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农药生物活性测试标准操作规范:除草剂卷-刘学,顾宝根 化学工业出版社 978712

{RT}农药生物活性测试标准操作规范:除草剂卷-刘学,顾宝根 化学工业出版社 97871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学,顾宝根 著
图书标签:
  • 农药
  • 除草剂
  • 生物活性
  • 测试
  • 标准操作规范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刘学
  • 顾宝根
  • 978712
  • 农药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裕京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9577
商品编码:2977703534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农药生物活性测试标准操作规范:除草剂卷 作者 刘学,顾宝根
定价 60.00元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2269577 出版日期 2016-08-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作为除草剂分卷之一,本书按靶标和应用技术两大部分,系统收集和整理了155项除草剂生物测定相关的SOP标准。其中,靶标部分包括了用于除草剂生物测定靶标的选择标准以及杂草种子的采集、保存、活力测定和休眠破除方法等的标准,除草剂生物测定所采用的常规靶标试材的生物学特性及培养方法标准,以及靶标试材包括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和藻类等71种杂草。应用技术部分则包含除草剂新化合物评价方法、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除草剂混剂活性评价方法、除草剂安全性评价方法和除草剂作用特性测定方法等标准。
本书可供从事农药特别是除草剂的生产质量控制、农药管理、农药登记、核查市场商品以及国际贸易的相关关人员查阅和参考。

   作者简介
刘学,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研究员,刘学,男,研究员,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一直致力于我国农药检定的相关管理与研究工作。
(一)代表性论文:在《农药学学报》、《植物保护》、《植物保护学报》、《杂草科学》等围绕除草剂致死剂量、农药减量使用及农药科学管理等发表文章40余篇;参加起草、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余项。

(二)主持的代表性科研项目:先后主持中荷除草剂项目(ORET 01/32)、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项目和“欧洲黑麦草抗性联合研究”、“生物除草剂新技术开发”、“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高效防除技术研究”、农业部粮食增产行动项目、湖北省两项科技攻关项目等。

(三)获奖情况: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一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三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和三等奖各1项,2011-2014年受委派赴新疆兵团援疆,荣获兵团授予“youxiu援疆干部”称号并荣记二等功。

