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蘅塘退士,陈婉俊,施适 上海古籍出版社 9787532586646

唐诗三百首 蘅塘退士,陈婉俊,施适 上海古籍出版社 978753258664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唐诗
  • 三百首
  • 蘅塘退士
  • 陈婉俊
  • 施适
  • 诗歌
  • 古典诗词
  • 古籍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6646
商品编码:2997674068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唐诗三百首
作 者:
出版社:
丛书名:国学典藏
出版日期:201801
版  次:
页  数:0
ISBN :9787532586646
定价:28 元 本店价:22.4 元
折扣:【80】 节省:5.6 元
分类:  →  
货号:1752384
图书简介 清乾隆年间蘅塘退士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选《唐诗三百首》,收录诗三百一十首,成为流传特广、影响极大的唐诗普及读本。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的入门书籍。", 作者简介 目   录 插图和节选
《宋词三百首》:流淌千年的婉约与豪放 一卷宋词,半部风流。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璀璨星河中,唐诗以其盛大的气象和磅礴的格局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而与之并驾齐驱、各领风骚的,便是那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又一高峰的——宋词。如果说唐诗是盛唐气象的凝练,是“盛矣”的恢弘叙事,那么宋词则是士人心灵的深处回响,是精致入微的生活哲思,是内敛而又热烈的情感表达。 《宋词三百首》并非一部简单的选本,它是一部精心擘画的艺术指南,旨在为读者勾勒出北宋至南宋近三百年间,词坛上最精粹、最能代表时代风貌的文学高峰。本书精选三百首最具代表性的词作,涵盖了从开创革新到婉约巅峰,再到豪放激扬的完整脉络,力求以最少的篇幅,展现宋词的全部风貌与深度。 I. 时代的剪影:风雅入世的北宋画卷 宋代,一个重文抑武的时代,其文化氛围的精致与细腻,为宋词的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士大夫们不再只专注于庙堂之高,更将目光投向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情感、自然风光和人生哲思。《宋词三百首》的开篇,便将读者带入北宋初期那种清新、冲和的文人雅趣之中。 柳永的“都市之音”: 柳永的词,是宋代都市繁华最真实的写照。他的作品以铺叙见长,大量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描绘了瓦舍勾栏、歌楼酒肆中那些难以言喻的离愁别绪与风月情浓。本书收录的柳永作品,精选了其最能体现“俚俗”与“精致”结合的篇章,如《雨霖铃》中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盼望,体现了文人对世俗情感的坦诚书写,拓宽了词的题材与疆域。 苏轼的“旷达之美”: 随后,我们迎来的是词坛上最伟大的革新者——苏轼。苏轼以其非凡的文学天赋和豁达的人生哲学,彻底打破了词“香艳”的传统,将诗歌的议论、哲理与叙事融入其中,开创了豪放一派,使词的境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本书精心遴选的苏轼词作,着重展现其“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胸襟,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雄浑壮阔,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浪漫思乡,让读者领略到一种超越个人悲喜的宏大视野。 周邦彦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的词,被誉为“集大成之作”。他深谙音律之美,词风细腻、典雅,用字工巧,格律谨严。本书收录的周邦彦作品,侧重于展示其格律的精妙与意境的婉约,是学习宋词格律结构不可或缺的范本。 II. 情感的极致:婉约词的巅峰与变奏 宋词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对女性情感和离别相思的细腻刻画。在本书的中间部分,读者将深入体验“婉约”一词的真正含义。 秦观的“感伤之魂”: 秦观的词,多了一层难以言喻的感伤和凄美。《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近乎理性的思考来包裹极致的柔情,令人回味无穷。本书精选了他的名篇,以供探究其词风的清空与幽微。 李清照的“千古绝唱”: 女性词人中,李清照无疑是光芒最为耀眼的存在。她的词,以其真挚、自然、清新脱俗而著称。从早期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天真烂漫,到国破家亡后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沉郁悲凉,李清照用女性特有的视角,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兴衰与个人的坎坷。本书对李清照作品的选取,力求展现其创作生涯中情感的完整跨度。 III. 乱世的悲歌:南渡后的沉郁与抗争 靖康之变,是宋朝历史的转折点,也深刻地影响了宋词的走向。南宋的词人,在亡国的悲痛与偏安一隅的无奈中,将词的基调推向了更加沉郁、更具历史责任感的方向。 辛弃疾的“英雄情结”: 辛弃疾,与苏轼并称为豪放派的两座高峰。他的词,充斥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概,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懑。本书收录的辛弃疾作品,兼顾其豪放的战斗性与偶尔流露出的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将报国无门的愤慨表现得淋漓尽致,是南宋爱国情怀的集中体现。 陆游的“遗恨千古”: 陆游的词,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执着与遗恨。他的作品,虽不似辛弃疾那般激昂,却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对恢复中原的矢志不渝。 IV. 鉴赏与导读:深入词作的肌理 《宋词三百首》的价值,不仅在于选材的精当,更在于其附带的鉴赏体系。本书严格遵循文学史的脉络,对每位词人进行了详尽的生平介绍和风格分析,确保读者能够理解词作产生的时代背景、文人的心境,以及词牌的格律要求。 格律解析: 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其格律(句读、平仄、韵脚)至关重要。本书对选入的每一首词,都配有清晰的格律标注,帮助初学者理解宋词的音乐美学。 意境阐释: 对于那些意境深远或用典晦涩的篇章,本书提供了深入浅出的注释和赏析,解析词中所描绘的意象(如“杨柳”、“残月”、“小楼”)在宋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让读者能够真正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 文学影响: 最后的赏析部分,将引导读者探讨这些宋词对后世元曲、明清小说乃至现代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体现宋词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永恒价值。 结语 《宋词三百首》是一扇通往宋代文人心灵深处的窗户。它集合了婉约的缠绵、豪放的阔大、哲理的深沉和历史的悲怆。阅读它,如同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步,品味着那个时代文人墨客的喜怒哀乐,感受中国古典抒情文学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它不仅是案头必备的文学经典,更是滋养心灵、提升审美的绝佳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在的,我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一直持保守态度,总觉得那些千古绝唱,不是我这种“凡人”能轻易窥其堂奥的。但拿到这本选本后,我的态度有了微妙的转变。它的注释部分,可以说是极其细腻和人性化,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很多晦涩的典故和用词,都被解释得极为平易近人,用现代的语言,却又不失对原意的尊重和保留。我尤其欣赏它对意象的剖析,比如“月”在唐诗中可以代表思乡、可以代表孤寂、也可以代表团圆的期盼,这本书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多种可能的解读角度,鼓励读者自己去“感受”诗人的心境。这种引导式的注释,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我这个偶尔会感到力不从心的人,也能自信地去探索那些深藏在文字背后的哲思和美学。它更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在你迷茫时轻轻点拨,让你茅塞顿开,而不是直接给你一碗“鸡汤”了事。这种恰到好处的介入,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就感。

