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28包邮 中华书法经典大全:礼品装家庭必读书(全六册)

满28包邮 中华书法经典大全:礼品装家庭必读书(全六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礼品书家庭必读书》编委会 著
图书标签:
  • 书法
  • 中华书法
  • 书法经典
  • 艺术
  • 文化
  • 礼品
  • 家庭阅读
  • 包邮
  • 套装
  • 名家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梅凯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辽海出版社
ISBN:9787545115536
商品编码:29980504525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2-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书法经典大全:礼品装家庭必读书(全六册)

定价:198.00元

作者:《礼品书家庭必读书》编委会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451155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精选了多位名家的几百种传世墨迹,并按朝代先后将其排序。书中对每位书法家的名、字、号以及书风、书写背景等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为每篇作品附上了释文和名家点评。

目录


秦代 / 1

李斯 泰山刻石 / 2


两汉 / 5

无名氏 曹全碑 / 6
礼器碑(局部) / 9


三国两晋南北朝 / 13

钟繇 宣示表(局部) / 14

陆机 平复帖 / 16

谢安 中郎帖 / 18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 20
兰亭序 / 22
大道帖 / 25
丧乱二谢得示帖 / 26
频有哀祸孔侍中帖 / 29
初月帖 / 32
上虞帖 / 34
远宦帖 / 36
长风帖 / 38

王献之 中秋帖 / 40
鸭头丸帖 / 42
廿九日帖 / 44

王珣 伯远帖 / 46



隋唐五代 / 49

无名氏 出师颂 / 50

欧阳询 梦奠帖 / 53
张翰帖 / 56

虞世南 虞摹兰亭序 / 58

褚遂良 倪宽赞 / 61
褚摹兰亭序 / 65

陆柬之 文赋(局部) / 68

孙过庭 书谱(局部) / 72

张旭 草书古诗四首 / 76


颜真卿 自书告身帖 / 80
祭侄文稿 / 84
湖州帖 / 86

怀素 苦笋帖 / 88
自叙帖 / 90
小草千字文(局部) / 93

柳公权 蒙诏帖 / 98

杜牧 张好好诗 / 101

杨凝式 夏热帖 / 105
韭花帖 / 108



宋代 / 111

李建中 同年帖 / 112
土母帖 / 115
贵宅帖 / 118

林逋 自书诗卷 / 120

范仲淹 远行帖 / 123
道服赞 / 126
边事帖 / 128

欧阳修 灼艾帖 / 130

蔡襄 门屏帖 / 132
与杜长官帖 / 134
蒙惠帖 / 136
谢郎帖 / 138
陶生帖 / 140
虹县帖 / 142
澄心堂帖 / 145
大研帖 / 148
安道帖 / 150
持书帖 / 153
扈从帖 / 156
暑热帖 / 158
脚气帖 / 161
入春帖 / 164
远蒙帖 / 167
京居帖 / 170
山堂帖 / 172
纡问帖 / 175

苏轼 次韵秦太虚诗帖 / 178
致坐主久上人尺牍 / 181
一夜帖 / 184
题陈吏部诗后 / 186
书杜甫诗帖 / 188
新岁展庆帖 / 190
人来得书帖 / 193
黄州寒食帖 / 196
次辩才韵诗帖 / 198
赤壁赋 / 200
获见帖 / 204
王晋卿帖 / 206
归安丘园帖 / 210
东武帖 / 212
李白仙诗卷 / 214
洞庭春色赋 / 216
中山松醪赋 / 220
答谢民师论文帖 / 223
江上帖 / 226

黄庭坚 花气诗帖 / 228
与无咎书 / 231
教审帖 / 234
制婴香方帖 / 237
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 / 240
华严疏 / 243
惟清帖 / 246
家书帖 / 249
苦笋赋 / 252
庞居士寒山子诗 / 255
题苏轼寒食帖跋 / 258
书杜甫寄贺兰诗 / 260
与明叔同年书 / 262
荆州帖 / 264
松风阁诗 / 267
云夫帖 / 270

