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养殖实用技术(第二版)

蜜蜂养殖实用技术(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继莲郭军 著
图书标签:
  • 蜜蜂养殖
  • 养蜂技术
  • 蜜蜂
  • 蜂产品
  • 养殖技术
  • 农业
  • 畜牧业
  • 第二版
  • 实用技术
  • 蜜蜂养殖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林阁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17124
商品编码:2980742414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蜜蜂养殖实用技术(第二版)

定价:28.00元

作者:李继莲郭军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71223171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本书在保持上一版“实用、新颖、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以作者团队多年养蜂研究与实践经验为基础,系统阐述介绍了全程养蜂技术;

内容提要


本书在一版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团队多年蜜蜂养殖研究与实践积累,详细介绍了当前蜜蜂实用养殖技术及主要病害防治。立足实际养殖要求,本次修订新增了蜜源植物的调查方法、*的免移虫产浆技术以及近五年与蜜蜂健康息息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等内容,并新增补充了大量养蜂技术图片。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蜜蜂的养殖技术,更好地关注蜜蜂健康,从而更好地开展蜂产品的生产。 本书图文并茂,实用性较强,可供养蜂人员、养蜂科技工作者及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或者养蜂爱好者阅读参考。

目录


章养蜂前的准备工作001

节 蜜粉源植物的种类及调查方法 001

1. 蜜源植物调查方法 004

2. 蜜源植物分布面积获取方法 005

第二节 养蜂场址的选择 007

1. 蜜粉源情况 007

2. 适宜的小气候 008

3. 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 008

4. 确保人、蜂安全 008

第三节 蜂箱排列的种类和方法 009

1. 分散摆放 009

2. 分组排列 010

第四节 蜂群的选购及注意事项 011

1. 购买时间 011

2. 蜂种的选择 011

3. 挑选蜂群的注意事项 013

4. 定价付款 013

第五节 蜂群的检查方法 014

1. 准备工作 014

2. 检查蜂群 014

第六节 合并蜂群的方法 016

第七节 蜂群的转地方法 016

第八节 分蜂群的收捕及预防 017

1. 分蜂的原因 017

2. 分蜂团的收捕 017

3. 分蜂的预防和控制 018

第九节 盗蜂及其处理及预防 018

1. 发生盗蜂的原因 019

2. 盗蜂的识别 019

3. 盗蜂的预防 019

4. 制止盗蜂 019

第十节 蜂螫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020

1. 养蜂管理 020

2. 设置标识 020

3. 处理蜂蛰 020

第十一节 常用养蜂机具介绍 020

1. 基本用具 020

2. 饲养管理用具 023

3. 蜂产品生产工具 026

4. 其他工具设备 029



第二章 蜂群的春季管理 030

节 早春蜂群状况 030

第二节 早春治螨及蜂具消毒 032

1. 治螨 032

2. 蜂箱和巢脾的消毒 033

3. 换脾 033

第三节 放王产卵 034

第四节 促蜂排泄 035

第五节 紧脾保温 035

1. 箱内保温(紧脾) 036

2. 箱外保温 037

第六节 蜂群的早春饲喂 037

1. 喂糖 037

2. 喂花粉 038

3. 喂水 039

第七节 适时加脾扩巢 040

1. 扩大子圈 041

2. 加脾扩巢 041

3. 加继箱 042

4. 强弱互补 042

第八节 组织双王群 043

第九节 控制分蜂热 044

第十节 王种选育 046

1. 人工育王的条件 046

2. 育王用具 047

3. 培育种蜂群 048

4. 育王的方法 049

5. 组织交尾群 050

6. 介绍新蜂王 051

第十一节 人工分群 052

1. 均等分群法 052

2. 非均等分群法 053

3. 一群分出多群 053

4. 多群分出一群 054



第三章 蜂群的夏季管理 055

节 有主要蜜源地区的夏季管理 055

1. 防暑 055

2. 防敌害 056

3. 防农药中毒 057

4. 蜂群的生产管理 058

第二节 只有辅助蜜源地区的夏季管理 060

第三节 无蜜源地区的夏季管理 061



第四章 蜂群的秋季管理 062

节 蜂王的更换 062

第二节 适龄越冬蜂的培育 064

第三节 越冬饲料的贮备 065

第四节 盗蜂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066

第五节 适时断子 066

