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线装经典-搜神记
定价:26.80元
作者:(晋)干宝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2221567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搜神记》为东晋初年史学家干宝编撰,由马银琴、周广荣译注,全书凡二十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作者在《自序》中称,“及其*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就是想通过搜集前人*述及传说故事,证明鬼神确实存在。故《搜神记》所叙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不少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和神仙,杂糅佛道。文章设想奇幻,*富浪漫主义色彩。“鬼神信仰”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它与山川祭祀、祖先祭祀并列。自商周以来,历代帝王无不亲登祭坛祭祀,而记载神鬼传说的典籍。除《楚辞》、《淮南子》外,《搜神记》称得上其中的集大成者。
内容提要
《搜神记》是干宝的作品中保存*完整、影响* 大的一部,由马银琴、周广荣译注,它的内容主要有 民间传说、妖狐鬼怪故事以及神奇怪异之事。
《搜神记》中所讲述的神鬼故事,有的揭露当时 社会的黑暗,有的表现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有的反映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不平等制度的英勇反抗等 等。这些故事是民间智慧的结晶,也是长期流传的经 典。细心品味,读者可以从中了解中华民族**的传 统文化,感受故事角色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个性,评判 人间的是非,悟察人性的美丑。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无
文摘
无
序言
无
这部《搜神记》的译注部分也做得相当到位,对于一些生僻的词汇和典故,都有清晰的注释和考辨,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古文阅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志怪故事往往因为对背景知识的缺乏了解而读得一知半解,但有了这些详实的注解,阅读的障碍被大大降低了。例如,书中提到的一些地方风俗或古代祭祀的场景,注释能迅速将我们拉回到那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中,使得故事的逻辑性和趣味性得以完整保留。可见,编纂者在整理和出版这本经典时,是站在现代读者的角度,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的。它做到了既保持了原著的风貌,又兼顾了现代人可读性的要求,实属不易,值得称赞。
评分我尝试过阅读一些电子版或者普通平装版的《搜神记》,但体验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这本线装经典给我的感受是,它强迫你放慢速度。线装书的特性决定了你不能像翻阅现代书籍那样粗暴地对待它,你必须小心翼翼地捧着,轻轻地翻页。这种物理上的约束,反而帮助我进入了一种更专注的阅读状态。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够拥有一本需要“慢读”的书,本身就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我甚至会泡上一壶茶,点一盏暖灯,在安静的夜晚,像对待一件珍贵的文物一样去接触它。这种仪式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让那些飘忽不定的神灵故事,仿佛也因此变得更加真实可信,仿佛他们就潜藏在古籍泛黄的书页之间。
评分说实话,现代人读古代志怪小说,常常会带有一种猎奇的眼光,但我发现《搜神记》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当时社会的信仰体系、伦理观念乃至对生死的看法。比如那些关于孝道、因果报应的故事,虽然包装在神怪的外衣下,其内核却与儒家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记录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而是普通百姓的恐惧、希望和对超自然力量的依赖。每一次阅读,我都会停下来思考,在那个通讯不便、科学尚未昌明的时代,人们是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如何面对疾病和死亡的。这种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让这本书的阅读深度大大增加。它不仅仅是神仙鬼怪的故事集,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古代社会心理侧写报告。
评分这本精装版的《搜神记》拿到手,真是让人爱不释卷。首先得夸赞一下这个版本的装帧设计,那种传统的线装古籍韵味被拿捏得恰到好处,纸张的触感温润厚实,带着一股沉淀了时光的墨香。装帧上的工艺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仿古,而是透着一股匠心。内页的排版也相当考究,字体的选择和行距的处理,都充分考虑到了古文阅读的舒适度,让人在翻阅时能够迅速沉浸到那个神怪志异的奇异世界里。要知道,阅读古代典籍,阅读体验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时候,好的物理载体能极大地提升我们对文本的敬畏和亲近感。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素雅,却蕴含着一种古朴的神秘感,似乎预示着即将展开的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对于真心喜爱传统文化、热衷于收藏精装古籍的朋友来说,光是把它摆在书架上,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这种对书籍实体本身的尊重和打磨,才是真正体现了对经典应有的态度。
评分我一直对魏晋南北朝那个充满诡谲想象力的时代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搜神记》无疑是那个时代志怪文学的集大成者。它不像后世的笔记小说那样过于注重情节的跌宕起伏,更多的是一种对民间传说、奇闻异事的冷静记录与辑录。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化身为一个穿梭在乡野山林间的旅人,偶遇那些半人半兽的精怪、饮酒食仙的道士,以及那些令人唏嘘的人间悲欢。干宝的笔法简洁而有力,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一个完整的、带着强烈宿命感的场景。我特别欣赏其中那种介于信与不信之间的微妙态度,作者似乎在说:“我只是记录者,信不信由你。”这种叙事立场,反而给了读者最大的想象空间。读完一个故事,合上书卷,耳边似乎还能听到夜风中传来的狐鸣鬼啸,那种朦胧而又真实的古代气息,久久不能散去,这才是真正的文学魅力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