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辰石和生辰玉:选购与佩戴 9787122294296

生辰石和生辰玉:选购与佩戴 978712229429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雪梅 著
图书标签:
  • 生辰石
  • 生辰玉
  • 宝石
  • 水晶
  • 配饰
  • 珠宝
  • 开运
  • 护身符
  • 星座
  • 礼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一鸿盛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4296
商品编码:3003778807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生辰石和生辰玉:选购与佩戴

定价:69.00元

作者:何雪梅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1222942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生辰石的概念国际彩色宝石协会提出,受到市场的认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辰石和生辰玉,在寻求心灵寄托的同时,面目或绚丽、或温婉、或凝重、或和厚的珠宝玉石,怎样鉴别它们的真伪?怎样判定它们的价值?怎样搭配惊艳的效果?怎样保养“易受伤”的珍稀珠宝? 作者为知名宝石专家,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教授,图书内容准确、实用。 生辰玉的概念为提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更易被中国人接受。

内容提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辰石和生辰玉,在寻求心灵寄托的同时,面目或绚丽、或温婉、或凝重、或和厚的珠宝玉石,怎样鉴别它们的真伪?怎样判定它们的价值?怎样搭配惊艳的效果?怎样保养“易受伤”的珍稀珠宝?请跟随中国地质大学何雪梅老师,详细了解珠宝玉石背后的点点滴滴吧!

目录


BIRTHSTONE生辰石

P.002/1月生辰石:石榴石

P.005/2月生辰石:紫水晶

P.010/3月生辰石:海蓝宝石

P.013/4月生辰石:钻石

P.017/5月生辰石:祖母绿

P.022/6月生辰石:珍珠、月光石

P.029/7月生辰石:红宝石

P.034/8月生辰石:橄榄石

P.038/9月生辰石:蓝宝石

P.043/10月生辰石:欧泊、碧玺

P.049/11月生辰石:托帕石

P.053/12月生辰石:坦桑石



BIRTH JADE生辰玉

P.058/1月生辰玉:南红玛瑙

P.063/2月生辰玉:大同紫玉、舒俱来

P.068/3月生辰玉:台湾蓝宝、海纹石

P.071/4月生辰玉:和田玉

P.075/5月生辰玉:翡翠

P.079/6月生辰玉:孔雀石、水草玛瑙

P.087/7月生辰玉:战国红玛瑙

P.091/8月生辰玉:岫玉

P.095/9月生辰玉:青金石

P.099/10月生辰玉:独山玉

P.103/11月生辰玉:黄龙玉

P.108/12月生辰玉:绿松石



APPENDIX附录

P.114/附录1 生辰石一览表

P.115/附录2 生辰玉一览表

P.116/附录3 生肖石一览表

作者介绍


何雪梅,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十四年,主要讲授《晶体生长与合成宝石》等9门课程,除课堂教学外,还指导宝石学、宝石与材料工艺学及首饰设计专业本、专科生的野外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工作;指导硕士研究生年均8名;多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大会发言,并在外重要专业期刊和杂志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2006年获校级教学三等奖。科研项目(1)已完成的项目: “钻石改善” 横向联合科研项目,验收通过。“西藏钙铬榴石的谱学研究” 校内科研基金项目,结题通过。“有机色素卟啉对珍珠颜色的贡献” 校内科研基金项目,结题通过。 “拉长石的结构特征与晕彩”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结题通过。(2)在研项目 “珠宝玉石鉴赏与评价” 横向项目“黄色合成金刚石改色实验及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文摘






