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施用100问(第2版)

肥料施用100问(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莲池著 著
图书标签:
  • 肥料
  • 施肥技术
  • 农业技术
  • 植物营养
  • 土壤改良
  • 作物栽培
  • 农业生产
  • 园艺
  • 农学
  • 肥料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66367
商品编码:2973240112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肥料施用100问(第2版)

定价:10.00元

作者:王莲池著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0826636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专家王莲池编著。版自2000年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已10次印刷,发行9.8万册。作者根据10年来肥料施用理念的更新和施用技术的发展,对版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补充,除保留“认识肥料”和“主要粮食作物的施肥方法”两个部分外,增加了“如何识别外表相同的化学肥料”、“如何利用你身边的肥料资源”、“作物与营养元素的关系”、“有机肥的收集、制作与保存”、“目前我国化肥的生产与使用情况”、“施肥与土壤的关系”、“施肥与污染”、“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等8个部分。该书内容简明扼要,语言通俗易懂,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适合广大农民和基层农业技术人员阅读。

目录


一、认识肥料
1.什么是肥料?肥料有哪几种7
2.有机肥有哪些种类?都有些什么特点?
3.化肥有哪几类?其中的氮肥有什么特性?
4.常用的磷肥和钾肥有哪几种?有哪些特点?
5.常用的微量元素化肥有哪几种?有哪些特性?
二、如何识别外表相同的化学肥料?
6.怎样识别氯化铵和尿素?
7.怎样识别铵和钾以及铵和氯化铵?
8.怎样识别硝酸铵和碳酸氢铵?
9.怎样识别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
10.肥料与营养元素有什么关系?肥料的三要素是什么?
三、如何利用你身边的肥料资源
11.三口之家一年的大小便的养分相当多少化肥?如何重视这些肥源?
12.怎样收集不花钱的磷肥?如何使用骨粉?
13.哪些生活垃圾中含钾丰富?
14.为什么说有工农业生产的地方就有肥料资源?
15.如何收集身边的肥料资源,使它变废为宝?
四、作物与营养元素的关系
16.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几种?
17.农作物体中16种必需养分各占多少?碳、氢、氧各起什么作用?
18.氮素养分在作物营养中起什么作用?
19.磷、钾素养分在作物生长中起什么作用?
20.作物缺氮素养分时会出现什么症状?如何处理?
21.作物缺磷素养分时会出现什么症状?如何预防和应对?
22.作物缺钾素养分时会出现什么症状?如何预防和应对?
23.过量施氮肥对农作物有什么危害?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24.在黏土上种植的小麦为什么分蘖期会出现红色叶片?夏玉米下部叶片往往会发黄?这是什么原因?
25.为什么在庭院里种的向日葵要比大田种的
……
五、有机肥的收集、制作与保存
六、目前我国化肥的生产与使用情况
七、施肥与土壤的关系
八、施肥与污染
九、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
十、主要粮食作物的施肥方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物营养与肥料应用基础》 内容简介: 《作物营养与肥料应用基础》是一本系统阐述作物营养需求、肥料分类与作用、科学施肥技术以及土壤养分管理策略的专业著作。本书旨在为农业科研人员、技术推广人员、农技服务者、新型职业农民以及所有关心作物生长与土壤健康的读者,提供一套全面、科学、实用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本书理论严谨,内容充实,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力求将复杂的农业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实践要领,帮助读者在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篇:作物营养的奥秘 本篇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理解它们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以及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第一章:植物的生命需求——营养元素总览 1.1 为什么作物需要营养? 详细阐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但同时需要从土壤、空气和水中获取无机营养元素来维持生命活动、构建组织、进行代谢反应。 