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科普供给侧的革命 | 作者 | 杨文志 |
| 定价 | 88.00元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04676320 | 出版日期 | 2017-09-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当今世界,未来已来,唯变不变,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和产业革命、信息社会发展带来科普需求的巨大变化,给新时代的科普带来新的机遇,也给科普服务供给带来巨大挑战。本书基于作者20多年科普理论研究和实践一线的经验积累,站在科普变革的时代潮头,以“科普强国”为背景,以科普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对新时期科普供给及其核心要义、科普需求的深刻变革及其科普供给侧革命的形势进行了深入细致剖析,对科普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创新、科普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科普服务产品创意创新、科技馆展教服务创新等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并提出新时代增加科普服务供给可操作性的方略和路径。本书在科普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创见性、创新性、理论性、前瞻性、实践指导性,适合从事科普理论研究、科普教学、科普员培训、科普管理、科普实践工作者,以及热心科普事业的各方面人士参阅。 |
| 作者简介 | |
| 杨文志,曾任中国科协科学普及部副部长、部长,长期从事科普工作,主要关注和研究领域:中国非组织和科技社会团体改革、运营和管理;科学交流、科技期刊与科学技术普及理论和实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等,先后发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农业现代化对农民素质的要求》等论文60多篇。主要著有《科学技术普及概论》、《现代科普导论》、《现代科普教程》、《现代科技社团概论》,以及审定编辑出版《中国立体农业模式》、《加入WTO中国农业如何应对》等与农业、农村、农民有关论著共计等10余部。 |
| 目录 | |
| 目录 章科普及其核心要义/ 节科普是科学活动/ 一、多义宽泛的现代科普/ 二、科学性是科普的灵魂/ 三、科普是公共服务产品/ 四、科普服务本质是连接/ 第二节迎接科普强国的新时代/ 一、古代的谋生型科普/ 二、近现代的救国型科普/ 三、现代的兴国型科普/ 四、新时代的强国型科普/ 第三节新时代科普发展的新命题/ 一、适应科技与产业革命新要求/ 二、开启后科学素质纲要新时代/ 三、迈向科普供给侧改革新征程/ 四、攻克科普发展的关键性难题/ ○第二章新时代的科普需求/ 节创新驱动发展对科普的新要求/ 一、创新驱动发展事关中华民族命运/ 二、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厚植创新文化/ 三、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夯实科学素质基础/ 第二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科普的新要求/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百年梦想/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补齐科学素质的短板/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人人都享有科普服务/ 第三节信息社会发展对科普的新挑战/ 一、适应公众都在网上的新形势/ 二、适应科普技术革命的新趋势/ 三、适应科普需求巨变的新要求/ 第四节经济全球化对科普的新要求/ 一、大科学时代科普的国际化/ 二、“一带一路”科普人文交流/ 三、深度参与科普国际分工与合作/ ○第三章科协组织的科普供给/ 节科协组织的职责定位/ 一、科协组织的三型特性/ 二、科协组织的三大功能/ 三、科协组织的四个服务/ 四、科协组织的服务产品/ 第二节科协组织的科普产品/ 一、科协组织的科普教育产品/ 二、科协组织的科普传播产品/ 三、科协组织的科普活动产品/ 第三节科协组织科普服务方略/ 一、坚持用户思维的科普服务理念/ 二、坚持平台的科普服务方向/ 三、坚持名利权情的科普动员策略/ ○第四章科学素质服务的创新提升/ 节我国科普公共服务体系的确立/ 一、我国科普法规体系的建设/ 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兴起/ 三、“2049计划”提出和推行/ 四、全民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 五、实施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 第二节青少年科学素质服务创新/ 一、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使命责任/ 二、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动向/ 三、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创新提升/ 第三节农民科学素质服务创新/ 一、推动农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 二、强化农村重点人群科普服务/ 三、增加农村科普公共服务供给/ 四、开启农村科普服务的新引擎/ 第四节城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服务创新/ 一、发挥科普在人的城镇化中的作用/ 二、城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供给方略/ 三、城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创新/ ○第五章让科普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节推进“科普人”的信息化/ 一、“科普人”须自我革命/ 二、要树立互联网理念/ 三、要树立获得感理念/ 四、要树立朋友圈理念/ 