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蔬菜优良品种(20042015)

中国蔬菜优良品种(2004201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 著
图书标签:
  • 蔬菜品种
  • 优良品种
  • 中国蔬菜
  • 农业科技
  • 园艺
  • 蔬菜栽培
  • 品种选育
  • 2004-2015
  • 农作物
  • 植物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赏心悦目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231177
商品编码:2985958282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蔬菜优良品种(20042015)

定价:120.00元

作者:国家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1092311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孙世贤、张扬勇、王述彬、张淑江、张力主编的《中国蔬菜优良品种(2004-2015)(精)》主要介绍与展示2004—2015年以来我国蔬菜科研育种单位选育并通过国家审(鉴)定的蔬菜优良品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每一品种的名称、来源、生物学习性、品质特性、已测分子标记结果。同时以表格的形式汇编了2004-2015年国家及各省份审(认、鉴、登记、备案)定品种。该书的出版起到了对全国蔬菜国审和省审品种资源收集、整理的作用,从而对科学保存和利用这些品种资源提供了方便和可能,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蔬菜育种学的发展。填补了出版空白,起积淀和传承作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蔬菜优良品种(2004-2015)》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面梳理和介绍中国在2004年至2015年期间选育、推广并获得广泛认可的蔬菜优良品种的权威性著作。在此十年间,中国农业科研领域在蔬菜育种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涌现出一批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抗性佳的特色品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丰富人民群众“菜篮子”、推动蔬菜产业升级换代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旨在系统地记录和展示这些宝贵的育种成果,为科研人员、育种专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广大菜农以及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详实、权威的参考资料。 内容结构与特色 本书内容涵盖了中国主要蔬菜品类,包括但不限于叶类蔬菜(如白菜、菠菜、生菜、油菜等)、茄果类蔬菜(如番茄、辣椒、茄子等)、豆类蔬菜(如菜豆、豌豆等)、瓜类蔬菜(如黄瓜、西葫芦、南瓜等)、根及薯类蔬菜(如萝卜、胡萝卜、马铃薯等)、葱蒜类蔬菜(如大葱、大蒜等)以及其他特色蔬菜品种。 每一章节都将聚焦于某一类或几类蔬菜,详细介绍在此期间(2004-2015)内涌现出的代表性优良品种。对于每个品种,本书将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入阐述: 1. 品种概况与选育背景:介绍该品种的基本情况,包括其所属的属、种、栽培类型等,并追溯其选育过程,如亲本来源、育种技术(常规育种、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以及选育单位和主要育种家。这将帮助读者了解品种的“来龙去脉”。 2. 主要农艺性状: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将详细描述品种的关键农艺性状,例如: 生长势:植株的生长强弱、分枝性、叶片形态(大小、颜色、质地、数量)等。 生育期: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时间,包括早熟、中熟、晚熟等。 产量水平: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如露地、保护地)的平均产量、潜在最高产量,并与对照品种进行比较。 株型与紧凑度:尤其对于叶菜类,株型对密度种植和机械化采收至关重要。 耐逆性:包括对低温、高温、干旱、盐碱等环境胁迫的耐受能力。 抗病虫害能力:重点介绍其对当地主要病虫害(如病毒病、软腐病、灰霉病、锈病、蚜虫、螨虫等)的抗性表现,以及具体的抗性级别。 3. 品质特性:强调品种的食用和商品价值。 外观品质:果实(或叶片、根部)的形状、大小、颜色、光泽、整齐度、商品率等。 风味与口感:甜度(可附带糖度值)、酸度、香气、鲜味、纤维含量、脆度、汁液多少等,力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 营养成分:重点介绍品种在维生素(如VC、类胡萝卜素)、矿物质(如钙、铁)、氨基酸、膳食纤维等方面的含量优势,并可能与同类品种进行比较。 贮藏与运输性能:果实的耐贮性、耐运输性,以及采后生理特性。 4. 栽培管理要点:为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适宜种植区域与季节:明确该品种最适宜的地理分布和播种、定植时间。 栽培密度:根据品种特性推荐最佳的种植密度,以获得高产和优质。 施肥与水分管理:针对品种的需肥、需水规律,提出科学的施肥和灌溉建议。 病虫害防治:基于其抗性特点,给出综合防治方案,强调绿色、生态的防控措施。 采收与贮藏:提供适时采收的标准和贮藏建议。 5. 推广应用情况与市场前景:介绍该品种的实际推广范围、在区域农业中的地位、以及其未来在市场上的潜力。可能包括一些成功的推广案例或农民反馈。 本书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科学记录:本书系统地梳理了中国过去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的蔬菜育种成果,是蔬菜育种史上的重要文献,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信息。 技术集成:汇集了大量经过实践检验的优良品种信息,涵盖了从育种技术到栽培管理的各个环节,为解决当前蔬菜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 产业助推:通过推广优良品种,有助于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中国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农民增收: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科研指导:本书中的品种信息可以为育种家们提供新的育种思路和亲本材料,启发他们进行更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研究。 科普教育:本书也面向广大农业技术爱好者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现代蔬菜育种成就的窗口。 编纂团队与质量保障 本书的编纂凝聚了国内众多蔬菜育种领域的资深专家和科研人员的智慧。编纂团队成员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各省市农业科学院、高等院校以及基层推广单位,他们长期奋战在蔬菜育种和推广一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在内容收集、整理、审校过程中,本书严格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力求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和权威性。每个品种的介绍都经过多方核实,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参考了国家和地方的品种审定、登记资料,以及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读者对象 科研人员与育种专家:了解最新育种进展,获取新材料,借鉴成功经验。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掌握品种特性,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植,解决生产难题。 蔬菜种植户与合作社:选择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农业企业与种子公司:了解市场趋势,开发和推广具有竞争力的蔬菜品种。 高等院校师生:作为重要的教学参考资料,深入学习蔬菜育种与栽培知识。 政策制定者与农业管理者:为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对农业科技和食品安全感兴趣的公众:了解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 《中国蔬菜优良品种(2004-2015)》不仅是一本品种介绍手册,更是一份记录中国蔬菜科技进步的档案,一座连接科研与生产的桥梁,也是助力中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南。本书的问世,必将为推动我国蔬菜种业的创新发展,提升蔬菜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保障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蔬菜种植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近十年来中国蔬菜育种成就的书籍。当我在书店偶然翻到《中国蔬菜优良品种(2004-2015)》时,内心真是涌动着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仅仅是初步浏览目录和部分章节的标题,我就已经预感到这本书将是我未来几年研究的宝贵财富。 书名中的“2004-2015”这个时间跨度,恰好覆盖了我开始真正关注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那段时期。在这十余年间,我们目睹了无数新品种的涌现,它们在产量、品质、抗病性、适应性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蔬菜品类(如叶菜类、瓜果类、根茎类等)的代表性优良品种,并深入剖析这些品种的育种思路、关键技术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例如,对于番茄,是改良了其风味和营养成分?对于辣椒,是否培育出了更具地方特色的品种?对于大白菜,抗病性和耐贮藏性是否得到了极大提升?我相信,这本书定能为我解答这些疑问,并提供大量生动详实的案例。

