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农业病虫害气象学
定价:50.0元
作者:孙立德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381931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孙立德研究员从事气象工作35年来,始终坚持以农业病虫害气象学的实验研究与服务应用为主攻目标。脚踏实地地深入农田、温室,观察病情、虫情、苗情,观云测天,利用包括天气图、模式输出图在内的现代气象信息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若干新方法探索病虫与天气气候潜在关系的奥秘。
该书是一部颇有特色的专著。其特色可概括为4个字:新、信、广、用。
“新”是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已成熟的两门学科——植物保护学(以植物病理学与昆虫学为基础)和应用气象学(以大气科学为基础)的有效交叉。“信”是书中所论观点,有充分的实践和理论基础,资料翔实确切,不少内容源于作者亲历,上升为理性认识后又经实践检验。“广”是书中涉及的基础应用学科是十分广泛的,也借助了多方面高新技术成果。“用”是既可为有关学科研究者、师生阅读,用之于学术创新;又可为农业生产者、气象科技人员和管理者用于农田、温室植保、气象服务运筹和广泛的减灾实践之中。
内容提要
病虫灾害和气象灾害在为害农业生产的众多自然灾害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为了减灾、夺取农业生产的丰产丰收,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以趋利避害。生产实践的需要,促进了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过去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许多科技人员为农业病虫气象灾害的原理、预报和科学防御做了大量工作,至今已形成许多有用的成果,并用于防灾减灾,也形成许多可称为文献的有学术价值和(或)有应用效果的文章。这对农业病虫气象问题的研究进展和进一步应用,无疑是一件大好事。本书分为3篇10章,分别从原理解析、预报求索和防御控制方面加以论述。
目录
作者介绍
孙立德,1959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辽宁省喀左县气象局局长、研究员,东北区域气象中心首席气象服务专家,辽宁省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病虫气象及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专家组成员,辽宁省第十届、第十二届代表,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完成科研课题33项,其中主持科技部科研课题3项,有9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有24项获市厅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在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9篇,出版专著4部。5次出席国际学术讨论会和21次参加全国术讨论会。被评为全国青年气象工作者、辽宁省科技工作者、辽宁省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辽宁省党员、辽宁省十大科技创业标兵、朝阳市劳动模范、朝阳市十大英模等。他所领导的喀左县气象局连续4届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喀左县2014年被中国气象局定为全国首批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县。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的退休教师,虽然我的教学领域并非农业,但我一直对万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有着强烈的探索欲。农作物作为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其生长过程中的种种挑战,尤其是病虫害的侵袭,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这本书的标题——《农业病虫害气象学》,瞬间就击中了我的兴趣点。我设想,这本书应该能够解释,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气象现象,如温度、湿度、降雨、风力,甚至是大气的污染物,是如何成为病原体和害虫滋生、传播的温床,又是如何影响植物的生理状态,从而使其更容易受到侵袭的。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事实,而是能够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机理,用严谨的科学语言,阐述气象因素与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我尤其好奇,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天气模式”与“病虫害爆发”之间关联的研究案例,让我们能够更宏观地理解这些现象,并从中学习如何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评分作为一名对乡村生活充满向往的城市居民,我在业余时间会关注一些与农业相关的信息。我总觉得,农民们面对的挑战不仅仅是耕种本身,更包含了与大自然之间的一场场博弈。尤其是那些突如其来的病虫害,常常让辛勤的劳动付之东流。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掌握天时”的联想。我希望它能够揭示,哪些看似微小的气象变化,其实在悄悄地影响着农田里的生物平衡,哪些天气预报的指标,对于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理解,为什么在连续阴雨天之后,作物更容易遭受真菌病害的侵袭,或者为什么在早春的霜冻之后,某些害虫会提前出现。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基于气象数据的预警模型,或者介绍一些如何利用气候特点来优化种植和防治策略的方法,那对我来说将是极大的福音。它能否让我感受到,原来我们每天关注的天气,竟然是农业生产中如此关键的一环,甚至关乎着作物生死存亡的“天机”?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抽象而又充满生机的线条,让我联想到大自然无处不在的能量流动。我一直认为,农业生产并非简单的“人定胜天”,而是需要深刻理解自然规律,并与之协同。病虫害的发生,常常是打破这种平衡的“扰动”。《农业病虫害气象学》这个名字,让我觉得它可能是在探究这种“扰动”的源头。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气象条件是如何为病原菌和害虫的生命周期提供适宜的环境,例如,特定的温度、湿度范围如何促进孢子萌发或卵的孵化。我同样期待了解,当天气发生剧烈变化时,植物自身的抗性机制是如何被削弱,从而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科学的解释,说明为什么某些地区在某些年份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病虫害爆发,而这些爆发是否都与特定的气象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它能让我理解,那些看似随机的“坏天气”,其实暗藏着影响农作物健康的“逻辑”,那我将非常欣慰。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深邃的墨绿色调,立刻吸引了我。我一直对自然界中的精妙联系感到好奇,尤其是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那些看不见的因素如何深刻地影响着它们的命运。虽然我并非专业研究人员,但我对那些潜藏在风雨霜雪背后的规律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总觉得,理解了这些,才能更从容地应对那些看似突如其来的病虫害侵袭。这本书的标题,如同一扇门,似乎在邀请我走进一个充满智慧的领域,去探索那些与气象现象紧密相连的农作物健康密码。我期待着它能为我揭示,为何在特定的季节或天气条件下,某些病虫害会异常猖獗,而又有哪些气象因素是我们能够利用来预防或缓解这些威胁的。这本书能否让我看到,那些云卷云舒、日升日落,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指挥官”?我希望它能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阐述复杂的科学原理,让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读者也能领略其中的奥妙,并在日常的园艺实践中有所启发。
评分我通常不会涉足过于专业的书籍,但这次偶然翻到这本书,它的内容触及了我一直以来在自家小农场里遇到的困惑。每年,总有那么几次,莫名其妙的病虫害就会找上门来,让我措手不及。我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效果往往是治标不治本。我总在想,如果能提前预知,或者了解是什么样的“天气信号”预示着病虫害的到来,那该多好。这本书的名字,恰好点出了我内心深处的这个需求——气象学与病虫害的联系。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数据和图表,而是能真正将气象条件如何影响病原体传播、害虫繁殖,以及植物自身抵抗力等问题,以一种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实际可操作的建议,比如,在某个降雨量或湿度出现之后,应该重点关注哪些病害?或者,在某个温度区间内,某种害虫的活跃度会显著增加?如果这本书能让我明白,为什么今年夏天特别闷热,然后突然爆发了某种真菌病,那将是对我极大帮助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