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讓父母健康長壽的31件事
定價:22.00元
作者:(日)米山公啓,肖放
齣版社: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30118751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322kg
編輯推薦
更多飲食安全、白領健康,新書、熱書、暢銷書,點擊進入: 從翻譯開始,到完整的製作過程,一直浸泡著淚水,也伴隨著深重的鼓舞。譯者告訴我,她一邊翻譯一遍流淚,不斷聯想起早去的傢人,悔恨自己尚未完成的心意;本書編輯在編輯過程中,立刻上街給父母買瞭血壓儀;我提前把部分內容發給瞭我的朋友,一個月之後她告訴我,謝謝你,這本書改變瞭我和母親的相處模式,甚至改變瞭我和彆人的相處模式,我知道人需要錶達,以及怎麼錶達,它確實起到瞭令我極其意外的效果;我們的經銷商在推介圖書的會上潸然淚下,他說,我以前一直沒想到,原來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已經這麼有限,我必須要做點什麼,今天就做…… 《讓父母健康長壽的31件事》和《父母離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是一套姐妹書,後者給與我們提醒,也給瞭重要的啓示,前者則是日本醫學專傢米山公啓先生提供給讀者的專業建議。我們經常講要盡孝心,**的孝心莫過於想辦法不讓父母得病,在母親節、父親節送父母禮物,是錶達愛的重要形式,但無法讓他們遠離疾病。老人得病,對於任何一個傢庭來說,都是精神和經濟上的重大負擔,除瞭老人自己可以做的事之外,子女可以做的有很多,作為上班族,確實很難擠齣時間去照顧父母,這本書就是給大傢介紹一些能否讓父母健康又不太費事的方法。 贈品: 價值50元現金抵用券一張,在中糧集團我買網購買價值136元的滋采美萃雜糧禮盒(500g*8)抵用50元(86元全國配送且免郵費)。活動:新浪微博#寫給父母三句話微情書,贏探親往返機票#;關注@北大社博雅光華。
內容提要
《讓父母健康長壽的31件事》父母健康長壽是為人子女者的*心願。衰老病痛除瞭帶給父母痛苦,也會給子女的生活帶來各種問題。隨著父母年齡的不斷增加,患病的風險越來越大。這本小書裏,日本知名老年醫學專傢介紹瞭31種讓父母健康而又不太費事兒的方法,對於很難擠齣時間照顧父母的忙碌上班族尤其適用。
父母在世的時候,好好地愛他們,讓他們健康快樂;不要等到他們永遠地走瞭,纔開始無盡的悔恨與思念。盡我們的能力,讓父母活得更好些,更健康些,對子女來說,不就是快樂的事麼?
目錄
作者介紹
米山公啓,醫學博士、作傢,1952年生於日本山梨縣。醫學專傢,因齣演《倫理之鏡》而引起日本各界廣泛關注。一直緻力於老年醫療和老年癥問題,現就職於東京都阿伎留市米山醫院,一邊從醫一邊執筆寫作。著有:《讓大腦重返青春的30種方法》、《預防健忘的28種方法》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敘事手法非常獨特,作者仿佛是一位資深的傢庭治療師,用一種既有深度又不失溫情的筆觸,引導讀者去審視和修復那些隱藏在日常互動中的溝通壁壘。我尤其欣賞它在探討“傾聽的藝術”時所展現的細膩觀察,它不僅僅是關於“聽見”對方說瞭什麼,更深入地挖掘瞭話語背後的情緒基石和未被言說的需求。書中提供的那些小練習,比如“鏡映練習”或“感受命名法”,都不是空泛的理論,而是可以直接在傢庭會議或晚飯時段使用的實用工具。比如,它提醒我們,當孩子抱怨作業多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跳齣來提供解決方案,而是先確認那份“壓力感”或“疲憊感”的存在。這種對“共情迴路”的重塑訓練,對我這個常年習慣性地“解決問題”的傢長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是的“為你好”,其實是堵塞瞭孩子自我成長的通道。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沒有提供任何速效藥,而是提供瞭一套可以長期運行、不斷迭代的傢庭“操作係統”升級指南,讓愛和理解能夠更順暢地流動起來。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它不是簡單地綫性推進,而是采用瞭一種螺鏇上升、相互印證的方式來構建其核心理念。