评分

说实话,我是在一次偶然的农业技术交流会上听说了《中国蔬菜优良品种(2004-2015)》这本书,当时就有几位业内专家极力推荐,说这是了解中国蔬菜育种发展历程绕不开的一本权威著作。我本身是从事蔬菜种植合作社管理的,平时最关心的就是如何引进和推广更优质、更具市场竞争力的蔬菜品种。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明了它的核心内容——“优良品种”,这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及时雨。 我尤其关注书中可能涉及到的品种的“优良”之处是如何界定的,例如,它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品种在产量上的优势,还是更侧重于品质的提升,比如口感、营养价值,亦或是抗病虫害能力,从而降低农药的使用,生产出更绿色、更健康的蔬菜?此外,书中是否会对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适宜种植的品种进行分类介绍?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品种的种植者来说,意义重大。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实操性的指导,帮助我们精准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品种,而不是盲目跟风。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农业技术书籍,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应该是一种思想的启发,一种实践的引领。《中国蔬菜优良品种(2004-2015)》这本书,从书名来看,就充满了“务实”的气息。我并不是科班出身的农业专家,但我对蔬菜的种植有着近二十年的经验,深知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 因此,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不仅仅是罗列品种名称和一些基本性状,而是能够深入挖掘每个优良品种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创新。比如,某个新品种是如何克服了某种生长难题的?它的育种过程中采用了哪些前沿的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这些品种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案例分析?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将这些优良品种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如何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规避风险,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来确保产量和品质的双丰收。这本书,我期待它能成为我实践中的“智囊团”。

评分

作为一名对农业科技发展脉络颇感兴趣的研究者,我一直密切关注中国蔬菜产业的每一次进步。《中国蔬菜优良品种(2004-2015)》这个书名,立即吸引了我的注意。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细读,但仅凭这个书名,我就预感到它可能是一部关于中国蔬菜育种领域重要发展阶段的“编年史”。 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对哪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品种进行重点介绍,它们是如何引领了当时的育种潮流,又对后来的育种方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希望书中能够涵盖一些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的突破性进展,比如基因编辑技术在蔬菜育种中的应用,或者是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病虫害侵袭方面培育出的具有强大适应性的新品种。如果书中还能对这些品种的市场前景、推广难度以及其背后的经济效益进行一定的分析,那就更完美了。我相信,这本书将为理解中国蔬菜产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宝贵的视角。

评分

我是一个在城市里热爱尝试自己种植蔬菜的人,虽然我的种植规模不大,但对于“好种子”的追求却从未停止。接触过不少农资产品,也听过不少关于新品种的宣传。《中国蔬菜优良品种(2004-2015)》这个书名,在众多信息中显得格外“实在”和“权威”。 我最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像一个“品种指南”,为我这样的小规模种植者提供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我希望书中能介绍一些易于家庭种植、产量高、口感好,而且对病虫害有一定抵抗力的新品种。比如,对于我常种的黄瓜,有没有培育出更耐热、不易生病的新品种?对于番茄,是否有在风味和维生素含量上都有显著提升的品种?我也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这些品种的种植建议,比如它们对土壤、水分、光照的需求是否有特殊之处,以及在收获期和贮藏方面需要注意什么。这本书,我希望能从中找到那些真正能让我的小菜园“增光添彩”的“明星品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