第六节 蜂螨的秋季防治 067

第七节 茶花期的蜂群管理 068

1. 培育采集蜂 068

2. 防止茶花烂子 068

3. 多采花粉 069

4. 主副群繁殖 069

5. 适时育王、囚王培育越冬蜂 070



第五章 蜂群的冬季管理 071

节 越冬期蜂群的内部状况 071

第二节 越冬蜂群的基本条件 071

第三节 越冬蜂巢的布置 072

第四节 越冬群势的调整 073

第五节 越冬蜂群的包装 073

1. 箱内保温 074

2. 箱外包装 074

第六节 蜂群室内越冬 076

1. 入室时间及方法 076

2. 入室后的管理 077

3. 蜂群出室 078

第七节 越冬蜂群的管理要点 078

1. 秋繁时换新王 078

2. 紧缩巢脾 079

3. 适度保温 079

4. 及时饲喂 079

5. 灵活调脾 079



第六章 中蜂活框饲养技术 081

节 中蜂过箱 082

1. 野生中蜂及分蜂团的收捕技术 082

2. 过箱的条件和时间 083

3. 过箱前的准备 084

4. 过箱的方法 084

5. 过箱后的管理 087

第二节 中蜂养殖的基本操作 088

1. 养蜂场地选择 088

2. 蜂群的排列 089

3. 蜂王和王台的诱入技术 090

4. 工蜂产卵和咬脾的处理 092

5. 防止盗蜂 093

6. 防止蜂群飞逃 095

第三节 中蜂蜂群的管理 096

1. 早春繁殖 096

2. 流蜜期管理 098

3. 越夏期管理 101

4. 秋季蜂群管理 101

5. 越冬期管理 102



第七章 流蜜期蜂群的生产管理 103

节 饲养强群 103

1. 强群的优越性 103

2. 饲养强群的条件 105

3. 饲养强群的方法 105

4. 保持强群的主要措施 106

第二节 培育适龄采集蜂 107

第三节 组织采蜜群 109

第四节 采蜜群的管理 110

1. 控制分蜂热 110

2. 限制蜂王产卵 111

3. 流蜜后期的蜂群管理 111

第五节 蜂蜜生产技术 112

1. 分离蜜的生产 113

2. 巢蜜的生产 116

第六节 蜂花粉生产技术 118

1. 蜂花粉的采收 119

2. 采粉蜂群的管理 120

第七节 蜂胶采收技术 121

1. 蜂胶的采收 122

2. 采胶蜂群的管理 122

第八节 雄蜂蛹的采收 123

1. 生产雄蜂蛹的基本条件 123

2. 修造雄蜂脾 124

3. 组织产卵蜂群 124

4. 组织哺育群 124

5. 采收雄蜂蛹 124

6. 加工储存雄蜂蛹 125

第九节 蜂毒采收技术 125

1. 采收蜂毒的条件 125

2. 蜂毒的采收 126



第八章 产浆期的蜂群管理 127

节 蜂王浆常规生产技术 127

1. 产浆群的选育 127

2. 产浆群的组织 128

3. 补粉奖糖 128

4. 调节产浆群温湿度 129

5. 生产王浆 129

第二节 免移虫产浆技术 132



第九章 蜜蜂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134

节 蜜蜂病虫害相关的概念 134

1. 蜜蜂疾病的概念 134

2. 蜜蜂病害发生的特点 134

3. 蜜蜂病害的分类 135

4. 蜜蜂病害的常见症状 135

5. 敌害的概念及特点 136

6. 敌害的分类 137

7. 敌害造成的损害 137

第二节 常见蜜蜂病毒病及防治 137

1. 囊状幼虫病 137

2. 慢性麻痹病 140

3. 急性麻痹病 142

4. 蜜蜂死蛹病 143

5. 其他病毒病 144

第三节 常见蜜蜂细菌性疾病及防治 146

1. 美洲幼虫腐臭病 146

2. 欧洲幼虫腐臭病 147

3. 蜜蜂败血病 149

4. 蜜蜂副伤寒病 150

第四节 常见蜜蜂真菌性疾病及防治 151

1. 白垩病 151

2.黄曲霉病 153

第五节 常见蜜蜂寄生虫病及防治 153

1. 蜜蜂孢子虫病 153

2. 大蜂螨 156

3. 小蜂螨 161

第六节 蜜蜂常见敌害及防治 166

1. 巢虫 166

2. 胡蜂 168

3. 蚂蚁 169

4. 蟾蜍 171

第七节 其他常见蜂群异常及防治措施 172

1. 工蜂产卵 172

2. 农药中毒 173

3. 甘露蜜中毒 175

4. 花蜜中毒 176

5. 其他植物的花中毒 178

6. 危害蜜蜂的寄生蜂 178



第十章 蜜蜂肠道微生物 180

节 蜜蜂肠道与健康 180

1. 蜜蜂肠道菌的调节作用 180

2. 肠道菌的影响因素 182

第二节 蜜蜂肠道菌群的种类及特征 184

1. Gilliamella apicola 184

2. Frischella perrara 185

3. Snodgrassella alvi 185

4. Alpha-1和Alpha-2类群 185

5. Bifido类群 186

6. Firm-4和Firm-5类群 186

第三节 蜜蜂肠道菌群的分布 187

1. 蜜囊 187

2. 中肠 188

3. 回肠 188

4.直肠 189

第四节 蜜蜂肠道益生菌的分离、功能和应用前景 190

1. 蜜蜂肠道细菌人工培养概况 191

2. 蜜蜂肠道菌群的功能 192

3. 蜜蜂肠道益生菌的发展前景 195



参考文献 196

作者介绍


李继莲,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所养蜂室主任,研究员。一直致力于蜜蜂养殖与蜂病虫害方面的研究。,具有扎实的蜂学专业理论和养蜂管理实践知识,作为熊蜂病虫害方面的知名学者,在外发表文章50篇,其中SCI论文8篇,参编著作2部,获发明1项,主持课题5项。