它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用一種近乎社會學田野調查的嚴謹態度,描繪瞭現代傢庭中“無效付齣”的幾種典型場景。例如,它對“情感補償式消費”——即父母用物質來填補陪伴空缺的行為模式——進行瞭入木三分的剖析,這種分析具有極強的警示作用。對我而言,最受觸動的是關於“承認自己的局限性”的那一部分。很多時候,我們認為一個好父母就意味著無所不能、永遠正確,一旦犯錯就會陷入巨大的自我否定。這本書卻將“犯錯”視為深化親子關係的機會,鼓勵我們坦誠地嚮孩子展示自己的脆弱和學習過程。這種“去英雄化”的敘事策略,極大地減輕瞭我的精神負擔,讓我敢於卸下那副沉重的“完美父母”麵具。閱讀體驗是流暢而又令人不安的——它不斷挑戰你固有認知的舒適區,但每一步挑戰都指嚮一個更健康、更真實的自我。
評分如果說很多育兒或傢庭關係書籍都像是一份詳細的“産品說明書”,那麼這本書更像是一份充滿哲學思辨的“人生地圖集”。它沒有過多糾纏於具體的年齡段行為規範(比如“兩歲寶寶該如何應對發脾氣”),而是將視角拉升到更宏觀的“生命意義”和“代際傳承”層麵。作者對“放下控製”的探討,簡直是為我這類控製欲強的“計劃型傢長”量身定製的解藥。他用曆史的眼光來審視我們對後代的期待,揭示瞭許多看似閤理的養育觀念實則來源於我們自己未完成的遺憾。我特彆喜歡書中穿插引用的古代哲學傢對“自然之道”的理解,這種跨文化的引用,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思維邊界,使我不再局限於當代焦慮。它引導我思考:我的父母當年是否也承受著類似的,甚至更沉重的社會壓力?這種深層次的曆史同理心,極大地軟化瞭我對過去不滿的棱角。這本書的文字密度很高,需要反復品讀,每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體悟,它更像是一部可以陪伴人成長的工具書,而不是一次性的快餐讀物。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文風是極其清新脫俗的,它避開瞭傳統心理學論著中常見的刻闆術語和居高臨下的指導口吻,更像是聽一位見多識廣、心懷慈悲的朋友在耳邊娓娓道來。它在處理“衝突的化解”時,引入瞭一個非常少見的視角——“衝突作為信息的載體”。它強調衝突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雙方需求未被滿足的信號旗。書中提齣的“衝突復盤三步法”——即記錄事實、識彆感受、重塑敘事——為我提供瞭一個強大的框架來應對那些看似無解的傢庭爭執。我尤其贊賞作者對“沉默的暴力”的揭示,即通過冷戰、疏離或情感撤迴對傢庭成員施加的影響力。這種深層次的剖析,讓我迴想起瞭過去許多被我輕描淡寫帶過的“小摩擦”,意識到它們纍積起來的破壞力是多麼巨大。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寜靜而富有啓發的,它沒有許諾一個沒有摩擦的傢庭,但它為我們提供瞭在風暴來臨時,如何安全靠岸的燈塔和導航圖,真正讓人感到力量的來源在於理解,而非控製。
評分這本小冊子在處理“界限的藝術”這一棘手議題上,展現瞭非凡的智慧與勇氣。在東方文化語境下,我們往往被教育要“孝順”、“圓融”,模糊瞭個人空間與傢庭責任之間的界限。作者沒有采取激烈的“叛逆式”建議,而是構建瞭一個非常穩健的框架,教導我們如何在維護親情紐帶的同時,堅定地捍衛自身的獨立性和心理安全區。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有選擇的拒絕”那一章,它詳細拆解瞭說“不”的內在心理障礙——害怕被評判、害怕關係破裂——並提供瞭結構化的腳本來應對長輩的質疑或施壓。我曾因為無法拒絕一個不閤理的請求而感到巨大的精神內耗,這本書提供的那種“既尊重瞭對方的感受,又堅守瞭自己的立場”的對話模型,讓我茅塞頓開。它不是教我們如何對抗,而是教我們如何用更高明的、不傷和氣的智慧,建立起清晰的“情感防火牆”。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被傢庭責任的洪流裹挾著走的“老好人”,而成為瞭自己生活航嚮的掌舵者,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賦權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