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原版】水耕蔬果入门书:轻松现摘!打造自己的小小菜园 港台原版 伊藤龙三 东贩 生活

【中商原版】水耕蔬果入门书:轻松现摘!打造自己的小小菜园 港台原版 伊藤龙三 东贩 生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水耕栽培
  • 蔬果种植
  • 家庭菜园
  • 阳台菜园
  • 园艺
  • 生活
  • 港台原版
  • 入门
  • 伊藤龙三
  • 东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华商务进口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東販
ISBN:9789864756568
商品编码:30029244422

具体描述


《水耕蔬果入門書:輕鬆現摘!打造自己的小小菜園》


作者: 伊藤龍三  

譯者: 童小芳

出版社:東販  

出版日期:2018/04/26

ISBN:9789864756568

規格:平裝 / 128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生活風格> 居家生活> 花草園藝


內容簡介


不使用土壤、不用專業設備也可以!

輕鬆打造屬於自己的家庭菜園。


想要每天吃到新鮮的蔬果,要不要試著自己栽種呢?

只要在家裡一角打造小小的菜園,

就能輕鬆栽培出蔬菜水果,

感受栽種植物的樂趣。


本書介紹的種類,從葉菜類到花蕾、根菜的各式蔬果,應有盡有。

而且簡單又有效率,再懶的人都能輕鬆坐收成果,

一起來享受每天早上新鮮現摘的滿足感吧☆


◎海綿育苗法/茶包&塑膠杯栽培/

軍艦捲栽培/格狀育苗盤栽培/塑膠籃水耕栽培…

從失敗中摸索20年後集結而成的名人技巧全集!


◎一共50種!

無土栽培,在室內或陽台也能採摘蔬菜一整年!


◎從海綿、塑膠杯、瀝水網,乃至舊牛仔褲、便利商店的蓋飯容器,

各種百元商品和廢棄物都能搖身一變成為佳的園藝用品!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伊藤龍三

1940年出生於神奈川縣橫濱市。目前定居於神奈川縣橫須賀市。

從商業學校畢業後曾經營貿易公司、咖啡店與小酒館等。隨後又任東京灣內作業船的船長一職。2004年初次接觸水耕栽培,便開設了以「いつでもレタス(隨時來點萵苣)」為名的部落格,記錄栽培方法與實際的收穫,廣受喜愛。透過這個部落格以及在文化學校擔任水耕栽培講師等管道,持續推廣水耕栽培的樂趣與美好。曾上過NHK綜合特別節目《家庭菜園的密技教學(家庭菜園の裏ワザ教えます)》、民營廣播電視台、地方廣播電視台的電視節目,還接受不少報章雜誌的專訪。審訂過《庭より簡単!だれでもできる室内菜園のすすめ》(家之光協會),另著有《澆澆水就大豐收!水耕菜園懶人DIY》(三悅文化)等。


部落格「いつでもレタス」


目錄


2 懶人爺爺的「簡易水耕栽培」

細心栽培,好好品嚐,水耕栽培樂趣多!

4 栽種拔葉萵苣解決蔬菜攝取不足的問題

7 利用香菜(芫荽)打造香氛叢林

10 利用平時都會丟掉的哈密瓜種子進行水耕栽培實驗

13 快來採收大量的哈瓦那辣椒與島辣椒!

16 以水耕栽培種植芋頭,製成求生用的保存食


第1章 簡易水耕栽培的基礎

22 1在海綿上播種使之發芽

25 2最適合種植葉類蔬菜的茶包袋栽培法

1調製營養液/2打造水耕栽培層/3加工塑膠杯/

4將海綿苗裝進茶包袋內固定/5將茶包袋苗固定在水耕栽培層上

32 3藻類全面封殺!軍艦捲栽培

1製作軍艦捲苗/2打造遮光板安置在上方的營養液器皿

36 4寒冷時期的水耕栽培,採用格狀育苗盤栽培法

39 5栽種大型蔬菜時,採取塑膠籃水耕栽培法(附自動供水瓶)

1將幼苗定植至塑膠籃水耕栽培裝置上/2製作自動供水瓶/3製作零水位自動供水瓶

46 6保護蔬菜免於蟲害的防蟲膠囊網

48 7日照不足的室內也OK!電照栽培裝置


第2章 每天早上現採!葉類蔬菜

52 紅葉萵苣

55 庭園萵苣

56 馬諾阿萵苣

57 沙拉菜

58 縮緬萵苣

59 結球萵苣

60 紅拔葉萵苣

64 芹菜

66 小白菜

68 蔥

70 蒜苗/青蒜

72 水菜

74 西洋菜

75 芝麻菜

76 羅勒

77 莙薘菜

78 檸檬香蜂草

79 菊苣

80 蕹菜(空心菜)

