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英国的土耳其形象研究(1800-1853) |
| 作者 | 贺敏 |
| 定价 | 80.00元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545978 |
| 出版日期 | 2018-05-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主要对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土耳其形象及其成因进行了论述。本书认为这一时期英国的土耳其形象话语的表述裹挟了政治、经济、宗教和外交等因素,以大卫·厄克特为典型代表的英国激进主义者建构了一个政治上和谐平等、经济上自由开放、宗教上世俗仁爱、外交上被动无奈的多元土耳其形象,由此构成了一种“反东方学”的形象话语。故而,新视角之下人格化的土耳其形象呈现出与历史上既定形象的差异,继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土耳其形象欧洲性争论。实际上,多元化土耳其形象的复杂性与土耳其的权力有着紧密的关系,但是二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书名,“正版 英国的土耳其形象研究(1800-1853)”,就如同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户,让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1800到1853年,这个时期在英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各自的历史进程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前者正处于辉煌的上升期,其全球影响力日益扩大;后者则在内外压力下艰难转型,被视为“欧洲病夫”。作者将研究焦点放在“英国的土耳其形象”,这无疑是一个极具价值且充满挑战的课题。我猜测,书中会深入探讨,在那个信息相对有限但又充满奇思妙想的时代,英国人是如何构建和理解“土耳其”这个概念的。这其中可能包含了对东方神秘主义的迷恋,对伊斯兰文明的误解或片面认知,以及在地缘政治博弈中对奥斯曼帝国角色的定位。我期待作者能够通过对当时文学、艺术、旅行记录、甚至是一些政治宣言的细致分析,来呈现这些“形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英国的公众舆论和对外政策。这不仅仅是对历史文本的研究,更是对一个时代文化心理和社会思潮的深刻洞察。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1800年到1853年,那个年代的英国,正是工业革命如火如荼,蒸汽机轰鸣,殖民地遍布全球的鼎盛时期。而另一端的奥斯曼帝国,却是在“病人”的边缘挣扎,内部改革的呼声与外部列强的觊觎交织。作者将目光聚焦于“英国的土耳其形象”,这本身就极具挑战性。因为“形象”从来都不是客观事实的简单复刻,它承载着建构者的情感、动机和期望。我迫切想知道,在那个信息传播相对有限但又充满想象力的年代,英国的知识分子、艺术家、商人、甚至是普通民众,是如何“看见”土耳其的?是浪漫化的东方情调,是充满异域风情的“土耳其浴”和“后宫”,还是政治舞台上那个需要被操纵的“大国棋子”?书中是否会呈现一些具体的文本或艺术实例,来佐证这些形象的形成和传播?我猜想,作者会从历史学、文化研究、文学批评等多个角度切入,试图解构这些“土耳其”的英国化面貌,揭示其背后隐藏的权力关系和文化逻辑。这种研究,与其说是在研究土耳其,不如说是在研究19世纪的英国自身。
评分“正版 英国的土耳其形象研究(1800-1853)”——仅仅是这个书名,就足以让我心生向往。1800至1853年,这段时间跨越了拿破仑战争的余波,见证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也目睹了奥斯曼帝国的持续动荡与欧洲列强围绕“东方问题”的角力。在此背景下,英国对土耳其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我好奇这本书能否提供一种不同于简单政治和经济分析的视角,去探究这种“形象”是如何被建构、传播,又如何影响了当时的英国社会和外交政策。我设想,作者可能深入分析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包括那些描绘异域风情的浪漫主义文学,刻板印象式的报刊报道,甚至是艺术家笔下充满东方主义色彩的画作。这些“形象”是否反映了英国对自身文明优越感的投射,还是对一个衰落但仍具有战略意义的帝国的复杂情感?我期待本书能够揭示,在那个信息传播相对缓慢但想象力却异常活跃的时代,英国人是如何通过“看见”土耳其,来定义自身,并在这个日益变化的世界中定位自己的。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足以吸引我——“正版 英国的土耳其形象研究(1800-1853)”。光是这个标题,就勾勒出了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和跨文化交织的画面。1800到1853年,这可是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奥斯曼帝国正经历着衰落与转型,而大英帝国则处于维多利亚时代的上升期,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在这段关键时期,英国是如何看待和塑造“土耳其”这个概念的?书中提出的“形象研究”更是让我充满好奇。我设想,作者一定深入挖掘了当时的文学作品、旅行笔记、新闻报道,甚至可能还有艺术品和外交文件,去捕捉那些潜藏在字里行间、图像中的微妙感知和刻板印象。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对他者的“形象”构建,往往是其自身意识形态、政治目的和文化偏见交织的产物。那么,在维多利亚时代,面对一个在欧洲和亚洲都占据重要地位但又日益式微的奥斯曼帝国,英国人究竟看到了什么?是东方神秘的“他者”,是需要被“文明化”的落后之地,还是地缘政治上的重要棋子?我期待书中能揭示这些复杂的视角,以及这些形象在英国国内舆论、政治决策乃至文化生产中扮演的角色。这种研究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19世纪英土关系的原貌,更能提供一个观察“他者想象”如何形成和演变的绝佳案例。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正版 英国的土耳其形象研究(1800-1853)”立刻勾起了我对历史文本研究的兴趣。1800-1853年,这是一个微妙的时期,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政治版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也逐渐显露出衰落的迹象。而英国,正是在这个时期崛起为全球性的海洋帝国,其海外扩张和外交政策深受其对其他文化的认知和想象的影响。我一直对“他者”的想象如何形成和演变感到着迷,而“英国对土耳其的形象”无疑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研究案例。这本书的主题让我想到,当时的英国媒体、文学作品、甚至是外交官的报告,可能都充斥着对土耳其的各种描绘。这些描绘是基于事实的观察,还是经过了文化过滤和意识形态的加工?书中会探讨哪些具体的媒介和文本,来呈现这些“形象”?我期待作者能够深入挖掘那些可能被忽视的史料,例如当时旅行者留下的日记、小说家笔下的异域风情、或者政治家关于“东方问题”的论述。我相信,通过对这些“形象”的细致分析,我们不仅能了解19世纪英国的视角,更能洞察当时国际政治格局下的权力运作和文化交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