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 作者 | 李行健 |
| 定价 | 93.00元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 ISBN | 9787513545624 | 出版日期 | 2014-06-01 |
| 字数 | 页码 | 1936 | |
| 版次 | 3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大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荣获全国工具书奖并入选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书目。 (1)贯彻规范:全面贯彻国务院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字不再类推简化。 (2)与时俱进:增补上百条新词语、新义项、新用法,体现时代特色,如“脑库”“给力”“微信”“吐槽”“正能量”“接地气”“细颗粒物”等。 (3)助力高考:5500个小手提示直击中高考易错、易混的形、音、义和用法。基础题满分通过! (4)突出应用:800多组辨析助你掌握常见近义词、多音字的用法。 (5)内设彩图:360多幅彩色精美插图有助于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
| 作者简介 | |
| 李行健,1935年生于四川遂宁,曾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语文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语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语文报刊学会会长、中国辞书学会顾问等。长期从事河北方言、词汇规范研究和词典编纂工作,并发表相关论文百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规范标准项目《批异形词整理表》,主编完成国家重点项目《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及《两岸常用词典》等多种语文工具书。 |
| 目录 | |
| 总目 3版前言………………………………………………………1 再版前言…………………………………………………… 3 序一…………………………………………………吕叔湘 5 序二…………………………………………………许嘉璐 7 序三…………………………………………………曹先擢 10 前言…………………………………………………李行健 15 凡例………………………………………………………… 21 音节表……………………………………………………… 25 部首检字表………………………………………………… 29 词典正编…………………………………………………… 1~1770 补编(一)…………………………………………… 1771 补编(二)…………………………………………… 1783 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1800 彩色插图(1~16)…………………………………1096、1097之间 附录 常用语言文字法律及规范标准……………………… 1 汉语拼音方案………………………………………… 2 汉字笔画名称简介…………………………………… 5 部分常见部首名称和笔顺表………………………… 6 汉字笔顺规则表……………………………………… 9 汉字笔形变化规律举要……………………………… 10 新旧字形对照表……………………………………… 13 文章中数字的一般用法……………………………… 14 标点符号主要用法简表……………………………… 15 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 18 中国历史纪元简表…………………………………… 19 |
| 编辑 |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是一部以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为主要目的,以收录现代汉语通用词语为主要内容,以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和初高中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型语文工具书。规范和实用是本词典为鲜明的特色。因为严格执行国家语言文字规范,让使用者有所依据、避免混乱;因为贴近中学语文教学,让老师们和同学们觉得好查、好用,在同类词典中实用。第3版收单字12,000余个,词目72,000余条。在第2版的基础上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修订:(一)全面落实《通用规范汉字表》,增补字表有而《现规》未收录的字。这些字大多是人地名姓氏用字、科技名词用字与文言教学用字。(二)解决词典与字表冲突之处。(三)增补近年来已经被社会多数人接受、相对比较稳定的新词新语、新义项、新用法,也增补了词典本应收录但前两版漏缺的一些词语。(四)改正前两版中的或不够严密的地方。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感觉分量十足,绝非那种轻飘飘的应付之作。内页纸张的质感也处理得相当到位,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我特别喜欢它在词条解释方面的细致入微,很多我原本模棱两可的词汇,经过对照后,其词义的边界瞬间清晰起来。比如,对于一些近义词的辨析,不再是简单地给出同义词列表,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在语境、情感色彩以及使用频率上的微妙差异。这对于我们这些对语言精确度有较高要求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我注意到在一些生僻或具有历史传承色彩的词语后面,还附带了简短的词源说明,这极大地丰富了对汉语历史演变的认知,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记忆,而是一场有趣的探索。总的来说,从装帧到内容呈现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编纂者对规范化语言的敬畏与专业态度,让人愿意捧着它沉浸其中,细细品味每一个汉字的深层含义。
评分说实话,我对工具书的期待通常都很务实,无非是查得快、释义准。然而,这本词典在满足这些基本要求之余,似乎还偷偷塞进了一些“彩蛋”。我尤其欣赏它对当代网络语言和新造词的收录态度——既没有一味地追赶潮流而显得浮躁,也没有因墨守成规而显得落伍。它似乎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点,收录了那些已经进入日常规范交流领域的新词,但同时,对于那些尚属昙花一现的网络热词则保持了审慎的态度。这种判断力非常考验编纂团队的眼光和对语言活力的敏感度。我尝试检索了一些我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但总觉得拿捏不准的复合词,发现解释都非常到位,不仅给出了标准释义,还提供了规范的组词示例。这对于写作规范性公文或者需要对外进行正式交流的人来说,简直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让人在遣词造句时底气十足,再也不用担心因为用词不当而显得不专业。
评分我通常习惯于对比不同版本的词典来确认某个说法的权威性,而这次翻阅这本最新修订的版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与时俱进的修订工作量是多么庞大和艰巨。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增删几条词目,更多的是在既有词条的解释上进行了深层次的“打磨”和“优化”。我随机翻到了一处关于古代文学术语的解释,发现其对某一特定概念的界定比我手中几年前的版本要更加精准和细致,明显融入了近些年学术界对该术语的新研究成果。这说明编纂者团队在保持核心规范性的同时,也在持续关注语言学和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这种持续的、严谨的学术更新,是它区别于一般“大而全”的工具书的关键所在。它不是一个静止的文本,而是一个随着时代语言生态变化而自我完善的动态参考系统,体现了极高的学术良心。
评分作为一名母语学习者,我常常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对某些常用成语的理解其实是片面的,或者说,停留在初级阶段的字面意思上。这本词典在这方面的纠偏作用是巨大的。它不会满足于给出成语的字面意思,而是会详尽地追溯其典故出处,甚至会列举出该成语在古代语境和现代语境下的侧重点变化。阅读这些解析,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华文化宝库的侧门。它不仅教会我“怎么说”,更引导我去思考“为什么这么说”,背后的文化逻辑是什么。例如,对于一些带有强烈地域色彩或历史背景的表达,词典会提供必要的文化背景注释,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汉语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的丰富内涵。这种深度挖掘,让阅读体验从“查工具”上升到了“学文化”的层次,非常有启发性。
评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对这本工具书的整体印象,那就是——“踏实可靠的语言伙伴”。它没有华而不实的辞藻来修饰自己的内容,所有的力量都凝聚在那些精确的符号和清晰的定义之中。它的检索系统设计得也极为人性化,无论是按照拼音、部首还是笔画查找,反馈速度都很快,而且索引的逻辑非常清晰,即便是初次使用者也能迅速上手。我最欣赏的是它在处理歧义和多义词时的严谨态度,每一个释义都清晰地标明了其适用的语境和词性变化,极大地避免了使用者在实际应用中因理解偏差而产生的表达错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把控,让它成为了我书桌上最常被翻阅的一本书,它不像其他工具书那样束之高阁,而是真正融入了日常的阅读、思考和写作之中,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地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