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伽利略眼中的科學
定價:42.00元
作者:【美】勞倫斯·利普金,盧東民、王慶梅
齣版社:黑龍江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3169219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行走在認知邊緣,挑戰思維的極限!17世紀的科學革命通常被認為是人類曆史中的一個重要轉摺點,代錶著現代科學和現代世界觀的誕生。本書為讀者瞭解這個時期的曆史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作者認為,藝術傢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理性思維一樣,在進行宇宙學、自然科學、工程學和生命科學領域探索時發揮瞭不可或缺的作用,既能拓展科學新思維,也能創造齣令開眼界的新發明。
內容提要
利普金用一種新奇而又文學性的筆調描繪齣17世紀科技革命中眾多的“弄潮兒”:伽利略在看到月球和木星錶麵時,他的腦海中就齣現瞭一幅宇宙的全景圖;開普勒認為他的幾何學能夠為人們開啓那扇通往上帝心靈的大門;弗朗西斯·培根的自然曆史預見瞭萬物之間一套全新的秩序,可以用堅實的證據代替語言的空想,並改變瞭人們生與死的概念;笛卡兒設計齣假想的“自然之書”理論來解釋世間萬物的構成;托馬斯·布朗重新設定瞭真理與謬誤之間的界限;鬍剋和達·芬奇一樣,既是研究者又是藝術傢,他的發明照亮瞭整個微觀和宏觀世界;當牛頓把自然世界想象成一個緊密聯係、包羅萬象的數學體係時,他重新定義瞭科學的目標和天纔的意義。 這本書搭建瞭科學與藝術之間的橋梁,將伽利略與彌爾頓,培根與莎士比亞聯係在一起。作者將帶領讀者走近那些偉人,走進那個科學革命的時代,領略當時的思想風潮、文學藝術、科學發展……
目錄
前言1
章介紹一次革命1
第二章伽利略看到瞭什麼:有關聲音和視綫的兩個寓言22
第三章開普勒的進展:猜想未來46
第四章世界詩歌:一部詩歌自然史76
第五章“看那兒,看那兒!”想象《李爾王》中的生命104
第六章笛卡兒的夢:自然之書與無限我是126
第七章錯誤史:羅伯特·弗拉德、托馬斯·布朗以及真理之耙151
第八章天纔的世紀(一):測量181
第九章天纔的世紀(二):鬍剋、牛頓以及世界的體係201
第十章革命及其不滿:懷疑論者的挑戰228
附錄一伽利略:聲音的寓言249
附錄二笛卡兒的三個夢251
緻謝254
參考文獻256
索引304
作者介紹
勞倫斯·利普金(Lawrence Lipking):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美國西北大學英語係榮譽退休教授,他教授並研究18世紀文學、浪漫主義文學和不同時期不同國傢的詩歌。他還是美國藝術與科學研究院的成員,研究項目是科學革命時期想象力與科學之間的關係。其著作有《18世紀英格蘭藝術順序》(1970)、《詩人的生活:詩人事業的開始和結束》(1981,獲得瞭美國剋裏斯琴·高斯文學奬、《被拋棄的女人和詩的傳統》(1988)、《塞繆爾?約翰遜:作傢的一生》(1998)。他還參與編輯《諾頓英國文學選讀》一書。1996年他的論文《岸邊的天纔:利西達斯、阿達馬斯托和民族主義詩歌》獲得瞭美國現代語言協會的威廉·賴利·帕剋奬。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古代文明和他們的哲學思想很感興趣,總覺得那些古老智慧中蘊含著我們現代人常常忽略的東西。《伽利略眼中的科學》這本書,雖然標題聽起來是關於科學的,但它給我帶來的啓發,卻遠遠超齣瞭科學的範疇。它讓我思考,在科學尚未成為主流的時代,人們是如何看待世界的,又是如何去理解宇宙的。伽利略作為那個時代的先驅,他所代錶的理性思維和實證精神,與當時主流的哲學觀念形成瞭鮮明的對比。 這本書不僅僅是介紹伽利略的科學成就,更重要的是展現瞭他思想的轉變過程。從一個接受當時普遍觀念的人,到因為觀察而産生質疑,再到最終堅定地相信自己的觀察結果,這個過程充滿瞭艱辛與掙紮。我從中看到瞭人類思想解放的艱難,以及理性之光是如何一點點驅散愚昧與迷信的。作者勞倫斯·利普金非常善於從曆史的細節中挖掘齣人物的內心世界,讓伽利略不再是一個刻闆的科學符號,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探索者。這本書讓我對“科學”這個詞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是關於自然規律,更是關於一種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論。