   目录
**部分靶标篇/1
(一)杂草种子采集与保存2
SOP-SC-3001 除草剂靶标试材的选择标准2
SOP-SC-3002 杂草种子的常规采集方法3
SOP-SC-3003 杂草种子的特殊采集方法4
SOP-SC-3004 种子保存的方法和条件5
(二)种子活力测定方法7
SOP-SC-3005 杂草种子活力常规测定方法7
SOP-SC-3006 红墨水染色法种子活力的测定10
SOP-SC-3007TTC 法种子活力的测定11
SOP-SC-3008 溴麝香草酚蓝法种子活力的测定12
SOP-SC-3009 酯酶同工酶法种子活力的测定13
SOP-SC-3010电导率法杂草种子活力的测定15
SOP-SC-3011 种子休眠的破除16
(三)常规靶标试材培养18
SOP-SC-3012 稗草18
SOP-SC-3013 马唐20
SOP-SC-3014 金狗尾草21
SOP-SC-3015 大狗尾草22
SOP-SC-3016 看麦娘23
SOP-SC-3017 日本看麦娘25
SOP-SC-3018 早熟禾26
SOP-SC-3019 牛筋草27
SOP-SC-3020 野燕麦28
SOP-SC-3021 千金子29
SOP-SC-3022 菵草30
SOP-SC-3023 假高粱31
SOP-SC-3024 硬草32
SOP-SC-3025 雀麦33
SOP-SC-3026 节节麦34
SOP-SC-3027 棒头草35
SOP-SC-3028 鸭舌草36
SOP-SC-3029 雨久花37
SOP-SC-3030 慈姑38
SOP-SC-3031 矮慈姑39
SOP-SC-3032 泽泻40
SOP-SC-3033 苘麻41
SOP-SC-3034 红蓼42
SOP-SC-3035 水蓼43
SOP-SC-3036 春蓼44
SOP-SC-3037 酸模叶蓼45
SOP-SC-3038 浮萍46
SOP-SC-3039 紫萍47
SOP-SC-3040 扁蓄48
SOP-SC-3041 鬼针草49
SOP-SC-3042 狼把草50
SOP-SC-3043 豚草51
SOP-SC-3044 苍耳52
SOP-SC-3045 龙葵53
SOP-SC-3046 曼陀罗54
SOP-SC-3047 田旋花55
SOP-SC-3048 藜56
SOP-SC-3049 荠菜57
SOP-SC-3050 豆茶决明58
SOP-SC-3051 野大豆59
SOP-SC-3052 大巢菜60
SOP-SC-3053 野西瓜61
SOP-SC-3054 萝摩62
SOP-SC-3055 苣荬菜63
SOP-SC-3056 大蓟64
SOP-SC-3057 鼬瓣花65
SOP-SC-3058 节节菜65
SOP-SC-3059 水苋菜67
SOP-SC-3060 眼子菜68
SOP-SC-3061 鳢肠69
SOP-SC-3062 丁香蓼70
SOP-SC-3063 陌上菜71
SOP-SC-3064 香薷72
SOP-SC-3065 卷茎蓼73
SOP-SC-3066 猪殃殃74
SOP-SC-3067 婆婆纳75
SOP-SC-3068 遏蓝菜76
SOP-SC-3069 节列角茴香77
SOP-SC-3070 薄蒴草78
SOP-SC-3071 播娘蒿79
SOP-SC-3072 马齿苋80
SOP-SC-3073 反枝苋81
SOP-SC-3074 铁苋菜82
SOP-SC-3075 牛繁缕83
SOP-SC-3076 泽漆84
SOP-SC-3077 鸭跖草85
SOP-SC-3078 扁杆藨草86
SOP-SC-3079 异型莎草87
SOP-SC-3080 水莎草88
SOP-SC-3081 香附子89
SOP-SC-3082 蛋白核小球藻90