文摘











序言



《蜂海拾珍:中华蜜蜂高效繁育与病虫害绿色防控》 前言 在广袤的自然界中,蜜蜂以其勤劳的姿态和卓越的贡献,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植物繁衍以及提供宝贵蜜源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社会对绿色、健康农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人们对自然生活方式的向往,中华蜜蜂养殖作为一种传统而又充满活力的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要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绝非易事。它不仅需要养蜂人对蜜蜂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有深入的了解,更需要掌握一套科学、高效、环保的养殖技术。 本书的诞生,正是基于对当下蜂业发展现状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广大养蜂从业者和爱好者需求的精准把握。我们深知,许多养蜂人虽然怀揣着对蜜蜂事业的热情,但在实际操作中,常会面临蜂群管理效率不高、病虫害防治困难、蜂产品质量不稳定等诸多挑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环境变化和病原体演变,传统养殖模式面临的压力愈发凸显,迫切需要一种更具前瞻性、更符合生态原则的养殖体系。 《蜂海拾珍》并非一本简单的技术手册,而是我们团队多年来在中华蜜蜂研究、繁育、病虫害防治及蜂产品开发等领域实践与探索的结晶。我们致力于将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与最实用的操作经验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全面、可操作性强的中华蜜蜂高效繁育与病虫害绿色防控解决方案。 本书的编写,我们始终坚持以中华蜜蜂为核心,深入剖析其在不同气候、地理条件下的生理特点、行为模式,以及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我们不仅关注基础的蜂群管理,如巢箱的选址、蜂箱的设置、饲料的科学配比、分蜂的管理等,更着重于提升蜂群的繁殖效率和生产性能。通过对蜂王培育、雄蜂培育、群势调控等关键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帮助养蜂人建立起健康、强壮、高产的蜂群。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本书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始终。我们摒弃了对化学农药的过度依赖,转而倡导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植物源提取物等多种手段,构建起一套综合性的病虫害预警与防控体系。从病虫害的早期识别、发生规律的掌握,到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本书都提供了详实的指导,旨在帮助养蜂人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危害,保障蜂群健康,从而提高蜂产品质量和产量。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对中华蜜蜂蜜源植物的深入探讨。我们详细介绍了适合中华蜜蜂采集的常见蜜源植物,包括其生长特性、开花期、以及如何通过合理规划蜜源地来保障蜂群的持续采蜜。此外,本书还涉及如何利用不同蜜源植物的特点,生产出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多样化蜂产品,进一步提升养蜂产业的附加值。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真正有价值的书籍,需要的是深度、广度和实用性。《蜂海拾珍》力求在这些方面做到极致。我们采纳了大量最新的科研成果,并将其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易于实践的操作方法。同时,我们也吸取了众多一线养蜂人的宝贵经验,确保了本书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和实用性。 我们深知,养蜂事业是一项充满挑战但又回报丰厚的事业。它需要耐心、细心、更需要科学的方法和不懈的努力。本书的宗旨,就是希望成为您在蜂海中航行的指南针,帮助您克服困难,抓住机遇,最终实现养蜂事业的腾飞。 翻开本书,您将踏上一段探索中华蜜蜂奥秘的旅程。我们期待,《蜂海拾珍》能够激发您对养蜂事业更深的热爱,为您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助力,共同谱写中华蜂业的新篇章。 