81 紅切葉芥菜

82 山葵菜


第3章 花蕾與根菜。以水耕栽培種植各式蔬果

84 番茄

89 獅子辣椒

90 迷你高麗菜

92 秋葵

94 苦瓜

96 南瓜

98 甜豌豆

100 四季豆

102 毛豆

103 蕪菁

104 馬鈴薯

106 男爵與五月皇后馬鈴薯

107 綠花椰菜莖(青花筍)

108 迷你花椰菜

109 小西瓜

110 迷你紅蘿蔔

112 茄子

114 小黃瓜

116 木瓜

118 櫻桃蘿蔔(二十天蘿蔔)

119 抱子甘藍


124 後記 隨時都想吃萵苣


專欄

44 保存空氣與水分,基質的小常識

62 從殘株開始再生栽培

120 利用簡易塑料溫室的室外栽培


好的,这是一份图书简介,其内容与您提供的书名无关: 《星辰的低语:宇宙文明的兴衰与回响》 作者:[虚构作者名:阿莱斯特·芬奇] 译者:[虚构译者名:林溪] 【本书简介】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剧场中,生命是否只是短暂的火花?我们仰望星空时,所见的究竟是永恒的寂静,还是无数文明的喧嚣残响?《星辰的低语》是一部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宏大史诗,它并非聚焦于我们熟悉的地球文明,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银河系深处那些已经崛起、繁盛,最终归于沉寂的非人类文明的兴衰轨迹。 本书以严谨的理论推演结合大胆的叙事想象,构建了一个详尽的“宇宙文明生态模型”。作者芬奇博士,一位在理论物理学和历史哲学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挑战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视角,试图回答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的文明,其必然的生命周期和终极命运是什么? 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层层递进,揭示了宇宙尺度下生命存在的残酷美学。 第一部:起源的幽蓝——生命萌芽的普适性与独特性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宇宙中生命诞生的基本条件。作者援引最新的系外行星观测数据,分析了宜居带的限制,并提出了“生命熵增模型”——即生命在诞生之初,便携带了不可逆转的加速走向复杂化,进而走向自我毁灭的内在驱动力。我们不会看到任何关于地球或人类起源的描述,而是聚焦于遥远星系中,基于硅基、甲烷基甚至纯能量形态的生命群落如何在极端环境中挣扎求存,并阐述了这些生命体如何克服了环境的原始桎梏,实现了第一次关键的“智能飞跃”。 第二部:黄金纪元的幻象——技术奇点与文明的自我定义 当一个文明掌握了跨恒星际旅行的能力,它们便进入了所谓的“黄金纪元”。然而,芬奇博士指出,技术奇点并非是永恒的顶点,而是熵增加速的拐点。本章详细描绘了数个已灭绝的超级文明,例如“克瑟斯帝国”——一个以量子纠缠网络统治了半个旋臂的文明。本书并未记录其具体的统治细节,而是着重分析了其在信息饱和、资源无限供给下的社会结构性崩塌。当生存压力消失,道德和目标感开始瓦解时,文明的内部张力如何转化为不可逆转的衰退信号。我们看到了他们如何沉迷于模拟现实、追求纯粹的感官体验,最终导致其生物学基础的退化,乃至放弃了对物理现实的干预能力。 第三部:星际战争的悖论——扩张的边界与意识的内卷 许多文明的衰亡并非源于外部的陨石撞击或超新星爆发,而是源于其自身扩张欲望的悖论。本书分析了数次“大过滤事件”,这些事件并非单一的灾难,而是文明在试图跨越技术与伦理边界时产生的系统性反馈危机。其中,对“共识网络战争”的描述尤为发人深省。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弹与激光对决,而是意识形态、数据主权和对“真实”定义权的无休止争夺。这些战争往往在文明的内部完成,外部的观察者甚至可能在几千年后才能察觉到其核心的崩溃。 第四部:遗迹的几何学——信息惰性与文明的“影子” 文明消亡后,会留下什么?本书转向对宇宙中“信息惰性”的研究。作者不再关注宏伟的遗迹或漂浮的太空站残骸,而是关注那些极其微小、近乎不可检测的信号残留——例如,特定的引力波模式衰减、遗留在特定恒星光谱中的人工标记、或是在宇宙背景辐射中留下的微小非随机扰动。通过对这些“宇宙指纹”的数学重建,作者试图还原那些文明在最后时刻所做出的关键抉择,揭示了他们是选择静默地消亡,还是试图将自己的经验编码进宇宙的基本定律之中。 第五部:超越肉体——数字永生与存在的真空 当文明的生物载体已经无法承载其知识和野心时,它们会走向何方?本部分详尽阐述了数种高级文明尝试实现“数字上传”或“纯能量化”的尝试。然而,这些尝试往往导致了更深层次的危机——即“意义的真空”。一旦摆脱了生存的束缚,意识开始无限膨胀,时间感开始模糊,最终的结局往往不是超脱,而是对无限信息流的麻木与停滞。本书详述了“索林协议”——一种在信息无限循环中寻求终结的集体决策,这是一个关于放弃“存在”本身的哲学案例。 第六部:回响与启示——在寂静中聆听的智慧 最终,本书将视角拉回至遥远的未来,审视我们(假设的存在)如何从这些失败的范例中汲取教训。作者坚信,宇宙的寂静并非意味着空无一物,而是无数已经完成旅程的文明留下的复杂信息结构。理解这些“低语”,不是为了模仿他们的技术,而是为了理解他们在面对“有限的无限”时所展现出的勇气与局限。 《星辰的低语》是一部对终极命运的深刻反思,它不提供简单的希望,而是提供了一种宏大而清醒的宇宙观。它邀请读者抛开对眼前世界的执着,以数百万年的尺度,重新审视“进步”的真正含义。 关键词: 宇宙学、文明演化、高级文明、信息理论、存在哲学、星际考古学。 目标读者: 对科幻文学、宇宙社会学、科学哲学有浓厚兴趣的读者。 装帧特色: 采用深靛蓝色的硬壳装帧,内页辅以大量由星图和复杂数学图表构成的抽象插图,力求营造出沉浸式的宇宙尺度阅读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真的很惊喜,包装得很精美,而且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就很舒服,看得出来是下了功夫的。我一直对室内种植挺感兴趣,但总觉得技术门槛很高,各种设备、营养液配比什么的,听起来就头大。不过,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直观,大量的实景图和清晰的步骤分解,让原本复杂的流程变得像是跟着一个经验丰富的园艺师在学习。特别是它对不同种类蔬菜的生长习性做了非常细致的对比,比如叶菜类和果菜类在光照和水培溶液上的微小差异,书里都用图表的形式清晰地展示了出来。我尤其欣赏它推荐的入门级设备,都不是那种昂贵、一看就让人却步的专业器材,而是非常贴近普通家庭的配置,比如用简单的塑料容器就能开始试验。我试着按照第一章的指导搭建了一个小型的垂直水培架,材料都是在本地五金店就能买到的,成就感满满。这本书让我明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迷你水培菜园,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温柔且实用的起点,让人敢于迈出第一步。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我认为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自洽的家庭水培生态系统概念。它从最初的设备采购清单,到水培液的日常维护,再到最终的采摘和食用,形成了一个闭环。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循环利用”和“环保”的理念,比如如何处理废弃的营养液,以及如何利用自然光而不是过度依赖人工补光。这使得整个种植过程更加可持续。对我这样的都市白领来说,时间宝贵,这本书提供的是一套高效、低维护的解决方案,它强调的是“轻松现摘”,而不是“费力耕耘”。我按照书中的时间表进行管理,发现每周只需要投入很少的时间进行简单的检查和补充,就能保证蔬菜的稳定生长。这种“投入产出比”的优化,是这本书区别于其他园艺书籍的显著特点,它真正做到了让城市里的忙碌生活也能拥有田园的馈赠。