第二部分应用技术篇/91
(一)除草剂新化合物评价方法92
SOP-SC-3083 除草剂普筛苗后喷雾处理法92
SOP-SC-3084 除草剂普筛苗前喷雾处理法95
SOP-SC-3085 除草剂初筛苗后喷雾处理法97
SOP-SC-3086 除草剂初筛苗前喷雾处理法99
SOP-SC-3087 除草剂复筛苗前喷雾处理法101
SOP-SC-3088 除草剂复筛苗后喷雾处理法104
(二)除草剂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107
SOP-SC-3089 高粱法(一)107
SOP-SC-3090 高粱法(二)109
SOP-SC-3091 小杯法110
SOP-SC-3092 小球藻法111
SOP-SC-3093 去胚乳小麦幼苗法113
SOP-SC-3094 番茄水培法115
SOP-SC-3095 玉米根长法117
SOP-SC-3096 再生苗称重法119
SOP-SC-3097 除草剂培养皿法120
SOP-SC-3098 浮萍法122
SOP-SC-3099 燕麦幼苗法124
SOP-SC-3100 稗草中胚轴法126
SOP-SC-3101 除草剂叶片浸渍法128
SOP-SC-3102 萝卜子叶扩张法129
SOP-SC-3103 除草剂菜豆叶片法131
SOP-SC-3104 黄瓜幼苗形态法132
SOP-SC-3105 黄瓜叶碟漂浮法133
SOP-SC-3106 玻璃壁茎叶伸长法135
SOP-SC-3107 小麦芽鞘法137
SOP-SC-3108 大豆愈伤组织法139
SOP-SC-3109 大麦胚乳法140
SOP-SC-3110 油菜根生长抑制法142
SOP-SC-3111 黄瓜子叶扩张法144
SOP-SC-3112 “三重反应”法146
SOP-SC-3113 离体黄瓜子叶生根法148
SOP-SC-3114 离体小麦叶片保绿法150
SOP-SC-3115 绿豆下胚轴生根法151
SOP-SC-3116 水稻第二叶片倾斜法153
SOP-SC-3117 水稻幼苗法154
SOP-SC-3118 水稻幼苗高度法155
SOP-SC-3119 豌豆劈茎法157
SOP-SC-3120 尾穗苋黄化苗子叶苋红合成法159
SOP-SC-3121 小麦芽鞘切段法161
SOP-SC-3122 燕麦胚芽鞘切段法163
SOP-SC-3123 叶绿素荧光法165
SOP-SC-3124 整株盆栽法166
SOP-SC-3125 种子萌发鉴定法168
SOP-SC-3126 再生根法169
SOP-SC-3127 百草枯电解质泄漏法171
SOP-SC-3128 希尔反应法172
SOP-SC-3129 改良半叶法测定除草剂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174
SOP-SC-3130 植物线粒体的分离制备及其活性测定176
SOP-SC-3131 小篮子法测定除草剂对植物呼吸速率的影响178
SOP-SC-3132 游离脯氨酸的测定180
SOP-SC-3133 乙烯气相色谱法181
SOP-SC-3134 化学去雄剂去雄效果的测定182
SOP-SC-3135 除草剂离体ALS酶测定法184
SOP-SC-3136 除草剂离体EPSP酶测定法186
SOP-SC-3137 除草剂离体HPPD酶测定法188
SOP-SC-3138 除草剂离体PPO酶测定法190
(三)除草剂混剂活性评价方法192
SOP-SC-3139 等效线法混剂除草活性的测定192
SOP-SC-3140 Gowing法混剂除草活性的测定194
SOP-SC-3141 Colby法混剂除草活性的测定196
(四)除草剂安全性评价方法198
SOP-SC-3142 除草剂作物安全性评价198
SOP-SC-3143 除草剂选择性评价方法201
SOP-SC-3144 除草剂药害诊断的基本程序202
(五)除草剂作用特性测定方法203
SOP-SC-3145 温度变化对除草剂活性影响测定203
SOP-SC-3146 土壤湿度变化对除草剂活性影响测定205
SOP-SC-3147 光照强度变化对除草剂活性影响测定207
SOP-SC-3148 土壤pH值对除草剂活性影响测定209
SOP-SC-3149 有机质含量对除草剂活性影响测定211
SOP-SC-3150 降雨对除草剂活性影响测定213
SOP-SC-3151 活性炭隔离吸收传导性测定法215
SOP-SC-3152 茎叶涂抹吸收传导性测定法217
SOP-SC-3153 土壤色谱移动性测定法219
SOP-SC-3154 培养皿玻璃缸挥发毒性测定法221
SOP-SC-3155 盆栽玻璃缸挥发毒性测定法223

   编辑推荐
1.本套丛书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与沈阳化工研究院组织专家联合编写,具有先进性。
2.本书收集整理了155条新的除草剂生物活性测试标准操作规范,具有新颖性、可操作性和全面性。

