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编修实用大全 魏怀习 中州古籍出版社 9787534852077

家谱编修实用大全 魏怀习 中州古籍出版社 978753485207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家谱
  • 族谱
  • 家史
  • 编修
  • 研究
  • 历史
  • 文化
  • 民俗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魏怀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52077
商品编码:29979822669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家谱编修实用大全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
版  次:
页  数:0
ISBN :9787534852077
定价:380 元 本店价:296.4 元
折扣:【78】 节省:83.6 元
分类:  →  
货号:1702999
图书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七部分:综论、家谱概论、家谱编修、家谱印刷、颁谱仪式、姓氏族徽与起源、家谱编修常用知识。", 作者简介 目   录 插图和节选
家谱编修实用大全 作者: 魏怀习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534852077 内容简介 《家谱编修实用大全》是一部系统、详尽、实用的家谱编修指南,旨在为广大家谱爱好者、研究者以及有志于传承家族历史的个人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本书汇集了家谱编修的理论知识、实践技巧、历史沿革和现代发展,内容涵盖了家谱编修的各个环节,从准备工作到最终成书,力求为读者提供一套完整、科学、易懂的编修体系。 第一部分:家谱编修的理论基础与历史溯源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家谱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将追溯家谱的早期形式,分析历代家谱的特点和演变,理解不同时期家谱在社会功能、记录内容和编修体例上的差异。通过对家谱历史的梳理,读者可以深刻认识到家谱不仅是家族成员的生命轨迹记录,更是承载家族荣耀、维系血脉亲情、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家谱的起源与演变: 追溯中国古代氏族制度下的族谱雏形,分析历朝历代家谱的制度化进程,了解官修家谱与私修家谱的区别与联系。 家谱的社会功能: 探讨家谱在古代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婚姻等方面的作用,理解其作为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重要元素的意义。 家谱的文献价值: 分析家谱在历史研究、人口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民俗学研究等领域的文献价值,揭示家谱作为一手史料的宝贵之处。 家谱的编修体例: 详细介绍历代家谱常用的体例,如世系谱、分房谱、合谱等,分析不同体例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第二部分:家谱编修的准备工作与资料搜集 万事开头难,家谱编修亦是如此。本部分将指导读者如何系统地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并掌握高效的资料搜集方法。从明确编修目的、组建编修团队,到制定编修计划、了解家族基本情况,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资料搜集是家谱编修的基石,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档案馆、图书馆、族产所在地,学习如何挖掘和利用各种珍贵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家谱原本、族谱残卷、族谱修订稿、墓志铭、碑文、神主牌、契约文书、地方志、口述史料以及网络资源等。 明确编修目的与定位: 区分不同类型的家谱(如通谱、续谱、支谱),根据家族情况和编修者的意愿,确立编修的重点和目标。 组建与管理编修团队: 如何招募、组织、分工和激励家谱编修团队成员,确保编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制定详细的编修计划: 明确时间表、任务分配、预算估算,并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机制。 深入了解家族史: 掌握家族的起源、迁徙、主要人物、重大事件等基本信息,为资料搜集提供方向。 家谱资料的搜集途径: 家族内部资料: 翻阅家中现存的旧谱、手抄本、族人记忆、老照片、老物件等。 公共机构资料: 详细介绍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地方史志办公室等机构中家谱文献的查找方法和利用技巧。 墓葬与宗教场所: 如何从墓志铭、碑文、神主牌、祠堂祭祀记录中提取有效信息。 契约与文书: 学习如何识别和解读古老的契约、地契、借据、族规家法等,从中获取家族成员的生卒年月、婚姻关系、社会经济状况等信息。 