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雨养农业区的小麦育种 | 作者 | 任正隆 |
| 定价 | 72.00元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319562 | 出版日期 | 2011-08-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六五”以来,四川省小麦育种攻关项目已经经历了30年的历史,共培育出了160多个小麦新品种,为我国的小麦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雨养农业区的小麦育种》(作者任正隆)全面地总结了四川省小麦育种攻关的经验。描述了所有的经省级以上审定(认定)的小麦新品种的系谱、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推广结果,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和历史价值。本书中的每位育种家都以自己在新品种选育上的成功实践为基础,从理论上总结了各自的具有原创意义的育种经验,包括雨养农业区小麦品种设计、高产育种的生理基础、育种资源的收集和创制、抗病新基因鉴定、南方小麦品质改良以及育种方法等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 作者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目录 | |
| 序言前言章 绪论 节 雨养农业区的小麦生产 第2节 西南冬麦区的小麦生产发展史 第3节 雨养农业区小麦育种的特殊问题 第4节 公益性育种和商业性育种比较 参考文献第2章 四川省小麦育种攻关的组织和成就 节 四川省小麦育种攻关的组织和实施 第2节 四川省小麦育种攻关的育成品种第3章 四川省小麦育种资源的研究 节 小麦族植物资源的收集和保存 第2节 小麦族植物资源的评价 第3节 雨养农业区小麦育种的特殊资源 第4节 雨养农业区小麦育种的种质资源创新 参考文献第4章 小麦的物质积累、产量形成和高产育种 节 植物生长分析 第2节 小麦开花后的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 第3节 小麦开花后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特性的遗传 第4节 小麦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规律与高产育种策略 参考文献第5章 雨养农业区的小麦抗病育种 节 抗条锈病新基因的发现和抗病育种 第2节 抗白粉病新基因的发现和抗病育种 第3节 小麦-黑麦1RS.1BL易位系抗病性的遗传多样性 第4节 抗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基因的抑制基因 第5节 西南冬麦区的抗赤霉病育种 第6节 西南冬麦区的抗纹枯病育种 第7节 西南冬麦区的抗蚜虫育种 参考文献第6章 雨养农业区的小麦优质育种 节 雨养农业区小麦优质育种的限制因素和改良策略 第2节 1RS.1BL染色体易位和小麦优质育种 参考文献第7章 川麦号小麦新品种的选育 节 川麦号小麦新品种的选育过程 第2节 川麦号小麦新品种简介及其系谱 第3节 川麦号小麦新品种的选育经验 第4节 川麦号小麦新品种的推广和栽培技术第8章 川育号小麦新品种的选育 节 川育号小麦新品种的选育过程 第2节 川育号小麦新品种简介及其系谱 第3节 川育号小麦新品种的选育经验 第4节 川育号小麦新品种的推广和栽培技术第9章 绵阳号小麦新品种的选育 节 绵阳号小麦新品种的选育过程 第2节 绵阳号小麦新品种简介及其系谱 第3节 绵阳(绵麦)号小麦新品种的选育经验 第4节 绵阳号小麦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和推广 附录 功勋科学家——冯达仕0章 川农号小麦新品种的选育 节 川农号小麦新品种的选育过程 第2节 川农号小麦新品种简介及其系谱 第3节 川农号小麦新品种的选育经验:性状创新 第4节 川农号小麦新品种的推广和栽培技术 附录 中国南方小麦产业化之路 参考文献1章 绵农、西昌、良麦、川幅、宜麦、科成麦和内麦号等新品种的选育 节 绵农(西科)号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系谱 第2节 西昌系列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系谱 附录:回忆田丰楷老师 第3节 良麦系列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系谱 第4节 宜麦系列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系谱 第5节 内麦系列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系谱 第6节 川辐系列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系谱 第7节 科成麦号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系谱 第8节 蜀万系列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系谱2章 青稞和荞麦新品种的选育 节 青稞新品种的选育和系谱 第2节 苦荞新品种的选育和系谱彩图 |
| 编辑推荐 | |
| 《雨养农业区的小麦育种》(作者任正隆)是一本总结四川省小麦育种攻关30年经验的专著,书中的每位育种家都以自己在新品种选育上的成功实践为基础,从理论上总结了各自的具有原创意义的育种经验,包括雨养农业区小麦品种设计、高产育种的生理基础、育种资源的收集和创制、抗病新基因鉴定、南方小麦品质改良以及育种方法等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三 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来说,读一本与科研相关的书籍,最看重的往往是其知识的可及性和启发性。我希望这本书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能够用相对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科学原理。比如,关于雨养农业的原理,作者或许会从降水分布、土壤持水能力、作物需水规律等基础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育种环节。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案例,来帮助我理解小麦在缺水环境下的适应性机制,以及育种家们是如何通过选择和培育,让小麦“学会”在干旱中生存并结出饱满的麦穗。我也对书中可能提及的育种工具和方法很感兴趣,即使我不能亲自操作,了解这些工具和方法的存在,也能让我对现代农业育种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同时,我希望这本书能传递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即使面对严峻的自然条件,通过科学的手段,依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不断推动农业的发展。
