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摄影技术
定价:49.00元
作者:于然,于琪林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657089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于然、于琪林编著的这本《摄影技术》系统而全 面地讲解了摄影技术的发展简史、拍摄技术、摄影的 曝光控制、数码影像的原理、摄影光源和摄影滤光镜 的性能与使用、感光材料的原理与性能、黑白暗房技 术、摄影用光基础。图文并茂,便于广大摄影专业学 生和摄影爱好者掌握摄影技术。
目录
绪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读图时代”
章 摄影技术发展简史
节 摄影史上的张照片《鸽子棚》
第二节 摄影术的诞生——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
第三节 卡罗式摄影术
第四节 玻璃的使用——湿版时代
第五节 从干版到胶卷
第六节 自动曝光与自动对焦照相机
第二章 拍摄技术
节 镜头的焦距对摄影的影响
第二节 光圈与景深
第三节 快门时间与清晰度
第四节 快门时间与动感
第五节 运用追随法创造动感
第六节 景深的原理
第七节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第八节 焦深
第九节 超焦距
第十节 怎样拍摄清晰度高的照片
第三章 摄影的曝光控制
节 光圈系数的计算方法
第二节 有效光圈
第三节 数码相机的光圈极限
第四节 照相机的快门时间
第五节 数码相机的感光度
第六节 光圈与快门的曝光组合
第七节 室外自然光条件下的景物亮度变化规律
第八节 灯光条件下的曝光估算
第九节 室内自然光的曝光
第十节 感光材料的互易率和互易率失效
第十一节 光度学的基本概念
第十二节 EV值的含义及其计算
第十三节 照相机的各种测光和曝光原理
第十四节 照相机的曝光补偿
第十五节 测光表的原理与使用
第十六节 测光的中央灰概念
第十七节 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一)
第十八节 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二)
第四章 数码影像的原理
节 数码影像的新概念
第二节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的比较
第三节 数码影像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第四节 数码相机的性能——图像传感器
第五节 图像传感器的微观结构
第六节 数码相机的性能——机身的功能
第七节 数码相机的性能——快门及其他
第八节 数码相机的性能——各项数码功能
第九节 数码相机的白平衡
第十节 数码相机的噪点
第十一节 数码相机的4/3系统
第十二节 奧林巴斯和松下的典型4/3系统相机
第十三节 数码影像的图像尺寸和压缩格式
第十四节 数码影像的色彩深度
第十五节 数码影像的分辨率和像素数
第十六节 学会使用RAW格式
第十七节 怎样拍摄高质量的数码照片
第五章 摄影光源的性能与使用
节 与光源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节 摄影光源的色温
第三节 摄影光源的显色性
第四节 五种标准白光光源
第五节 闪光灯的分类
第六节 闪光灯的闪光指数和使用方法
第七节 独立式闪光灯的维护与保养
第八节 大型影室灯的使用
第九节 数码相机内藏式闪光灯的使用方法
第十节 大型影室闪光灯的工作原理及内在质量
第十一节 大型影室闪光灯的选择
第十二节 新型的摄影持续光源
第十三节 新型的LED光源
第十四节 怎样组建摄影棚
第六章 摄影滤光镜的性能与使用
节 黑白摄影专用滤光镜的种类和作用
第二节 黑白摄影滤光镜的滤光原理与用途
第三节 黑白摄影滤光镜对天空层次的调节
第四节 黑白摄影滤光镜的编号和曝光补偿
第五节 彩色摄影滤光镜中的色温转换滤镜
第六节 其他彩色摄影滤光镜
第七节 黑白、彩色摄影通用滤光镜
第八节 偏振光和偏振镜
第九节 形形的滤光镜
第七章 感光材料的原理与性能
节 感光材料的感光原理
第二节 感光胶片的种类
第三节 感光胶片的结构与原理
第四节 感光胶片的性能
第五节 感光胶片的特性曲线
第六节 感光胶片的选择与保存
第七节 黑白相纸的性能与使用
第八章 黑白暗房技术
节 冲洗黑白胶卷的器材
第二节 冲洗黑白胶卷的方法
第三节 黑白显影液和定影液的主要成分
第四节 黑白暗房的药液配制
第五节 黑白照片的印制
第六节 黑白照片的放大
第七节 影响照片影像质量的几个重要因素
第八节 放大技术与放大照片的质量
第九章 摄影用光基础
节 光的分类
第二节 光的方向(光位)
第三节 光的性质(光质)
第四节 光的造型(光型)
第五节 光的强弱比例(光比)
第六节 人像摄影的用光方法
第七节 广告摄影的用光方法
第八节 闪光灯的直射闪光
第九节 闪光灯的反射闪光
第十节 闪光灯的散射闪光
第十一节 闪光灯的离机闪光
作者介绍
于然 中国传媒大学摄影教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博士。求学期间曾留美,在美国南加州大学任研究学者。其间历任美国洛杉矶市市长办公室多媒体影像记录负责人,美国Labyrinth多媒体研究室研究员。归国后在中国传媒大学从教至今。著有《光的美学》等书籍,并作为责任编辑编纂《EOS王朝》、《一本摄影书》、《摄影的骨头》等书籍。曾在《中国摄影》、《摄影世界》、《摄影与摄像》等杂志发表20余篇论文。多次代表中国参加IADIS国际视觉传播年会等国际会议并进行演讲,英文论文入选论文合集出版,全球发行。 于琪林 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全国摄影师等级考试委员会考评员;国家高级摄影技师;《摄影与摄像》杂志编委。 先后出版《教你学会拍照片》、《摄影》、《实用摄影》、《照相机与镜头》等书籍;与他人合著《全国青少年摄影等级培训教材》一套。 先后在《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人像摄影》、《中国摄影家》、《摄影之友》、《摄影与摄像》、《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等报纸杂志发表摄影理论文章180余篇,总字数达12075字以上。 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香港《文汇报》等报刊发表摄影作品200余幅。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摄影学院院长(2009—2013)。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德国美因茨大学传播学博士。主讲课程包括摄影批评、新闻摄影、大众传播理论、传播研究方法等。研究兴趣包括媒介的权力协商、摄影批评,以及流行杂志的传播研究等。 著有《媒介事件》(英),并在学术期刊和大众传媒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和媒体评论文章。曾任职于德国之声、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传媒机构。曾获中国摄影教育奖(2012)、德国弗里德里希瑙曼奖学金(2004—2007)。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个完全的摄影小白,我一直对摄影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门槛很高,无从下手。偶然的机会看到这本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结果真的给了我巨大的惊喜。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接地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许多看似高深的摄影原理。我最欣赏的是,他并没有一味地堆砌理论,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案例,这让我能够立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书中对于相机操作的讲解也非常细致,从认识按钮的功能,到如何设置各种参数,都一步步地进行了指导。