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CDMA 2000分組域網絡技術
定價:32.00元
作者:林曙光
齣版社:北京郵電大學齣版社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06-09-01
ISBN:978756351232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本專門介紹CDMA 2000 1X分組域網絡技術的專業技術書籍。文章由淺到深,從底層到高層,從理論到應用,從接口到操作,具體、詳細、全麵地介紹CDMA 2000 1X分組域網絡技術。
全書大體上分為三部分,部分為理論基礎,詳細介紹CDMA 2000 1X分組域的無綫接口協議(RLP)、RP接口(A8/A9協議)、Pi接口(A10/A11協議)等;第二部分分組域網絡設計與建設,介紹網絡規劃、設計、建設、網絡安全與管理的思想,並介紹瞭摩托羅拉CDMA 2000 1X分組域網絡設計與建設實例;第三部分為分組域網絡優化,介紹分組域網絡優化步驟、業務參數、分析方法和常見問題處理。
3G時代,從服務來說,*的不同就是增加高速分組數據服務。3G時代的分組域網絡有延續性。CDMA 2000 1X分組域網絡技術,對於3G其他標準的分組域網絡構成和組網技術,也具有參考價值。本書主要適閤於通信或計算機網絡等專業用書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用書。
目錄
章 概述
1.1 CDMA通信技術
1.2 CDMA標準
1.3 CDMA3 種主流技術
第2章 CDMA2000分組域網絡
2.1 CDMA2000係統結構與接口
2.2 CDMA2000鏈路層協議與信道
2.3 CDMA2000分組域網絡結構
2.4 簡單IP網絡
2.5 移動IP網絡
第3章 RLP協議
3.1 術語和數字變量
3.2 常規要求
3.3 RLP流程
3.4 PLP幀格式
第4章 A9/A8接口
4.1 概述
4.2 參數數據庫
4.3 A9信令消息
4.4 A9信令消息元
4.5 A8 承載路徑
第5章 A11/A10 接口
5.1 概覽
5.2 術語和定義
5.3 參數數據庫
5.4 信令消息
5.5 信令消息結構
5.6 業務消息
第6章 網絡設計
6.1 網絡預測和規劃
6.2 網絡功能及網元設置
6.3 網絡整體設計
第7章 分組域網絡建設實例
7.1 CDMA 2000 1絡設備
……
第8章 網絡安全與管理
第9章 CDMA 2000 1X分組數據業務優化
0章 總結
附錄 術語和定義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移動通信的底層技術非常感興趣,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求知欲。它以一種非常係統和深入的方式,剖析瞭 CDMA2000 的分組域網絡技術。書中關於 RNC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和 BSC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之間的接口協議,以及它們如何協同工作來管理用戶數據流,讓我對移動網絡架構有瞭更清晰的認識。特彆吸引我的是,書中對數據傳輸中的信令流程進行瞭詳細的分解,從建立數據連接到數據傳輸完畢,每一個環節都考慮得非常周全。這對於理解數據包的生命周期,以及在網絡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非常有幫助。例如,書中關於數據包丟失的處理機製,以及如何通過重傳和糾錯來保證數據完整性,都讓我印象深刻。此外,書中對移動 IP (Mobile IP) 在 CDMA2000 網絡中的應用進行瞭探討,這對於理解用戶在移動狀態下如何保持 IP 地址的連續性,以及如何在不同網絡之間進行無縫切換提供瞭重要的技術背景。我發現,書中的例子和圖示都非常貼切,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技術概念。對於那些希望深入理解 3G 數據傳輸底層原理,或者在進行網絡規劃和優化時需要參考實際技術細節的讀者,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寶貴的資源。
評分這本書仿佛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 CDMA2000 在數據傳輸領域那波瀾壯闊的演進史。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術堆砌,而是將整個分組域的網絡架構、協議棧以及關鍵技術點娓娓道來,讓人在閱讀中仿佛置身於那個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不同版本 EV-DO 之間差異的細緻對比,例如 Rev.0、Rev.A 和 Rev.B 在速率、延遲、以及支持的用戶數量上的提升,是如何通過技術上的創新來實現的。它讓我明白瞭,在看似相似的 3G 技術背後,隱藏著多少精妙的設計和不懈的努力。書中對功率控製、軟切換、以及鄰區管理等底層無綫資源管理機製的詳盡闡述,對於理解 CDMA2000 網絡的穩定性和性能至關重要。一個強大的網絡,不僅僅在於其峰值速率有多高,更在於其在復雜多變的無綫環境下,如何始終保持高效和可靠的運行。本書在這方麵提供瞭深刻的見解,讓讀者能夠從宏觀到微觀,全麵地把握 CDMA2000 的技術精髓。對於那些曾經在 CDMA2000 網絡中工作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無疑會喚起他們許多美好的迴憶,並提供重新審視和理解那些曾經的挑戰和成就的機會。對於新生代工程師而言,這本書則是一份寶貴的知識財富,它幫助他們理解移動通信技術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並為他們未來的技術創新提供靈感。