口述史料的收集与整理: 掌握访谈技巧,记录家族长辈的口述回忆,并对其进行核实与补充。 网络与数字资源: 介绍利用互联网、族谱数据库、地方文史网站等进行资料搜集的方法。 资料的鉴别与考证: 如何辨别资料的真伪、准确性,进行交叉验证,确保信息的可靠性。 第三部分:家谱编修的核心技术与方法 本部分是本书的重中之重,将详细阐述家谱编修的具体技术和操作方法。从人员的世系梳理、生卒年月考证,到婚姻状况记录、职业与社会地位的呈现,再到特殊事件的记载与家族文化的梳理,每一个细节都将得到深入的解析。本书强调科学、严谨、客观的编修态度,引导读者掌握准确的信息记录和规范的文字表达。 世系关系的梳理与确定: 确定始祖与辈分: 如何追溯家族的源头,明确各代辈分的排序,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断代或混淆。 绘制世系图: 介绍不同类型的世系图绘制方法(如树状图、网状图),使其清晰直观。 处理同名同姓与异姓子女: 详细讲解如何在编修中准确区分和记载同名同姓的家族成员,以及非嫡出子女的记录方式。 人物信息的采集与录入: 生卒年月考证: 运用多种方法(如墓志铭、史书、家谱记录、口述)进行生卒年月考证,并标注不同信息的可靠度。 婚姻记录: 详细记录配偶姓名、籍贯、父母信息,以及子女的生卒年月和与父亲的关系。 职业与社会地位: 记录家族成员的职业、官职、学业、经济状况等,反映家族的社会变迁。 迁徙与居所: 记录家族成员的迁徙经历、原居地、现居地等信息,勾勒家族的地理足迹。 功勋与事迹: 挖掘和记载家族中有突出贡献、杰出事迹的人物,彰显家族荣耀。 品德与评价: 适当记录家族成员的品德、修养、学识等,传承家族精神。 族规家法与家族文化的梳理: 族规家法的传承: 收集、整理、解读历代族规家法,理解其对家族成员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影响。 家族伦理与道德观念: 展现家族推崇的传统美德,如孝道、仁爱、诚信、勤俭等。 家族祭祀与节庆: 记录家族重要的祭祀活动、节日庆典,以及与之相关的习俗。 家族建筑与文化遗产: 介绍祠堂、祖坟、牌坊等家族文化遗迹,以及相关的历史故事。 图谱编排与排版设计: 版面布局与结构设计: 讲解如何合理安排家谱的整体结构,如卷首、凡例、世系、传记、附录等。 图文并茂的呈现: 介绍如何利用照片、地图、图表等元素,增强家谱的可读性和观赏性。 文字描述的规范: 统一文字风格,采用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口语化和随意性。 电子化与数据库的建立: 介绍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将家谱信息数字化,建立家谱数据库,便于查询和管理。 第四部分:家谱的整理、出版与传承 家谱编修的最后一步是将搜集整理好的资料转化为一份完整、规范的家谱。本部分将指导读者如何对家谱进行最终的校对、审阅,并提供多种出版和传播的途径,确保家谱能够顺利问世,并得以世代传承。 家谱的校对与审阅: 强调校对的重要性,包括文字校对、信息校对、逻辑校对,以及邀请族人共同审阅,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家谱的装帧与排版: 封面设计与装订方式: 根据家谱的性质和预算,选择合适的封面材质、颜色和装订方式。 字体、字号与行距的选择: 考虑阅读的舒适性和美观性,选择适宜的字体、字号和行距。 地图、照片等图示的处理: 如何将地图、照片等图示清晰、美观地嵌入家谱中。 家谱的出版与传播: 印刷出版: 介绍传统印刷出版的流程,包括联系印刷厂、排版设计、印刷装订等。 电子出版: 探讨制作电子版家谱、PDF文件、在线家谱网站等数字化传播方式。 非正式传播: 鼓励通过族谱聚会、家族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家谱的交流与分享。 家谱的保存与传承: 家谱的物理保存: 介绍如何妥善保存家谱原件,防潮、防虫、防火。 家谱的数字备份: 强调对电子版家谱进行多重备份,以防数据丢失。 家谱的更新与续修: 引导读者认识到家谱的动态性,鼓励定期进行更新和续修,使其始终保持鲜活。 家谱文化的弘扬: 鼓励通过各种形式,如举办家谱文化展览、编写家族故事、传承家族精神等,将家谱文化发扬光大。 结语 《家谱编修实用大全》不仅是一本编修手册,更是一份对家族历史的敬畏与传承的承诺。本书希望通过系统、专业的指导,帮助每一位家谱编修者克服困难,完成这份有意义的工作,让家族的历史在代代相传中熠熠生辉,让家族的根脉永远清晰可见。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放在家里的书架上,与我收藏的其他历史文献并列。它散发出的那种沉淀感和厚重感,与那些印刷精美的文学作品截然不同,更像是一部历史的基石。我发现,这本书的最大魅力在于它的“去精英化”,它没有将家谱编修塑造成只有少数专家才能触及的象牙塔。相反,它鼓励每一个有心人,无论学历背景如何,只要怀着敬畏之心和严谨态度,都可以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传承工作中来。书中对如何激励族人参与、如何组织有效的会议讨论等“软性管理”问题的探讨,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维系家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的“操作指南”。