我之前对相机的各种设置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调整哪个参数,这本书就像一个贴心的向导,帮我理清了思路。特别是关于曝光补偿和白平衡的讲解,让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照片会偏色或者太亮太暗。此外,书中还分享了许多关于后期处理的基础知识,这对于我这种喜欢让照片锦上添花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虽然书中的后期部分只是一个入门介绍,但已经足够让我对后期处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且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调色和裁剪技巧。我感觉这本书非常适合想要踏入摄影领域,但又不知道从何开始的朋友们。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学习路径,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摄影的基本功。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摄影的方方面面,而且讲解得非常透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相机操作时,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功能,而是会详细说明在什么场景下,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设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对相机的理解更加深入。我之前对相机的M档(手动模式)一直有些畏惧,觉得很难掌握,但通过这本书的讲解,我才明白M档其实是摄影师最大的自由度所在,通过合理地调整光圈、快门和ISO,可以完全掌控照片的最终效果。书中还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讲解如何拍摄动态场景,比如运动物体和水流,这对我来说非常实用,因为我经常在户外拍摄,遇到这些场景时总会感到力不从心。作者提供的详细的参数设置和拍摄技巧,让我能够清晰地掌握拍摄的要领。另外,书中对于景深控制的讲解也让我获益匪浅,我之前只知道大光圈景深浅,小光圈景深大,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如何根据拍摄意图,有意识地去控制景深,从而达到突出主体或者展现环境的目的。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本摄影宝典,不仅解答了我很多关于摄影的疑问,还激发了我更多的创作灵感。
评分我是一名已经有几年摄影经验的爱好者,一直在寻找能够突破瓶颈,提升创作水平的书籍。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于摄影的“灵魂”——如何讲故事,如何表达情感。作者用一种非常哲学和艺术的视角去解读摄影,让我看到了照片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他不仅仅教你如何拍出清晰、好看的照片,更引导你去思考,你想要通过照片传达什么。书中有很多关于“意境”的探讨,如何通过构图、光影、色彩来营造一种氛围,让观者产生共鸣。这一点对我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我发现自己拍摄的照片虽然技术上没有问题,但总是缺乏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作者提出的“观察与思考”的理念,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拍摄习惯,不再是机械地按下快门,而是更加注重前期对场景的观察和对主题的思考。而且,书中还分享了许多摄影大师的作品,并对这些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我从他们的创作中汲取灵感。这些大师的作品,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杰作,更是思想和情感的结晶。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不仅教我摄影的技艺,更教会我如何用摄影去发现和欣赏生活的美。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让我眼前一亮,它不是一本死板的教科书,更像是一次愉快的探索之旅。作者没有拘泥于传统的知识体系,而是将摄影的各个方面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光线对照片的影响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列举了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的光线特点,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光线去创作出富有情感的作品。比如,他对比了清晨柔和的侧光和傍晚温暖的逆光,并用生动的例子说明了它们分别适合拍摄什么样的景物。这种深入的剖析让我对光线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光线,而是能够主动地去捕捉和利用光线。而且,书中对于色彩的运用也有独到的见解,作者不仅仅讲解了色彩理论,还深入分析了不同色彩搭配带来的视觉感受,以及如何在构图中巧妙运用色彩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我之前一直觉得色彩的搭配比较随缘,现在才知道原来色彩之间是有内在的联系和规律的。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相机镜头的选择和使用方面的建议,虽然不是重点,但这些内容对于提升照片的视觉效果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觉得摄影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艺术,一种表达情感和记录生活的方式。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摄影就是按下快门这么简单,但读了之后才发现,原来里面有这么多学问!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光圈、快门速度、ISO这些基础知识,而且还不仅仅是概念的罗列,他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让我理解了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影响最终照片效果的。比如,在拍摄人像时,如何利用大光圈虚化背景,让人物更加突出,这在书中都有详细的图文演示。还有在弱光环境下,如何巧妙地调整ISO和快门速度,捕捉清晰又不失氛围感的画面,这些技巧我之前只能靠“感觉”,现在有了理论指导,感觉自己进步神速。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作者还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讲构图,什么是黄金分割,什么是三分法,什么是引导线,如何利用前景和背景丰富画面层次感,这些都让我耳目一新。以前拍照,我总是想着拍到主体就行,现在知道,构图才是照片的灵魂,好的构图能让普通的画面瞬间变得有故事感和艺术感。而且,书中还提到了不同场景的拍摄技巧,比如风景、人像、微距等等,每个场景都有其独特的拍摄要点,这些内容对我来说都非常实用。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解每个技术点时,都会配上大量的范例照片,这些照片不仅质量很高,而且都能很好地说明他所讲授的技巧。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一个经验丰富的摄影师的指导下学习,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我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