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信30年 1979-2009
定价:315.70元
作者:王偉群
出版社:大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29
ISBN:9789881838094
字数:
页码:622
版次:1
装帧:平裝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翔實﹑生動地揭示中信30年的曲折歷程,講述中國改革30年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企業傳奇。
目录
作者介绍
王偉群
知名媒體評論人、作家、傳媒人,曾先後擔任《中國青年報》記者、編輯,北京電視臺7頻道新聞部主任、製片人,《成功營銷》雜誌總編輯等職。
文摘
序言
对于一个长期关注社会变迁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时间胶囊”。我惊喜地发现,许多今天我们仍在讨论的议题,在那个三十年前的起点上,就已经被敏锐地捕捉和探讨过。这让我对现代性的进程有了更具历史纵深的理解。它提醒我们,今天的许多困境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和遗留问题。阅读过程中的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是极其宝贵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语境,让我们能跳出碎片化的信息流,以一种更宏观、更冷静的视角去审视过去三十年的轨迹,并从中汲取智慧,以期更好地面对未来。它无疑是研究那个时代社会心态、思想脉络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
评分这本书的文学性和思想性的平衡做得相当到位,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的“资料汇编”感。很多作者的文笔极具个人特色,即便是严肃的理论探讨,也充满了文学的韵味和思辨的魅力。我特别欣赏其中穿插的一些文学评论和文化观察,它们如同清新的岔路口,让读者在思索国家大事之余,能短暂地停下来,感受那个时代文艺思潮的活跃与碰撞。比如对某位先锋作家的初期作品分析,那种对文本细致入微的剖析,以及对文化土壤的深刻洞察,让今天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思想解放的巨大能量。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大事记”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和“精神”的书。它记录了知识分子群体在特定历史阶段所展现出的责任感、困惑与坚守,他们的文字,是那个时代最真诚的注脚,有着超越时间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翻开扉页时油墨散发出的微弱香气,一下子就将我拉回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封面色彩的运用非常考究,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印刷的清晰度,一看就知道是用心之作。拿到手里,首先感受到的是它作为一本“年鉴”式的选集所蕴含的分量,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内容跨越三十年的时间跨度带来的思想密度。我特别留意了目录的编排,从1979年开始,那种清晰的脉络感,仿佛是按照时间轴在引导读者进行一场知识的长途跋涉。阅读过程中,我发现那些选取的文章和报道,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事件记录,而是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和深刻的洞察力。每一次翻阅,都能从那些泛黄的文字间,捕捉到当时社会思潮的暗流涌动,那种亲历者才有的复杂情绪,被文字精准地捕捉并留存了下来。这种对历史颗粒度的还原,远超我预期的“回忆录”范畴,更像是一部浓缩的、有温度的中国近三十年思想变迁的影像志。
评分整体的编排逻辑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时间线索的设置清晰明了,但更妙的是,它并非僵硬的线性排列。编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通过内容上的对比和呼应,来强化历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征。比如,将某一年初期的乐观主义叙事,与几年后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反思性文章并置,那种无声的对话感,远胜过任何直接的评述。这让我体验到一种非常深层次的阅读乐趣——仿佛我不是在阅读过去,而是在与过去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亲自去感受历史的呼吸和转折。这种精心设计的阅读体验,大大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也使得原本可能略显沉重的历史回顾变得引人入胜,它更像是一部精心剪辑的纪录片,每一帧画面都恰到好处。
评分我对其中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的一些报道尤其感兴趣,作者们那种既兴奋又谨慎的笔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政策制定者和普通民众面对未知机遇时的复杂心态。记得有一篇关于价格闯关的系列报道,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用宏大的叙事去盖棺定论,而是深入到几个不同行业的基层单位,通过具体的案例和人物访谈,展现了改革的阵痛与希望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文字的叙述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改革的细节;时而又如疾风骤雨,直击深层次的矛盾冲突。这种多维度的呈现方式,使得即便是对那段历史已经有所了解的我,也能从中获得新的体悟。它教会我的,是理解历史的复杂性,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某种定论。那些当年看似微不足道的争论和探索,在这本书里被赋予了应有的历史地位,让人不得不佩服选编者的眼光和功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