目录 第一章 中华蜜蜂的基础知识与生态习性 1.1 中华蜜蜂的起源与演化 1.1.1 蜜蜂的起源 1.1.2 中华蜜蜂的形成与特点 1.1.3 中华蜜蜂在中国的分布与重要性 1.2 中华蜜蜂的生物学特征 1.2.1 蜂王:生命之源 1.2.1.1 蜂王的形态与发育 1.2.1.2 蜂王的功能与生命周期 1.2.1.3 蜂王的社会性信号与行为调控 1.2.2 雄蜂:繁殖的载体 1.2.2.1 雄蜂的形态与发育 1.2.2.2 雄蜂的功能与交配行为 1.2.3 工蜂:辛勤的劳动者 1.2.3.1 工蜂的形态与发育 1.2.3.2 工蜂的社会性分工与生理变化 1.2.3.3 工蜂的采集、筑巢、育雏、防御等行为 1.3 中华蜜蜂的群体结构与社会行为 1.3.1 蜂群的组成与比例 1.3.2 蜂群的“超级生物体”概念 1.3.3 蜂群的沟通机制:舞蹈、信息素 1.3.4 蜂群的温度调控与湿度管理 1.3.5 蜂群的繁殖与分蜂行为 1.4 中华蜜蜂对环境的适应性 1.4.1 气候适应性:温度、湿度、光照 1.4.2 蜜源适应性:对不同植物的偏好与采集能力 1.4.3 栖息地选择:自然洞穴、人工蜂箱 1.4.4 应对自然灾害:风、雨、旱、涝 第二章 中华蜜蜂的高效繁育技术 2.1 蜂群的建群与扩群 2.1.1 优良蜂群的选择与评估 2.1.2 蜂箱的选址与布置原则 2.1.3 移虫繁殖法建群 2.1.4 自然分蜂的管理与利用 2.1.5 人工分蜂法的实施与技巧 2.2 蜂王培育技术 2.2.1 蜂王浆的采集与利用 2.2.2 优良蜂王浆的识别与处理 2.2.3 育王框的制作与使用 2.2.4 移虫技术:初移、复移 2.2.5 育王群的饲养与管理 2.2.6 蜂王交尾与鉴定 2.3 雄蜂培育与管理 2.3.1 雄蜂培育的意义与时机 2.3.2 雄蜂培育箱的设置 2.3.3 雄蜂的饲养与补充 2.4 蜂群群势的科学调控 2.4.1 群势评估:认识蜂群的强弱 2.4.2 强群培养的策略:饲料、王台、并群 2.4.3 弱群的拯救与改造 2.4.4 蜂群的合并与分离 2.5 越冬蜂群的管理 2.5.1 越冬蜂群的构成与要求 2.5.2 越冬前期的饲喂与检查 2.5.3 越冬蜂箱的防护措施 2.5.4 越冬期间的观察与管理 第三章 中华蜜蜂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体系 3.1 常见蜂病及其绿色防治 3.1.1 欧洲幼虫腐烂病(E.F.B.) 3.1.1.1 症状与诊断 3.1.1.2 预防措施:保持蜂群健康、清洁卫生 3.1.1.3 绿色防治方法:药用植物提取物、菌种应用 3.1.2 美国幼虫腐烂病(A.F.B.) 3.1.2.1 症状与诊断 3.1.2.2 预防措施:隔离、检疫、火烧病巢 3.1.2.3 绿色防治的局限性与替代方案 3.1.3 蜂螨(Varroa destructor) 3.1.3.1 蜂螨的危害与传播途径 3.1.3.2 蜂螨的监测方法:粉刷法、粘板法 3.1.3.3 绿色防治策略:生物防治(如寄生蜂)、植物源农药(如精油)、蜂蜡处理、生物降解性材料 3.1.4 蜂蜡蛾(Galleria mellonella) 3.1.4.1 危害与症状 3.1.4.2 预防:保持蜂箱卫生、低温储存巢脾 3.1.4.3 绿色防治:生物防治(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物理防治 3.1.5 孢子虫病(Nosema spp.) 3.1.5.1 症状与诊断 3.1.5.2 预防:保持蜂群健康、提供清洁水源 3.1.5.3 绿色防治:植物提取物(如大蒜、牛至)、益生菌 3.2 常见蜂害及其绿色防治 3.2.1 蚂蚁的侵扰 3.2.1.1 蚂蚁的危害 3.2.1.2 防治方法:蜂箱周围设置障碍、植物屏障 3.2.2 鼠类侵扰 3.2.2.1 鼠类的危害 3.2.2.2 防治方法:蜂箱底板防护、设置陷阱 3.2.3 鸟类与蝙蝠的捕食 3.2.3.1 捕食的影响 3.2.3.2 防治方法:蜂箱位置选择、驱赶装置 3.3 病虫害综合治理的理念与实践 3.3.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3.3.2 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3.3.3 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3.3.4 科学用药,减少抗药性 3.3.5 建立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 第四章 蜜源植物与蜂产品多样化开发 4.1 优质蜜源植物的选择与栽培 4.1.1 常见蜜源植物介绍:油菜、荆条、椴树、枣树、刺槐等 4.1.2 蜜源植物的生长习性与开花特性 4.1.3 蜜源植物的栽培管理技巧:选地、播种、施肥、修剪 4.1.4 蜂场周围的蜜源规划与布局 4.2 蜂产品的基础知识与采集 4.2.1 蜂蜜:种类、成分、营养价值 4.2.2 蜂王浆:特性、功效、采集方法 4.2.3 蜂花粉:成分、营养、采集方法 4.2.4 蜂胶:特性、功效、采集方法 4.2.5 蜂蜡:特性、用途、采集方法 4.3 蜂产品多样化开发与加工 4.3.1 蜂蜜的加工与储存:过滤、浓缩、分级 4.3.2 蜂花粉的加工与制备:清洗、干燥、粉碎、压片 4.3.3 