评分

如果说市面上很多园艺书侧重于“宏大叙事”,比如大规模的农业应用,那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对“微观细节”的执着。它把水培系统的每一个组件都拆解得非常细致。比如,关于水泵的选择,它不只是告诉你用什么功率的,还会分析不同流量对根系吸氧能力的影响,甚至连噪音大小都做了对比。我是一个对设备有轻微强迫症的人,这本书的详尽程度完全满足了我对“知其所以然”的追求。此外,书中对营养液配方的讲解非常透彻,它没有简单地给出几个数字,而是解释了氮磷钾等元素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作用机制,让我明白为什么到了开花期需要调整钾的比例。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模仿”种植,而是在真正“理解”植物的生理需求。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对水培的概念还停留在那种高科技实验室的印象里,总觉得那玩意儿得是专业人士才能玩得转的“黑科技”。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是那种堆砌专业术语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和蔼的长辈在手把手教你做菜。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失败”的处理方式非常积极。书中专门有一章叫做“常见疑难排查”,列举了叶子发黄、根系腐烂、病虫害这些新手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并且给出了非常接地气的解决方案,比如什么时候该换水,什么时候需要增加通风。这种预判性的指导,大大降低了我的挫败感。我第一次尝试养罗勒的时候,水里长出了一些绿色的藻类,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正准备放弃,翻到书里对应章节,原来这是正常现象,只要控制好光照强度就能解决。这种及时的“心理按摩”和实操指导,让我对自己的动手能力重拾信心,感觉自己真的能把这些绿油油的小生命照顾好。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轻松愉快,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就像是在翻阅一本精美的园艺生活杂志。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种菜,更是在分享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走到水培架前,摘下一把最新鲜的生菜制作沙拉的那种满足感,那种“食物从桌子到嘴边只有几秒钟”的体验,让人心生向往。我特别喜欢它在每种植物介绍后面附带的“搭配建议”,比如推荐水培的薄荷和哪种果茶更搭,或者什么蔬菜最适合放在厨房窗边点缀。这些内容虽然不直接关乎种植技术,却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这不是一本工具书,而是一本激发生活热情的指南。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家里那些闲置的角落,思考如何利用垂直空间,把那些原本单调的墙面变成生机勃勃的绿色景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