1.2 营养元素的分类:宏量与微量 1.2.1 宏量营养元素: 碳(C)、氢(H)、氧(O): 植物体最基本的组成元素,主要来源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重点阐述其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它们如何构成有机物的基本骨架。 氮(N): 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的组成成分,是植物生长旺盛期的核心。详述氮素对叶片生长、分蘖、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不同形态氮(铵态、硝态)在土壤中的转化与吸收特点。 磷(P): 能量代谢(ATP)的关键,核酸、磷脂的组成。阐述磷素对根系发育、开花结实、种子成熟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土壤中的有效性受pH和有机质的影响。 钾(K): 维持渗透压、激活酶系统、促进糖类运输。详述钾素对提高作物抗逆性(抗旱、抗病虫害)、果实品质(糖度、色泽)、储藏性以及调节水分代谢的独特作用。 钙(Ca): 细胞壁的组成成分,细胞分裂、信号传导的重要因子。阐述钙素对新梢、顶芽、花粉萌发、果实发育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土壤中的淋溶性与缺钙的典型症状。 镁(Mg): 叶绿素的中心原子,多种酶的活化剂。详述镁素对叶片绿色、光合效率的影响,以及其在脂肪代谢中的作用。 硫(S): 某些氨基酸(如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和维生素的组成。阐述硫素对蛋白质合成、酶活性及作物风味(如葱蒜类)的影响。 1.2.2 微量营养元素: 铁(Fe): 叶绿素合成和呼吸酶的组成。重点阐述铁素在光合电子传递链中的作用,以及其在碱性土壤中易出现缺素(黄化)的现象。 锰(Mn):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多种酶的活化剂,参与解水产氧。详述锰素对光合作用产氧、抗氧化系统的作用,以及其在酸性土壤中易被吸收。 锌(Zn): 生长素(IAA)合成的前体,多种酶的组成和活化剂。阐述锌素对茎叶生长、分化、生殖发育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石灰性土壤中易缺。 铜(Cu): 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多种酶的组成。详述铜素对作物生长、抗氧化、抗病性的影响。 硼(B): 细胞壁形成、糖类运输、花粉萌发和受精。阐述硼素对作物生殖生长(花芽分化、授粉结实)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其在石灰性和沙质土壤中易流失。 钼(Mo): 固氮酶和硝酸还原酶的组成。详述钼素对豆科作物固氮和所有作物硝态氮代谢的关键作用,以及其在酸性土壤中有效性受限。 氯(Cl): 参与渗透调节、光合作用的解水产氧。阐述氯素在维持植物细胞膨压、抗逆性方面有一定作用。 镍(Ni): 尿素酶的组成,参与某些植物的固氮作用。 1.3 营养元素的互作关系:协同与拮抗 深入解析不同营养元素之间在吸收、转运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互影响,例如钙镁协同、氮磷钾的互促互制,以及微量元素与宏量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强调均衡施肥的重要性。 1.4 作物缺素的诊断与识别 1.4.1 外部形态诊断: 详细介绍不同营养元素缺乏时,作物在叶色、叶形、生长速度、生长点、果实等方面出现的典型症状,例如氮亏缺导致老叶黄化,磷亏缺导致植株矮小,钾亏缺导致叶缘坏死等。 1.4.2 内部诊断: 介绍植物组织化学分析、土壤养分检测、叶片养分分析等科学方法,以更精确地判断作物营养状况。 第二章:土壤——养分的宝库与载体 2.1 土壤的构成与性质 介绍土壤的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部分,以及土壤质地(砂、壤、黏)、土壤结构、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等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2.2 土壤养分的存在形态与转化 详细阐述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化学形态,如氮素的有机态、铵态、亚硝态、硝态,磷素的有机磷、无机磷(如磷酸二氢钙、磷酸氢钙、磷酸三钙),钾素的速效态、缓效态、迟效态等。重点介绍土壤微生物在养分转化(矿化、硝化、反硝化、固氮、解磷、解钾等)中的关键作用。 2.3 土壤养分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深入分析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通气状况、养分之间的互作以及养分淋溶和固持等。 2.4 土壤养分管理的重要性 强调通过科学的土壤管理,维持土壤健康,提高土壤养分供给能力,减少养分流失,为作物提供充足且均衡的营养。 第二篇:肥料的科学运用 本篇将系统介绍各类肥料的特性、作用机制以及科学施用方法,帮助读者选择最适宜的肥料,并掌握高效施用技巧。 