評分這本書為我打開瞭 CDMA2000 分組域網絡技術的一扇大門,讓我得以一窺其內在的精妙設計。書中對於 MAC 層協議的詳細講解,包括如何處理用戶接入、信道分配、以及數據傳輸的調度,讓我對無綫資源的利用效率有瞭更深的理解。它解釋瞭在多用戶共享同一無綫介質的情況下,如何通過一係列的協議和算法,來確保數據的有序傳輸和衝突的最小化。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空閑模式”和“激活模式”下用戶狀態的管理機製印象深刻。這種精細化的狀態管理,能夠有效地節省網絡資源,並提高用戶的響應速度。此外,書中對承載業務 (Bearer Service) 的概念進行瞭深入的闡述,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業務類型(如高質量視頻流、低速率數據傳輸)來配置和管理相應的承載。這對於理解移動通信網絡如何支持多樣化的應用服務至關重要。對於那些對移動通信網絡架構,以及數據傳輸效率優化感興趣的讀者,這本書提供瞭寶貴的知識。它不僅僅是枯燥的技術術語堆砌,而是通過清晰的邏輯和嚴謹的論證,構建瞭一個完整的技術框架。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讓我真正理解 CDMA2000 在數據傳輸方麵是如何工作的技術書籍,而這本《CDMA2000分組域網絡技術》恰好做到瞭。它沒有泛泛而談,而是從技術細節入手,比如空中接口的調度策略,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業務需求進行帶寬分配。書中對 Packet Scheduler 的詳細介紹,以及其在保證公平性和效率方麵的作用,讓我受益匪淺。它揭示瞭在有限的無綫資源下,如何通過智能的調度算法,為多個用戶提供相對公平的服務。此外,書中對前嚮鏈路和反嚮鏈路的功率控製機製的分析,對於理解 CDMA2000 網絡的穩定性至關重要。一個好的功率控製機製,不僅可以提高信號質量,還能減少對其他用戶的乾擾,從而提升整個網絡的容量。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動態帶寬分配和業務優先級管理的應用場景的探討。在實際的網絡運行中,如何根據業務的實時需求,動態地調整帶寬分配,以及如何區分不同業務的優先級,是影響用戶體驗的關鍵因素。本書在這方麵提供瞭詳實的理論和實踐指導,對於網絡工程師來說,無疑是一本實用的參考手冊。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大開眼界”的書,它以一種非常結構化的方式,將 CDMA2000 的分組域網絡技術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接入鑒權”和“數據加密”在分組數據傳輸中的實現機製的介紹。在日益增長的網絡安全需求下,如何保障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是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重要課題。書中提供瞭 CDMA2000 在這方麵的具體技術實現。此外,書中對“性能監測”和“故障診斷”在 CDMA2000 分組域網絡中的應用進行瞭詳細的探討。如何通過各種性能指標來評估網絡的運行狀況,以及如何快速準確地定位和解決網絡故障,是網絡運維人員必備的技能。本書在這方麵提供瞭寶貴的實踐指導。對於那些在運營商網絡管理和維護崗位上工作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書,它能夠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網絡的運行機製,並提升故障排除的效率。
評分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專注於 CDMA2000 的“分組域”技術,這在市麵上同類書籍中並不多見。許多書籍可能更側重於語音通信,而忽略瞭隨著移動互聯網興起而變得日益重要的分組數據傳輸。本書在這方麵填補瞭空白。它詳細介紹瞭 CDMA2000 如何從早期的電路域轉嚮分組域,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所麵臨的技術挑戰和解決方案。書中對 PDCP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和 RRC (Radio Resource Control) 協議的深入分析,讓我對數據包如何在應用層、網絡層、以及無綫接入層之間傳遞有瞭全新的認識。尤其讓我感到驚嘆的是,書中對不同類型業務(如網頁瀏覽、即時消息、在綫視頻)在 CDMA2000 網絡中的具體傳輸機製的描述。它解釋瞭為什麼某些應用在 CDMA2000 上體驗會更好,而另一些則可能受限於網絡能力。對於那些希望瞭解 3G 數據服務背後技術原理,或者正在進行移動應用開發,需要考慮網絡兼容性和性能的開發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不可或缺的信息。它不僅幫助讀者理解瞭“是什麼”,更深入地解釋瞭“為什麼”和“如何做”,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瞭理論基礎。