王诜 跋孙过庭《草书
千字文》 / 273
颍昌湖上诗词卷 / 276

米芾 道林诗帖 / 279
法华台诗帖 / 282
寒光帖 / 283
盛制帖 / 286
与知府帖 / 288
张季明帖 / 290
吴江舟中诗卷 / 293
论草书帖 / 296
苕溪诗帖 / 298
李太师帖 / 301
昨日帖 / 302
始兴公帖 / 304
竹前槐后诗 / 307
蜀素帖 / 310
箧中帖 / 314
拜中岳命作 / 317
穰侯诗帖 / 322
淡墨诗帖 / 324
逃暑帖 / 326
与伯充帖 / 328
苏太简参政帖 / 330
元日帖 / 332
紫金研帖 / 335
公议帖 / 338
临沂使君帖 / 341
珊瑚帖 / 342
研山帖 / 344
多景楼诗 / 346
新恩帖 / 349
来戏帖 / 352
贺铸帖 / 354
丹阳帖 / 357
彦和帖 / 358
又与伯充帖 / 361
韩马帖 / 362
值雨帖 / 364
窦先生帖 / 367
徒帖 / 370
闻张都大宣德尺牍 / 372
戏成诗帖 / 375
惠柑帖 / 378
历子帖 / 380
衰老帖 / 383

米友仁 动止持福帖 / 386

薛绍彭 晴和帖 / 389

赵佶 草书纨扇 / 392
欲借风霜二诗帖 / 394
芳诗帖 / 397
闰中秋月诗帖 / 400

赵构 徽宗文集序 / 402
洛神赋 / 405
养生论 / 409

陆游 尊眷帖 / 412

辛弃疾 去国帖 / 415

朱熹 城南唱和诗卷 / 417

张即之 行书待漏院记卷
(局部) / 420
行书台慈帖 / 422

吴琚 书蔡襄七言绝句 / 424
望君诗帖 / 426
急足帖 / 428

葛长庚 足轩铭卷 / 430



元代 / 433

白珽 陈君诗帖册页 / 434

赵孟 惠书帖 / 436
宗阳宫帖 / 438
秋兴赋 / 440
洛神赋 / 443
前后赤壁赋 / 447
吴兴赋 / 451
近来吴门帖 / 456
书趵突泉诗帖 / 458
违远帖 / 460
山长帖 / 463
秋深帖 / 466
酒德颂 / 468
与中峰帖 / 470
绝交书(局部) / 472
七绝诗 / 474
陶渊明五言诗 / 475

