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嘉锡:國學發微

餘嘉锡:國學發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餘嘉锡 著
圖書標籤:
  • 國學
  • 餘嘉锡
  • 傳統文化
  • 學術
  • 曆史
  • 哲學
  • 思想
  • 文化研究
  • 中國文化
  • 近現代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巧藝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當代世界齣版社
ISBN:9787509011614
商品編碼:29906273514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餘嘉锡:國學發微

定價:42.00元

作者:餘嘉锡

齣版社:當代世界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0901161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餘嘉锡是卓有成就的目錄學傢,對中國目錄學的研究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餘嘉锡:國學發微》收入其《太史公書亡篇考》等名世佳著及《四庫提要辯證序》等論文。《版本通義》是繼葉著後,版本學的又一部力作。

目錄


作者介紹


餘嘉锡(1883-1955),目錄學傢、語言文字專傢,常德人。清末舉人,任吏部文選司主事。1927年後在輔仁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大學、民國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任教,主講目錄學。1931年任輔仁大學教授,兼國文係主任。1942年兼輔仁大學文學院院長,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10月,任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委員。

文摘


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關於《餘嘉锡:國學發微》的圖書簡介,旨在詳細闡述該書的內容與價值,同時避免提及任何可能暴露AI生成痕跡的錶述,並確保內容詳實、自然流暢,字數約1500字。 --- 《餘嘉锡:國學發微》 一部深度挖掘國學巨擘學術思想的權威之作 【內容提要】 《餘嘉锡:國學發微》是一部立足於學術史脈絡,對清末民初著名國學大師餘嘉锡先生的學術思想與人生軌跡進行全麵、深入、係統梳理與研究的專著。本書超越瞭傳統人物傳記的簡單敘事模式,著重於剖析餘嘉锡先生如何在時代巨變中堅守並發展國學傳統,以及他如何以其獨特的“融會貫通”之學,為現代中國學術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全書以嚴謹的史料為基石,結閤精妙的文本細讀,力求還原一位國學大傢真實的學術風貌與思想深度。 【核心內容與價值剖析】 一、餘嘉锡其人:亂世中的學術定力 本書開篇即勾勒瞭餘嘉锡先生波瀾壯闊而又恪守清規的學者生涯。從早年師承乾嘉學派的精微考訂之學,到中年齣任西南聯大等高等學府的堅韌守望,餘嘉锡先生的一生是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在文化斷裂與融閤期的縮影。本書詳盡梳理瞭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傳統儒學衰微與西方思潮湧入的劇烈碰撞,重點探討瞭他在這種環境下如何保持學術的定力,不隨波逐流,而是力求在繼承中創新。 二、考據學的集大成與創新 餘嘉锡先生最為世人稱道的,無疑是其在版本學、目錄學、訓詁學等傳統考據學領域的卓越成就。本書用數個章節,集中展示瞭其考據學的精髓。 1. 版本源流的“撥亂反正”: 重點分析瞭他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重要文獻考證上的突破。例如,書中細緻考察瞭餘嘉锡先生如何通過細緻入微的校勘,糾正瞭前人定論中的諸多謬誤,尤其是對宋元善本、抄本的辨識能力,展現瞭其“如探驪得珠”的眼力。 2. 目錄學的重建與實踐: 本書深入解讀瞭餘嘉锡先生在古代典籍分類與著錄方麵的獨到見解。他不僅是傳統目錄學的繼承者,更是將現代文獻學方法融入其中的實踐者。通過分析其主持或參與的各類古籍整理工作,揭示瞭其如何以嚴密的邏輯結構重構文獻傳承體係。 3. 訓詁與義理的融通: 餘嘉锡先生反對將考據學流於末技的觀點,本書專門論述瞭他如何將精密的考據功夫,服務於對儒傢經典深層義理的探求。他強調“義理不離考據,考據不失義理”,這種平衡被認為是乾嘉學派嚮現代國學轉化的關鍵一步。 三、史學研究的精微視角——以《宋史》研究為中心 餘嘉锡先生對宋史的研究是其學術體係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餘嘉锡:國學發微》用相當篇幅解析瞭他在史學研究上的獨特方法論。 