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俗语小辞典 |
| 作者 | 张喜燕 |
| 定价 | 19.8元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 ISBN | 9787517600916 |
| 出版日期 | 2015-06-01 |
| 字数 | 370000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64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日常生活中,可能有不少读者朋友有这样的苦恼:哕哩哕唆说了一大堆,可就是干瘪枯燥,毫无吸引力;有时自己也想表达得幽默风趣一点儿,可思来想去,就是找不出合适的词语。为了消除您的苦恼,我们将带您走进一座俗语的殿堂。在这里,您策充分领略到俗语的神奇魅力。它们或生动形象,或诙谐含蓄,或简练深刻,或兼而有之。它们是人民群众千百年来集体智慧的结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在日常生活中实用性极强。通过对它们的学习,您的表达一定会妙趣横生,充满感染力和生活气息。同时,因为它们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多彩,所以通过学习,您还会扩大知识面,增加对人生、社会的了解。 |
| 作者简介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目录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编辑推荐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文摘 | |
| 《俗语小辞典》: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筐和篓编得好不好,就看后收口收得怎么样。比喻收尾工作很重要。(例)人常说:“~。”描龙画凤,难在点晴,写文章也是如此,头难起,尾难落。 (扁担横在地上,不知道念个一)指没念过书,不认识字。(例)他从没上过学,~,你拿信给他看什么! (变调子)改变对问题的看法。(例)文章原本早该开始着手写了,但出版社那边三天两头~,到现在提纲还没定好。 (变色龙)一种脊椎动物,表皮下有多种色素块,善于变换皮肤的颜色,以适应环境,保护自己。比喻见风使舵,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例)这个小民警真是个~,刚才还一脸严肃,原则性很强的样子,现在一听说这个人跟他们局长关系不错,立刻就满脸堆笑,一口一个凡事好商量。 (变戏法)本指表演魔术。比喻千方百计耍弄花招欺。(例)不要再跟我~了,我才不会上你的当。 (辨风向)比喻认清形势及发展趋势。(例)下海经商,头脑要足够地敏锐才能辨得清风向。 …… |
| 序言 | |
| 暂无相关内容 |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能令我眼前一亮的“新知”,结果几乎是徒劳。这本书的选材范围极其保守,收录的大多是那些从小到大耳熟能详、随便上网搜索一下就能得到十几种解释的“大路货”俗语。我期待的是那些在市面上不常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或者已经濒临失传的“冷门”俗语,能从中发掘一些语言的趣味性和历史的厚重感。结果呢?它就像一个只在菜市场卖最常见的白菜萝卜的菜贩,而忽略了周围那些珍稀的菌菇和野菜。编写者似乎缺乏足够的田野调查和民间语料积累,满足于抄录那些最容易获取的文本资料。因此,这本书对于那些已经对常用俗语有所了解的读者来说,其新增价值几乎为零,更像是一种对已有限知识的重复确认,完全不值得为它腾出宝贵的书架空间。
评分这本所谓的“俗语小辞典”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我满怀期待地想从中学习一些地道的民间智慧,结果翻开目录,简直是一头雾水。里面收录的所谓“俗语”,很多连我一个土生土长的人都没听过,更别提理解了。解释也写得含糊不清,常常是“此语意指……”然后跟着一串更拗口的文字。感觉作者像是把一些零散的笔记东拼西凑起来,根本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和考证。举个例子,某个条目下写着“风吹草动,皆是玄机”,然后后面解释了一大段关于古代占卜的晦涩理论,完全没有点出日常生活中这句俗语真正的引申义,比如“一点风吹草动就觉得不对劲”这种更贴近生活的用法。买这本书简直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如果想了解俗语,我宁愿去听老一辈人聊天,至少他们说的接地气,而且生动有趣,不像这本书,干巴巴的,毫无灵魂。这本书更像是一份未经校对的内部资料,而不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工具书。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本“小辞典”会像一本精巧的袖珍工具书,方便我随时随地查阅。结果拿到手才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厚重得多,而且开本也偏大,根本不方便携带。更让我抓狂的是,它的索引系统简直是个灾难。你想查一个特定的俗语,比如“杀鸡儆猴”,你得猜作者会把它归类在“动物”、“惩罚”还是“劝诫”下面。我试着按首字母查找,发现很多条目并没有按照标准的拼音顺序排列,而是杂乱无章,仿佛是作者心情好就把它放在哪里。更有甚者,有些俗语的解释中竟然引用了其他未在本辞典中收录的典故,这对于初次接触这些俗语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让人不得不中断查阅,再去搜索这些“隐藏的”背景知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缺乏严谨的逻辑性,与其说它是辞典,不如说是一本散漫的随笔集。
评分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书,我感到极度的失望。俗语是民间语言和历史沉淀的精华,理应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烙印和生活哲理。然而,这本书对俗语的追溯和解析却显得极其肤浅和片面。它似乎只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上,对俗语的产生背景、流变过程以及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细微差别,完全没有深入挖掘。例如,对于一些带有强烈地域色彩的俗语,作者的处理方式就是简单地给出一个通用的解释,完全忽略了方言文化的重要性。这使得这本书丧失了作为文化载体的价值,变成了一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浅尝辄止的读物。对于任何一个想通过俗语了解中国传统社会风貌的求知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密度几乎为零,更像是一本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入门读物,而非面向成年读者的“辞典”。
评分天呐,我不得不吐槽一下这本《俗语小辞典》的装帧设计。封面色彩搭配简直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影楼写真集,那种饱和度过高的绿色和土黄色混在一起,让人看了眼睛疼。更别提字体了,正文部分用的字体细得像蚊子腿,排版又极其拥挤,行距窄得可怜,每次阅读都感觉我的眼睛在和文字进行一场艰难的搏斗。我是一个对阅读体验比较讲究的人,一本好的书首先得让人愿意翻开。这本书呢?我每次想翻阅时,都要先做一番心理建设。而且纸张质量也令人堪忧,翻了几次,边缘就开始卷曲,油墨还容易蹭到手上,简直是对书籍艺术的一种侮辱。如果内容本身有深度也就算了,但内容空洞乏味,再加上这糟糕的外在包装,这本书的整体格调实在是低得不能再低了。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出版商在制作这本书时,对读者的基本尊重都没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