评分

这本《唐诗三百首》的选本,拿到手上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它典雅的装帧,那种古朴中透着精致的味道,让人一翻开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诗意盎然的时代。我个人对古典文学的热爱由来已久,尤其是唐诗,那是中华文化里最璀璨的明珠之一。好的选本,不仅仅是诗歌的堆砌,更是一种对时代的深刻理解和对读者审美的引导。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相当独到,它没有采取那种流水账式的编年体或者简单的按作者划分,而是似乎在试图构建一个更具情境化的阅读体验。我注意到,它在某些章节的过渡和篇章的组合上,颇有匠心,像是精心设计的音乐会曲目单,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让人在诵读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诗人们情感脉络的自然流淌。比如,那些描写边塞风光的篇章,读起来便有一种金戈铁马的苍凉感,而紧接着转入描写闺怨相思的诗句,那份哀婉和缠绵便显得格外动人。这样的编排,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让读者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进入到诗人所营造的那个意境之中,细细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万千情愫。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入门,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活的”诗歌学习方式,而不是枯燥的知识点罗列。

评分

读诗,对我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件“速成”的事情,它需要时间去沉淀,去咀嚼,去反刍。这本选本的排版设计,恰好迎合了这种慢阅读的需求。纸张的选择和字体的运用,都体现了一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很低。更重要的是,每一页诗歌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不多不少,给人一种呼吸的空间,让人可以沉浸其中,不必急于翻页。我发现自己经常读完一首诗,会停下来,看着那几行字,在脑海里反复默诵,体会那份韵律之美。这种“慢下来”的阅读状态,是现代快餐文化中很难得的体验。它不强迫你一次性吸收所有内容,而是鼓励你慢慢品味,让诗句像种子一样,在你的心田里慢慢生根发芽,等到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忽然迸发出新的理解和感悟。这种对阅读仪式感的营造,让阅读唐诗本身,变成了一种净化心灵的修行。

评分

这部选本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学习唐诗”的层面,它更像是一部微缩的唐代社会风貌和士人精神史。通过这三百首诗的精选,我仿佛能触摸到盛唐的恢弘气象,感受到中唐的沉郁顿挫,以及晚唐的靡丽与感伤。那些关于家国天下的忧思,关于友朋离合的慨叹,关于自然山水的赞美,共同构建了一个丰满的精神世界。编选者通过这个精炼的集合,成功地搭建了一座通往那个黄金时代的桥梁。我读的时候,常常会思考,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便捷交通的时代,诗人是如何通过有限的笔墨,传达出如此辽阔和深沉的情感,又是如何将瞬间的感悟定格成永恒的艺术形式。这种对人类精神创造力的赞叹,随着阅读的深入而愈发强烈。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诗集,不如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对我们民族的文化根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同和敬畏。

评分

从一个长期关注古代文学史研究的角度来看,这部选本的收录标准和取舍是值得称道的。它显然不是简单地照搬前人流传下来的定本,而是融入了编选者自身的学养和对唐代诗歌整体面貌的把握。很多耳熟能详的名篇自然在列,但穿插其中的一些“遗珠”般的佳作,却着实让我眼前一亮。这些诗篇,或许名气不如“李杜”那样震耳欲聋,但在艺术性上却毫不逊色,它们像是精心挑选的宝石,为整部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和深度。这表明编选者在遵循主流审美框架的同时,也敢于打破常规,力求呈现一个更全面、更立体、更鲜活的唐代诗歌图景。这种“兼收并蓄”的处理,使得这部选本在严肃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它既能满足资深爱好者对细节的挖掘,也能让普通读者在熟悉的旋律中,惊喜地邂逅到新的感动,这无疑是对唐诗整体成就的一次有力致敬和梳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