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茶百问百答——读图时代品茶馆
定价:28.00元
作者:读图时代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7-01
ISBN:97875019547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茶,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寻根溯源,世界各国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播去的,中国是茶的发祥地。中国茶知识的内容丰富,包括茶史知识、茶类知识、茶叶知识、茶艺知识、茶具知识、茶科学知识、茶文化知识等,当我们在一点点了解这些知识的同时,我们也正在一步步融进中国茶那秀而长的清香、醇而厚的滋味中。
中国茶资源丰富,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本书用问答的形式、图文结合的方式、通俗活泼的语言介绍了中国的茶文化和茶知识。内容包括茶史、茶类知识、茶叶、茶艺、茶具、茶科学知识等。品茗夜谈,问茶怡心。
目录
章 茶史知识篇
1 为什么说中国是茶的故乡?
2 为什么说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3 为什么说“茶”字的起源来自“荼”?
4 为什么说中国的“茶神”是神农氏?
5 为什么说“茶经”是世界茶叶奇书?
6 茶是怎样传播和发展的?
7 唐代是怎样烹茶的?
8 宋代是怎样点茶的?
9 明清是怎样泡茶的?
10 现代人是怎样饮茶均?
11 为什么说中国的陆弼是“茶圣”?
第二章 茶类知识篇
12 中国茶树有几种类型?
13 中国茶叶有几种类别?
14 中国绿茶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15 中国红茶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16 中国黑茶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17 中国黄茶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18 中国白茶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19 中国花茶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0 中国乌龙茶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1 中国普洱茶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2 什么是龙井茶?
23 什么是黄山毛峰?
24 什么是祁门红茶?
25 什么是大红袍?
26 什么是铁观音?
27 什么是君山银针?
28 什么是碧螺春?
29 什么是太平猴魁?
30 什么是六安瓜片?
31 什么是冻顶乌龙?
32 什么是保健茶?
33 什么是茶饮料?
34 什么是绿色食品茶?
35 什么是天然有机茶?
36 什么是速溶茶?
37 什么是明前茶、雨前茶?
38 什么是名优茶?
第三章 茶叶知识篇
第四章 茶艺知识篇
第五章 茶具知识篇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得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完全没有那种传统工具书的刻板和枯燥,反而像是一位资深的茶道师在耳边娓娓道来,亲切又充满智慧。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幽默风趣地揭示一些行业内的“小秘密”或误区,让人会心一笑;时而又转入沉静、富有哲理的论述,探讨茶与人生的关系。特别是那些探讨茶道意境的部分,文字的韵律感极强,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仿佛能品出文字中蕴含的甘甜与回涩。这种将深奥的文化知识用如此人性化、富有感染力的笔触表达出来,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高度。它让人愿意主动沉浸其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灌输,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粘性和愉悦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深得我心,封面那种水墨晕染的感觉,配上烫金的书名,初见便有种古朴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翻开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出色,厚实且不反光,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更让我惊喜的是,它的排版布局非常讲究,图文的穿插布局显得疏密有致,既保证了信息传达的效率,又不至于让阅读体验变得拥挤不堪。尤其是一些关键知识点的配图,绘制得细腻传神,让人仿佛置身于茶园之中,感受着春茶的清新与秋茶的醇厚。整体来说,光是作为一件摆在书架上的艺术品,它就已经值回票价了。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体验的尊重,也让我在每次拿起它的时候,都充满了仪式感和期待。那种拿在手中的分量感和油墨的清香,都是冰冷电子屏幕无法比拟的温暖。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我认为是它最值得称赞的亮点之一,尤其是在操作指导层面,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茶艺指南。它对各种茶类的冲泡水温、投茶量、浸泡时间给出了详尽到分钟甚至秒级的建议,并且针对不同的茶器,比如盖碗、紫砂壶、飘逸杯等,都给出了适配的冲泡参数微调方案。我尝试按照书中的建议重新冲泡了几次平日里总觉得不太理想的茶样,结果风味竟然有了质的飞跃,那种由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体验的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而且,书中对于如何鉴别茶叶的新旧、真伪,也提供了许多“经验之谈”和“肉眼识别法”,这些都是在网上搜索信息碎片时很难系统整合起来的宝贵经验,真正做到了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评分从文化的广度和包容性来看,这本书也展现了极高的水准。它没有局限于某一主流茶系或特定地域的偏好,而是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将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饮茶习俗和茶文化现象都囊括进来。比如,它花了相当的篇幅去介绍一些少数民族的特色饮茶方式,以及邻国茶文化的独特之处,这种跨文化视野让人感到非常开阔。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茶”这个概念的理解正在被不断拓宽,它不再只是我们日常所见的几种绿茶红茶,而是连接着不同民族的生命节奏和生活哲学。这种全景式的呈现,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多维度的中国茶文化地图,让人在品味手中茶香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所在。
评分这本书在知识的深度挖掘上,展现出了作者团队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对茶文化的深厚热爱。我特别欣赏它并非停留在表面的香型分类,而是深入到每一类茶背后的历史变迁、地域风土对口感的塑造,甚至是不同冲泡器具对茶汤风味微妙的影响。比如,它对某一特定产区古老制茶工艺的描述,那种近乎于口述史的叙事方式,让我这个自诩有些茶龄的爱好者都感到大开眼界。作者似乎不满足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探索“为什么会是这样”,这种引导式的提问和解答,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求知欲。读完后,我对以往喝茶时那种模糊的“好喝”或“不好喝”的感受,有了一种更清晰、更科学的认知框架来支撑,让人觉得手中的那杯茶,不仅仅是饮品,更是一段流动的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