序言



璞玉鉴赏与佩戴指南:探寻古玉之美与文化内涵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广大玉石爱好者、收藏家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部全面、深入且实用的古玉鉴赏与佩戴指南。我们聚焦于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玉石品种——和田玉(包括白玉、青玉、碧玉等主要色系),并辅以对其他重要玉材(如独山玉、岫岩玉等)的简要介绍。本书避开了生辰石这一特定概念的范畴,转而着眼于玉石本身的物质属性、文化象征以及佩戴的传统习俗与现代考量。 第一部分:玉石的物质世界与矿物学基础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从地质学的角度认识玉石。玉,并非单一的矿物集合,而是指具有美丽色泽、细腻质地,并具备韧性的致密坚硬的岩石或矿物集合体。 第一章:玉石的定义与分类 我们将详细阐述“真玉”与“广义玉石”的区别。重点解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比德于玉”的哲学基础,即玉石的物理特性(温润、坚韧、澄澈)如何对应于儒家推崇的道德标准。 硬度与韧性的较量: 深入探讨摩氏硬度与抗冲击韧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为何韧性(不易破碎)比单纯的硬度更能体现玉石的“价值”和“实用性”。 “软玉”与“硬玉”的区分: 详细介绍蛇纹石族(如新疆和田玉的主体)和辉石族(如翡翠)的矿物学特征,阐述两者在结构、光泽和密度上的差异。 第二章:和田玉的“五色”与“六德” 本书的核心将放在中华玉石的瑰宝——和田玉上。我们将从矿脉的形成环境追溯其独特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白玉的极致追求: 解析羊脂白玉的形成条件,探讨其“油脂光泽”的科学成因,即微晶交织体的结构对光线的漫反射效果。区分市场中常见的“石英岩仿制品”与真正的透闪石白玉。 青玉、青白玉的韵味: 探讨这些玉料中铁、镁等微量元素的分布如何形成从淡青到深墨的过渡色谱。分析青玉在古代礼器与玉玺中的重要地位。 碧玉与糖玉的次生变化: 介绍玉石在成岩过程中或后期风化作用下形成的颜色变化,如碧玉中的铬元素致色,以及糖玉(带皮色的白玉)的形成过程,这对于鉴别沁色和皮壳的真伪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鉴赏的艺术与实践 本部分着重于“眼学”的培养,教授读者如何通过肉眼观察来判断玉石的品质、工艺与年代。 第三章:工艺的“四度”:皮、性、净、工 这是衡量一块玉石价值的经典标准。 皮相的判读: 详细解析“皮子”的成因,区分天然风化形成的“沁色”与人工快速染色的差异。介绍如何通过皮色的“层次感”和“自然过渡”来判断其年代。 “性”与“润”的感知: 探讨“性”指的是玉料本身的温润度,即内部晶体结构的紧密程度。如何通过光照和触摸,感受玉石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宝气”。 瑕疵与杂质的辩证: 讨论玉石中常见的“棉”、“筋”、“杂质”对价值的影响。区分影响美观的“水草纹”与结构上的“绺裂”,以及如何通过雕刻工艺来规避或利用这些天然特征。 雕工的时代特征: 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如商周、汉代、明清)的治玉工具和风格流变。从线刻的粗犷到砣法的精细,再到现代激光抛光的区别,帮助读者建立时间序列的概念。 第四章:玉器造型与文化意象 玉器的造型往往承载着深刻的文化信息和吉祥寓意。 礼器与象征: 追溯玉琮、玉璧、玉圭等六器在古代祭祀中的功能与地位,解析其抽象几何造型背后的宇宙观。 佩饰的吉祥话语: 系统梳理常见的佩饰主题,如龙凤、灵芝、蝙蝠、福禄寿三星等。探讨这些图案如何演变,以及它们在不同朝代审美中的偏好差异。 仿古与复古: 分析历史上对古代玉器的模仿风潮,如宋代对汉八刀的追慕,以及现代仿古件的特点,避免读者将精湛的仿制工艺误判为真古物。 第三部分:玉石的佩戴、养护与收藏理念 本部分关注玉石与佩戴者的关系,提供实用的日常维护建议和现代收藏的视角。 第五章:人养玉与玉养人:佩戴的传统哲学 佩戴玉石不仅仅是装饰,更是一种身体与精神的互动过程。 温润的养成: 阐述“人养玉”的机理,即人体油脂和温度对玉石表层结构产生的缓慢作用,形成更佳的光泽度。 佩戴的禁忌与讲究: 梳理民间关于佩戴玉石的传统习俗,如避免佩戴者与玉石的“冲撞”,以及不同部位(颈部、腕部、腰部)佩戴的象征意义。 玉石的清洁与保养: 提供科学的养护方法,包括避免使用化学清洁剂、防范极端温差冲击,以及长期存放时的环境要求。 第六章:现代玉石收藏的考量 在当代市场中,如何理性地评估和收藏玉石。 价值链的构成: 分析影响玉石价格的核心要素——原料稀缺性、工艺水平、历史意义和品相完整度,强调原料和工艺是决定性因素。 证书与鉴定: 介绍权威检测机构提供的证书内容,解释折射率、密度、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专业术语的实际意义,帮助读者理解科技手段在鉴别中的辅助作用。 审美与传承: 鼓励读者从个人审美出发,收藏那些具有独特美感、工艺精湛且能讲述历史故事的玉器,实现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双重积累。 本书内容详实,图文并茂,既有扎实的矿物学基础,又不失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每一位热爱中国玉文化的读者案头必备的权威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收藏爱好者,主要关注古董和传统工艺品,但对近现代的珠宝设计和商业流通环节了解不多。《生辰石和生辰玉》在“选购”环节的探讨,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它不仅关注宝石本身的价值,更探讨了市场定价的逻辑,比如产地溢价、品牌附加值以及当前宝石市场的炒作现象。