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移动开发全平台解决方案——Android/iOS/Windows Phone
定价:72.00元
作者:DevDiv移动开发社区著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5027806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81kg
编辑推荐
移动开发进入了Android、iOS、Windows Phone三足鼎立的时代
第三方软件制造商普遍实行多平台战略,开发人员需要经常在不同平台间转换
DevDiv移动开发社区版主、会员联合编写本书,帮助读者在某一个平台快速入门,同时类比学习其他平台
特色打造
本书涉及了移动开发中的25个经典问题,并分别给出Android、iOS、WindowsPhone三大砰台各自的解决方案,基本涵盖了手机开发人员普遍面临的研发难题。
倾情奉献
本书适合Android、iOS、WindowsPhone任一平台的初、中级开发者参考使用,同时也可帮助单一平台开发者快速学习其他平台。
内容提要
移动开发进入了Android、iOS、WindowsPhone三足鼎立的时代,第三方软件制造商普遍实行多平台战略,开发人员需要经常在不同平台间转换。为帮助读者在某一个平台快速入门,同时类比学习其他平台,DevDiv移动开发社区版主、会员联合编写本书。
主要内容:本书涉及了移动开发中的25个经典问题,并分别给出Android、iOS、WindowsPhone三大平台各自的解决方案,基本涵盖了手机开发人员普遍面临的研发难题。
适用范围:本书适合Android、iOS、WindowsPhone任一平台的初、中级开发者参考使用,同时也可帮助单一平台开发者快速学习其他平台。
目录
第1章 开发环境搭建
1.1 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
1.1.1 相关软件准备
1.1.2 安装与设置
1.2 iOS开发环境搭建
1.2.1 相关软件准备
1.2.2 安装与设置
1.2.3 Xcode整体布局
1.3 Windows Phone开发环境搭建
1.3.1 相关软件准备
1.3.2 安装与设置
1.3.3 环境搭建涉及的其他问题
1.3.4 其他必备工具或方法
第2章 模拟器的使用
2.1 Android模拟器
2.1.1 Android模拟器的创建
2.1.2 Android摸拟器的使用
2.2 iOS模拟器
2.2.1 iOS模拟器简介
2.2.2 清理界面
2.2.3 硬件模拟需求
2.2.4 模拟内存警告
2.2.5 多点触摸操作
2.3 Windows Phone模拟器
2.3.1 Windows Phone模拟器界面
2.3.2 Windows Phone模拟器的使用
第3章 调试方法
3.1 Android调试
3.1.1 Android调试桥
3.1.2 查询模拟器、设备
3.1.3 发送ADB命令
3.1.4 向特定模拟器、设备实例发送命令
3.1.5 安装应用程序
3.1.6 转发端口
3.1.7 模拟器、设备与文件传输
3.1.8 ADB命令列表
3.1.9 执行shell命令
3.1.10 启用logcat 日志
3.1.11 停止ADB服务
3.2 iOS调试
3.2.1 终端输出
3.2.2 窗口提示
3.2.3 使用Leaks工具查看对象与内存
3.3 Windows Phone调试
3.3.1 Windows Phone工程的构成
3.3.2 调试Windows Phone程序
3.3.3 打印Log
3.3.4 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第4章 触摸屏
4.1 Android触摸屏
4.1.1 Android输入处理
4.1.2 Android多点触摸与手势
4.2 iOS触摸屏
4.2.1 iOS输入处理
4.2.2 iOS多点触摸与手势
4.3 Windows Phone触摸屏
4.3.1 Windows Phone输入处理
4.3.2 Windows Phone多点触摸与手势
……
第5章 UI控件
第6章 双缓冲画图
第7章 线程操作
第8章 网络应用
第9章 多语言支持与编码格式
第10章 获取手机信息
第11章 资源图片的使用
第12章 文件、SD卡操作
第13章 数据库操作
第14章 第三方库调用
第15章 短信、电话、邮件
第16章 开机自启动
第17章 日程与闹钟
第18章 墙纸、屏保、Widget
第19章 Timer机制
第20章 XML相关知识
第21章 解压缩
第22章 定位技术
第23章 传感器
第24章 动画
第25章 权限、打包、及安装、卸载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作为一名资深移动开发者,我阅读技术书籍时最怕的就是“过时”和“空泛”。然而,这本书在处理跨平台技术差异性的细节上,表现出了令人信服的深度和平衡性。它没有采取那种“一揽子全包”的简单化处理,而是明确指出了不同操作系统在处理诸如权限请求、后台服务唤醒等核心功能时的原生API差异,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封装策略建议。这种诚实的态度,远比那种声称“一个代码跑所有平台”的浮夸口号要靠谱得多。特别是关于不同平台间推送通知服务的差异化配置,作者用了相当大的篇幅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和排雷,这绝对是实战中经常遇到的“深坑”。