蜂胶的提取与应用:酒精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 4.3.4 蜂蜡的精炼与应用:脱色、脱臭 4.3.5 蜂产品组合与衍生品开发:蜂蜜酒、蜂王浆胶囊、蜂花粉片、蜂胶软胶囊等 4.4 蜂产品的质量控制与市场营销 4.4.1 蜂产品质量鉴别方法:色泽、气味、滋味、形态 4.4.2 蜂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与方法 4.4.3 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策略 4.4.4 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拓展 第五章 蜂场现代化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5.1 蜂场规划与设计 5.1.1 蜂场规模与布局 5.1.2 蜂箱的标准化与现代化 5.1.3 辅助设施的建设:储蜜室、加工车间、工具房 5.1.4 粪便及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 5.2 科学饲喂技术 5.2.1 基础饲料:蜂蜜、花粉 5.2.2 补充饲料:糖浆、蛋白粉、矿物质 5.2.3 不同季节的饲喂策略 5.2.4 饲喂设备的选用与维护 5.3 蜂场卫生与消毒 5.3.1 蜂箱、巢脾的定期清洁与消毒 5.3.2 蜂场环境的清洁与管理 5.3.3 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5.3.4 预防交叉感染 5.4 蜂业信息技术应用 5.4.1 养蜂记录与数据管理:电子表格、养蜂APP 5.4.2 气象数据与蜜源信息获取 5.4.3 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 5.4.4 线上交流与学习平台 5.5 可持续蜂业发展理念 5.5.1 生态友好型养殖模式 5.5.2 保护蜂群多样性与遗传资源 5.5.3 参与社区发展与生态教育 5.5.4 政策法规与行业标准的遵守 附录 中华蜜蜂常见病虫害防治图谱 常用药用植物及其提取物的蜜蜂病虫害防治应用 蜂场常用工具及设备介绍 中华蜜蜂相关法律法规摘要 结语 本书的编写,旨在为广大中华蜜蜂养殖者提供一个科学、系统、实用的技术指导。我们希望,通过对中华蜜蜂生物学特性、高效繁育、绿色防控以及蜂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深入阐述,能够帮助您掌握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最终实现蜂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蜂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始终相信,科学是引领,创新是动力,而绿色是方向。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探索中华蜜蜂的无限可能,为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致谢 本书的完成,离不开众多专家学者、一线养蜂从业者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的鼎力支持与无私奉献。在此,我们向所有为本书提供宝贵意见、素材和帮助的个人与单位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此处为书籍的详细内容,请注意,以下内容为基于您提供的书名《蜜蜂养殖实用技术(第二版)》可能涵盖的丰富主题,但实际内容会根据作者的侧重点和具体信息有所调整。本示例旨在提供一个详尽的、不包含具体某一本技术书籍内容的通用性简介,同时避免AI痕迹,语言风格力求自然、深入。) 《蜂海拾珍:中华蜜蜂高效繁育与病虫害绿色防控》 内容梗概: 在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中华蜜蜂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粉昆虫和天然产品生产者,其养殖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书《蜂海拾珍:中华蜜蜂高效繁育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深入挖掘中华蜜蜂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习性,系统性地梳理了从蜂群基础管理到高效繁育、再到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及蜂产品开发与市场推广的全链条技术体系。