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特色餐饮)2008中国室内设计年鉴
定价:268.00元
作者:深圳市创场文化传播有限有公司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56094842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1.98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166烧烤体味店
尖沙咀茶餐厅
Y吧
河南府苑时尚餐厅
经典牛排世家
九孚海鲜大酒店
九龙会餐厅
“开心堂”燕品店
孔府家宴
捞悦火锅
品尚轩时尚餐厅
上沙茶餐厅
山水雅致餐厅
深圳本元原创王子厨房
顺风123中餐厅三峡广场店
顺风123中餐厅西城天街店
四季和风日本料理餐厅
四季牛坊火锅连锁店
铜箩湾美食坊
望楼大酒楼
武汉绿茵阁西餐厅
西安真爱“长安一号”
湘膳
新乡深海世界海鲜火锅
样样红酒楼
游夫家韩国石锅拌饭(六里桥店)
大渔保利店
雨花公明餐饮店
金悦华府粤菜酒店
半岛酒店主宴厅
共语咖啡
经典时尚涮肉坊(军艺店)
明华国际会议中心中餐厅
晚枫亭日本料理
鄞州公园咖啡厅
梅岭二号餐厅
深圳深港花源酒店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当时购买这本年鉴,其实是带着一点“考古”的心态。毕竟是2008年的作品,放在今天来看,很多设计理念可能已经迭代了好几轮。但让我惊喜的是,它所展现出的那种“原初的活力”和“未被过度雕琢的真诚”,是现在很多光鲜亮丽的案例里难以寻觅的。比如其中关于几家小型咖啡馆的案例分析,它们没有使用当时很流行的那种过度奢华的装饰手法,而是专注于光影的捕捉和材质的细腻对比。我记得有一篇对西南地区茶室设计的评论,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描述“气味是如何影响空间感知”的,这种跨学科的思考角度,让我耳目一新。这本年鉴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翻看一位功力深厚的匠人早期的速写本,虽然线条略显粗犷,但内在的结构和对美的执着,却是极其扎实的。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起点,对于我们这些后来的从业者来说,是理解设计基因变迁的绝佳参照物。它不像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当时行业对“如何与食客共情”的集体探索。
评分坦白说,阅读这本厚重的年鉴,就像进行一次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审美扫描。我发现,那些在当时被认为是“前卫”的设计手法,比如大胆使用工业风的裸露管道,或者对回收材料的再利用,在今天看来已经成为了主流的背景音。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清晰地标记出了一个时代设计语汇的“起源点”。我记得有一篇关于某个主题酒吧的深度报道,它深入探讨了灯光设计师如何利用色彩心理学来影响顾客的点单倾向,这种对“消费行为心理学”的引入,在当时的行业刊物中是相当少见的。它不是在教你“怎么做”,而是在引导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对于我来说,与其说它是一本记录历史的工具书,不如说它是一剂“清醒剂”,提醒着每一位从业者,设计工作永远是建立在对人的理解之上的,空间只是承载这种理解的载体。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个时代的设计师们,在资源和技术相对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凭借创意和智慧,创造出如此多令人难忘的空间体验。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里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质感和那个略显朴实的封面吸引住了。我本来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的行业年鉴,可能就是罗列一堆项目图片和一些官方说辞。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那种扑面而来的设计气息,立刻让我放下了手头的其他事情。它不仅仅是记录了那一年的成果,更像是一部编年史,用最直观的视觉语言,勾勒出了当时中国餐饮空间设计领域的脉络和风向。我特别留意了那些关于“融合”和“在地性”的探讨,那些文字虽然不多,但观点犀利,直指当时快速发展背后的深层思考。比如,对于几家西北风格餐厅的设计解析,不只是停留在材料的堆砌上,而是深入剖析了如何将地域文化符号进行现代转译,这种深度挖掘,远超我预期的行业资料范畴。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对着那些精心排版的照片出神,感受那种空间流动的叙事感。它让我意识到,好的餐饮设计,绝不是简单的“好看”,而是空间、味觉、记忆乃至情感的复合剧场。那一年,市场竞争激烈,但优秀的设计总能脱颖而出,这本书就是最好的证明。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出版方是下了血本的。特别是那些彩色照片的还原度,即便是放在今天的进口铜版纸上,也依然显得色彩饱满且富有层次感。我个人对建筑摄影的解析部分非常感兴趣。年鉴里收录的几组室内照片,不仅仅是记录了空间的样子,更像是在叙述一个故事。比如,某家上海的私房菜馆,通过对餐桌上光斑的捕捉,营造出一种既私密又充满期待的用餐氛围。这种对“瞬间”的凝固能力,体现了摄影师和设计师之间高度的默契。更难得的是,在项目介绍的文字部分,作者并没有使用那些空泛的形容词,而是着重描述了设计背后的功能逻辑——比如动线如何优化了服务效率,材料选择如何考虑了耐久性和维护成本。这种务实精神,是纯粹追求艺术表达的设计作品中往往缺失的,也让我对那一年中国设计界的整体专业素养有了更正面的认识。它证明了,即使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理性与感性依然可以完美共存。
评分翻阅这本年鉴,我最大的感受是“多元爆炸”的状态。2008年,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充满变革的年份,这种变革也深刻地投射在了室内设计领域。书中收录的案例,跨越了从超现代极简到复古怀旧的各种风格。我尤其欣赏它对“地域性挑战”的处理。比如,书中详细对比了南方湿热气候与北方干燥寒冷气候下,对木材和石材使用偏好的差异化处理。这部分内容对于长期在特定区域工作的设计师来说,简直是宝贵的经验总结。它并非简单地堆砌案例,而是通过案例来佐证设计原则的有效性。书中对一些新兴连锁餐饮品牌的空间标准化设计策略的分析,也极其到位,展示了当时行业在如何平衡“品牌识别度”和“单店体验差异化”之间的博弈。它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观察窗口,让我们看到在标准化的浪潮下,优秀的设计师是如何巧妙地嵌入那些微小的、能让人记住的“惊喜点”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