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技术局限性的坦诚,让这本书在众多声称提供“全平台”方案的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展现出了一种务实的、可以信赖的专业气质,让人感觉这是一位真正参与过大型多端项目架构的专家手笔。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叙述风格,初看之下,有一种老派技术作家的严谨和一丝不苟。它不像现在很多网络教程那样追求轻佻的语气或者用大量的网络热词来拉近距离,而是选择了用一种教科书式的、高度精确的语言来阐述技术原理。比如,在描述某个API的底层机制时,作者没有满足于停留在表层的调用方法,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设计哲学和数据流向,这一点对于希望构建扎实基础的开发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我喜欢它在引入新技术点时,总会先回顾一下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这种对比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方案的优越性所在。然而,这种严谨性也带来了一个潜在的挑战,那就是对于零基础的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去消化吸收那些密集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逻辑推导。我感觉作者的受众定位更偏向于有一定编程基础,渴望实现跨平台技术栈深度融合的工程师,他们需要的不是肤浅的“如何做”,而是深层次的“为什么是这样”。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吸引眼球的,封面设计简洁有力,一看就知道是技术类的书籍,配色上选择了沉稳的深蓝色调,给人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书脊上的字体清晰易读,即使放在一堆技术书中也能一眼找到它。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它的纸张质量,触感上是偏哑光的,印刷的墨迹浓郁均匀,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这对于一本动辄几百页的厚重技术书来说太重要了。我特别留意了一下目录的排版,结构清晰,章节划分逻辑性很强,从基础理论到高级实践的过渡显得非常自然流畅,这预示着作者在内容组织上是下足了功夫的。另外,书中似乎还配有一些彩图或示意图的预览,虽然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从这些视觉元素的布局来看,作者显然是希望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辅助复杂的概念理解,而不是单纯堆砌文字。整体而言,从初步的“开箱”体验来看,这本“移动开发全平台解决方案”在硬件和形式上,已经展现出了一本优秀技术参考书应有的素养,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期待,希望它能真正兑现“全平台解决方案”的承诺。
评分我在快速翻阅其中关于特定框架集成部分的章节时,发现其在代码示例的呈现上非常注重实战性。这些示例代码并非那种孤立的、只能跑通“Hello World”的片段,而是倾向于构建一个具有实际业务场景雏形的模块。比如,在处理跨平台数据持久化这一块,代码不仅仅是演示了SQLite的调用,还巧妙地融入了异步操作和错误捕获机制,这体现了作者对真实世界开发痛点的深刻理解。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关键代码块的注释上处理得非常得体,既不会多到让人眼花缭乱,也不会少到让人摸不着头脑,恰到好处地解释了那些非显而易见的逻辑拐点。我注意到,即便是涉及到Windows Phone这样一个相对小众的平台,其示例代码的完整性和可编译性似乎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这在强调“全平台”的书中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读者能否顺利地将理论转化为可运行的原型。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布局,与我过去接触过的许多技术书籍相比,显得更为“立体化”。它不仅仅是线性地从A讲到Z,而是巧妙地构建了几条平行的技术主线,并在关键的交汇点上设置了“整合实践”章节。这种设计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侧重点,选择性地深入某一条主线,而不会因为迷失在不感兴趣的技术细节中而感到气馁。比如,对于主要关注UI/UX一致性的开发者,可以重点关注那些关于控件渲染和交互逻辑同步的章节;而对于性能优化有执念的读者,则可以直接跳到内存管理和线程模型的对比分析部分。这种模块化的组织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更令人欣赏的是,书的最后部分似乎还包含了一个关于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或者是一个项目维护的建议清单,这超越了一本纯粹的技术手册的范畴,带有一点前瞻性的行业洞察,让人感觉到作者不仅仅是在传授“当前”的知识,更是在引导读者思考“未来的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