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图说玉米病虫害诊断与防治 | 作者 | 商鸿生 |
| 定价 | 29.80元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11560746 | 出版日期 | 2017-04-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内容简介 | |
| 《图说玉米病虫害诊断与防治》系统介绍了当前玉米在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包括23种病害、16种(类)害虫和害螨。本书内容侧重病虫害的田间诊断和防治,对每一种病害都介绍了症状、病原物、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等,对害虫、害螨则介绍了为害特点、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图说玉米病虫害诊断与防治》选用了139张彩色照片,清晰地展现了病害症状和害虫形态,有助于读者准确地诊断和识别。 《图说玉米病虫害诊断与防治》适合种植户、植保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及农药种子营销人员使用,也可供农林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 |
| 作者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目录 | |
| 序 前言 一、玉米病害 1 大斑病 2 小斑病 3 圆斑病 4 灰斑病 5 弯孢霉叶斑病 6 褐斑病 7 南方锈病 8 普通锈病 9 茎基腐病 10 全蚀病 11 纹枯病 12 顶腐病 13 疯顶病 14 瘤黑粉病 15 丝黑穗病 16 干腐病 17 穗腐病 18 细菌性茎腐病 19 粗缩病 20 矮花叶病 21 条纹矮缩病 22 红叶病 23 坏死病 二、玉米害虫、害螨 1 亚洲玉米螟 2 黏虫 3 棉铃虫 4 二点委夜蛾 5 玉米叶夜蛾 6 地下害虫 7 双斑萤叶甲 8 稻绿蝽 9 斑须蝽 10 赤须盲蝽 11 蚜虫 12 玉米耕葵粉蚧 13 飞虱 14 叶蝉 15 蓟马 16 叶螨 附录常见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对照表 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最近我接触到了一本关于《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书,这本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生动,仿佛把我带入了土壤深处,去感受那些微小的生命是如何运作的。书中的许多案例都选取得非常贴切,比如关于不同类型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肥力之间的关系,或者微生物在污染物降解中的作用,这些都让我对土壤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让我惊叹的是,作者在解释复杂微生物代谢途径时,运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让那些听起来很专业的名词变得容易理解。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用心,图文并茂,许多彩色图片清晰地展示了土壤微生物的形态和分布,让我对这些看不见的“朋友”有了更直观的感受。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探索,一种与自然对话的体验。它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递,更是对生命奥秘的赞叹。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本《作物遗传育种学》,这本书的风格实在是让我有些头疼。它似乎更侧重于理论的推导和公式的讲解,对于我这种更希望了解实际育种过程的读者来说,显得有些枯燥乏味。书中的很多章节都充斥着大量的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虽然知道这些很重要,但阅读起来总有一种“隔山打牛”的感觉,很难将理论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我期待的是能够看到更多关于育种策略的介绍,比如如何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如何进行杂交育种的设计,以及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下选择最优的育种方案。这本书的案例分析部分也比较少,更多的是对理论的阐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多实际的育种流程和技术指导,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目前来看,这本书更适合那些有一定理论基础,想要深入研究育种机制的专业人士,对于初学者或者希望快速掌握育种技术的读者来说,可能不太友好。
评分这本《植物病理学基础》读起来实在太耗时了,我刚开始以为它会像教科书那样,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方便我快速查找信息。结果呢?这本书的章节划分有些跳跃,有些内容在我看来应该放在一起的,却被拆分到了不同的篇章,这让我在复习某个特定病害时,需要来回翻阅,效率大打折扣。而且,有些概念的解释不够直观,虽然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在实际应用中,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就像隔靴搔痒一样。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多一些实例分析,比如针对某种常见作物,详细解析其主要病害的发生原因、传播途径,以及最关键的——如何通过实际操作来预防和控制。这本书的插图和图表质量也一般,很多图片不够清晰,有些图示也没有很好地解释清楚。总的来说,它在理论深度上还可以,但在易读性和实用性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够让我立刻上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参考书,而不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翻译”和“理解”的理论堆砌。
评分最近我翻阅了一本《农业气象学》,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对我来说有些过于学术化了。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在解释各种气象要素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虽然这些内容是基础,但我感觉它缺少了一些与农业生产的直接联系。我更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利用气象信息来指导农业生产的实际应用,比如如何根据天气预报来安排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或者如何分析历史气象数据来预测产量和制定种植计划。这本书中关于气象灾害的章节也只是进行了理论上的描述,而没有提供更多关于如何防范和应对这些灾害的具体建议。此外,书中的许多图表虽然展示了气象数据的变化趋势,但缺乏对这些趋势背后原因的深入分析,也没有将其与具体的农业现象联系起来。总体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纯粹的气象学教材,而不是一本能够直接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的工具书。
评分读完《植物组织培养与生物技术》这本书,我感觉收获颇丰,尤其是在对植物再生机制的理解上。作者的讲解非常系统,从细胞的分化机制到整个植株的再生过程,都梳理得非常清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培养基配方以及激素调控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的详细阐述,这对于实际操作非常有指导意义。书中还列举了许多成功的案例,比如一些珍稀濒危植物的组培繁殖,以及通过基因工程改良作物品种的例子,这些都让我看到了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巨大的潜力。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解释一些复杂概念时,会穿插一些形象的比喻,让那些原本抽象的原理变得生动起来。此外,书中的插图和表格也相当实用,很多图片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培养阶段的形态特征,这对于我进行实验操作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内容扎实、条理清晰、并且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的专业书籍,非常值得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