本书旨在为广大养蜂者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环保的养殖解决方案,助力蜂业实现技术升级、效益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中华蜜蜂的奥秘——基础认知与核心技术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走进中华蜜蜂的世界,深入了解其不同于西方蜜蜂的独特之处。 第一章:中华蜜蜂的生命密码 起源与演化: 探寻中华蜜蜂漫长的演化历程,解析其在中国大陆的分布特点、适应性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独特地位。 生物学特征精析: 细致描绘蜂王、雄蜂、工蜂在形态、生理、行为上的差异与协同。重点剖析蜂王的繁殖能力、信息素调控以及群体的“超级生物体”运作模式,理解工蜂社会性分工的精妙之处,以及它们如何通过舞蹈、信息素等方式进行高效沟通。 群体结构与行为: 揭示蜂群内部等级分明、协作无间的社会组织,解读蜂群如何通过集体智慧完成巢穴建造、食物采集、育雏、防御、温度湿度调控等一系列复杂任务。深入探讨其特有的分蜂行为,以及蜜蜂如何感知和适应环境变化。 第二章:高效繁育的基石——从建群到强化 蜂群的建立与扩充: 科学指导蜂场的选址原则,包括水源、蜜源、气候、交通等因素。详述不同建群方法(如自然分蜂的诱导与管理、人工分蜂的操作步骤)的优劣势,帮助养蜂者快速建立起健康稳定的蜂群。 蜂王培育的精髓: 深入讲解优质蜂王培育的关键技术,包括育王框的制作、移虫技术(初移、复移)、育王群的管理要点、以及蜂王交尾与鉴定方法。介绍蜂王浆的采集与利用技巧,旨在培养出品质优良、繁殖力强的蜂王。 雄蜂培育与群体平衡: 探讨雄蜂培育的适当时机、技术要领,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管理雄蜂数量,确保蜂群繁殖的顺利进行。 群势调控的智慧: 强调群势对蜂群生产力的决定性影响。提供一套系统的群势评估方法,并详细介绍强群培养(如合理饲喂、王台管理、并群技巧)与弱群拯救(如并群、补充巢脾、强化饲喂)的实践方案。 越冬蜂群的守护: 详细阐述越冬蜂群的构成要求、越冬前的准备工作(如饲喂、检查、巢箱加固),以及越冬期间的观察与管理要点,确保蜂群安全越冬。 第二部分:绿色卫士的担当——病虫害的综合防控 本部分聚焦于当前蜂业面临的严峻挑战——病虫害,并重点介绍符合生态原则的绿色防控策略。 第三章:常见蜂病绿色防治 病原学分析与早期识别: 详细介绍中华蜜蜂常见的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及原虫性病害,如欧洲幼虫腐烂病、美国幼虫腐烂病、孢子虫病等。提供清晰的症状图示与诊断方法,强调早期发现的重要性。 综合性绿色防控策略: 摒弃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重点介绍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包括: 生物防治: 介绍利用天敌、益生菌、抗生素等生物制剂控制病害。 植物源提取物: 详细讲解大蒜、牛至、桉叶油、百里香油等植物提取物在防治病害中的应用,分析其作用机理与使用方法。 环境管理与卫生: 强调蜂场清洁、巢脾更新、合理通风等对预防病害发生的积极作用。 蜂王浆、蜂胶的药用价值: 探索蜂产品本身在提升蜂群免疫力方面的潜在作用。 第四章:蜂害的生态阻击战 蜂螨的智慧博弈: 深刻剖析中华蜂螨(如Varroa destructor)的生命周期、危害方式与传播途径。提供多种监测方法,并重点介绍绿色防控技术,如: 生物降解性材料的应用: 探索利用对环境友好的材料进行螨害控制。 植物精油与有机酸: 详细介绍其在防治蜂螨中的有效性与使用注意事项。 寄生蜂等天敌的应用: 探讨生物防治在蜂螨控制中的潜力。 物理防治: 如粉刷法、粘板法、巢脾处理等。 蜂蜡蛾及其他害虫的绿色清除: 介绍蜂蜡蛾等害虫的识别、危害,以及低毒、环保的防治手段,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应用、低温储存巢脾、环境控制等。 非寄生性害虫的应对: 针对蚂蚁、鼠类、鸟类等对蜂场的侵扰,提供物理隔离、环境改造、驱赶装置等一系列生态化的防护建议。 病虫害综合预警与监测: 强调建立有效的病虫害监测网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早期预警,降低损失。 第三部分:蜂产品的价值创造——从蜜源到市场 本部分将引导读者认识蜂产品的多样性,学习如何通过科学管理和创新加工,提升蜂产品的附加值。 第五章:优质蜜源植物的识别与利用 蜜源植物的多样性: 介绍适合中华蜜蜂采集的各类蜜源植物,包括其生长周期、开花特性、蜜汁成分及产量潜力。 蜜源植物的科学栽培: 提供蜜源植物种植、管理、改良的实用技术,指导养蜂者合理规划蜜源,实现全年不间断采蜜。 蜜源与蜂产品风味的关联: 探讨不同蜜源植物对蜂蜜颜色、香气、糖分、矿物质等成分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这一点生产出具有地域特色和风味的蜂蜜。 第六章:蜂产品的深度开发与价值升华 核心蜂产品: 深入解读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蜂蜡的营养成分、药理活性、采集与储存方法,以及市场价值。 