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疆绿洲林下间作
定价:50.00元
作者:石书兵,耿洪伟,翟云龙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116317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全书由4章和附录组成。*章介绍了新疆绿洲的形成、演化和分布,绿洲林业(包括果树)的现状和发展,丰富多样的林、果资源,林下种植的主要类型,林下种植的意义等。第二章论述了林粮间作。以杨树为主体,间作小麦是林粮间作的主要模式。包括杨树间作小麦的环境效应,间作系统的栽培技术要点,效益分析等。果树也可视为林木。所以第三章以驰名全国的新疆大枣为代表,介绍了果粮间作中的枣、麦(小麦)为典型的枣粮间作。较详尽地展现了新疆枣树资源以及一批优良品种。论述了枣麦间作的环境特征、规格、模式、技术要点。分析了间作系统的效益。第四章是新疆林下间作的其他类型,包括林草间作,林菜和林经(经济作物)间作,林菌间作,林药间作。附录列出新疆杨树种类(种和品种)90种。
目录
章 概 述 1
节 新疆绿洲林业概况 1
第二节 新疆绿洲林下种植的意义 35
第二章 林粮间作 65
节 杨粮间作 65
第二节 杨麦间作栽培技术 78
第三章 枣粮间作 107
节 新疆枣树资源 107
第二节 枣麦间作 125
第四章
林下种植的其他类型………………………………………
144
节
林草间作 …………………………………………………………
144
第二节
林菜和林经间作 …………………………………………………
159
第三节
林菌间作 …………………………………………………………
162
第四节
林药间作 …………………………………………………………
171
附录 新疆杨树名录(种和品种) 178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生命力,绿色的底色象征着勃勃生机,上面点缀着几株错落有致的植物,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看内容,但光是这视觉冲击,就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的、充满希望的气息。我一直对农业科技领域很感兴趣,尤其是在我们国家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巨大的地方,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实现可持续的生产,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新疆,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神秘和广袤的意味,而“绿洲”则更是生机盎然的象征。这本书的名字《新疆绿洲林下间作》,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好奇心。它似乎在描绘一种巧妙的农业模式,将传统的林业与作物种植结合起来,不仅能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或许还能带来生态效益的提升。我猜想,书中可能会详细介绍在新疆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下,如何选择合适的树种和作物进行间作,以及这些组合如何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我特别期待了解其中关于水分管理、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细节,毕竟新疆水资源相对匮乏,如何在绿洲这个宝贵的生态环境中实现高效用水,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林下间作的模式,听起来就很有诗意,我希望书中能描绘出这种模式下的田园景象,也希望它能为我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农业发展思路。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新疆绿洲林下间作》非常吸引我。我是一名在基层工作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常年与农民打交道,深知他们对于新技术、新模式的需求。新疆的农业发展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那里的自然条件独特,挑战与机遇并存。看到“绿洲”这个词,我立刻联想到新疆特有的生态环境,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实现农业的精细化和高效化。而“林下间作”则是一种非常具有潜力的农业模式,它似乎能将林业和种植业巧妙地结合起来,实现效益最大化。我非常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在新疆绿洲地区,具体实践林下间作的详细指南。例如,书中是否会介绍适合在林下种植哪些经济作物或蔬菜?这些作物与当地常见的树种(如胡杨、红柳等)之间是否存在协同效应?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管理,优化光照、水分和养分的利用,从而提高整体的产量和品质?我还需要了解,这种模式在实践中会遇到哪些技术难题,比如如何防范病虫害,如何进行机械化操作,以及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套切实可行、易于推广的林下间作解决方案,帮助新疆的农民走上更科学、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有一种独特的质感,触感上很舒服,让我感觉它是一本很用心的学术著作。我一直对中国各地独特的农业模式和技术创新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适应复杂环境、并能带来显著效益的实践。新疆,作为一个地理和气候都极其特殊的区域,它的农业发展本身就充满了研究价值。“绿洲”更是象征着生命力,而“林下间作”这个概念,一下子就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关于一种简单的种植技术,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它或许会深入探讨如何在新疆绿洲这个脆弱而宝贵的生态环境中,通过巧妙的设计,将树木的生态功能与作物的经济价值有机结合。我非常希望能了解到,书中是否详细介绍了在新疆的特定区域,例如吐鲁番盆地或者塔里木盆地,有哪些成功的林下间作案例?这些案例中,所采用的树种和作物有哪些?它们的生长习性是如何相互适应的?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在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水分蒸发、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究竟能带来多大的效益?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科学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来支撑这些结论,并且能够为未来的农业规划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评分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是它的装帧很扎实,纸张的质感也很好,作为一本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这一点倒是意料之中。我一直认为,一家好的出版社,不仅要出版内容有价值的书籍,在书籍的制作上也应该精益求精,这样才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这本书的标题——《新疆绿洲林下间作》——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本身从事农业研究,虽然领域不完全相同,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新疆,这个地域概念本身就代表着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农业挑战。而“绿洲”和“林下间作”的组合,则进一步勾勒出一个充满智慧和创新的农业场景。我设想,这本书很可能深入探讨了在新疆干旱半干旱地区,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资源,通过合理的林木栽培与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等进行科学配置,形成一个既能发挥林地生态功能,又能增加经济产出的复合型农业系统。我尤其好奇书中关于具体树种和作物搭配的案例分析,以及它们在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方面的表现。此外,我想这本书可能还会触及到林下间作模式在改善微气候、涵养水源、保持土壤肥力等方面的生态效益,以及这些效益如何反哺农业生产,形成良性循环。
评分当我看到《新疆绿洲林下间作》这本书的标题时,立刻被它所描绘的画面所吸引。我并非专业的农业从业者,但作为一个对生活充满好奇、热爱自然的人,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巧妙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实践感到由衷的钦佩。新疆,这个名字在我心中总是与广袤、神秘和独特的自然风光联系在一起。而“绿洲”更是点睛之笔,它代表着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生命顽强生长的奇迹。“林下间作”这个词,听起来就有一种充满智慧和诗意的感觉,仿佛能将林间的阴凉与作物的生长巧妙结合,形成一种和谐共生的农业景观。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是否会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向我展示在新疆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农民们是如何智慧地运用林下间作的技术,来优化土地利用,提高产量,同时又能保护环境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有生动的案例,不仅仅是枯燥的数据,更能描绘出那一幅幅画面:在苍翠的林木下,各种作物欣欣向荣,构成一幅充满活力的生态画卷。我还想知道,这种模式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比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是否也有积极的作用?这本书能否让我对新疆的农业,乃至中国的农业科技,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