作者非常坦诚地指出了行业内的一些“潜规则”,虽然听起来有些令人警醒,但这正是普通消费者最需要的“免疫力”。特别是关于翡翠的“手镯与挂件”的价值取向差异,以及不同切工对光效的决定性影响,这些分析让我对珠宝的价值构成有了更立体的理解。这本书的语言组织非常精妙,它在普及知识的同时,也保持了一种批判性的思维,不盲目推崇,也不一味贬低,做到了客观公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珠宝智商”得到了显著提升,不会轻易被商家的华丽说辞所迷惑,能够更理性地进行投资和收藏决策。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给我女儿挑选一份有意义的生日礼物,她对传统文化很有兴趣,但又不希望礼物看起来太过俗气或随便。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典雅,色彩搭配沉稳大气,这点就先加了印象分。内容上,它巧妙地将西方生辰石体系和东方传统玉石文化结合起来,这在国内的珠宝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平衡点。我发现很多传统玉石(比如和田玉、翡翠)的佩戴讲究和保养方法,在很多市面上流传的零散信息中是相互矛盾的,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相对系统和统一的论述框架。特别是关于玉石的“温养”和“盘玩”的章节,它详细解释了油脂渗透和包浆形成的过程,让我对那些老物件的喜爱有了更科学的认知。我不再觉得那只是“旧”,而是理解了它所蕴含的时间和人气的积累。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沉静内敛,就像一位老匠人娓娓道来,不急不躁,充满了对材质本身的敬畏感。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佩戴”指导部分,这部分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细致入微。很多珠宝书只会告诉你“可以戴”,但这本书深入探讨了“怎么戴才好”。它不仅限于手指和项链,还涉及到了腰佩、把玩件以及不同场合的搭配禁忌。比如,书中提到某些生辰石的能量场不适合在特定的社交场合佩戴,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搭配习惯——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好看,而忽略了首饰与个人气场的互动。此外,关于日常保养的细节描述得极其到位,比如不同宝石对酸碱度、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如何正确地使用超声波清洗仪(以及什么时候绝对不该用),这些都是我之前忽略的“保养黑洞”。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衣柜里现有的几件首饰有了全新的认识,仿佛对它们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维护升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珠宝不仅仅是装饰品,它更像是一种需要被悉心照料的伙伴。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命理+珠宝”的书籍抱持着一半将信将疑的态度,总觉得可能又是那种浮夸的宣传套路。然而,《生辰石和生辰玉》的专业性让我刮目相看。它并没有过度强调玄学的部分,反而将重点放在了珠宝的“硬核”知识上,比如矿物学基础、宝石的物理特性对比,以及玉石的皮性、绺裂等肉眼可见的特征分析。我记得有一章节专门讲了如何区分天然玉石和优化处理过的玉石,那部分内容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作者列举了许多肉眼观察的技巧,比如“橘皮纹”、“酸蚀网纹”这些术语,一开始我看得云里雾里,但对照着书中的图例反复琢磨后,豁然开朗。佩戴玉石多年,我一直担心买到的是“玻璃种”的仿制品,这本书至少教会了我如何从最基础的物理层面进行排查。这种严谨的态度,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风水玄学读物,更像是一本实用的珠宝鉴定入门手册。对我而言,它提供的是一种“工具”,而不是空洞的“祝福”。

评分

这本《生辰石和生辰玉:选购与佩戴》简直是为我这种对宝石和玉石一窍不通,但又对传统文化充满好奇的人量身定做的指南。我一直觉得,选购珠宝首饰就像是闯入一片迷雾,市面上的信息五花八门,真假难辨。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盏明灯,清晰地指引了我前行的方向。首先,它对不同生辰石的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让我不再是空洞地佩戴一块石头,而是真正理解了它背后的故事和能量。比如,我一直很喜欢紫水晶,但从未深究过它为何与二月结缘,这本书详细解释了它在不同文明中的地位,这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佩戴体验。更重要的是,书中对于“选购”部分的详尽讲解,让我对品质有了初步的鉴别能力,虽然我不可能一下子成为专家,但至少能避免成为“冤大头”。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耳边细语,分享着多年的心得体会。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如何观察宝石净度和切割工艺时所用的比喻,非常生动形象。这本书绝对是珠宝爱好者入门级的必备读物,它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让我有勇气去探索更广阔的珠宝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