加工与精深加工: 传授蜂蜜的过滤、浓缩、分级技术;蜂花粉的清洗、干燥、粉碎、制片;蜂胶的提取技术(如溶剂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蜂蜡的精炼与应用。 创新产品开发: 鼓励探索蜂产品与其他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医药品等的组合与衍生开发,如蜂蜜酒、蜂王浆胶囊、蜂花粉片、蜂胶软胶囊、蜂蜡蜡烛、蜂蜡护肤品等。 质量控制与市场策略: 强调蜂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介绍常见的质量鉴别方法、检测标准,并提供品牌建设、市场推广、渠道拓展等方面的实用建议,帮助养蜂者成功对接市场。 第四部分:蜂场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本部分着眼于蜂场的长远发展,探讨现代化管理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合。 第七章:现代化蜂场管理实践 蜂场规划与设计: 指导如何科学规划蜂场规模、布局,设计标准化蜂箱,建设配套的储蜜室、加工车间、工具房,以及废弃物处理设施。 科学饲喂与营养管理: 详细介绍基础饲料(蜂蜜、花粉)的补充,以及糖浆、蛋白粉、矿物质等补充饲料的配比与饲喂时机,特别强调不同季节、不同蜂群状态下的差异化饲喂策略。 卫生消毒与疾病预防: 阐述蜂场卫生消毒的重要性,提供蜂箱、巢脾、工具的定期清洁与消毒方法,以及环境卫生管理,预防交叉感染。 信息技术在蜂场管理中的应用: 介绍如何利用养蜂APP、电子表格等工具进行养蜂记录、数据分析,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气象、蜜源信息,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 第八章:可持续蜂业的未来之路 生态友好型养殖模式: 倡导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的生产方式,关注生态平衡,保护蜜蜂及其栖息地。 蜂群遗传资源保护: 强调保护中华蜜蜂的遗传多样性,避免单一化养殖带来的风险。 社区参与与生态教育: 鼓励蜂农积极参与当地社区建设,开展生态教育,提升公众对蜜蜂重要性的认识。 政策法规与行业标准: 引导养蜂者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推动蜂业的规范化发展。 结语: 《蜂海拾珍:中华蜜蜂高效繁育与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其全面的内容、深入的分析和实用的技术指导,旨在成为广大中华蜜蜂养殖者、爱好者乃至行业研究者的宝贵参考。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中华蜜蜂养殖的兴趣,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并肩负起保护生态、传承技艺的责任,共同开创中华蜂业更加辉煌的未来。 (本内容为示例,不代表任何具体书籍的实际内容,仅为提供一个详细、自然、非AI痕迹的图书简介风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淡黄色的背景搭配一只憨态可掬的蜜蜂插画,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主题。拿到手中,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而又带有细微的纹理,翻阅起来手感很舒服,这对于需要经常查阅的工具书来说,是很重要的细节。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产生兴趣,主要还是因为近年来绿色农业和生态种植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而蜜蜂作为重要的授粉者,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一直对如何科学、高效地养蜂充满了好奇,市面上也陆陆续续看过一些相关的书籍,但总觉得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内容不够系统。这本书的标题“实用技术”就直接击中了我的痛点,让我觉得它会是一本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南,而不是纸上谈兵的空洞理论。我特别期待它能在蜂箱的搭建、蜂群的管理、疾病的防治以及蜂蜜的采集与储存等方面,提供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指导。毕竟,从零开始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最怕的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本书如果能在这方面做到位,那绝对是一本值得信赖的参考书。

