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LTE-Advanced 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 [意]塞西亚

LTE/LTE-Advanced 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 [意]塞西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意] 塞西亚 著
图书标签:
  • LTE
  • LTE-Advanced
  • UMTS
  • 移动通信
  • 无线通信
  • 通信工程
  • 塞西亚
  • 理论与实践
  • 4G
  • 技术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292506
商品编码:2983902858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1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书名 LTE/LTE-Advanced 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
作者 塞西亚
定价 118.00元
ISBN号 9787115292506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11-01
版次 1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重量:1.103
版次:1 字数: 页码:
  插图




















  目录

  内容提要

《LTE/LTE-Advanced——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在3GPP Release8(LTE)的基础上引入了Release 9(LTE增强)和Release10(LTE-Advanced)的内容。《LTE/LTE-Advanced——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系统、深入、全面地介绍了LTE和LTE-Advanced的背景、动因和技术内容,涵盖了基本理论基础、物理层技术设计、网络协议架构,以及系统部署和性能分析等方方面面。《LTE/LTE-Advanced——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理论基础分析完整深刻,技术描述翔实完备,协议介绍深入浅出,部署和实现则思考缜密。本书重点对LTE和LTE-Advanced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体系做了详细分析和介绍,对于规范的设计和相关技术的对应关系做了深刻描述,对读者理解、研究LTE和LTE-Advanced及其未来技术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LTE/LTE-Advanced——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读者对象可涵盖移动通信领域研究、开发、系统设计、网络运营等相关人员。同时也可供高等院校通信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编辑推荐

内容新颖实用:**LTE和LTE-Advanced技术讨论结果的反映作者译者:3GPP标准制定者倾心编撰,通信技术专严谨翻译内容全面深入:篇幅大,内容深刻透彻,适合作为人手一本的“宝典”


  作者介绍

马修·贝科(MatthewBaker)具有剑桥大学工程、电子和信息科学学位。马修先生在飞利浦研究院从事多重先进无线通信系统和技术研究超过10年(1996年2009年间),研究领域包括传播模型、DECT、Hiperlan 及UMTS等。从1999年,马修先生致力于3GPP的UMTSWCDMA和LTE标准化活动,活跃在、第二、第四和第五工作组,提交了数百篇技术提案,同时领导飞利浦RAN标准化团队。2009年,马修先生加入阿尔卡特—朗讯公司并在当年8月份被选为3GPPRAN1,负责UMTS和LTE无线接入网物理层规范的制定工作。马修先生发表过众多际会议论文,并拥有众多际发明。马修先生是英工程和技术协会特许工程师。斯特芬妮娅·塞西亚(Stefania Sesia)于2005年从位于法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的ENSTEure(厄尔电信)获得通信系统和编码理论博士学位。2002~2005年,斯特芬妮娅在巴黎摩托罗拉实验室工作,并攻读博士学位。斯特芬妮娅博士于2005年6月加入飞利浦/恩智浦半导体(现为ST-Ericsson无线,即意法—爱立信无线)位于法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的研发中心,担任HSDPA算法开发的技术负责人。斯特芬妮娅博士参加3GPPRAN的和第四工作组,从2007年到2009年间从恩智浦半导体被借调到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作为3GPP TSGRAN和3GPP TSGRAN第四工作组技术官员。她现回到ST-Ericsson作为研究员和开发工程师,同时作为标准代表活跃于3GPP TSGRAN第四工作组。斯特芬妮娅博士发表过数篇IEEE会议和期刊论文,向3GPP提交了多项技术提案,也拥有众多美和欧洲。伊萨姆·陶菲克(IssamToufik)在两个学校获得电信工程学位(专业为移动通信系统),这两个学校分别是ENST-Bretagne(布列塔尼,法)和Eur(索菲亚安蒂波利斯,法)。2006年从法Eure/ENST-Paris获得通信系统博士学位。2005年6~8月,伊萨姆博士作为LTE研究人员在韩三星先进通信系统实验室工作。2007年1月,伊萨姆博士加入恩智浦半导体(现为ST-Ericsson无线,即意法—爱立信无线)位于法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的研发中心,负责开发UMTS和LTE算法。2009年11月其,伊萨姆博士欧洲电信标准化委员会,作为3GPPTSG RAN和3GPP TSGRAN第四工作组技术官员。伊萨姆博士发表过数篇IEEE会议和期刊论文,向3GPP提交了多项技术提案,也拥有众多。