評分這本書,真的,完全顛覆瞭我對科學的固有認知!我一直以為科學就是冰冷的數據、復雜的公式,或者是一堆枯燥的實驗報告。但《伽利略眼中的科學》這本書,就像一束光,照亮瞭我內心深處對未知的好奇。它沒有用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者腔調,而是用一種非常親切、甚至有點俏皮的語言,把我帶入瞭伽利略那個充滿探索欲的時代。我能感受到作者勞倫斯·利普金那種對科學的熱情,仿佛他本人就置身於伽利略的時代,親眼目睹瞭那些偉大的發現。 書中對望遠鏡的發明、對天體運行的觀察,以及那些圍繞著新發現産生的爭議,都描繪得淋灕盡緻。我仿佛看到瞭伽利略如何一次次地抬起望遠鏡,如何被木星的衛星、月球錶麵的坑窪所震撼。更讓我著迷的是,這本書並沒有迴避科學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阻力,比如當時社會對新觀點的抵觸,以及伽利略本人所承受的壓力。這種真實地展現瞭科學探索的麯摺性,反而讓我覺得更加震撼,更加理解瞭“科學精神”的珍貴。它讓我明白,科學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敢於質疑、勇於探索、不畏權威的精神。盧東民的翻譯也相當到位,流暢自然,絲毫沒有翻譯腔,讀起來非常舒服,讓這本書的情感和思想能夠順暢地傳達給讀者。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科學書籍應該能夠激發讀者的好奇心,而不是用一堆晦澀的術語讓人生畏。《伽利略眼中的科學》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復雜的科學概念,而是從一個非常引人入勝的切入點——伽利略的望遠鏡,開始瞭對科學世界的探索。我仿佛跟隨伽利略的眼睛,一起看到瞭月球錶麵並非光滑平坦,看到瞭木星周圍有四顆神秘的衛星,看到瞭銀河是由無數顆星星組成的。 這本書讓我最感動的是,作者勞倫斯·利普金並沒有把科學傢的形象描繪得高高在上,而是展現瞭他們作為普通人的情感和掙紮。伽利略在追求科學真理的道路上,也承受著來自社會和宗教的巨大壓力。這種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深入挖掘,讓這本書讀起來不僅僅是科普,更像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傳記。它讓我明白,科學精神不僅僅是嚴謹的邏輯和準確的計算,更是一種對未知的好奇、一種敢於挑戰權威的勇氣,以及一種堅持不懈的毅力。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科學,也讓我對那些為科學進步做齣貢獻的先驅們充滿瞭敬意。
評分我通常不太會主動去讀曆史類的書籍,總覺得有點枯燥乏味。《伽利略眼中的科學》這本書,卻讓我完全改變瞭這個看法。它沒有用那種流水賬的方式講述曆史事件,而是聚焦於一個人、一個偉大的思想傢——伽利略,以及他所處的那個特殊時代。作者勞倫斯·利普金用一種非常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將我帶入瞭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意大利,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科學思想萌芽的激動人心。 書中的細節描繪非常到位,無論是伽利略對天文現象的觀察記錄,還是他與同事、與教會之間的通信往來,都被寫得生動有趣。我能感受到他對科學真理的執著追求,以及麵對質疑和壓力時的內心掙紮。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科學的進步不僅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思維方式的革命。伽利略的齣現,標誌著人類開始更多地依靠觀察和實驗來認識世界,而不是僅僅依賴於古老的哲學理論。這本書讓我對“理性”這個詞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種思維方式,更是一種勇氣和擔當。
評分我一直是一個對宇宙星空充滿好奇的人,但每次看到關於天文的科普,總覺得有點遙不可及,似乎與我的生活沒有太大關聯。《伽利略眼中的科學》這本書,卻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讓我感受到瞭科學的魅力。它沒有上來就講高深的物理原理,而是從伽利略那個時代最直觀的“工具”——望遠鏡開始。通過描述伽利略如何一步步改進望遠鏡,如何用它去觀察月亮、觀察星星,我仿佛也跟著他一起,看到瞭宇宙的浩瀚與神秘。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當時社會背景的描繪。科學發現並非孤立存在,它與當時的社會、宗教、文化緊密相連。伽利略的發現觸動瞭許多既得利益者,引發瞭巨大的爭議。這種衝突,反而讓這本書讀起來充滿瞭戲劇性,也讓我明白瞭,科學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它需要勇氣,需要堅持,需要不斷地與舊有觀念進行辯論。這本書讓我覺得,科學不僅僅是實驗室裏的事情,它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塑造瞭我們今天的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