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书 经典常谈(精装)

大家小书 经典常谈(精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自清 著
图书标签:
  • 经典
  • 常谈
  • 人生哲理
  • 智慧
  • 励志
  • 文化
  • 散文
  • 精装
  • 大家小书
  • 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启发行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22060
商品编码:29815232535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大家小书 经典常谈(精装)

定价:35.00元

作者:朱自清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2001220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朱自清先生一向在发扬、介绍、修正、推进我国传统文化上做功夫,虽说一点一滴、一瓶一钵,却朴实无夸,极其切实。再加上一副冲淡夷旷的笔墨,往往能把顶笨重的事实或*繁复的理论,处分得异常轻盈生动,使人读了先生的文章,不惟忘倦,且可不费力地心领神会。这本《经典常谈》就是一个确切的明证。

内容提要


针对我国经典读起来特别难,使一般人敬而远之的状况,朱自清先生撰写了这本对经典作全面而深入浅出介绍的通俗读物。全书基本上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六十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

目录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2年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8年任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曾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并撰写《导言》;主要散文作品有《踪迹》、《背影》、《欧游杂记》、《荷塘月色》等;另有文艺论著《诗言志辨》、《经典常谈》、《新诗杂话》、《论雅俗共赏》等。

文摘


序言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 内容简介 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汉魏六朝时期是一个承前启后、风云际会的时代。这个时期,诗歌创作在形式、内容和精神气质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唐诗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深入品味这一时期诗歌的独特魅力,领略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篇章。 一、 时代的脉络与诗歌的涌动 本书的开篇,将首先勾勒出汉魏六朝时期的宏观历史图景。从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到三国鼎立的战火纷飞,再到西晋的短暂统一和东晋偏安江东,直至南北朝的长期分裂与融合,每一个历史节点都深刻地影响着文人的心境与创作。我们将探讨这一时期政治格局的变迁,如门阀政治的兴衰、民族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以及思想观念的演变,如玄学的兴起、佛教的传播,这些都是理解当时诗歌创作的重要背景。 在此基础上,本书将重点梳理诗歌发展的脉络。汉代的乐府民歌以其朴实真挚的情感、生动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如《孔雀东南飞》的凄婉动人,《陌上桑》的活泼俏丽,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建安时期,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以其“慷慨悲凉”的风格,以及“建安风骨”的昂扬精神,开启了文人诗歌的新纪元。曹植的“七步诗”不仅展现了其才思敏捷,更成为兄弟情深的象征;其《洛神赋》更是将想象与情感融为一体,成为千古绝唱。 进入魏晋,社会动荡与人生无常让士人内心充满了忧患意识,诗歌创作也逐渐转向对个体生命、内心世界的探索。阮籍的《咏史诗》以其深沉的忧愤和象征性的笔触,表达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的追寻。嵇康的诗歌则流露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东晋时期,陶渊明以其“悠然见南山”的田园之乐,开创了新的诗歌审美境界。他的诗歌冲淡平和,回归自然,将个人志趣与宇宙人生融为一体,对后世田园诗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更加多元化。南朝的宫体诗虽然一度被批评为浮华绮丽,但其在技巧上的精雕细琢,对声律的追求,也为格律诗的形成积累了经验。刘宋时期的鲍照,其诗歌既有建安风骨的余韵,又显露出独特的个人风格,如《拟行路难》的愤懑与不屈。北朝的民歌则以其粗犷豪放、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如《木兰诗》的英勇豪迈。齐梁时期的“永明体”诗人,如沈约、谢朓,在声律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近体诗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二、 诗歌的声韵与格律的演进 本书将重点关注汉魏六朝诗歌在形式上的创新与演进。在音韵方面,我们将考察汉代诗歌对乐曲的依附,以及魏晋时期声律意识的觉醒。特别是“永明体”诗歌对四声八病的理论探讨,对后世诗歌格律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会通过具体的诗篇,分析诗人如何运用声调的起伏、韵脚的安排,来营造出不同的音乐美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在格律方面,本书将追溯诗歌从自由体向格律体的过渡。五言诗的成熟是这一时期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我们将分析早期的五言诗如何逐渐走向定型,以及其在篇章结构、对仗运用等方面的发展。例如,曹植的《七哀诗》已经展现出相当成熟的五言诗的特征。陶渊明的五言诗,则以其自然天成的语言和舒缓的节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 情感的抒发与精神的寄托 汉魏六朝诗歌在情感表达上,既有对家国兴衰的忧虑,对乱世人生的感叹,也有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追问,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本书将深入挖掘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分析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文人所抒发的具体情感。 