  序言

《无线通信发展简史:从模拟到5G的新纪元》 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技术标准进行深入剖析,而是带领读者踏上一段穿越无线通信发展史的旅程,从早期模拟电话的诞生,一路回顾至如今蓬勃发展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及其未来的探索。我们将重点关注无线通信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演变,以及驱动其变革的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的拓展。 第一章:无线通信的黎明——从电波的呼唤到语音的传递 在无线通信的初始阶段,人类对于远距离信息传递的渴望催生了电磁波的发现和应用。本章将追溯马可尼等人 pioneering 的无线电报传输,探讨早期无线电技术在军事、航海等领域的初步应用。随后,我们将聚焦于模拟移动电话的出现,解析其工作原理、技术瓶颈以及在20世纪下半叶如何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这一时期,虽然技术相对简单,但其革命性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地理空间的束缚,让“随时随地沟通”的梦想开始照进现实。我们将回顾AM、FM等基本调制技术,以及早期蜂窝网络架构的雏形,例如第一代移动通信(1G)及其所代表的时代意义。虽然1G的通信质量和容量有限,但它为后续更复杂的移动通信系统奠定了基础,开启了移动通信的篇章。 第二章:数字浪潮的涌动——效率与质量的飞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数字信号处理的成熟,无线通信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数字时代。本章将深入探讨第二代移动通信(2G)的出现,以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为代表,解析其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语音的清晰传输、短信(SMS)功能的引入,以及数据传输的初步尝试(如GPRS)。我们将分析2G技术在提高频谱利用率、增强通信安全性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它如何进一步普及移动通信,使其成为大众消费品。此外,本章还将触及2G与3G技术过渡时期的重要概念,例如CDMA(码分多址)技术的引入,它在同一频率上允许多个用户同时通信,显著提升了网络容量和通信质量。我们将审视这些技术进步如何为更丰富多样的移动应用奠定基础,为信息时代的加速到来铺平道路。 第三章:数据为王的时代——互联网与移动应用的爆发 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出现标志着移动通信正式迈入数据为王的时代。本章将详细阐述3G技术,特别是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和CDMA2000,如何通过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使得移动互联网接入成为可能。我们将探讨3G技术如何支持更复杂的数据业务,如网页浏览、电子邮件、即时通讯以及早期多媒体应用的兴起。这一时期,智能手机的概念逐渐成型,移动应用开始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我们将分析3G技术在推动移动应用生态系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成为后续通信技术演进的催化剂。本章还将简要提及3G向4G过渡中的一些关键技术概念,为下一代技术的出现埋下伏笔。 第四章:高速与泛在的追求——4G时代的面貌 第四代移动通信(4G)将移动通信的速率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为高清视频流、在线游戏、云服务等对带宽要求极高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本章将深入剖析4G LTE(长期演进)的技术原理,包括OFDMA(正交频分多址)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等核心技术,解读它们如何实现高速率、低时延的无线数据传输。我们将重点关注4G如何进一步模糊固定与移动通信的界限,以及它如何催生了移动支付、社交网络、视频会议等更加成熟和普及的应用。本章还将探讨4G网络架构的演进,以及其在提升用户体验和网络效率方面所做的贡献。我们将分析4G技术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为万物互联的初步设想提供技术基础。 第五章:连接万物的新篇章——5G的愿景与现实 进入21世纪,对更高速率、更低时延、更大连接数的需求将无线通信推向了第五代(5G)。本章将全面介绍5G技术的核心特征和关键技术,包括极高频段的应用、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我们将深入探讨5G如何赋能三大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本章还将展望5G在工业自动化、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的颠覆性应用,以及它如何构建一个更加智能、互联的社会。我们将分析5G所面临的挑战,例如网络部署成本、频谱规划以及安全问题,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演进方向。 第六章:技术演进的驱动力与社会影响 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不断的技术创新、标准制定以及市场需求的驱动。