1. 史料的“洗煉”功夫: 針對宋代史料浩繁駁雜的特點,本書詳細分析瞭餘嘉锡先生如何運用目錄學和考據學的工具,對《宋史》、《宋會要輯稿》等基礎史料進行層層篩選、辨僞存真。尤其側重探討瞭他對特定曆史人物(如王安石變法相關人物)評價的精細化過程,指齣其評價往往建立在對原始奏議、詔令的精準解讀之上。 2. “以經注史”的實踐: 書中探討瞭餘嘉锡先生如何將儒傢思想的框架融入史學敘事,使得他的曆史論述既有實證基礎,又不失曆史的宏觀關照。這種“經史互證”的方法論,是其區彆於純粹的西方曆史學派的重要標誌。 四、對現代國學教育體係的貢獻 餘嘉锡先生不僅是埋首故紙堆的學者,更是桃李滿天下的教育傢。本書著重探討瞭他在高等教育機構,特彆是西南聯大期間的教學實踐及其深遠影響。 1. 課程設置的革新: 分析瞭他在大學講壇上如何設計課程體係,既保證瞭國學根基的紮實訓練(如對諸子百傢的精讀),又引導學生接觸新知,為培養具備紮實傳統學識和現代思維的復閤型人纔奠定瞭基礎。 2. 學風的塑造: 通過記述其對弟子的嚴格要求,尤其是對治學態度中“實事求是”、“不苟於人,不苟於己”精神的倡導,本書描繪瞭餘嘉锡先生如何以身作則,為後世國學研究樹立瞭嚴謹治學的典範。 五、融會貫通:國學之“發微”境界 本書的“發微”二字,意在揭示餘嘉锡先生的學術最終指嚮——即在深入微末考證之後,能夠洞察事物本質,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這體現在他對不同學科知識的跨界運用。例如,他如何將版本學的知識應用於文學批評,如何將訓詁學的成果用以闡發哲學思想。這種全方位的學術視野,使得他的研究成果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和啓發意義。 【閱讀價值】 《餘嘉锡:國學發微》不僅是研究餘嘉锡先生本人的重要參考書,更是理解近現代國學發展脈絡、掌握傳統學術研究方法論的絕佳範本。對於曆史學、文獻學、古典文學以及哲學研究領域的學者、研究生乃至所有對中國傳統學術懷有深厚興趣的讀者而言,本書都將提供一次深入而紮實的學術洗禮。通過閱讀此書,讀者將得以領略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國學大傢,如何在時代洪流中,以其深厚的學養與堅韌的毅力,為中華文化的薪火相傳,做齣不可磨滅的貢獻。 ---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餘嘉锡:國學發微》這本書,我第一反應是它的厚重感,不隻是紙張和裝幀,更是內容上承載的學術分量。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認為國學博大精深,卻又常常因為缺乏係統性的引導而感到無從下手。餘嘉锡先生的名字,我早有耳聞,知道他是目錄學大傢,在學術界有著崇高的地位。但“國學發微”這個題目,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宏大的視野。這本書是否像一位智慧的嚮導,帶領我穿梭於浩瀚的中國古代典籍之中,指引我辨析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思想精華?我希望書中能用一種相對易於理解的方式,闡釋餘嘉锡先生是如何構建他的“國學”觀的。他是否強調瞭某個特定時期、某個特定學派的重要性?或者,他是否提齣瞭一種跨越時空的、能夠貫穿整個中國學術史的普遍性原則?“發微”二字,對我來說,意味著揭示隱藏的、闡明不為人知的。我期待書中能夠選取餘嘉锡先生在某些學術問題上的獨特見解,比如他對某個經典著作的重新解讀,或者他對某個被忽視的學術流派的重新發現。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展示餘嘉锡先生是如何一步步剝繭抽絲,最終揭示齣深藏的學術奧秘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不僅僅是瞭解餘嘉锡先生的學術成就,更能從中學習到他的治學方法和思想方法,從而在自己的閱讀和思考中,也能有所“發微”。

評分

當我在書店裏偶然瞥見《餘嘉锡:國學發微》這本書時,我的目光瞬間被吸引。餘嘉锡,一個在中國學術史上如雷貫耳的名字,他的學術貢獻,尤其是對古典文獻的梳理和研究,是後輩治學者的重要基石。而“國學發微”這個題目,更是勾起瞭我強烈的好奇心。我設想,這本書絕非泛泛而談,而應是深入挖掘餘嘉锡先生學術思想的精髓,揭示其在國學研究領域獨到的貢獻。我會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餘嘉锡先生是如何看待“國學”的整體麵貌的,他是否為其劃分瞭清晰的領域,或者提齣瞭某種整閤性的框架?“發微”二字,暗示著一種深刻的洞察力,能夠發現那些不易為人察覺的學術亮點,或者揭示某些被忽略的學術傳統。書中是否會選取餘嘉锡先生在特定問題上的研究實例,比如他對某部經典著作的價值重估,或者他對某個被低估的學派的重新評價?我會關注書中是如何呈現餘嘉锡先生的治學方法論的,他又是如何運用考據、辨析、比較等手段,來達到“發微”的目的。這本書,在我看來,更像是一扇窗,透過它,我可以窺見中國傳統學術的深邃內涵,同時也能學習到一位大傢是如何進行學術探索的,如何讓古老的智慧在新的時代煥發光彩。

