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永续经营:突破企业成长中的战略转折点
定价:29.80元
作者:曹光荣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4-01
ISBN:97878019705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作者的观点: 我历来不主张夸夸其谈地给企业去做艺术般的所谓“模式’,这对企业是有害的,因为随着模式的诞生,企业的行为可能就会偏离内生出来的企业实际,从而放弃了原本合理的行为方式和经营模式。 一个企业再好好不过它的经理,一如金字塔再高高不过它的塔尖。这就是说,企业家的思维、知识和能力,构成企业成长的极限。 企业家精神是非常稀缺的资源,难以用一些指标(如体力,学位和经历等)来定义出来,因而不存在一个真正的企业家的市场,因此,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是不能“买到’的。 企业核心理念是企业领导人作出重大决策,处理重大问题,进行组织沟通所具有的独特观念和技巧,并且能够转化为整个企业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行为,成为企业生命体的核心元素或“全息基因”。 一个企业只能在其经营理念的空间之内成长,所以企业的成长往往被其经营者的理念所限制。 如果企业这个木桶本来就装不住水,缝隙满身,你的木板再长也徒劳!因此,还倒不如先把下面的桶缝补好,这样水至少可以装到短木板处。等缝隙补好了,再去加长短木板才是明智之选! 谁来监督老板?什么制约老板?如果失去价值观的制约,老板也会乱来的。面老板的乱来比员工乱来更可怕。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的文化,它们是能量巨大的监督力。老板就由企业文化来监督。
内容提要
目录
章 突破才能化“蛹”为“蝶”
——企业在战略转折点沉浮
战略转折点在哪里
战略转折点什么时候到来
警惕转折点的来临
战略转折点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摧毁行业投资价值
——格兰仕构筑价格壁垒极速扩张
两次战略转折
如何突破战略转折点
格兰仕能否越过第二道坎
为格兰仕的未来进言
第三章 能否实现“柔软”之梦
——IBM走过的路,联想走得通吗
联想的三次战略转折
别无选择的战略
联想转型之困
为联想提醒
第四章 “买车”还是“打的”
——蒙牛飞船还能飞多远
环绕速度的成长
蒙牛神话的评说
蒙牛创业的思考
蒙牛的扩张难题
蒙牛到了战略转折点
第五章 做狮子还是做羚羊
——伊利凭什么从到
突破并峙的平衡
成就之路
伊利战略转折点的危机
能否跨过之坎
如何突破:进言伊利
第六章 要么成长,要么死亡
——企业在生命周期中遭遇战略拐点
第七章 变革是永恒的
——突破拐点就需要变革
第八章 企业在价值观内成长
——企业家的理念决定企业能走多远
第九章 突破的持久力
——靠创新跨过企业的战略转折点
第十章 从木桶到铁桶
——核心竞争力从补桶缝开始
第十一章 突破的减震器
——企业文化帮助企业渡过转折点
第十二章 要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多元化战略本身并不是错
第十三章 通过巨人之路
——成功的并购有利于企业的快速成长
作者介绍
曹光荣,男,湖南商学院副院长,曾主著、参著有《企业伦理》、《企业管理》等书,在《湖南日报》、《中国高等教育》、《商业研究》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并组织主持了校企联合人才教改实验商科类人才道德培养课题研究多个,参与多家大型企业的管理咨询工作,现任北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位刚刚接手家族企业不久的年轻一代企业家,面对着上一辈留下的辉煌和挑战,感到压力山大。《永续经营:突破企业成长中的战略转折点》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迷茫时期的“定心丸”。我一直担心自己会辜负长辈的期望,也担忧企业在我的手中会衰落。 书中对“文化转型”的解读,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很多时候,企业发展的瓶颈并非技术或市场问题,而是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阻碍了变革。上一代的成功往往建立在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之上,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文化可能已经不再适应新的需求。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呼吁“改变文化”,而是详细阐述了如何诊断企业文化的症结,并通过一系列实践性的方法,逐步引导企业文化的积极转型。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永续经营,不仅在于战略和技术的更新,更在于能否在传承中注入新的活力,让企业文化成为驱动发展的内在动力。
评分作为一名企业战略咨询顾问,我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面临成长困境的企业。《永续经营:突破企业成长中的战略转折点》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职业生涯中不可多得的一本“案头必备”的书籍。 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的“诊断工具箱”。作者并没有提供一套僵化的模板,而是提供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分析框架和诊断工具,帮助企业识别自身所处的转折点、面临的挑战以及潜在的机遇。例如,书中关于“资源错配”的分析,就非常精准地指出了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投入与战略目标不一致,而导致效率低下甚至停滞不前的问题。作者还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资源重构”和“能力再造”,来解决这类问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理论的深度,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实践的操作性。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了解到《永续经营:突破企业成长中的战略转折点》这本书的,当时正是我们公司业务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我迫切地需要一些能够指导我们方向的理论和实践。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像是找到了“救命稻草”。作者的分析非常透彻,他不仅仅停留在描述问题,更是深入挖掘了问题的根源,并给出了极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书中对“战略意图”的阐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很多企业之所以在转折点上停滞不前,是因为战略意图不清晰,或者执行不到位。作者强调,一个清晰、有力的战略意图,能够像灯塔一样指引企业前进的方向,并激发全体员工的潜力。他还提到了“能力陷阱”这个概念,即企业过度依赖现有的核心能力,而忽略了培养新的、适应未来需求的能力,这就像是在一场长跑比赛中,跑着跑着却不愿意更换更轻便的跑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持续学习和能力重塑,才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根本。
评分我是一名在传统制造业深耕多年的中层管理者,对于企业转型升级这件事,既有迫切的需求,又感到力不从心。《永续经营:突破企业成长中的战略转折点》这本书,就像是在我迷茫时的一盏明灯。 书中关于“流程再造”和“运营效率提升”的部分,对我触动尤其大。很多时候,企业增长的瓶颈并非源于外部市场的变化,而是内部运营效率低下,流程僵化。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喊口号,而是提供了大量具体的案例,展示了企业如何通过优化流程、引入先进技术、以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来大幅度提升运营效率,从而突破增长的瓶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看似“古老”的传统行业,也蕴含着巨大的转型升级潜力,关键在于能否找到正确的突破口。
