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黄埔军校(民国趣读)
定价:35.00元
作者:郑庭笈、宋希濂、方鼎英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034921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郑庭笈、宋希濂、方鼎英、胡兰畦、何香凝、李奇中、包惠僧等讲述民国年间黄埔军校的课程设置、军校生活、名将风采、革命运动、社团与刊物……片段小文、三言两语,韩淑芳编*的《黄埔军校(民国趣读)》生动鲜活地再现了当年黄埔军校里那些逝去的过往。
目录
辑 黄埔军校的成立 章 老黄埔不得不说的校史 郭一予:建校宗旨 李奇中:校址的确定 方鼎英:艰难筹款 李奇中:苏联的物质援助 张申府:筹办黄埔军校点滴 宋希濂:校长一职的角逐 :成为校长的缘由 郭一予:军校初的组织 聂荣臻:黄埔军校政治部 李奇中:黄埔教导团 曾颖、卜一鸣:高等教育班的由来 何宏钧:高等教育班的学员构成 丘懋高:潮州分校的设立 陶子贞:长沙分校 冼大房:武汉分校的设立 文强:特别训练班 韩浚:“中山舰事件” 郑庭笈:对黄埔五期生的“清党” 赵一雪:“清党”内幕 第二章 校长杂说 郑洞国:严肃、刻板的蒋校长 郑洞国:的私下谈话 张申府:和的一面之缘 何崇校:对新生的点名 第三章 漫谈校风和制度 贺钺芳:军事民主与纪律约束并重 陈风:“中正剑”的黄埔精神 郭一予:禁闭室里关禁闭 尚宗钊:“开明,服从”……第二辑 学员生活拾零第三辑 名人堂与校内社团第四辑 黄埔学生军与中国革命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装帧设计到排版细节,这本书都透露着一种对历史的敬畏与现代阅读体验的结合。纸张的质感非常舒适,墨色清晰,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关键人物介绍和重要事件发生地点的描述旁,常常会配有精妙的插图或地图简注(虽然我没看到具体的图片,但文字描述的场景感极强),这极大地帮助了我对地理概念和历史脉络的梳理。这种全方位的阅读体验提升,让阅读本身成为了一种享受。而且,作者在引用史料时显得非常严谨,虽然语言是轻松的,但引用的事实基础是稳固的,这让这本书在“趣味性”和“学术性”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精妙的平衡点。它既能满足普通读者猎奇的心态,也能让略有研究的读者感到内容的扎实可靠。总而言之,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阅读投资,它不仅填充了我对黄埔历史的知识盲区,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从一个全新的、更富有人情味的角度去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评分说实话,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对“民国趣读”这个副标题是持怀疑态度的,总觉得是哗众取宠的营销手段。然而,阅读过程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这里的“趣”并非指刻意编造的笑料,而是指作者挖掘出的那些历史的“黑色幽默”和“荒诞之处”。比如,早年军校内部物资匮乏时,教官和学员之间为了争夺一点点稀缺资源所上演的“智斗”,或者某些看似严肃的军事决策背后,竟然有着一些极其偶然的巧合因素在起作用。这些“趣事”的穿插,有效地缓解了厚重历史题材可能带来的压抑感,让阅读过程变得非常轻松愉快。但请注意,这种轻松绝不意味着肤浅。作者非常巧妙地利用这些“趣闻”来反衬当时环境的艰难和人物性格的鲜明,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张力。它让我认识到,即使在最严肃的历史转型期,人类的本性——包括他们的幽默感和局限性——依然是无法被磨灭的底色。这本书的平衡掌握得炉火纯青。
评分怎么说呢,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看了一部精心剪辑的年代纪录片,只不过是用文字来呈现的。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该快进的地方毫不拖泥带水,直击重点事件的核心脉络;而到了需要细嚼慢咽的转折点,作者又会放慢速度,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环境烘托,让你充分体会当时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抉择。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不同派系关系时的那种“中立的狡黠”。它没有简单地站队或抨击,而是将复杂的政治博弈、个人恩怨,用一种近乎“吃瓜群众”的视角进行呈现,让你自己去分辨是非曲直。这使得全书的厚重感并没有因为“趣读”这个标签而流失,反而增加了一种历史的层次感和回味空间。读完之后,你会觉得对那个时期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有了更清晰、也更立体化的认知。对我而言,这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历史普及读物,更像是一部高质量的非虚构文学作品,文字功底扎实,叙事手法高超,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然后合上书本,久久沉思。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我认为在于它对“人”的挖掘,而非单纯的“事”的罗列。我们都知道黄埔军校是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出了无数叱咤风云的人物。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沉溺于宏大叙事,而是将镜头对准了那些“小人物”的命运轨迹。比如,某个在军校里屡次考试不及格但却因为擅长交际而被提拔的学员,或者某个出身贫寒,但在关键时刻展现出超凡胆识的幕后英雄。通过这些“侧面人物”的故事,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对人才的选拔机制是如何运作的,更深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背景下,个人的命运是多么依附于时代的洪流。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极大地增强了历史的代入感和亲近感。它成功地将历史从高高在上的神坛上拉了下来,让它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民国历史感兴趣,但又希望看到更人性化解读的读者。
评分这本《黄埔军校(民国趣读)》简直是民国历史爱好者的一剂猛药!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式解读,毕竟“黄埔军校”这几个字就自带一股严肃的军旅气息。但翻开之后,才发现作者的笔触极其灵动,完全不是那种板着脸讲历史的架势。它更像是一位健谈的老者,坐在摇椅上,慢悠悠地跟你絮叨当年那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他们的理想、他们的莽撞、他们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早期学员日常生活的描绘,比如他们伙食到底如何,训练场上的“洋教官”们脾气如何火爆,以及那些青涩的爱情萌芽。这些细节的填充,让那些遥远的名字瞬间鲜活了起来,不再是课本上冷冰冰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会犯错、会大笑的个体。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历史,不如说是一场沉浸式的时光旅行,仿佛能闻到那个时代特有的硝烟味和荷尔蒙的味道。那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是很多严肃历史著作难以企及的。如果你想了解黄埔,但又害怕沉闷的叙事,这本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它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为你揭开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的序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