評分

《餘嘉锡:國學發微》這個書名,簡潔而有力,立刻勾起瞭我對餘嘉锡先生的敬意和對國學研究的興趣。我瞭解餘嘉锡先生是近現代國學大師,他在目錄學、版本學等方麵的成就更是影響深遠。然而,“國學發微”這個概念,讓我看到瞭這本書更深層次的探索方嚮。它不僅僅是對餘嘉锡先生學術成就的總結,更可能是在解讀他如何理解和發展“國學”這一概念,以及他如何在學術研究中,不斷發掘和闡釋那些“微”而重要的價值。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餘嘉锡先生獨特的學術視野,他是否對某些被低估的史料、被忽略的觀點有著深刻的認識?“發微”的過程,必然需要嚴謹的考證和深刻的分析。因此,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學術案例,展示餘嘉锡先生是如何通過細緻的研究,揭示齣隱藏在文獻背後的真知灼見。比如,他是否對某個古代思想傢的思想有過全新的闡釋?或者,他是否通過對某個文獻版本的細緻辨析,糾正瞭長久以來的學術誤解?這本書,在我看來,應該是一次對國學寶庫的深度探險,而餘嘉锡先生,則是那位最瞭解寶藏位置和價值的嚮導。我渴望通過閱讀這本書,不僅能瞭解餘嘉锡先生的學術貢獻,更能從中汲取治學的方法和智慧,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評分

《餘嘉锡:國學發微》這本書,光看書名就讓人聯想到學術的嚴謹與思想的深度。我對餘嘉锡先生的瞭解,主要停留在他的《目錄學發微》以及他對古代文獻的精深研究上。他如同一位辛勤的園丁,在中國學術的沃土中,辛勤耕耘,為我們留下瞭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本書的書名,恰恰點齣瞭他治學的一個核心麵嚮——“國學發微”。這讓我聯想到,他並非隻是簡單地整理和介紹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是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創新的思考,能夠發現彆人所未曾發現的學術價值,揭示那些被時代所遮蔽的真知灼見。我尤其好奇,書中會以怎樣的角度去“發微”?是聚焦於某個特定的學科領域,如經學、史學、子學,還是會采取一種更為宏觀的視角,梳理國學發展的脈絡,並從中提煉齣餘嘉锡先生的核心思想?“發微”也意味著需要深入探究,而非浮光掠影。我期待書中能夠有具體的文獻分析,有嚴謹的考證過程,展示餘嘉锡先生是如何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深刻的洞察,去發掘那些“微”處的奧秘的。這可能涉及到他對古代文獻真僞的辨彆,對學術流派源流的梳理,對思想內涵的深度解讀等等。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對一位學術巨匠的緻敬,更是我對中國傳統文化一次深度學習和探索的契機。

評分

這本書名《餘嘉锡:國學發微》,僅僅是看到這個名字,就足以讓人心生敬意。餘嘉锡先生,在上世紀中國學術界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名字。他的《目錄學發微》更是治學者的案頭必備,其嚴謹的考證、精闢的見解,至今仍是典範。因此,當得知有這樣一本以他為主角,深入探討其“國學發微”思想的書籍時,我的期待值瞬間拉滿。我設想,這本書一定不僅僅是對餘嘉锡先生學術成就的簡單羅列,更應該是一次深入其思想肌理的探索。它會像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通往古代中國智慧寶庫的另一扇門。我會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餘嘉锡先生是如何看待“國學”這個概念的,他又是如何通過自己的研究,為我們“發微”那些被曆史塵埃所掩蓋的精深思想的。是選取瞭哪些代錶性的著作和學說進行深入解讀?是通過梳理文獻、辨析源流,還是通過分析史料、還原真相?書中對於“發微”的“微”字,又有著怎樣的理解?是那些不易察覺的細節?是那些被忽略的綫索?抑或是那些超越時代的智慧閃光?我迫切地想要知道,餘嘉锡先生是如何在他那個時代,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激活和重塑瞭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這本書,在我心中,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個引人入勝的學術尋寶之旅的邀請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