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农政策和贵州农村贫困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惠农政策和贵州农村贫困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玉梅,陈志钢 著
图书标签:
  • 惠农政策
  • 农村贫困
  • 贵州农村
  • 农业经济
  • 扶贫开发
  • 政策研究
  • 中国农村
  • 农业科技
  • 区域发展
  • 乡村振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29814
商品编码:2973243817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惠农政策和贵州农村贫困研究

定价:48.00元

作者:张玉梅,陈志钢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1162981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逐年提高,但伴随而来的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30提高到2003年的0.479,超过世界银行制定的警戒线,成为收入分配高度不平等的国家之一。面对日益严重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尤其针对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国家从2004年起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例如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生产补贴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转移性收入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明显增加,从2004年的3.9%增加到2013年的8.8%。转移性收入更是农村低收入居民重要的收入来源,2013年,农村低收入组居民(按照人均纯收入水平五等分组的*的20%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高达12.9%。2004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迅速,尤其在2010年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有所趋缓,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3倍,低于以前的3.23.3倍。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2009年的0.49下降到2014年的0.469。

目录


章导言()
第二章调研地基本情况及当地的惠农政策()
一、调研地概况()
二、调研内容()
三、当地惠农政策()
参考文献()
第三章农村居民动态贫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引言()
二、脱贫和返贫之路()
三、脱贫和返贫者的收入分解()
四、脱贫和返贫决定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为什么?”)()
五、结论和政策含义()
参考文献()
第四章惠农政策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流动的影响()
一、引言()
二、惠农政策对农村居民收入流动的直接影响分析()
三、惠农政策对农村居民收入流动的间接影响分析()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
一、引言()
二、居民的营养摄入状况()
三、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
四、居民营养摄入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五、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居民贫困和不平等的影响()
一、引言()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及其改革历程()
三、数据说明()
四、实证分析框架()
五、估计结果()
六、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七章惠农政策实施效果的一般均衡影响分析()
一、文献综述()
二、贵州住户—村—县三层CGE模型的构建()
三、贵州住户—村—县三层CGE模型的应用()
四、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作者介绍


张玉梅,女,1979年8月生,管理学博士。2001年毕业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获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7月参加工作,曾为华南热带农业大学高职学院管理学教师,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农村发展、农业政策和农产品市场方面的研究,擅长一般均衡模型(CGE)和局部均衡模型。曾在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加拿大拉瓦大学和渥太华大学短期学习和合作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农业部948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在《ChinaEconomicReview》、《ChinaAgriculturalEconomicReview》、《中国农业经济问题》和《中国科技论坛》等杂志上共发表20多篇论文,参编著作5部,其中1部为英文。

文摘


序言



《山河锦绣:中国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 一、 时代的召唤与乡土的期盼 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乡村承载着文明的根脉,也孕育着未来的希望。曾几何时,广袤的农村土地上,贫困与落后如同挥之不去的阴影,束缚着无数勤劳人民的手脚,也阻碍着国家整体发展的步伐。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已然绘就,在这幅画卷中,乡村的振兴与富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如同一声响亮的号角,吹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进军曲。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口号,更是对亿万农民期盼的回应,是对中华大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量。乡村,这片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土地,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被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本书《山河锦绣:中国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正是 dessa时代召唤与乡土期盼的深刻回应。它并非单纯罗列政策条文,而是试图以一种更具温度、更富有人文关怀的视角,去描绘中国乡村在时代洪流中发生的深刻变革,去探寻那些驱动乡村走向富裕与文明的内在力量,去展现那些在中国广袤大地上传承与创新的乡村实践。 二、 变革的脉络: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我们深知,乡村的振兴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场接续奋斗、久久为功的伟大事业。本书将从历史的纵深出发,梳理中国乡村发展脉络,特别是在脱贫攻坚这一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之后,乡村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脱贫攻坚的辉煌成就: 本书不会忽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我们将回顾那些令人振奋的数字,那些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那些为改变贫困面貌付出的艰辛努力。正是基于这一坚实的基础,乡村振兴的号角才能更加响亮地吹响。贫困人口的退出,仅仅是迈向富裕的第一步,而真正的乡村振兴,则意味着物质富足、精神丰盈、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的战略内涵: 本书将深入解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阐释其在不同区域、不同村庄的具体实践路径。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盘活农村资源,激活农村要素,实现“造血式”扶贫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我们将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在乡村中的重要性,如何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我们还将审视乡风文明的重塑,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同时,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本书将探讨如何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最终,这一切的努力都将指向“生活富裕”,让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三、 时代的引擎:政策的指引与创新的活力 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有力指引,也离不开基层实践的创新探索。本书将重点聚焦那些推动乡村发展的关键要素,并展现其在中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政策的“定盘星”: 本书将系统梳理国家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各项重大政策,包括但不限于土地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产业政策、生态政策等。我们将分析这些政策的出台背景、核心要义,以及它们如何为乡村发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引和制度性的保障。政策并非僵化的条文,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和实践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的活水,本书将捕捉这些动态变化,展现政策在推动乡村发展中的“定盘星”作用。 创新的“驱动器”: 乡村振兴的道路是多元的,每一个村庄都有其独特的禀赋和发展潜力。本书将精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振兴案例,展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村庄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我们关注那些敢于突破、勇于探索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他们是乡村振兴的实践者和创新者。我们将深入挖掘这些案例背后的逻辑,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其他乡村发展提供借鉴。例如,在文旅融合方面,一些乡村如何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打造特色民宿、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在绿色农业方面,一些村庄如何推广生态种植、有机养殖,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一些乡村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电商、智慧农业,打通产销渠道,提升治理效率。 四、 灵魂的回归: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乡村不仅是物质的载体,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宝库。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它关乎乡村的“根”与“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 乡村承载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俗、乡规民约等。本书将关注乡村在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文化财富方面的努力。我们将展现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乡村生活,让古老的技艺焕发新生,让传统的习俗成为连接人心的纽带。例如,一些乡村如何通过举办民俗节庆活动,吸引游客,也重塑村民的文化认同;一些老一辈匠人如何将祖传手艺传授给年轻一代,让技艺得以延续。 新时代乡风文明的培育者: 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本书将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这包括倡导勤劳致富、诚信友善、互助合作等价值观,抵制陈规陋习,提升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我们将关注那些通过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道德讲堂等方式,有效提升乡村文明程度的实践。 五、 绿色的未来: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也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聚焦乡村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 守护碧水蓝天: 本书将关注乡村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实践。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发展绿色农业,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盘活生态优势: 许多乡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本书将探讨如何将这些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例如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绿色产品认证等,实现生态价值的转化和增值,让乡村居民在保护生态中获得经济收益。 六、 治理的创新:智慧乡村与共同缔造 有效的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坚实保障。本书将关注乡村治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智慧乡村的探索: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乡村建设正在成为新的趋势。本书将介绍一些乡村如何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乡村管理效率,优化公共服务,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例如,利用智慧农业技术,实现精准种植,提高产量和质量;利用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弥合城乡差距,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共同缔造的理念: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本书将强调“共同缔造”的理念,鼓励村民广泛参与乡村治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我们将关注那些通过民主协商、村民议事会等形式,实现乡村事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践,让乡村发展更有活力、更具韧性。 七、 结语:一幅充满希望的时代画卷 《山河锦绣:中国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希望通过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解读和生动案例的展现,为读者呈现一幅波澜壮阔、充满希望的时代画卷。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亿万农民的辛勤耕耘下,中国乡村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成为美丽中国建设中最动人的篇章。这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展望;不仅是对政策的阐释,更是对实践的致敬。本书期待与所有关心中国乡村发展的人们一同,见证并参与这场伟大的时代变革。

