅,侧立高冈别有天。下视群峰皆俯伏,此身如在白云边。” 三十六脚湖的主要景点有:“观音岩”“大小龟山”“老鹰守湖”“舍身崖”“白鸽展翅”“巨象涉湖”“飞来石”“铁拐岩”“龙屿”“钓鱼台”“神龙石刻”“媳妇背婆婆”“石犬出浴”“鹅头叠盘”等。三十六脚湖及其中许多景点的名称都来源于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东海苍龙与鲤鱼公主带着鱼精蛇怪等一干部众来到平潭岛附近游玩。见此处风景远胜龙宫,苍龙就意欲驱逐百姓,独占此地。它们甚至施妖法残杀了许多渔民,海边一片哀声。一位名叫“笔架”的年轻渔夫一心想为民除害,却苦于无力与海妖抗衡。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化身跛脚老头,意欲助笔架一臂之力。两人合力移筑沙堤堵住海角,困住了海妖。笔架竭力杀死众海怪,自己也死于苍龙喷出的烈焰之中。铁拐李悲愤不已,斫断了苍龙的脊梁骨。苍龙堕入水中死去,露出水面的龙首化为的“龙屿”,龙脊则变成了“竹排”,又叫“钓鱼台”。龟精蛇怪的尸首变化成了龟山、蛇山,鲤鱼公主化身为“鲤鱼礁”,而笔架则化为湖滨的“笔架潭”。由于笔架和海妖都化作了湖中景物,恰好有36只脚,因而得名三十六脚湖。 相对于“传说”的想象力而言,民间习俗的流传有时更能折射出百姓民生的需求和愿望。平潭当地百姓围绕着“龙屿”所形成的民俗,就提供了一种更有历史性的景点文化解读。先民的民生需求使“龙”的形象在古代频繁地与求雨相联系,即使是在靠海的平潭,求雨的愿望也使如苍龙昂首般的“龙屿”附上了神秘的色彩。据旧本《福清县志》记载,在三十六脚湖深处的“龙屿”有湖神居住:“湖神甚灵。相传有捕鱼人曾闻水中作人语声。”乡民自然敬以为神。清乾隆年间,福清县丞岑尧臣曾建“龙官”于“龙屿”之上,并作《龙宫词》日:“三十六脚湖深处,中有一礁号龙屿。绿玻璃涌碧莲花,波光云气相撑拄。传言此下有潜龙,水底时闻作人语……”从此,“龙宫”就成为平潭县百姓祈雨的地方。俞廷萱的诗《龙屿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龙神的民俗信仰与尊崇:“安然稳睡在深潭,不作浮沉同脍鲤。昔闻祷雨有灵,立沛滂沱动人喜。须臾愿足慰三农,大有年丰遍邑里。长吏鸠资报神功,庙貌尊崇隆享祀。” (五)南寨山石景野营博览区 南寨山石景区有“石景大观园”“石头动物园”的美誉,坐落于北厝镇山利村东南,北距县城6公里,规划区面积约0.8公顷。南寨山石景区冬暖夏凉,境内植被覆盖率达85%,高峰海拔103.2米,是典型的海蚀地貌景观。 南寨山全区石景可以概括为“五峰一谷”,即鳄鱼峰、仙女峰、绵羊峰、神雕峰、青蛙峰和神龟谷。景区内有奇特景观与象形山石景观40余处,典型景观有“悟空迎宾”“鸳鸯理翅”“骆驼岩”“花豹巡山…神龟石”“桃园三结义”“阿凡提”等。南寨山石景拟人状物往往形神具备、栩栩如生:唐僧虔诚合掌,孙悟空回首探望,桃园三英并肩屹立,阿凡提头缠纱巾,鸳鸯梳理翎翅,鹭鹚似方回巢,骆驼四足下跪,花豹探首巡山。更可贵的是,南寨山石景还随着行走线路和观看角度的不同而有变化:“横看竖看,近视远望,景随步移,常常收一石数景,一景数看之效果,变幻无常。石猴的侧面又像一只振翅欲飞的鸽子;‘青蛙跳跃’从西北方向看去便成‘澳洲袋鼠’;一侧看是‘唐僧问路’,另侧看是‘观音送子’,正面看是‘三官拜会’,转身看又是‘西域头陀’……凡此种种,不一而足。”① 南寨山自古就是海防重地。明清时,为防倭寇侵扰,当地军民依山筑寨。现在仍有部分寨墙残基存留,散发出悠远的古战场气息。鳄鱼峰的景点“一线天”之所在就是明代戚家军的“藏军洞”。“藏军洞”又贯穿山顶的“将军洞”“五仙洞”“三角洞”“丫鬟洞”,洞洞连环,美其名日“南寨八卦阵”。 …… |
...............