五、要树立连接器理念/ 六、要树立长板策理念/ 第二节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 一、科普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定位/ 二、科普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三、科普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向/ 四、科普信息化建设的品牌战略/ 第三节有效连接科普信息与科普受众/ 一、建设完善科普云网端服务体系/ 二、衔接和精准推送科普服务信息/ 三、利用网络社群进行科普信息传播/ 四、实施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 ○第六章科普产品的创意生产/ 节科学内容是科普产品的灵魂/ 一、科普始终以科学内容为王/ 二、围绕公众需求遴选科普内容/ 三、围绕科技发展遴选科普内容/ 第二节科教资源的科普创意开发/ 一、优质科研资源的科普创意开发/ 二、优质教育资源的科普创意开发/ 三、优质社会资源的科普创意开发/ 第三节科普表达方式的创新/ 一、科普表达的时代性特征/ 二、科普作品的表达创新/ 三、科普融合作品的创作/ ○第七章科技馆展教服务创新/ 节科技馆的科普责任使命/ 一、科技馆演变及其服务功能/ 二、我国科技馆的快速发展/ 三、科技馆展教服务的转型/ 第二节科技馆展教服务供给侧改革/ 一、科技馆建设的细分化与集群化/ 二、科技馆教育的时代化与人文化/ 三、科技馆服务的信息化和情景化/ 第三节我国科技馆体系的创新发展/ 一、推动现代科技馆体系转型升级/ 二、增加科技馆展教服务产品供给/ 三、创新科技馆公共展教服务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视窗目录 视窗1-1做好科普科研才有大格局/ 4 视窗1-2中国科学社/ 17 视窗1-3全国科普协会/ 20 视窗1-4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24 视窗1-5近搅乱世界的3项科学成果/ 27 视窗2-1创新关键在于创造新的价值/ 41 视窗2-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46 视窗2-3“一带一路”建设/ 63 视窗3-1全国创新争先奖/ 73 视窗3-2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聘任/ 84 视窗3-3平台时代与共享经济/ 90 视窗3-4的连接效应/ 93 视窗3-5典赞·科普中国活动/ 95 视窗3-6利益聚合的农技协/ 96 视窗3-7科普中国形象大使/ 97 视窗3-8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撰/ 98 视窗3-9欧阳自远院士的科普心路/ 99 视窗3-10科普中国形象大使徐颖的科普情怀/ 100 视窗3-11科普志愿服务/ 101 视窗4-1科学素质的源起/ 107 视窗4-2科学素质的基本特点/ 107 视窗4-3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 110 视窗4-4美国“2061计划”/ 112 视窗4-52015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报告/ 116 视窗4-6美国2016年科学素养报告/ 122 视窗4-7青少年是科学素质养成黄金期/ 130 视窗4-8兴趣是科学探索的源泉/ 131 视窗4-9青少年想当科学家的有多少/ 133 视窗4-10“大手拉小手”点燃科学梦/ 135 视窗4-11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138 视窗4-12美国的《STEM 2026》/ 140 视窗4-13奴隶造不出金字塔/ 144 视窗4-14乐享科学的创客空间/ 146 视窗4-15钻研的工匠精神/ 147 视窗4-16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 148 视窗4-17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149 视窗4-18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大会/ 150 视窗4-19小学新课标修订的“大突破”/ 156 视窗4-20跟孩子做科普得蹲下来/ 158 视窗4-21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 167 视窗4-22人的城镇化的国际经验/ 172 视窗4-23社区科普学校/ 178 视窗5-1网络时死规则/ 183 视窗5-2服务产品的极简原则/ 187 视窗5-3服务产品定位和个性化/ 189 视窗5-4“90后”的言行规则/ 191 视窗5-5时间是战场/ 193 视窗5-6连接者与内容者属两种“动物”/ 199 视窗5-7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 203 视窗5-8科普中国品牌/ 209 视窗5-9科普中国服务云/ 212 视窗5-10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 223 视窗6-1内容为王的运作模式/ 232 视窗6-2NASA独到的科普/ 241 视窗6-3转基因科普之痛/ 243 视窗6-4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 246 视窗6-5英才计划/ 248 视窗6-6海尔科技馆/ 250 视窗6-7上海通用汽车开放日活动/ 251 视窗6-8蒙牛乳业开放日活动/ 252 视窗6-9碎片化阅读与当代“煎饼人”/ 254 视窗6-10颠覆性创意的科幻/ 259 视窗6-11科普期刊的全媒体融合/ 264 视窗6-12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 274 视窗7-1科技馆的缘起及发展/ 278 视窗7-2科技博物馆和科学中心/ 280 视窗7-3我国科技馆的快速发展/ 282 视窗7-4科技馆发展的国际经验/ 285 视窗7-5现代科技馆体系“七化”建设/ 297 视窗7-6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 305 视窗7-7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 306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作者杨文志长期负责中国科协科普部工作,具有较高的科普工作理论水平和丰富的科普管理与实践经验。