袁桷 雅谭帖页 / 476

鲜于枢 次韵仇仁父晚秋杂兴 / 479
论草书帖 / 482
草书杜甫魏将军歌 / 484

康里巎 奉记帖页 / 486
述笔法 / 489

周伯琦 宫学国史二箴卷 / 495

王蒙 爱厚帖页 / 499

陆居仁 苕之水诗卷 / 502

杨维桢 晚节堂诗札 / 505



明代 / 509

高启 题仕女图诗页 / 510

沈度 楷书四箴帖 / 513
敬斋箴册 / 516

解缙 游七星岩诗 / 518

沈周 声光帖页 / 521

张骏 遣子毕姻札卷 / 524

祝允明 归田赋乐志论酒会诗
(之一) / 527
归田赋乐志论酒会诗 (之二) / 530
归田赋乐志论酒会诗
(之三) / 532

唐寅 自书词卷(之一、二) / 534
自书词卷(之一、二) / 538
自书词卷(之一、二) / 541

宋璲 敬覆帖 / 546

董其昌 与贾岛闲游 / 549
岳阳楼记 / 551
行书杜甫诗 / 554
草书手札 / 556

文征明 草书七绝诗轴 / 558
小楷归去来兮辞 / 560

王世贞 赠王十岳诗卷 / 564

倪元璐 杜牧诗轴 / 568



清代 / 571

王铎 自书诗卷 / 572

傅山 丹枫阁记 / 576
草书五律诗轴 / 579

朱耷 州山人诗轴 / 581

石涛 七言诗轴 / 583

沈荃 浪淘沙词轴 / 585

康熙帝 柳条边望月诗轴 / 587

雍正帝 夏日泛舟诗轴 / 589

陈邦彦 七绝诗轴 / 591

金农 相鹤经轴 / 593

归庄 草书轴 / 595

郑燮 论书轴 / 597
咏墨诗轴 / 599

乾隆帝 麦色诗轴 / 601

刘墉 送蔡明远叙轴 / 604
诗文卷 / 606

梁同书 苕溪渔隐丛话轴 / 609

翁方纲 心经册(局部) / 611

邓石如 篆书文轴 / 615
七言诗轴 / 618

伊秉绶 行书十字格言 / 620

程荃 六条屏 / 622

铁保 临王帖册 / 625

张廷济 临史颂鼎铭轴 / 628

陈鸿寿 行书七言联 / 630

郭尚先 黄庭内景经卷 / 632

何绍基 鲁峻碑卷 / 642

赵之谦 五言联 / 645

张裕钊 行书七言联 / 647

康有为 七言诗轴 / 649
行书轴 / 651

吴昌硕 临石鼓文轴 / 653
五言诗轴 / 655


作者介绍


《礼品书家庭必读书》编委会由几十位出版社编辑及策划人组成,是一支庞大而经验丰富的团队。他们在出版行业都有成功的策划经验和扎实的编辑功底,对市场中的图书有很强的把控能力,曾多次成功推出了多套市场销售的丛书,在业界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文摘