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家谱编修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一项需要技术、耐心和人际智慧的系统工程,而这本书,恰恰为我们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阅读体验角度来讲,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极其克制和严谨的,完全符合其工具书的定位。它没有使用太多华丽的辞藻来烘托家谱编修的崇高,而是用清晰、准确的术语来阐述方法论。我发现作者对细节的关注达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这对于我们这种要求精确到代的编修工作来说,恰恰是最需要的品质。比如,书中关于如何建立统一的族人信息数据库、如何处理重名现象的标准化命名规则,这些都是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拦路虎”。我记得之前我们族里就因为一个先祖的名字在不同史料中出现过三种写法而争论不休,翻阅这本书后,我找到了一个基于宗族内部共识来确立规范的成熟流程。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几个惊艳的观点,而在于它汇集了一套成熟的、可复制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化的操作指南。它不是让你读完后拍案叫绝,而是让你合上书本后,能够立即投入到更高效的工作中去。

评分

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情感的人,特别是对于家族历史的追溯和传承抱有近乎执着的态度。在接触到这本书之前,我总感觉族谱的编修是一门失传的技艺,充满了神秘感,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犯下“大忌”。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耐心地拉着你的手,一步步拆解那些看似繁琐的规矩和流程。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口述史料如何甄别和记录的部分。在现代社会,很多老一辈人的记忆是极其宝贵的财富,但如何将这些易逝的“活历史”转化为可靠的文字记录,并且保持其原汁原味,这本书提供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技巧。它并没有过度强调宏大的理论叙事,而是聚焦于“如何做”和“为什么这样做”。比如,它对不同地域、不同宗族在记录祖先功德、婚嫁习俗时的细微差别进行了对比分析,这对于我们这种涉及多地联修的族群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对这项神圣的使命胸有成竹了许多。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本身就让人对内容量感到震撼,但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内容组织上体现出的平衡感。它既能满足初次接触族谱编修的新手,又能给资深人士提供参考和校正的依据。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版权和知识产权的章节。这是一个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传统家族事务往往容易忽视的领域。作者非常前瞻性地指出了族谱资料的二次开发和分享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规避策略。这说明作者不仅深谙传统礼制,还紧跟时代发展。此外,书中穿插的许多案例分析,都是从实际编修工作中提炼出来的,它们不是空泛的理论推导,而是“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的完美闭环。这些案例的真实性极强,让我能从中看到自己家族编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影子,从而提前做好准备。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朴实,透露着一种沉稳的气息,让人一眼就能感觉到它并非市面上那些花里胡哨的畅销书,而是脚踏实地的工具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在一家老旧的书店里发现了它,当时我就被书名里“实用大全”这几个字吸引住了。作为家族中负责编修族谱的后辈,我深知这是一项既光荣又充满挑战的任务,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细致的耐心。我之前也参考过一些资料,但总觉得零散不成体系,很多关键的疑难问题还是无从下手。这本书的排版布局清晰明了,章节划分逻辑性很强,从基础的资料收集到最终的成书装帧,几乎覆盖了所有环节。尤其是它对传统家谱载体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探讨,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我花了几天时间通读了前几章,发现作者对于谱式、辈分的厘定,以及如何处理历史记载的模糊不清之处,都有非常接地气的论述。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专业、全面,而且非常贴近实际操作,绝对是家谱编修者案头不可或缺的良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