评分《永续经营:突破企业成长中的战略转折点》这本书,真是我最近读过的最能引起共鸣的一本管理类书籍了。作为一个在创业这条路上摸爬滚打多年的实体企业经营者,我常常感到一种无力感,好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陷入了一个瓶颈,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再实现跨越式的增长。这本书恰恰击中了我的痛点。作者并没有空泛地谈论“梦想”或“愿景”,而是非常务实地剖析了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可能遇到的“战略转折点”,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组织惯性”的论述。很多时候,我们明知道需要改变,但过去的成功经验却像一把枷锁,束缚了我们前进的脚步。团队成员习惯了旧的模式,抵触新的变革,管理者也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不敢大刀阔斧地改革。作者用大量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那些未能突破转折点的企业是如何被惯性吞噬的,同时也指出了那些成功转型的企业所具备的几个关键特质:敢于自我颠覆的勇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建立一套能够持续学习和进化的组织机制。这本书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家公司存在的“僵化”问题,并开始思考如何打破这种局面,重拾活力。
评分我是一位初创企业的CEO,目前正处于公司发展的早期阶段,每天都在为了生存和增长而奔波。《永续经营:突破企业成长中的战略转折点》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启示。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核心竞争力”的再定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如何建立和维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每一个初创企业CEO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技术优势”或“成本优势”,而是强调了“适应性”和“学习能力”作为新的核心竞争力。他认为,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那些能够快速学习、快速适应、快速迭代的企业,才更有可能实现永续经营。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创业初期,除了打磨产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能够持续学习和进化的组织体系,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是被《永续经营:突破企业成长中的战略转折点》的标题所吸引,觉得它可能讲的是一些高屋建瓴的战略理论。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时,我发现它远比我预期的要深入和务实得多。 书中对“组织边界”的探讨,让我耳目一新。过去,我们往往将企业视为一个封闭的系统,认为所有的资源和能力都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示了在信息时代,企业边界正在变得日益模糊,合作、整合、开放成为常态。他提出了“开放式创新”和“平台化战略”等概念,并详细解释了如何利用外部资源和能力,来加速企业的成长和转型。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传统的“大而全”的模式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灵活运用外部力量,构建更强大的竞争优势,才是未来的趋势。
评分《永续经营:突破企业成长中的战略转折点》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在茫茫大海中为我指引航向。我所在的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市场变化日新月异,每天都像是在走钢丝。以前,我总是凭着一股冲劲和经验来应对,但渐渐发现,这种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企业似乎总是在原地踏步,甚至在走下坡路。 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生态位”和“战略协同”的深入剖析。作者认为,企业不能仅仅孤立地看待自己的业务,而是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产业生态系统中去考量。当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企业原有的生态位可能已经不再适宜生存,此时就需要勇敢地寻找新的生态位,甚至主动去构建和重塑生态位。同时,书中也强调了战略协同的重要性,即如何通过跨部门、跨组织的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以实现1+1>2的效果。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开始重新审视我们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并积极探索与合作伙伴建立更深层次的协同关系。
评分《永续经营:突破企业成长中的战略转折点》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和我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企业发展趋势的学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解释企业生命周期和成长规律的理论框架。 这本书最让我称道的是其“系统性”的思维。作者并没有将企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含了战略、组织、文化、技术、市场等多个相互关联的要素。他强调,只有从系统的角度去理解企业面临的挑战,才能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书中对“战略整合”的论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阐述了如何将企业的各项战略活动进行有机地整合,形成一股合力,从而实现整体的协同效应。这本书为我进行企业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
评分作为一个在科技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产品经理,我一直致力于寻找能够帮助我理解和预测市场趋势的方法。《永续经营:突破企业成长中的战略转折点》这本书,在这一点上给了我很多惊喜。虽然书名听起来偏向宏观管理,但其内核却与科技创新和产品迭代息息相关。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动态竞争”的论述。在快速变化的科技领域,竞争对手的模仿和超越是家常便饭。作者指出,企业不能仅仅专注于巩固现有的优势,而更应该关注如何构建一种持续学习和快速迭代的能力,从而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保持领先。书中提到的一些“预警信号”和“应对机制”,对于我们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识别潜在的风险和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创新和竞争的理解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