序言



《中华书法经典大全:礼品装家庭必读书(全六册)》是一套集历代书法名篇、大家墨迹于一册的典藏巨著,旨在为广大书法爱好者,特别是家庭用户,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系统地学习和欣赏中国书法的平台。本套丛书以其严谨的学术考证、精美的印刷质量、清晰的版式设计,以及内容上的深度和广度,成为家庭书房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 内容概述: 本套《中华书法经典大全》共收录六册,分别侧重于中国书法史上不同时期、不同书体、不同风格的代表性作品。每一册都经过精心策划和编排,力求呈现最真实、最权威的书法艺术面貌。 第一册:篆书千载溯源。 本册着重收录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篆书经典。从甲骨文的朴拙古雅,到金文的雄浑浑厚,再到小篆的规范严谨,直至后世对篆书的继承与创新,本册力求展现篆书从萌芽到成熟的完整脉络。收录的篇目包括但不限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如《毛公鼎》、《散氏盘》等),秦代李斯所书《泰山刻石》、《琅琊刻石》,以及汉代的《说文解字》、邓石如、吴昌硕等名家的篆书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篆书独特的结构美、线条美以及其背后所承载的古老文化信息。本册不仅提供了高清的拓片或墨迹影印,还附有详尽的文字解读,包括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书体特征、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等方面的分析,帮助读者理解篆书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第二册:隶书古韵风华。 隶书是中国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方块字体的形成和笔画的平直化,为后来的楷书、行书、草书奠定了基础。本册精选了中国书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隶书作品,涵盖了汉隶的成熟与辉煌。从早期的《侯马盟书》、《平陆碑》,到汉代隶书的巅峰之作,如《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等,以及魏晋时期一些具有隶书遗风的作品。每一篇作品都力求展现其原貌,附以详实的考释和鉴赏。本册将带领读者领略隶书的古朴、典雅、雄强之美,体会“蚕头燕尾”、“波磔”等隶书特有的笔法魅力,以及其宽博大气的审美意趣。配套的文字说明将深入浅出地解析隶书的结体特点、笔画运用、章法布局,并结合史料,阐释隶书艺术在汉代社会文化中的作用。 第三册:楷书大家风范。 楷书是中国汉字最规范、最普及的书体,也是学习书法的基础。本册汇集了中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楷书大家及其代表作品,带领读者走进楷书艺术的殿堂。收录的篇目将涵盖从魏晋时期的钟繇、王羲之,到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李邕,再到颜真卿、柳公权,以及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元代的赵孟頫等。每一位大家的作品都经过精心挑选,力求展现其书体风格的多样性和艺术成就的卓越性。本册的特点在于,不仅提供了这些楷书名家的代表作,如《九成宫醴泉铭》、《颜勤礼碑》、《玄秘塔碑》、《多宝塔碑》、《兰亭序》(行书楷法)、《黄州寒食诗帖》(行书楷法)、《踏歌行》等,更着重于对这些作品的书写技法、用笔用墨、结体规律、笔势连贯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深入剖析。通过对这些楷书经典的学习,读者能够掌握规范的笔画、严谨的结构,以及通达的书写理念,为自身的书法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册:行书挥洒自如。 行书是中国书法中最具表现力和生命力的书体之一,它既保留了楷书的清晰易辨,又具草书的流畅飘逸。本册精选了历代行书的经典之作,展现行书的丰富多彩和艺术魅力。从王羲之的《兰亭序》(行书的典范),到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情感抒发的极致),再到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坡仙的洒脱),以及黄庭坚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米芾的《蜀素帖》,赵孟頫的《洛神赋》等,这些作品无不体现了行书的灵动、变化和书写者的个性。本册在呈现作品的同时,将着重讲解行书的用笔技巧,如提按顿挫、绞转折画,以及笔画之间的连带关系,如何通过速度和力度控制来形成流畅的笔势。同时,对行书的结构处理、字形变化、墨色浓淡和章法布局等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理解行书在表现书写者心绪和情怀方面的独特作用。 第五册:草书纵横淋漓。 草书是中国书法中艺术性最高、最难驾驭的书体之一,它以极度的简化和自由的笔势,展现出书写者奔放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本册致力于展现草书艺术的精髓,收录了历代草书的代表性作品,包括章草、今草和狂草。从汉代的《急就章》,到晋代的王羲之《十七帖》,再到唐代的张旭《古诗四帖》(狂草的代表),以及怀素《自叙帖》(狂草的巅峰),还有宋代的黄庭坚《花季词》等。本册不仅提供了这些草书巨匠的杰作,更重要的是,它将深入分析草书的笔法特点,如连绵、使转、提按、飞白等,以及其结体规律,如何通过意念的引导来完成疾速而富于变化的笔触。本册的文字解读还将探讨草书的书写心境,如何将情感、意境融入笔墨之中,以及草书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 第六册:碑帖精华集粹与书论精读。 本册作为整套丛书的总结与升华,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精选了以上各册中未能尽录但同样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碑帖,或是对某些名家名作进行更深入的专题研究,形成精华集粹。这部分内容可以是某一书体在某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碑刻,或是某一大家传世作品的补充。第二部分则是一套精选的书法理论著作或经典论述。精选历代书法家的论著,如卫夫人《笔阵图》,王羲之《书论》,孙过庭《书谱》,唐太宗《论书》,米芾《海岳题跋集》,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等,以及对这些经典书论的现代解读和注释。这部分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理解书法艺术的理论根基,掌握书法创作的原则和方法,提升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和理论素养,从而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特点与价值: 1. 内容权威全面: 丛书汇集了中国书法史上的各个时期、各种书体的代表性作品,力求涵盖最经典、最权威的范畴。每件作品都经过严谨的考证和鉴定,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2. 印刷精美逼真: 采用高质量的纸张和先进的印刷技术,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原作的风貌,字口清晰,墨色层次丰富,为读者提供了极致的视觉享受。 3. 解读深入浅出: 配套的文字解读由资深书法家和学者撰写,既有学术的深度,又通俗易懂,能够帮助不同层次的读者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技法要领。 4. 装帧考究大气: 礼品装设计,典雅大方,适合作为馈赠亲友、增添书香门第的珍贵礼品。全六册的配置,既有收藏价值,又能满足家庭成员不同程度的学习需求。 5. 家庭学习指南: 本套丛书不仅是书法爱好者的案头必备,更是家庭教育的绝佳载体。通过学习历代书法经典,可以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涵养性情,塑造优良品德。它为家庭成员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文化空间。 6. 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 既有艺术欣赏的价值,又有实践学习的指导意义。读者可以通过临摹和学习这些经典作品,逐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适用人群: 书法初学者:可以从本套丛书入手,系统学习基础知识和经典技法。 书法爱好者:可以深入研究历代大家的作品,拓展视野,提升鉴赏能力。 家庭用户:打造书香门第,提升家庭文化品位,为孩子提供优质的传统文化熏陶。 艺术收藏者:作为一套集学术性、艺术性和收藏性于一体的经典丛书,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士:通过书法艺术,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华书法经典大全:礼品装家庭必读书(全六册)》不仅是一套书,更是一扇通往中国书法艺术殿堂的大门,是一份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是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它将陪伴您和您的家人,在笔墨的流转中,感悟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体验艺术创作的无穷乐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典雅大气,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厚重感,绝对称得上是“礼品装”的门面担当。外壳的材质和印刷工艺都看得出是用心挑选过的,那种低调的奢华感非常适合摆在书架上,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尤其是当它被作为礼物送给长辈或者对传统文化有追求的朋友时,那种体面感是其他普通书籍无法比拟的。拆开包装后,内部的排版和用纸也延续了这种高水准,字迹清晰,墨色饱满,即便是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翻开其中任意一册,就能感受到设计者在细节上的考究,比如书脊的装订方式,确保了即便是精装大部头,也能平整地摊开阅读,这对于学习书法这种需要对照临摹的艺术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整体感觉就是,出版社在成本控制上并没有对“经典”的呈现效果打折扣,实实在在地为读者提供了一套赏心悦目的收藏级用书。

