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洪传吴式太极拳述真:洪涤怀文献及其阐释
定价:78.00元
作者:洪涤怀,李方明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112938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洪涤怀、李方明*的《洪传吴式太极拳述真(洪 涤怀文献及其阐释)(精)》收录了洪涤怀*述的吴式 太极拳理论、拳架、功法、歌诀、书信等珍贵的历史 文献资料,配以其入室掌门弟子李方明的完整拳架和 阐释,是一部有史料价值的太极拳研究档案,有 武学造诣者可以借此深造,也可以作为洪传吴式太极 拳的系统教程,供各层次学者按图索骥,自修进入太 极之门。
目录
作者介绍
洪涤怀,字宇刚,号小寒山人。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吴鉴泉入室弟子,浙江临海市人,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湖南长沙结缘吴氏兄弟(吴公仪、吴公藻),就此踏入吴门,痴迷勤练,潜心研究,太极功夫日臻深厚。后经吴氏兄弟引荐,拜其父吴鉴泉为师,深得吴式太极之精髓,使其功夫日新月异。此时,在长沙武术界与师兄马子良享有“洪鬃烈马”盛誉。20世纪40年代末,回乡临海寻业之际,仍“朝练太极,夜习拳论”,并撰写《吴式太极精要》,门生云集。同时,潜心创办吴式太极拳培训班,为吴式太极拳在台州的传播与普及做出了突出贡献。屡受省、地、市体委表彰。荣获中国武术协会荣誉委员、浙江武坛三老、浙江健康老人等称号。宗师的精深拳术与崇高武德广为时人传颂,誉为武功武德两相高。 李方明,男,出生于1955年,洪涤怀(字宇刚)入室弟子,浙江省临海市人。浙江医科大学毕业,临海市政协九、十、十一、十二届委员,曾任农工民主党临海市委会副主委,临海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会长,曾任台州地区武术散打、推手队领队。20世纪70年代在杭州读书期间,跟在六公园练拳陈松汉老师学杨式太极拳。1977年毕业回临海,跟随吴鉴泉入室弟子洪涤怀练吴式太极拳及推手等吴门功法。曾得到马岳梁、吴英华及马岳梁入室弟子钱超群师兄、香港鉴泉太极拳社社长吴大新师兄(吴鉴泉孙)的指点。在跟随师傅二十多年期间里,除了学功夫以外,有空帮助师傅整理太极拳资料,并抄写师傅太极拳文章及诗词等。2005年创立临海鉴泉太极拳社,任社长。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学术的严谨性。想象一下,当我捧起它,翻开第一页,便会沉浸在一个关于太极拳传承的宏大叙事中。我期待它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吴式太极拳刚刚萌芽、洪涤怀先生亲身实践、口传心授的年代。作为一名对太极拳深怀敬意的爱好者,我渴望了解吴式太极拳最本源、最真实的脉络。它是否像一本武林秘籍,将那些失传已久、鲜为人知的拳法要诀娓娓道来?它又是否能揭示洪涤怀先生在吴式太极拳发展历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他如何将先辈的智慧融入自己的实践,并进一步发扬光大的? 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文献堆砌,而是能够通过生动的语言、详实的考证,将历史的片段鲜活地呈现在我眼前。或许,它会像一部电影,让我看到洪涤怀先生在练拳时的神态,听到他指导弟子的声音,感受到他对武术的热爱与执着。 我更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清晰的解读框架,让我能够理解洪涤怀先生的文献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涵。太极拳的哲学思想、练功方法、劲力运用等,都可能在这本书中得到深入的阐释。我希望它能解答我多年来在习练中遇到的困惑,帮助我更加透彻地理解吴式太极拳的精髓,从而提升我的拳艺。 读到一本真正能触动灵魂、启迪智慧的书,是何其幸运。我深信,这本书定能成为我太极拳之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我走向更深邃的武学殿堂。
评分对于《洪传吴式太极拳述真:洪涤怀文献及其阐释》这个书名,我首先被“述真”二字所吸引,这似乎预示着本书将致力于还原吴式太极拳最本来的面貌,剥离后世可能存在的各种添枝加叶,直抵核心。我非常好奇,书中所提及的“洪涤怀文献”具体包含哪些内容?是洪涤怀先生亲笔的手稿、笔记,还是他门下弟子的记录、口述传承?这些文献本身是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我又该如何理解这些文献的原始语境和文化背景?这本书的“阐释”部分,是否能够提供一个权威且易懂的解读,帮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领会其中精妙? 我尤其关注书中的“洪传”二字,它暗示了吴式太极拳在洪涤怀先生这一脉下的传承特点。这种传承是否与其他的吴式太极拳流派有所不同?它又如何体现了“吴式”的精髓? 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博学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进入吴式太极拳的深层世界。它不应该只是罗列事实,更要讲究逻辑,分析推理,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仅仅“是什么”。或许,书中还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太极拳理论的争议,这本书是否能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或者为已有的观点提供新的佐证? 对于一个热衷于追根溯源的学习者来说,这样一本专注于特定历史人物及其文献的书籍,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我希望能从中获得关于吴式太极拳发展历史的珍贵一手资料,以及对其理论体系的深刻理解,这对于我自己的太极拳练习和研究都将大有裨益。