这本书的书封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那种墨香与现代感的交织,让人在拿起它之前就已经沉浸在一种思考的氛围里。我特别喜欢它在色彩运用上的大胆与克制,既有冲击力又不失学者应有的沉稳。内页的排版也极其考究,字体选择非常人性化,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不用说纸张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打磨每一个字时的用心。这种对物理形态的尊重,在如今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不只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也是一道风景线,让人每次路过都会忍不住想翻阅几页,探索其中蕴含的深邃哲思。那种对“物”的重视,已经预示了书中探讨的内容绝非肤浅的表面观察,而是深入肌理的剖析。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穿越一片繁复交错的文化迷宫。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精妙,他总能在你需要喘息和消化信息的时候,设置一个恰到好处的案例或一段引人深思的引文,让你有时间将前一个概念与自己已有的认知进行对接。我发现自己不止一次地停下来,合上书本,凝视窗外,试图将书中的理论模型套用到我日常所见的广告牌、电影片段乃至社交媒体的碎片信息上。这种强烈的代入感和即时反馈机制,使得原本可能晦涩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高阁上的学问,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指南。每一次阅读的深入,都像是在剥开洋葱的更深一层,总有新的惊喜和意想不到的关联被揭示出来。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说实话,初读时略带挑战,但一旦适应了那种严谨而又充满韵律感的学术腔调,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巨大魅力。它不是那种为了迎合大众而刻意简化或口语化的文字,而是精确而富有张力的表达,每一个措辞似乎都经过了无数次的推敲,以求达到最完美的表达效果。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构建复杂论证时的逻辑链条,如同精密的瑞士钟表,环环相扣,滴水不漏。尽管某些段落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完全领悟其深意,但正是这种需要投入精力的过程,才保证了知识的真正内化,而不是转瞬即逝的泛泛之谈。这种对精确性的执着,让人对作者的专业素养油然而生敬意。
评分与其他同类题材的书籍相比,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跨学科的广阔视野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它似乎不满足于固守某一学科的疆界,而是大方地从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乃至人类学的宝库中汲取养分,编织出一张宏大而又细密的理论之网。读到某个关于符号学的部分时,我脑海中立刻联想到了某个哲学家的观点,而作者恰好在下一章中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印证了我的联想,这种心有灵犀的共鸣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度。它成功地打破了学术壁垒,证明了真正的洞察力往往诞生于学科的交界地带,这种开放且包容的学术态度,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改变,或许在于它重塑了我观看世界的方式。以前我习惯于被动接收信息,而现在,我发现自己总是在下意识地进行“反向工程”——试图拆解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文化现象背后的生产机制和权力运作。比如,观看一部热门电影时,我不再仅仅沉浸于剧情,而是会立刻开始思考它的剪辑节奏如何服务于某种情绪的操纵,或者某个场景的布景设计如何潜移默化地强化了某种意识形态。这种从“看”到“审视”的视角转变,是无价的。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工具的升级,让我在面对信息洪流时,多了一层坚实的批判性滤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