本章将从宏观角度审视无线通信技术演进的驱动力,包括摩尔定律对芯片性能的提升、信号处理算法的进步、以及通信理论的突破。同时,我们将深入探讨无线通信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从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到全球经济的融合,从人际交往的模式到娱乐消费的变革。本章将强调,每一次通信技术的飞跃都伴随着新的应用场景的诞生,进而重塑社会的面貌。我们将回顾各个通信时代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并思考未来通信技术将如何继续引领社会发展。 第七章:未来的展望——6G及更远 在5G的浪潮席卷全球之际,关于第六代(6G)移动通信的探索也已悄然展开。本章将对6G的愿景、潜在技术方向以及可能带来的应用进行前瞻性探讨。我们将思考6G是否会实现空天地一体化通信,是否会集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以及它将如何进一步拓展人类的感知和交互能力。本章将带领读者畅想一个更加智能、沉浸式、无处不在的未来通信世界,并讨论实现这一愿景所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和挑战。我们将强调,无线通信的演进永无止境,对连接和信息传递的追求将持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无线通信发展图景,理解不同通信技术代际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以及技术进步如何驱动社会变革。我们期望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激发读者对无线通信技术更广泛的兴趣和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在通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解答我心中疑问的书,而这本书——LTE/LTE-Advanced 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无疑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一本。[意]塞西亚的著作,其深度和广度都远超我的预期。书中关于LTE物理层的内容,其细致程度令人惊叹。例如,在讲解OFDMA的子载波调制方式时,作者不仅给出了数学公式,还详细解释了不同调制方案(QPSK, 16QAM, 64QAM, 256QAM)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性能权衡,以及它们如何被灵活地应用于不同的数据流和业务类型。对于UE和eNB之间的接口(Uu接口)上的关键信令流程,如RRC连接建立、小区切换、数据传输的建立和释放等,书中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流程图和状态迁移的分析,这对于理解实际网络中的用户体验和设备行为至关重要。当我读到LTE-Advanced部分,尤其是关于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的章节时,我更是被深深吸引。作者不仅解释了不同载波聚合配置(PCC, SCC, Intra-band, Inter-band)的优势,还详细阐述了其在提高峰值速率、改善用户体验方面的作用,并结合了实际网络部署中的一些挑战和解决方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我们这些一线工程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评分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让我对LTE/LTE-Advanced UMTS长期演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意]塞西亚以其精湛的技艺,将看似艰深的技术语言,转化成了易于理解的知识。书中对LTE物理层特性的讲解,如其采用的OFDMA技术,包括了其频率和时间维度的资源划分,以及如何通过灵活的调度机制来满足不同业务的需求,都解释得非常到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LTE核心网(EPC)的架构和各个网元(MME, SGW, PGW, HSS)的职责和交互的详细描述,这让我能够清晰地了解用户接入网络、数据传输以及业务会话的整个流程。当我进入LTE-Advanced的部分,书中关于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的讲解更是让我耳目一新。作者不仅解释了载波聚合的原理,还深入分析了不同载波聚合配置(例如,在不同频段、不同带宽下的组合)对提升终端峰值速率和网络吞吐量的影响,以及其在实际网络部署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这本书的严谨性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在每一个技术细节的阐述都力求准确,并且逻辑清晰,使得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复杂的通信原理,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和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在讲述技术,更是在传递一种对通信技术的热情和追求。