評分我一直對移動通信的底層協議棧非常好奇,這本書為我揭示瞭 CDMA2000 分組域網絡技術的神秘麵紗。它從應用層一直深入到底層無綫接口,詳細闡述瞭數據包在各個協議層之間的轉換和傳輸過程。書中對 IP 層協議在 CDMA2000 網絡中的封裝和路由機製的分析,讓我對移動互聯網通信有瞭更全麵的認識。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鏈路聚閤”(Link Aggregation) 和“多載波”(Multi-Carrier) 技術在 CDMA2000 後期版本中的應用進行瞭詳細的介紹。這些技術是如何協同工作,來進一步提升數據傳輸速率和網絡容量,讓我感到十分震撼。它展現瞭移動通信技術在不斷追求更高的性能,並通過集成多種先進技術來實現目標。書中還對“漫遊”(Roaming) 場景下,CDMA2000 分組域數據的處理方式進行瞭詳細的闡述。這對於理解用戶在不同運營商網絡之間切換時,如何保持數據連接的連續性至關重要。對於對移動網絡互聯互通,以及跨運營商數據傳輸感興趣的讀者,這本書提供瞭重要的技術背景。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對 CDMA2000 分組域技術細節的深度挖掘,讓讀者能夠真正理解這項技術是如何工作的。書中關於“節能模式”在 CDMA2000 分組域網絡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平衡用戶體驗和網絡能耗,讓我對移動通信的綠色發展有瞭更深的認識。它展現瞭在追求高性能的同時,也注重技術的能效比。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網絡切片”(Network Slicing) 概念在 CDMA2000 演進中的初步探討,雖然 CDMA2000 本身並非原生支持網絡切片,但書中對如何通過技術手段實現類似功能的分析,為理解現代網絡架構的發展方嚮提供瞭有趣的視角。它說明瞭技術總是在不斷演進,並試圖解決新的需求。此外,書中還對“頻譜效率”在 CDMA2000 分組域網絡中的提升策略進行瞭詳盡的介紹,包括瞭乾擾協調、頻率復用等多種手段。這對於理解移動通信網絡的核心挑戰——如何在有限的頻譜資源下,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能力,提供瞭重要的技術依據。對於希望深入研究移動通信網絡性能優化,以及頻譜利用效率提升的讀者,這本書提供瞭寶貴的理論和實踐指導。
評分CDMA2000 係列的演進,從最初的 IS-95B 到後來的 EV-DO Rev.A 和 Rev.B,其核心始終圍繞著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無綫頻譜,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和更低的延遲。這本書深入剖析瞭 CDMA2000 在分組域(Packet Domain)的技術細節,這對於理解現代移動通信係統,尤其是 3G 嚮 4G 過渡時期的關鍵技術至關重要。讀者可以通過本書瞭解到,CDMA2000 如何通過引入更先進的調製解調技術,例如 16-QAM、64-QAM,以及更高效的信道編碼方案,顯著提升瞭數據吞吐量。此外,書中對於 RLP (Radio Link Protocol) 和 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 層的深入探討,揭示瞭分組數據如何在空中接口上高效傳輸和管理的奧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對 QOS (Quality of Service) 機製的闡述,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保證不同業務(如語音、視頻、網頁瀏覽)的服務質量是至關重要的,本書對此進行瞭詳細的分析,對於網絡優化和故障排除非常有幫助。書中對空口資源調度算法的介紹,如基於統計的時分多址(Statistical TDD)以及動態帶寬分配策略,更是讓讀者能夠理解在復雜的無綫環境下,如何最大化頻譜利用率。對於那些希望深入瞭解 3G 技術細節,或者正在研究 3G 嚮 4G 遷移策略的工程師和研究人員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堅實的技術基礎。它不僅僅是技術手冊,更像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技術探索之旅,從基礎原理到實際應用,層層遞進,讓讀者逐漸領略 CDMA2000 在數據通信領域所展現齣的智慧與創新。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讓我感到驚喜,它不僅僅是對 CDMA2000 分組域技術的介紹,更像是一次對移動通信數據傳輸演進的深刻剖析。書中對 IS-95B 到 EV-DO 的技術演進脈絡進行瞭清晰的梳理,讓我瞭解瞭 CDMA2000 在數據傳輸能力上的不斷突破。特彆是對 EV-DO 中的“快速分組數據”(Fast Packet Data) 機製的闡述,讓我明白瞭為何 3G 網絡能夠提供比 2G 更快的上網速度。書中對無綫鏈路層協議(RLP)的詳細分析,揭示瞭在不可靠的無綫信道上,如何通過有效的差錯檢測和糾正機製,來保證數據的可靠傳輸。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擁塞控製”在 CDMA2000 分組域網絡中的實現方式的探討。在用戶數量激增,數據流量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如何有效地管理網絡資源,防止網絡擁塞,是保障網絡穩定運行的關鍵。本書對此進行瞭深入的分析,提供瞭多種有效的控製策略。對於希望深入理解 3G 網絡性能瓶頸,以及網絡優化技術的讀者,這本書無疑提供瞭寶貴的參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