如建安时期诗歌的“慷慨悲凉”,体现了乱世中士人的激昂与愤慨,也包含着对生命短暂的无奈。曹植的诗歌,尤其是《白马篇》、《送应氏》等,充满了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魏晋时期,玄学思潮的影响使得诗歌中充斥着对人生虚无的感慨,对隐逸避世的向往。阮籍的《乐论》虽然是论述音乐的,但其诗歌中蕴含的“得意忘言”、“独白坐愁”的情绪,反映了当时士人心灵深处的痛苦与挣扎。 东晋陶渊明的诗歌,则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深情眷恋,对官场虚伪的厌弃,以及对自然宁静的无限热爱。他通过描绘乡村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回归本真、安贫乐道的理想。 南北朝时期,虽然宫体诗一度走向浮华,但如鲍照的诗歌,仍能听到强烈的个性呼喊和对现实的不满。北朝民歌则以其质朴无华的语言,展现了普通劳动人民的淳朴情感和坚韧意志。 四、 艺术手法的辨析与鉴赏 本书将对汉魏六朝诗歌的艺术手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鉴赏。我们会探讨诗歌的意境营造,如陶渊明诗歌中的“空灵”、“冲淡”之美;对白描手法的运用,如《陌上桑》中对桑叶、织女的生动刻画;象征手法的运用,如阮籍诗歌中对“鸡鸣”、“道路”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此外,我们还将关注诗歌的语言特色。汉代乐府民歌的语言朴实生动,魏晋诗歌的语言则更加讲究,对词语的选择和锤炼也更为精细。我们会分析诗人如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五、 代表性诗人和作品的深入解读 本书将精选汉魏六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及其作品进行深入解读。我们将逐一剖析如曹操、曹丕、曹植、阮籍、嵇康、陶渊明、鲍照、谢朓、沈约等重要诗人的创作风格,分析其主要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历史地位。 例如,对于曹植,我们将详细解读其《七步诗》、《洛神赋》、《白马篇》等作品,分析其“神思”、“才气”的特点。对于陶渊明,我们将重点解读《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等,体会其“悠然”、“冲淡”的艺术风格。对于鲍照,我们将深入分析《拟行路难》系列诗,感受其“激楚”、“顿挫”的力量。 六、 历史的余韵与文学的启示 在本书的结尾,我们将对汉魏六朝诗歌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进行总结。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不仅丰富了中国诗歌的宝库,更为后世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探讨其对唐代诗人创作的启发,以及其在后世文学批评和美学思想中的地位。 本书希望通过对汉魏六朝诗歌的深入解读,帮助读者跨越历史的鸿沟,感受那些穿越千年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思想,领略中国古典诗歌的博大精深,从中获得艺术的熏陶和人生的启示。它将是一次关于语言、情感、思想与历史的深度对话,是一场通往古代文人心灵世界的审美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对于书籍的装帧和印刷要求很高。这本书给了我极大的惊喜。精装的封面不仅有质感,而且非常牢固,长时间翻阅也不会出现散架的情况。纸张的选用也非常讲究,厚实而不笨重,书页的裁剪整齐划一,没有毛边。更重要的是,书中的插图(如果有的话,虽然我还没有细致到这一步,但从整体感觉上)和排版都非常考究,充分体现了出版方的诚意和对读者的尊重。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华丽,却字字珠玑,读起来有一种温润而有力的感觉。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极强,能够将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同时又不失其原有的韵味和深度。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对世界和人生有更深的理解。它就像一个老朋友,总能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最恰当的启迪和慰藉。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真的很用心,拿在手里就觉得分量十足,而且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非常耐看。打开书页,内文的印刷质量也相当不错,字体清晰,墨色浓郁,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特别看重书籍的实体感受,一本好的书,不仅是内容,它的材质、它的触感、它的气味,都应该是一种美好的体验,而这本《经典常谈》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让我觉得,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一种与知识和美好的事物亲密接触的仪式。

评分

我一直对古典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是觉得有些门槛,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用一种极其亲切又充满智慧的方式,为我打开了通往经典世界的大门。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接地气的方式,讲解那些看似遥远的古人,他们是如何思考,如何生活,又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发出“原来是这样!”的感叹,感觉自己和那些古人之间,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评分

这本《经典常谈(精装)》真的是一本宝藏!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素雅的封面吸引住了。翻开来,一股淡淡的书香扑面而来,这是许多精装书才有的独特味道,瞬间就让人心生欢喜。书里的排版设计也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字里行间留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眼睛一点也不觉得疲劳。我尤其喜欢它的纸张,那种略带温润触感的道林纸,翻页的声音也特别好听,仿佛在与古老的智慧对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