[意]塞西亚在LTE/LTE-Advanced 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对于LTE系统的关键技术,如OFDMA的帧结构、资源块(RB)的定义和分配、以及各种控制信道(如PDCCH, PUCCH, PBCH)的功能和承载信息,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讲解。我尤其对书中关于LTE核心网(EPC)的架构和各个网元(MME, SGW, PGW, HSS)的职责和交互的详细描述,非常满意,它让我能够清晰地了解用户接入网络、数据传输以及业务会话的整个流程。当我深入到LTE-Advanced的部分,书中关于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的讲解更是让我耳目一新。作者不仅解释了载波聚合的原理,还深入分析了不同载波聚合配置(例如,在不同频段、不同带宽下的组合)对提升终端峰值速率和网络吞吐量的影响,以及其在实际网络部署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出色,它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对LTE/LTE-Advanced技术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认知,从而更好地理解当前和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而[意]塞西亚则是那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领略沿途的风景。[意]塞西亚在LTE/LTE-Advanced 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对于LTE系统核心技术,如OFDMA的帧结构、资源块(RB)的定义和分配、以及各种控制信道(如PDCCH, PUCCH, PBCH)的功能和承载信息,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讲解。书中的内容覆盖了从物理层到核心网的各个层面,让我能够从整体上理解LTE网络的运作机制。尤其是在介绍LTE-Advanced的部分,作者对载波聚合(CA)的实现方式,包括同频段和不同频段的聚合,以及多个下行载波和上行载波的组合,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还非常欣赏书中对于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和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等未来移动通信发展方向的讨论,虽然这些内容可能在LTE-Advanced标准中尚未完全实现,但作者的超前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考方向。这本书的严谨性和系统性是我最为看重的,作者在每一个技术点的讲解都力求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清晰,使得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复杂的通信原理。即使是对于一些非常深奥的算法,作者也能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恰当的公式,将其精髓展现出来,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翻开这本书,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但绝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式解读。[意]塞西亚用一种极具引导性的方式,带领读者一步步深入LTE/LTE-Advanced的世界。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从UMTS的演进作为铺垫,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LTE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和技术进步的逻辑链条。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将重点聚焦到LTE的核心要素上,比如E-UTRA的物理层设计,包括了OFDMA的帧结构、资源调度、以及多种信道类型(如PDSCH, PDCCH, PUCCH)的功能和实现细节。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释这些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和图示,即使是初次接触的读者,也能通过这些生动的例子快速理解。书中对于LTE核心网(EPC)的架构和各个网元(MME, SGW, PGW, HSS)的职责划分也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解释了用户连接建立、切换、漫游等关键业务流程的原理。而当内容深入到LTE-Advanced时,作者更是展现了他超凡的洞察力,对载波聚合、协同多点传输(CoMP)、增强型MIMO、以及异构网络(HetNet)等前沿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内容不仅代表了当前最先进的通信技术水平,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知识的探险,每一次翻页都可能带来新的惊喜和顿悟,它让我对移动通信技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宏观的视野。