评分当我看到《洪传吴式太极拳述真:洪涤怀文献及其阐释》这个书名时,我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一位严谨的学者,正带着考古般的耐心和热情,去挖掘、整理、解读一段尘封的武术历史。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吴式太极拳内部发展细节的窗户。我知道,太极拳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贡献往往被后人模糊化,而这本书似乎致力于将洪涤怀先生及其文献还原到历史的真实语境中。 “文献及其阐释”这几个字,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想象。它是否包含洪涤怀先生的原版手稿、练拳笔记,甚至是当时的教学录音、影像资料(虽然这在那个年代可能性较小)?而“阐释”部分,又是由谁来完成?是当代知名的吴式太极拳大家,还是专注于武术史研究的学者?他们的阐释是否会基于扎实的考证,并且能够解答一些关于洪涤怀先生练拳心得、理论体系的疑问?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本精美的百科全书,又不失故事的趣味性。它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该结合洪涤怀先生的实际练拳经验,去揭示吴式太极拳动作要领、劲力运用、以及内外兼修的独特之处。 很多时候,我们习练的太极拳,可能已经经过了多代的演变,其中可能掺杂了不同风格的理解。这本书的出现,是否能够帮助我们回到那个更纯粹、更本真的时代,去体味洪涤怀先生所传达的吴式太极拳的初心? 这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学习拳法,更是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寻,一次与历史对话的奇妙旅程。
评分乍看《洪传吴式太极拳述真:洪涤怀文献及其阐释》这个书名,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严谨求实的学术氛围。这不像市面上那些浮夸的武术教学书籍,而是指向了一个有深度、有价值的文化研究。 我尤其被“洪涤怀文献”这个词组所吸引。洪涤怀先生在吴式太极拳的发展史上,是一位绕不开的人物。他留下了什么珍贵的文献?这些文献是经过怎样的发掘、整理和保存的?是否会涉及到一些我们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关于吴式太极拳的记述? 这本书的“阐释”部分,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文献,而是会对文献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我希望这种解读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帮助我理解洪涤怀先生的太极拳思想,以及他对于吴式太极拳的贡献。 很多时候,我们学习太极拳,往往只注重动作的模仿,而忽略了其背后的哲学和理论。这本书是否能够带领我,去探寻吴式太极拳的理论根基?它是否会探讨洪涤怀先生是如何在实践中体会和发展吴式太极拳的? 我非常好奇,书中对于“洪传”的定义和解释。这是否意味着,这本书将重点关注洪涤怀先生所代表的这一支吴式太极拳的传承,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 这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本关于武术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历史、关于文化、关于智慧的书。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更深入地了解吴式太极拳的演变历程,理解其精髓所在,并从中获得对武术练习的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洪传吴式太极拳述真:洪涤怀文献及其阐释》这个书名,首先就给我一种“溯本追源”的感觉,仿佛要带我回到吴式太极拳最原始、最纯粹的状态。 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提到的“洪涤怀文献”究竟是什么?是洪涤怀先生亲笔的手稿?是他的口述实录?抑或是他弟子们留下的珍贵笔记?这些文献的出现,是否能填补我们对洪涤怀先生及其所传太极拳认知的空白?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阐释”部分。我期待它能像一把钥匙,打开理解这些文献的门锁。是谁来做这个阐释?是对吴式太极拳有深入研究的专家,还是亲身实践过洪涤怀先生拳法的老前辈?我希望他们的阐释能够鞭辟入里,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练拳者的体悟。 我非常关心,本书是否会揭示洪涤怀先生在吴式太极拳发展过程中的独特贡献,他又是如何将前辈的技艺传承下来,并加以发扬光大的。我想了解,他所代表的“洪传”吴式太极拳,在技法、理论、甚至思想上,是否与后来的吴式太极拳有所差异,又有哪些是其不变的精髓? 很多时候,太极拳的学习容易陷入“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理解吴式太极拳的内在机理,体会其“文武相兼”的哲学思想,甚至对武术的本质有更深的思考。 这不仅仅是一本武术书籍,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与历史人物的深入交流。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吴式太极拳的发展脉络,并为自己的习武之路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撑和精神启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