   文摘








   序言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关键:生物农药的创新与应用 ——一本深入解析生物农药科学、技术与产业实践的权威指南 本书并非关于特定农药生物活性测试标准操作规范的著作,而是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宏大、更具前瞻性的农业发展图景。在当前全球对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日益关注的背景下,传统化学农药的局限性与潜在风险愈发凸显。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已成为必然趋势,而生物农药,作为这一趋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和普及。本书将深入探讨生物农药的科学原理、研发创新、生产工艺、应用技术以及市场前景,为致力于现代农业绿色转型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企业管理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广大从业者提供一份全面、深入、实操性强的参考。 第一部分:生物农药的科学基础与发展演进 本部分将从生物农药的定义、分类及其重要性入手,为读者构建起对其核心概念的系统认知。我们将详细阐述生物农药的多种作用机制,包括微生物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生化农药等,并深入剖析其在病虫草害防治中的独特优势,例如高效、低毒、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性等。 生物农药的科学内涵: 究竟什么是生物农药?它们与化学农药在本质上存在哪些根本区别?本书将清晰界定生物农药的概念,并根据其来源和作用机理,将其划分为更为细致的类别。我们将探讨微生物农药(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绿僵菌等)、植物源农药(如除虫菊酯、鱼藤酮、印楝素等)以及生化农药(如信息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的最新研究进展。 作用机制的深度解析: 每一个生物农药的诞生都源于对自然界神奇力量的深刻理解。本部分将深入剖析各类生物农药的具体作用方式,例如微生物如何侵染、毒杀害虫,植物提取物如何干扰害虫的生长发育或神经系统,信息素如何干扰害虫的繁殖行为等。我们将结合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毒理学等前沿科学知识,揭示生物农药作用的科学奥秘。 从传统到现代的演进历程: 人类利用生物防治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老的经验积累到现代科技的驱动。本书将回顾生物农药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技术革新对其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展望未来生物农药在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等新兴技术加持下的巨大潜力。 第二部分:生物农药的创新研发与生产技术 创新是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本部分将聚焦于生物农药的研发前沿,包括新菌株、新物质的筛选与鉴定,基因工程改良,以及高效、稳定、环保的生产工艺。 新资源挖掘与筛选: 广袤的自然界蕴藏着无数宝贵的生物资源。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环境DNA测序等先进手段,从土壤、植物、昆虫体内等不同环境中挖掘具有潜力的微生物菌株和天然化合物。详细阐述从初步筛选到分子鉴定、生物测定,直至最终确认为生物农药候选物的全过程。 基因工程与合成生物学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为改良生物农药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基因重组、基因编辑等技术,提高微生物菌株的杀虫活性、稳定性,或优化植物提取物的产量和纯度。同时,我们将介绍合成生物学在设计和构建新型生物农药方面的最新突破,为精准防治提供更多可能。 先进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 研发出的优秀生物农药,还需要高效、经济、环保的生产技术才能实现大规模应用。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各类生物农药的规模化发酵、提取纯化、制剂加工等关键生产环节。我们将重点关注如何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方、发酵条件控制、后处理技术等,提高产品收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强调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在保障产品功效和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生物农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优良的制剂能够有效提升生物农药的稳定性和持效性。我们将探讨不同剂型(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微囊剂等)的特点、优势以及开发策略。关注如何通过纳米技术、缓释技术等,进一步提高生物农药的靶向性和生物利用度,延长其在环境中的稳定性。 第三部分:生物农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策略 生物农药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本部分将深入分析生物农药在不同作物、不同病虫草害防治中的应用案例,并探讨制约其推广的因素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实践: 本部分将以具体作物为例,如水稻、小麦、蔬菜、果树、棉花等,详细介绍针对其主要病虫草害的生物农药应用方案。我们将深入分析不同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合理配伍,实现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优势互补,构建综合绿色防控体系。 生物农药的推广与农民接受度: 尽管生物农药优势明显,但其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农民的认知度、使用技术、产品可及性等。本书将探讨有效的推广策略,包括技术培训、示范推广、政策扶持以及构建完善的销售渠道,以提高农民对生物农药的接受度和使用信心。 生物农药产业的政策法规与市场展望: 健全的政策法规是引导生物农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我们将梳理国内外生物农药相关的法律法规、登记注册流程以及鼓励政策。同时,对全球和中国生物农药市场的发展趋势、规模预测、主要驱动因素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分析,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生物农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仍面临着抗性管理、环境适应性、生产成本等方面的挑战。本书将展望生物农药未来的发展方向,例如定向进化、微生物群落调控、人工智能在生物农药研发中的应用等。并提出应对挑战的策略,以期推动生物农药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本书特色: 科学性与前瞻性并重: 紧跟生物农药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深入剖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判。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阐述科学理论的同时,辅以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和生产技术细节,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跨学科视角: 融合了农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化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分析框架。 面向读者广泛: 既是科研人员的案头必备,也是技术推广人员的实践指南,同时对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以及关心农业绿色发展的社会大众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阅读本书,您将深刻理解生物农药在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掌握生物农药的科学原理、研发技术、应用策略,并能更清晰地洞察生物农药产业的未来发展机遇。本书旨在成为您探索生物农药领域的权威向导,共同为实现可持续、安全、高效的农业生产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操作步骤,更注重于“原理”和“逻辑”的讲解。作者在介绍具体的测试方法时,总会先解释该方法背后的生物学原理,比如为什么选择某个浓度范围,为什么要在特定的生长时期进行测试,这使得我们在理解操作的同时,也能更深刻地理解除草剂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效应。书中还探讨了不同测试方法之间的优劣和适用性,以及如何根据研究目标选择最合适的测试方法。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经常根据不同研究需求调整实验方案的研究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指导性。它帮助我们从“照搬”走向“理解”和“创新”。