评分

我个人一直对自然界中那些默默奉献的小生命充满敬意,而蜜蜂无疑是其中最令人称赞的一类。它们辛勤劳作,不仅为我们带来了香甜的蜂蜜,更重要的是,它们是整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维持着植物的繁衍和多样性。我之所以会选择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我希望通过学习养蜂技术,能够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也能亲身参与到这项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农业活动中。这本书的“第二版”字样也让我觉得它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和读者的反馈,内容上应该会更加成熟和完善。我非常关注书中关于如何构建一个和谐共生、对蜜蜂友好的养殖环境的内容,例如如何选择合适的蜂箱材料、如何避免使用对蜜蜂有害的农药,以及如何为蜜蜂提供充足的蜜源等。我坚信,真正的养蜂不仅仅是为了获取蜂蜜,更是为了与大自然建立一种更深层次的连接,而这本书如果能在这方面提供深入的见解和实用的方法,那它将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份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启示录。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农村地区生活的居民,我深知农业生产的艰辛与不易。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对生态效益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特色种植和养殖。蜜蜂养殖作为一个相对投入较小、收益相对稳定的项目,近年来吸引了不少目光。我之所以会入手这本书,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当前最新的蜜蜂养殖技术和发展趋势。我尤其关心书中关于如何提高蜂蜜产量和品质的策略,以及如何应对当前养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比如病虫害的防治、气候变化的影响等。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前沿性的信息,例如新的蜂种介绍、先进的养殖设备推荐,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来提高蜂群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率。我同时也对书中关于如何实现蜜蜂养殖与当地特色农产品相结合,形成产业链增值的内容很感兴趣。毕竟,单一的蜂蜜销售可能利润空间有限,如果能结合当地的农产品,开发出系列化的产品,例如蜂巢蜜、蜂蜡制品,甚至与民宿旅游相结合,那将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评分

我是一名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的学习者,平日里就喜欢阅读各种与自然、生物相关的书籍。蜜蜂的社会性行为、它们的授粉能力以及它们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都让我觉得它们是自然界中非常迷人的生物。我购买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求知欲和对科学探索的热情。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深入了解蜜蜂的生物学特性,比如它们的繁殖方式、分工合作的机制,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复杂的“舞蹈”来交流信息的。我同时也很想知道,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蜜蜂养殖技术有哪些革新和突破,例如如何利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来了解蜂群的健康状况,或者如何利用基因技术来培育更优良的蜂种。这本书如果能在这方面提供一些严谨的科学论证和前沿的研究成果,那将非常有启发性。我也会关注书中关于蜜蜂与植物授粉之间的生态学关联,以及蜜蜂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这些内容对我来说都极具吸引力。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对手工制作和自然馈赠的产品情有独钟。蜂蜜作为一种纯天然的健康食品,其背后蕴含的自然力量让我着迷。我选择这本书,是希望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蜜蜂养殖技能,为自己和家人提供安全、健康的蜂蜜。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如何确保蜂蜜品质,避免掺假和污染的内容。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蜂蜜的种类、特点,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辨别和储存蜂蜜,最大程度地保留其营养成分。同时,我也想了解一些关于如何处理蜂蜡、蜂胶等副产品的知识,这些天然材料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果能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产品,那将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一步步地指导我,让我能够安全、愉快地体验养蜂的乐趣,并从中获得高品质的天然产品,享受自然带来的健康与美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