该书是在新时代条件下关于科普供给侧改革的专著,全书采用理论与案例结合的方式编写,从而使该书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各级科协组织、科普组织、科普机构与科普工作者进行科普供给侧改革与实践的得力参考与实用指南。书中对现代科普进行了界定、梳理了新时达科普发展的新命题、所要攻克的关键性命题,分析了时代科普新需求,描述了科协组织等科普机构的科普供给侧改革路径,分创新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工作的措施、详述了科普信息化实施与规划及前瞻,另外分章对科普产品创意创新、科技馆展教服务创新等进行了论述。书中还附录了71篇与科普高度相关的精彩文章,使全书的内容得到很大的拓展。 该书在科普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创建性、创新性、理论性、实践指导性。适合从事科普理论研究、科普教学、科普人员培训、科普管理、科普实践工作者以及热心科普事业的各方面人士参阅。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很吸引我,封面选用了一种沉稳而又不失活力的蓝色,搭配上抽象的几何图形,给人一种理性与创新的感觉。书脊的设计也很规整,即使放在书架上,也能一眼认出它的名字。打开书页,纸张的触感相当舒适,不是那种过于光滑的,而是带有一点点纹理,墨水的印刷清晰度也很高,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排版上,字号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恰到好处,让文字的阅读流畅性大大提升。我尤其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图表和插画,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究内容,但仅从视觉呈现上,就能感受到作者在细节上的用心。感觉这本书会是一次视觉上的愉悦体验,希望内容也能像它的外观一样引人入胜。
评分拿到这本《科普供给侧的革命》之后,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似乎想要探讨一个非常宏大且具有前瞻性的议题。从书名来看,它可能是在讨论如何革新科普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方式,这让我联想到当下信息爆炸时代,优质科普内容稀缺的困境。也许这本书会深入分析科普内容生产的瓶颈,比如科学家和科普创作者之间的壁垒,或是现有科普模式的效率问题。我很好奇作者会从哪些角度去“供给侧”发力,是否会提出一些颠覆性的观点,比如利用新兴技术(AI、VR等)来重塑科普内容的生产流程,或者探讨如何更好地激励和培养科普人才。它会不会触及到科普内容的商业模式,或者如何让科普内容更具吸引力和传播力,从而真正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科学素养需求。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让我对当前科普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认为,科普不仅仅是将科学知识简单地传递下去,更重要的是激发公众的科学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探讨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供给’优质科普”的深层问题。例如,它是否会分析当前科普内容存在的不足,比如过于学术化、枯燥乏味,或者与大众生活脱节?它又将如何提出“革命性”的解决方案?我猜测,作者可能会从教育体系、媒体平台、科研机构等多个维度去审视科普的供给端,或许会提出一些关于改革现有科普机制的建议,或者畅想未来科普发展的全新模式。我希望它能给科普工作者和对科普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让科普能够真正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的篇幅似乎不算太厚重,这让我觉得它可能采取了一种精炼而有力的叙事方式,直击核心问题。对于“科普供给侧的革命”这个主题,我的第一反应是思考“供给侧”究竟指的是什么。它是否是指科普内容的生产者,比如科学家、科研机构、媒体,还是指生产科普内容的“模式”和“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对这一点进行清晰的界定,并深入剖析当前科普供给所面临的挑战。例如,信息过载如何影响内容的有效传播?科学家参与科普的动力和障碍是什么?如何才能创造出既有科学严谨性又能吸引大众的内容?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论,或许是一些创新性的案例分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并推动科普供给侧的积极变革,让更多优质的科学知识以更易懂、更有效的方式触达更广泛的受众。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科普供给侧的革命》本身就带着一种强烈的改革和创新意味。我一直在思考,在信息爆炸、知识更新迭代如此迅速的今天,传统的科普模式是否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供给侧”这个词,让我联想到的是科学知识的生产、加工、包装以及最终如何精准有效地投放到市场(即面向公众)。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从哪些具体方面来探讨这场“革命”。是会关注科学家如何更好地将他们的研究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还是会探讨新的传播渠道和技术(比如短视频、播客、互动式体验)在科普中的作用?又或者,它会深入分析科普内容生产者(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在激励机制、专业能力、内容创新等方面遇到的瓶颈?我期待它能为我们描绘一幅关于未来科普供给的新图景,并为实现这一图景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