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跨文化的想象:文献、神话与历史 | 作者 | 王邦维 |
| 定价 | 30.00元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 ISBN | 9787520200820 | 出版日期 | 2017-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中国人称呼自己国家为“中国”,曾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印度是古代世界的几大文明中心之一,也曾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两国在古代知识的框架下,都曾把自己看成是世界的中心,这在心理和文化上无疑有一种优越感。但在跨文化的交往中,在不同族群之间,在交往的双方,无论“输出方”还是“输入方”,是不是依然隐隐约约能看到某种文化的优越感或者自负?不同的文化,是不是各有长处和短处?如果长处存在,可不可以有优越感?在他人面前,自认为优越,是人性的一部分吗?这种优越感会影响到文化的交流吗?这些问题,似乎都值得讨论。本书重点讨论几个文化个案,从*初的想象和传闻,到后来实际的经验,分析相关的历史文献、口头神话与佛典译本,就其历史局限,应该传承的历史智慧,以及通过跨文化想象传承的精神遗产,开展综合研究。 |
| 作者简介 | |
| 王邦维,四川大学历史系77级肄业,198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87年在北京大学东语系获博士学位。1987年任北京大学副教授,1992年迄今任北京大学教授,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东方系、北京大学东方研究院、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以及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自1985年起在中国大陆、台湾以及德国、法国、印度、日本、瑞典、爱沙尼亚、荷兰、尼泊尔出版或发表有多种学术著作和论文,内容涉及佛教语言、文献、文学,印度和中国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关系。 |
| 目录 | |
| 总 序 ‖ 1 前 言 ‖ 1 节 “洛州无影”与“天下之中” ‖ 1 第二节 佛教的“中心观”与古代中国的文化优越感 ‖ 27 第三节 譬喻师与佛典中譬喻的运用 ‖ 55 第四节 神话怎样与历史纠结:三个地名引出的故事 ‖ 78 第五节 “西化”还是“中国化”:从佛教的历史看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 97 |
| 编辑推荐 | |
| 在世界文明史的研究上,中印文化互动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典型范例:两个具有原生形态的文明,独立地产生出来,历史上却密切往来,文化互相影响,互相推动,一直发展到今天,仍然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其间许多内容,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跨文化的想象:文献、神话与历史》这个书名,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我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我对那些关于“他者”的想象,以及这些想象是如何在不同文化间传播、转化,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世界的,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神话,作为最古老、最纯粹的想象载体,承载着一个民族最原始的信仰和世界观。而文献,则是这些想象被固化、被梳理、被赋予理性的证明。历史,则是这些想象与现实互动,在时间长河中留下的深刻烙印。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这些看似无关的元素是如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跨文化的理解与误解。它可能揭示出,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同一个意象、同一个叙事,是如何被赋予截然不同的意义。比如,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祥瑞和权力,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往往是邪恶和毁灭的化身。这种差异的根源在哪里?文献的记录,神话的演变,历史的事件,又是如何一步步导致了这种想象的鸿沟?我相信,这本书将带我踏上一段充满发现的旅程,去解构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文化标签,去理解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神话传说中的深刻智慧。
评分读到《跨文化的想象:文献、神话与历史》这个书名,我的思绪一下子就飘到了遥远的国度,飘到了那些古老而神秘的文明之中。我一直对那些构成人类精神世界的基石——神话,以及它们如何被记录、传承下来的文献,还有那些我们用来理解过往的历史,这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深感兴趣。很多时候,我们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他们的神话故事和历史记载来构建的。但这些故事和记载,又是在怎样的文化土壤下孕育出来的?它们又反过来如何塑造了该民族的民族性格、价值观念,乃至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深入分析一些经典的跨文化案例,比如东西方文明在创世神话上的异同,或者不同文化在英雄史诗中体现出的精神追求。更让我好奇的是,“想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它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更是一种主动的建构过程。不同文化是如何“想象”出自己的神祇、英雄、宇宙秩序,又是如何通过这些想象来赋予生活意义,并构建集体认同的?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扇窗,让我看到了窥探不同文化内心世界的可能性,也让我开始反思,我们自己的“想象”是如何形成的,又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评分《跨文化的想象:文献、神话与历史》这个书名,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文化考古”癖好。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民族,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他们当下的生活方式和言谈举止,更要去挖掘他们灵魂深处的印记,而这些印记往往就镌刻在他们的文献、神话和历史之中。我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些古老的卷轴,是那些被世代传唱的神话传说,是那些记录着兴衰变迁的历史长卷。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是神话启迪了文献的创作,还是文献记录了神话的演变?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又如何在这些精神文本的奠基上,走出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这本书的视角,似乎将这三者融会贯通,不再是孤立地看待任何一个方面。我非常期待它能揭示出那些隐藏在不同文化想象背后,那些共通的人类情感、普遍的哲学思考,以及那些塑造了文明面貌的独特视角。也许,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有些文化如此崇尚集体,有些则更加强调个体;为什么有些文明对来世充满了敬畏,有些则更加关注今生的修行。它提供了一个宏大的框架,去审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也去探寻其背后可能存在的统一性。
评分这本《跨文化的想象:文献、神话与历史》的书名就足够吸引我了。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碎片化的信息淹没,却很难深入地去理解不同文化之间是如何通过文献、神话和历史构建出属于他们独特的想象世界的。我一直对文化是如何形成、演变以及与人类的集体意识发生联系感到好奇。想象一下,那些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传说,更是古人对宇宙、生命、道德伦理的理解与寄托。而文献,作为历史的载体,又承载了多少被忽略的细节和真实的痕迹。历史的进程,更是在这些文献和神话的交织中,塑造了今天的我们。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探寻不同文明在这些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去理解那些看似遥远的神话背后,其实可能隐藏着与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些情感和思考息息相关的东西。或许,通过对这些跨文化想象的解读,我能更好地认识我们自身,以及我们所处的世界。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预示着一场深度的心灵探索之旅,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展开这场精彩的叙述。
评分看到《跨文化的想象:文献、神话与历史》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文化画卷。我一直对“想象”这个词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深感着迷,它不仅仅是虚无缥缈的产物,更是驱动人类创造、理解和塑造世界的强大力量。尤其是在不同文化相互碰撞、交流的语境下,这种“想象”是如何被激发、被改造、被借鉴,最终形成新的文化形态,更是我迫切想要探究的。这本书的书名巧妙地将“文献”、“神话”和“历史”这三个维度整合在一起,我预感它不会仅仅是简单的介绍,而是会深入剖析这三者如何共同作用,构建出不同文化群体对自身、对世界、对宇宙的独特理解。我想象,书中可能会有对不同民族创世神话的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在描绘世界起源时的异同,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反映了该民族的生存环境、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同时,也会关注文献如何承载和传播这些神话,以及历史事件本身又是如何在神话的框架下被解读和书写的。这本书仿佛是一把钥匙,能够开启我对那些遥远而神秘的文化世界的深度探索,让我不仅仅是“知道”,更是“理解”,甚至能够“共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