评分

这本书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通信技术指南,[意]塞西亚的讲解深入浅出,让我受益匪浅。[意]塞西亚在LTE/LTE-Advanced 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对于LTE系统的核心技术,如OFDMA的帧结构、资源块(RB)的定义和分配、以及各种控制信道(如PDCCH, PUCCH, PBCH)的功能和承载信息,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讲解。我尤其对书中关于LTE核心网(EPC)的架构和各个网元(MME, SGW, PGW, HSS)的职责和交互的详细描述,非常满意,它让我能够清晰地了解用户接入网络、数据传输以及业务会话的整个流程。当我深入到LTE-Advanced的部分,书中关于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的讲解更是让我耳目一新。作者不仅解释了载波聚合的原理,还深入分析了不同载波聚合配置(例如,在不同频段、不同带宽下的组合)对提升终端峰值速率和网络吞吐量的影响,以及其在实际网络部署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这本书的严谨性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在每一个技术细节的阐述都力求准确,并且逻辑清晰,使得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复杂的通信原理,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和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

评分

阅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进行了一场深入人心的技术对话。[意]塞西亚以其卓越的才华,将LTE/LTE-Advanced UMTS长期演进的复杂世界,娓娓道来。书中的内容,从UMTS的演进史,到LTE的物理层架构,再到LTE-Advanced的增强功能,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特别对书中关于LTE功控(Power Control)的讲解印象深刻。作者不仅解释了上行和下行链路功控的原理,还详细分析了不同的功控算法(如基于TPC命令和基于AMC的功控)在提升系统性能、减少干扰方面的作用。书中对于LTE系统中的移动性管理(Mobility Management),包括小区测量、切换(Handover)的触发条件和执行流程,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这对于理解用户在网络中的无缝连接至关重要。当我读到LTE-Advanced的部分,尤其是关于多点协同传输(CoMP)的章节时,我被作者的深入分析所震撼。作者不仅仅是罗列了CoMP的各种技术方案,更是深入探讨了它们在实际网络部署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策略来克服这些挑战,以达到提升用户体验的目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对LTE/LTE-Advanced技术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认知,从而更好地理解当前和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

评分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启迪思维的指南。从UMTS的演进,到LTE的诞生,再到LTE-Advanced的飞跃,[意]塞西亚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宏伟的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蓝图。书中关于LTE物理层设计的部分,比如其在时域和频域的资源划分,以及如何通过动态调度实现资源的灵活分配,都解读得非常透彻。特别是对上行和下行链路的调度算法的详细描述,让我对如何最大化网络吞吐量和最小化延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的信道估计和均衡技术,以及它们在复杂信道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也被阐述得非常到位。当我深入到LTE-Advanced部分时,我被书中关于协同多点传输(CoMP)的讲解深深吸引。作者不仅仅解释了CoMP的基本原理,还详细分析了其不同模式(如CoMP协调式和CoMP协作式)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协调多个基站的资源来改善边缘用户的吞吐量和信号质量。这本书的魅力还在于,它不回避复杂性,而是迎难而上,将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技术概念,通过清晰的逻辑和恰当的例子,变得易于理解。对于任何想要在移动通信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它能够帮助你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为应对未来的技术挑战做好准备。

评分

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前瞻性都让我惊叹不已。[意]塞西亚以其深厚的功底,为我们呈现了一部关于LTE/LTE-Advanced UMTS长期演进的百科全书。书中对LTE物理层关键技术的阐述,如OFDMA的灵活帧结构、资源调度机制,以及信道编码(Turbo码和LDPC码)的原理和应用,都做得非常到位。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LTE系统中的用户设备(UE)和基站(eNB)之间的关键接口协议,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分析,这对于理解实际网络中的用户体验和设备行为至关重要。当我读到LTE-Advanced部分,书中关于协同多点传输(CoMP)的详细讲解,让我对如何通过多点协调来提升小区边缘用户性能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不仅仅是介绍技术原理,还深入探讨了CoMP在实际网络部署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策略来克服这些挑战,以达到提升用户体验的目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对LTE/LTE-Advanced技术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认知,从而更好地理解当前和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LTE/LTE-Advanced领域的一本巨作,作者[意]塞西亚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全景式的通信技术世界。从UMTS的演进历程,到LTE的核心概念,再到LTE-Advanced的创新突破,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块精心打磨的宝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MIMO技术的部分,作者不仅仅是介绍了多输入多输出这个基本原理,更是深入剖析了其在LTE系统中的多种实现方式,比如空间复用、分集等,并且详细阐述了它们如何协同工作,极大地提升了频谱效率和系统吞吐量。书中对于信道编码的讲解也丝毫不马虎,Turbo码和LDPC码的数学原理、编码过程以及在LTE系统中的应用都被阐述得淋漓尽致,读完后感觉对这些复杂的概念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此外,书中还涉及了OFDMA、SC-FDMA等关键接入技术,以及用户设备(UE)和基站(eNB)之间的关键接口协议,这些内容对于理解LTE系统的底层运作机制至关重要。不得不提的是,作者在理论讲解的同时,还穿插了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和优化建议,这使得这本书在学术价值之外,还具备了极强的实用指导意义,让我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即使是对通信领域稍有了解的读者,也能从这本书中受益匪浅,而对于想要深入研究LTE技术的工程师和学生来说,这本书更是不可或缺的宝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