评分

内容上的跨度与广度,是这套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我原本以为“大全”可能只是泛泛而谈,收录一些耳熟能详的大家作品,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它的选篇非常精到且系统。从篆隶楷隶的源流脉络,到行草的演变技法,几乎覆盖了书法史上那些最具标志性和影响力的碑帖。比如,它对颜体、柳体、欧体这些楷书大家的不同风格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不仅仅是简单地复制原作,更融入了对笔法、结构、章法的深度解读。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盏明灯,避免了盲目模仿而不得要领的困境;而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而言,这套书提供的多维度视角,也能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发现以往容易忽略的细节之妙。可以说,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书法知识体系,让人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性学习,而非零散地接触碎片化的知识点。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来都在努力提高书写水平的业余爱好者,我对于“家庭必读书”这个定位深有体会。现在社会上关于书法的资料浩如烟海,很多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要么就是内容浮于表面,缺乏实质性的指导。这套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讲解深入浅出,即便是对书法理论不甚了解的新手,也能轻松理解那些关于“中锋侧锋”、“提按顿挫”的技巧描述。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阐述,而是将理论紧密地结合到具体范例的解析中去。每一篇作品的赏析,都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在手把手地进行点拨,告诉你应该如何去观察,如何去体会古人的气韵。这种“可操作性极强”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乐趣,让练字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任务。

评分

这套书在收录标准上展现出的严谨态度,是其价值的另一大体现。我注意到,即便是同一位书法家的作品,他们也会挑选出不同时期、不同状态下的代表作进行对比展示。这对于理解一个书法家的“成长轨迹”和“风格成熟期”至关重要。比如,对比一下某位大家早期的瘦硬之笔和晚期的圆润浑厚,就能清晰地感受到时间在笔墨上留下的印记。这种细致入微的甄选和编排,使得这套书不仅仅是一本临摹的工具书,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国书法史发展脉络图。它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是什么”。这种对历史传承的尊重和对学术严谨性的坚守,使得这套书在众多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具有了长期参考和研究的价值,而不是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快消品。

评分

从实际使用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其多功能性上。它不仅是一套供人研究的“大部头”,也是一套可以随时取用的“速查手册”。在日常练习中,当我遇到某个字形结构拿不准的时候,可以迅速翻到相关的章节,对照几位不同名家的处理方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理解路径。而且,由于是全六册的完整体系,它能够保证不同书体、不同风格之间的参照是完整的,不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对于家庭用户来说,它完全可以承担起一家老小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孩子可以从基础的楷书部分开始模仿,而我本人则可以钻研更深层次的草书章法。这套书的投资回报率非常高,因为它解决了多个层次、多种需求的阅读和学习问题,真正做到了“一经入手,无后顾之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