评分

对于像我这样需要进行大批量、高效率除草剂生物活性筛选的研究人员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及时雨”。它详细地介绍了各种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测试设备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来加速研究进程。书中关于“样品前处理”的各个环节,比如药剂的溶解、稀释、储存,以及植物材料的采集、处理等,都给出了非常具体和优化的方案,这些细节的优化,往往能显著提高试验的效率和准确性。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还提供了一些关于“试验误差分析”的技巧,帮助我们识别和量化不同来源的误差,并提出相应的规避措施,这对于我们减少无效试验、节约资源非常有价值。

评分

这本《{RT}农药生物活性测试标准操作规范:除草剂卷》虽然名为“除草剂卷”,但实际翻阅下来,内容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部详尽的农药生物活性测试的“百科全书”。从最初的药剂制备、浓度梯度设定,到不同试验环境的选择(室内、田间、温室),再到各种病虫害(虽然这本书侧重除草剂,但其方法论可以推而广之)的诱发、控制以及田间调查的细节,书中都给出了极为严谨的操作流程。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的部分,作者不仅列举了常用的统计软件和方法,还详细讲解了如何设计试验才能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这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实际案例分析,让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避免了枯燥的纯理论堆砌。它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是一本培养科学研究思维的教材。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它会是那种干巴巴、充满专业术语的教科书,但读进去之后才发现,这本书的表述方式相当灵活,虽然科学性极强,但读起来并不晦涩。比如,在介绍不同除草剂作用机理的测试方法时,作者会先简要回顾该类除草剂的作用靶点,然后层层深入到具体的生物测定步骤,每一步都配有清晰的图示和文字说明,让人一目了然。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到了许多非主流但却非常有创新性的生物活性评价方法,例如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辅助判断除草剂的早期作用,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走在研究前沿的同行来说,提供了很多启发。书中对不同环境因素(如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对药效的影响也做了细致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议,这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实用,能够帮助我们避免因为环境因素导致试验结果偏差。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和全面的框架,来指导农药生物活性的科学测试。我特别看重其中关于“对照组设置”和“重复性试验”的强调。在很多初级的操作指南里,这两点往往被一带而过,但这本书却花费了大量篇幅,阐述了为什么必须设置阴阳性对照,如何科学地选择对照药剂,以及如何通过多次重复试验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它不仅教我们“怎么做”,更教我们“为什么这样做”,这对于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关于“试验记录”和“数据整理”的要求也非常细致,从原始数据的记录格式到最终报告的撰写要点,都给出了明确的规范,这对于我们后续的论文发表、项目申报都非常有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