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没有你.我可以过得更好 | 作者 | 王莉著 |
| 定价 | 29.80元 | 出版社 |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
| ISBN | 9787538591453 | 出版日期 | 2015-0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没有你,我可以过得更好:强大的分手指南》是首部指导如何分手,怎么分手,以及分手后如何过得更好的*指导图书,实战性强。这本实用的《没有你,我可以过得更好:强大的分手指南》分为三大部分。 部分: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练习,其目的是让你对分手有个全新的认识,属于“认识分手”阶段。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的分手史,以及关于分手的科学知识,内容囊括了七大分手原因、四大分手表达、五大分手时间和五大提出分手的途径。无论你是想甩人,还是担心被人甩,都能满足你的需要,让你分得顺利,断得干净。 第二部分:如果有一天,我们说分手,属于“分手过程”阶段。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你解决三个问题:他要分手怎么办?你该不该向他提出分手?以及如何才能顺利分手?每一种指导方法都有坚实的心理学理论作为基础,保证科学、实用。 第三部分:没有你,我仍然会很好,属于“再出发”阶段。这部分内容首先指导你如何在分手后进行心理调适,然后是如何从失恋中走出来,以及如何不让过去的恋情影响新的恋情,后是处理与前女/男友关系的态度、技巧和原则。 |
| 作者简介 | |
| 王莉,畅销书作家,对心理学深有研究,出版作品有《这辈子,你应该知道的事:心理学家教你76个思考技巧》《实用的趣味心理学》《没有你,我可以过得更好》《青春期孩子的正面管教》《你以为的可能都是陷阱》《世界这么大,脆弱给谁看》等。 |
| 目录 | |
| Part 01 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练习 Chapter 01人生若只如初见 宁愿坐牢也要分手的李清照 013 陆游和表妹难以割舍的情缘 016 情感与理智较量的简奥斯汀 019 总统的美女秘书为何会单身 022 萧红的爱情生死场 024 红色生死恋,陶然化蝶 028 因为慈悲、所以懂得的张爱玲 034 苦情的三毛 038 Chapter 02关于分手,你不可不知的问题 为什么要分手 045 分手,实在太普遍 045 分手的原因(1):价值观不同 046 分手的原因(2):性格不合 048 分手的原因(3):爱情跟我当初想象的不一样 050 分手的原因(4):我爸妈不同意我们在一起 051 分手的原因(5):第三者介入 052 分手的原因(6):对目前的爱情感到乏味 054 分手的原因(7):距离是个大问题 056 分手如何表达 058 共同发表声明 058 各自发表声明 061 微博对话 063 微博对骂 065 常见的分手时间 067 情人节的第二天 068 愚人节和次日 070 新年到来之际 071 圣诞节前两周 072 寒假和暑假 074 提出分手的途径 075 浪漫的分手:邮局寄信 075 快捷的分手:手机短信 077 方便的分手:留言 079 难缠的分手:长篇邮件 081 常见的分手:避而不见 083 Part 02 如果有一天,我们说分手 Chapter 03他要分手怎么办 真想分手,还是情感诉求 089 不问,就得不到真相 090 必须避免的三种提问 094 如何应对真正的分手要求 096 为什么无法挽回爱情 097 友好分手,才可能挽回爱情 098 情感的本质是心理绑架 101 因为不再爱,所以无法挽回 103 坦诚地接受分手 105 认清爱情不可强求的事实 106 放手也是一种爱 108 要不要分手费 109 Chapter 04你要不要提出分手 要不要分手 115 爱情的经营取向 116 必须分手的七种恋人 118 寻求认同 122 内心愧疚 125 认知失调是你不愿提出分手的根源 127 如果分手了后悔怎么办 129 避免后悔偏误 129 走出处置效应的误区 132 你为什么不能顺利和他分手 133 如何克服沉没成本效应 134 如何克服禀赋效应 135 消除忽略偏误 136 消除安于现状偏误 138 Chapter 05如何才能顺利和他分手 摆脱情感 143 他属于哪种者 144 如何应对情感 145 好的分手时机 147 选择在美好的时刻离开 148 神奇的启动效应 151 如何提出分手才能少伤害对方 152 常用烂的分手借口:我们不合适 153 没说服力的分手借口:我们性格不同 154 女人难容忍的分手:失踪和冷淡 156 有效的分手:承担分手责任 158 提出分手后,短时间内的注意事项 159 如何让对方死心 160 如何让对方不胡搅蛮缠 161 Part 03 没有你,我仍然会很好 Chapter 06分手后的心理调适 被动分手者的心理特点 167 被动分手者的心理(1):我是不是不好 168 被动分手者的心理(2):我们还可以做朋友吗 169 被动分手者的心理(3):他真没眼光 171 被动分手者的心理(4):又被了 172 主动分手者的心理特点 173 主动分手者的心理(1):我欺了他的感情 174 主动分手者的心理(2):我是不是不道德 175 主动分手者的心理(3):终于解脱了 176 分手后的调适方法 178 错误的调适方法 178 正确的调适方法 180 正面思考调整法 182 交流分析法 183 Chapter 07重新恋爱的注意事项 再出发,开始新恋情 189 还能再爱吗 190 又可以再爱了 191 接纳新恋情 192 如何不让旧恋情影响新的恋情 193 如何选择新恋人 194 如何拒绝不喜欢的人 195 拒绝的原则:拒绝需要,接纳想要 196 拒绝的第二原则:拒绝多次甩过你的前任 198 如何避免过去的恋情影响新恋情 199 Chapter 08 如何处理前女/男友的关系 处理好你们的前任关系 205 莫让他误会你和前任的关系 206 处理好他的前任 208 处理前任的三个原则 210 处理前任的原则(1):不拿前任对比现任 211 处理前任的原则(2):不自我辩护 211 处理前任的原则(3):切莫强制不去想“白熊” 212 处理前任的艺术 214 错误地对待你的前任 214 分手了就要少接触 215 友好地对待他的前任 217 寻求他前任的帮助 218 部分参考文献 220 |
| 编辑推荐 | |