用户评价

评分

“惠农政策”这几个字,总能引起我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思考。而“贵州农村贫困研究”,则将目光聚焦在一个具体的区域,这让我对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猜想,这本书的视角可能是多维度的,既有宏观层面的政策分析,也有微观层面的案例研究。我希望能看到书中详细阐述了哪些惠农政策在贵州得到了有效的实施,这些政策在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同时,我也想了解,贵州农村贫困的成因是复杂的,书中是否对这些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例如,地理环境的制约、传统耕作模式的转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等方面,是否都有详尽的论述?我更期待的是,作者能否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贵州农村实际情况的、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政策建议,帮助当地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书,为相关部门和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洞见。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很朴实,一看就知道是写实的,让人联想到那些扎根泥土、默默奉献的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我一直对农村发展和脱贫问题很感兴趣,特别是贵州这个地方,它的地理环境独特,发展挑战也尤为突出。我很好奇,在国家大力推进惠农政策的背景下,贵州农村的贫困现状究竟到了一个怎样的程度?这本书是否能深入剖析造成贫困的深层原因?比如,是土地的局限性,还是产业结构的单一?亦或是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不足?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通过生动的人物故事,展现政策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取得的成效。同时,作为一本来自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书,我希望能看到它在理论研究上也能有所建树,不仅是现象的描述,更能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贵州乃至全国的农村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我个人认为,单纯的政策宣讲往往缺乏说服力,而深入的实证研究则更能打动人心,希望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让我对惠农政策的实际效果有一个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惠农政策和贵州农村贫困研究》这个书名,朴实中透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我一直关注着中国农业的发展,特别是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贵州,这个我心目中具有独特魅力的省份,它的农村贫困问题究竟有多复杂,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我非常好奇,书中将如何系统地梳理和分析国家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在贵州农村的落地情况,是否真的能有效缓解贫困,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数据和案例,来印证政策的效果,同时也能揭示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和挑战。我特别期待作者能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结合贵州独特的地理、气候、文化等因素,来探讨贫困的根源,并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这本书能否让我对中国农村的发展历程,以及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有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研究报告,更是一份对中国农村未来发展的深思。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曾经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家庭,以及那些为了改变命运而付出的努力。贵州,那个被群山环绕的省份,它的农村贫困现状究竟有多严峻?而国家的惠农政策,又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触及到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震撼,一种对现实的深刻认知。我期待书中能够揭示出导致贵州农村贫困的深层次原因,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匮乏,或许还包括教育、医疗、信息等方面的落后。同时,我希望看到书中能够详实地记录下,惠农政策在基层是如何落地生根的,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带来了哪些实际的改变。我想了解,政策是否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而不是简单地“一刀切”。我更想知道,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当地的农民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们的主体意识是如何被激发出来的?这本书能否让我感受到一种希望,一种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虽然直白,但却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对“三农”问题的关切。我一直认为,中国农村的活力与国家的繁荣息息相关,而脱贫攻坚更是衡量社会公平与进步的重要标尺。贵州,这个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它承载着怎样的贫困故事,又在惠农政策的阳光下悄然发生着怎样的改变?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和枯燥的理论,更能描绘出一幅幅鲜活的贵州农村图景。我期待阅读到书中关于基层干部如何践行惠农政策的感人故事,他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将国家的好政策变成实实在在的惠民措施。我更关注的是,那些曾经贫困的农民,在政策的扶持下,他们的生活是如何一步步改善的?他们的希望是如何重新点燃的?这本书能否展现出政策的温度,让读者感受到国家对农村的深切关怀,以及农民脱贫致富的决心和勇气?我渴望通过这本书,更加理解“精准扶贫”的内涵,以及它在中国农村大地留下的深刻印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