评分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那种朴实而又不失专业感的排版,仿佛直接传达了农业育种研究那种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精神。封面上“雨养农业区的小麦育种”几个字,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读者,雨养农业一直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领域。它代表着一种在有限水资源条件下,如何最大化作物产量和效益的智慧,而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在雨养区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育种的研究,无疑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任正隆教授的名字,在我看来,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一份权威感,预示着内容将是扎实而深入的。科学出版社出版,也保证了其学术性和严谨性。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析雨养农业环境下的小麦育种难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甚至是一些前沿性的理论指导。希望它能为那些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辛勤耕耘的育种专家、科研人员,乃至于有志于从事农业育种的年轻人,提供一份宝贵的参考。
评分四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某个特定领域科研的书,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学术答卷,承载着作者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对农业发展的责任。我能想象,在撰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一定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分析和思考。书中可能包含了大量的数据图表,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小麦品系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产量表现以及抗逆性评估。这些图表不仅是研究成果的直观体现,更是验证研究结论的重要依据。我猜想,书中还会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阐述其中蕴含的科学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育种建议。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如何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际的育种策略,从而指导一线科研人员进行更高效、更有针对性的育种工作。这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典范。
评分二 翻开书页,我立刻被一种严谨的学术氛围所吸引。虽然我并非专业的育种学家,但从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引用文献的严谨性上,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内容上的深厚积淀。他对雨养农业这个特定环境的界定、对小麦生长发育在水分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反应的描述,都显得非常专业且具有条理性。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抗旱育种策略的探讨,比如如何筛选抗旱基因、如何构建抗旱育种材料,以及在实际育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突破。作者可能不仅是理论上的阐述,更会结合大量的实践案例和实验数据来支撑其观点。我猜想,书中或许会详细介绍几种经典的雨养小麦品种的选育过程,分析它们在水分利用、产量形成、品质改良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以及这些育种经验可以如何推广和借鉴。此外,我也好奇作者是否会提及一些新兴的育种技术,例如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是如何应用于雨养小麦的抗旱育种中的,这无疑会为这本书增添更多现代化的学术色彩。
评分五 从编辑和装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品质感不言而喻。科学出版社作为国内知名的学术出版社,其在图书的策划、编辑、排版和印刷方面的专业度一直是有口皆碑的。这本书的书页纸张触感厚实,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是涉及复杂的专业术语和公式,也能够得到清晰的呈现。我了解到,一本优秀的学术著作,不仅要有扎实的学术内容,还需要有良好的阅读体验。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在细节上也做得非常到位。我推测,本书的结构会非常清晰,章节划分合理,目录索引详细,方便读者查找和定位所需信息。对于一本面向科研人员的书籍,这种严谨的编排方式尤为重要,能够大大提高读者的研究效率。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现,将会为雨养农业区的小麦育种研究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并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