| 首部*、*实用的分手指导手册 *受青年男女追捧的感情自助术 学会分手,比学会相爱更重要,因为人人都有可能多次分手。分手后,人生才真正开始! 恋爱时,你永远不知道哪一天会分手,所以现在开始学习如何面对分手! 不要怕分手,因为勉强在一起是一种残忍!不再试图去赢回前任的心,也不再为了让他爱你而失去自我!! 分手,是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的**契机!!! |
| 文摘 | |
|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魔力,初读时,我甚至有点怀疑作者是否真的将自己的灵魂融入了笔端。那种细腻的情感描摹,仿佛能穿透纸页,直抵人心最柔软的角落。故事的主角们并非完美无瑕,他们的挣扎、犹豫与最终的抉择,都带着一种令人心疼的真实感。尤其是关于成长的部分,那种从迷惘到清醒的蜕变过程,写得极其克制而有力,没有矫揉造作的煽情,却能让人在不经意间泪湿眼眶。它不是那种提供标准答案的鸡汤读物,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生活中那些难以启齿的困惑。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深呼吸,消化掉那些复杂的情绪。作者对细节的捕捉尤其出色,一个眼神的闪烁,一次不经意的触碰,都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佳,时而如涓涓细流般缓慢铺陈,时而又在关键时刻陡然加速,将所有的伏笔一一引爆,带来强烈的阅读快感。看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深刻的内心洗礼,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评分从文学风格上来说,这本书明显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记,不同于当下流行的快餐文学,它追求的是一种沉淀和回味。语言朴实却不失力量,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却能用最简单的词句构建出最深刻的意境。我感受到了那种北方特有的厚重感和坚韧感,那种不轻易言败,但也不回避痛苦的态度,深深地打动了我。特别是对话部分,人物之间的交流充满了张力,很多时候,未说出口的话比说出来的话更重要,作者非常擅长捕捉这种“言外之意”。它挑战了我们对于“好”与“坏”、“对”与“错”的简单二元对立思维,展现了生活本身的灰度地带。这本书需要读者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去品味,如果你期待的是那种一目了然、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可能需要调整预期。但如果你渴望深入挖掘人性的幽微之处,那么它绝对是一次值得投入时间的旅程。
评分整本书的阅读感受可以用“韵味悠长”来形容。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读完后很快就会被新的信息覆盖,这本书的内容却像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尝略显平淡,但后劲十足,每次回想起来,都会有新的感悟冒出来。我尤其喜欢作者处理冲突的方式,那种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使得即便是在最激烈的冲突场景中,依然保持着一种内在的克制和美感,避免了戏剧性的滥用。它在探讨社会议题时,也做得非常高明,没有生硬地说教,而是通过人物的命运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使思考变得更加内化和深入。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纸张的质感和字体的排版,都透露出出版方对内容本身的尊重,这种仪式感无疑提升了整体的阅读体验。这是一部值得收藏,并且愿意推荐给那些同样在生活中寻找意义的朋友的书。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堪称精妙,仿佛一座精心搭建的迷宫,引导着读者在不同的时空和心境之间穿梭。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大胆和创新,不再局限于线性的时间推进,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回忆、闪回与现实场景的交错对比,使得故事的层次感极其丰富。每一次场景的切换,都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变化,更是主角心境的一次微妙转折,这种高超的技巧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多重叙事线索时的能力,几条看似不相关的线索,到最后竟然能以一种近乎宿命般的方式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感,是许多平庸之作所不具备的。此外,书中对环境的描写也极具画面感,那些城市的一角、老旧的房间,都被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力,它们不再是单纯的背景板,而是参与到情节发展的重要元素中。读完后,我甚至想立刻去那些被描绘的地方走一走,感受一下文字中残留的气息。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对“关系”的探讨。它不仅仅是关于个人成长,更是关于人与人之间那种微妙而又复杂的联结。友情、亲情、爱情,都被赋予了不同的重量和色彩。作者没有将这些关系描绘成童话故事中的完美范本,而是真实地展现了它们内部的矛盾、误解与互相成就。读到某些段落时,我能清晰地看到我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的影子,那些我们曾经努力维系却又不得不放手的瞬间。这种共鸣感是极其强大的,它让你意识到,你所有的孤独和困惑,其实都是人类共同的体验。更难得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提供廉价的安慰,它只是将问题赤裸裸地摆在那里,让你自己去寻找答案,这种尊重读者的态度,让我由衷地敬佩。它更像是一份邀请函,邀请你直面那些关于“爱与失去”的永恒命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