第三章:肥料的分类与基本特性 3.1 按照养分含量分类: 3.1.1 单质肥料: 仅含有一种主要营养元素的肥料,如过磷酸钙(含磷)、硫酸钾(含钾)、尿素(含氮)等,详细介绍其养分含量、肥效特点和适用范围。 3.1.2 复(混)合肥料: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的肥料,如NPK复合肥、NP复合肥等。介绍其配方特点、优势以及不同配比适用的作物类型。 3.2 按照来源分类: 3.2.1 化学肥料: 氮肥: 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硝酸铵、硝酸钙等,分析其养分形态、肥效快慢、酸碱性及对土壤的影响。 磷肥: 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等,分析其速效性、迟效性、对土壤pH的影响。 钾肥: 硫酸钾、氯化钾、硝酸钾、碳酸氢钾等,分析其是否含氯、速效性、对作物抗性的影响。 复合肥料: NPK复合肥、NK复合肥、PK复合肥等,介绍不同复合肥的特点、养分比例及适用性。 微量元素肥料: 硫酸亚铁、硫酸锌、硼砂、硫酸锰、钼酸钠等,介绍其形态(易溶性、螯合态)及施用方式。 3.2.2 有机肥料: 堆肥、沤肥、厩肥: 介绍其养分含量、肥效特点、熟化程度对养分释放和病虫害的影响。 绿肥: 介绍其还田后的养分补充、土壤改良和固氮作用。 商品有机肥: 介绍其优点,如营养全面、改良土壤、绿色环保。 3.2.3 缓(控)释肥料: 介绍其原理(包膜、化学改性),优势(减少养分流失、提高利用率、减少施肥次数)及适用场景。 3.3 肥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介绍肥料的溶解度、吸湿性、粒度、酸碱性等,以及这些性质如何影响肥料的贮存、施用和肥效。 第四章:科学施肥的基本原则与技术 4.1 肥料当季用量与分期施用 4.1.1 需肥规律: 详细分析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变化规律,强调“分期施用,满足各期需求”。 4.1.2 需肥量预测: 介绍基于作物种类、产量目标、土壤肥力水平、肥料利用率等因素估算施肥量的常用方法。 4.2 肥料的合理配比 4.2.1 宏量与微量元素的平衡: 强调在满足宏量元素需求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微量元素的补充,实现养分的均衡供应。 4.2.2 养分间的协同与拮抗: 结合作物营养的互作关系,合理搭配肥料,避免养分拮抗导致的肥效下降。 4.3 肥料利用率与影响因素 4.3.1 什么是肥料利用率? 定义和解释肥料利用率,以及其低下的原因(养分淋失、挥发、固化、作物吸收效率低等)。 4.3.2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 优化施肥时期: 抓住作物需肥高峰期施肥。 优化施肥方法: 深施、侧施、穴施、种肥、追肥、叶面追肥等。 使用缓(控)释肥料: 延长养分释放时间,与作物生长同步。 配合有机肥施用: 提高土壤缓冲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养分流失。 平衡施肥: 避免单一养分过量,促进养分协同吸收。 调整土壤环境: 改善土壤pH、水分、通气等。 4.4 肥料施用方法 4.4.1 播种施肥(基肥): 介绍其作用(提供全生育期养分)、施用量、施用方法(撒施、条施、穴施)及注意事项。 4.4.2 追肥: 追肥的重要性: 满足作物生长中后期快速增加的养分需求。 追肥的时期: 根据作物需肥规律选择适宜的追肥时机。 追肥的类型: 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叶面肥等。 追肥的方法: 撒施、条施、穴施、水肥一体化、叶面喷施。 4.4.3 侧施与根外追肥(叶面喷施): 介绍侧施的优点(减少养分损失,便于作物根系吸收)和叶面喷施的特点(吸收快,针对性强,适用于微量元素补充和应急施肥)及其操作要领。 4.4.4 根外追肥(叶面喷施): 介绍其原理、优势(吸收快、效率高)、适用的肥料种类(微量元素、速效性肥料)和注意事项(浓度、喷施时间、气候条件)。 第五章:不同作物类型的施肥特点 5.1 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的施肥要点 5.1.1 氮肥: 强调苗期壮苗、分蘖期增蘖、拔节孕穗期促进穗分化、灌浆期保叶增粒的作用。 5.1.2 磷肥: 强调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逆性、促进结实。 5.1.3 钾肥: 强调提高抗倒伏能力、抗病虫害、促进籽粒饱满。 5.1.4 微量元素: 关注锌、硼等在特定土壤和作物上的补充。 5.2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花生等)的施肥要点 5.2.1 棉花: 强调氮肥对纤维生长和产量,磷钾肥对铃重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5.2.2 油菜: 强调对硫、硼的需求,以及氮、磷、钾的平衡。 5.2.3 花生: 强调对钙、硫的需求,以及磷钾肥在饱果率上的作用。 5.3 蔬菜的施肥要点 5.3.1 不同类型蔬菜(叶菜、瓜果菜、根茎菜)的差异化施肥 5.3.2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不同需求 5.3.3 提质增效的施肥策略 5.4 瓜果类作物的施肥要点 5.4.1 对钾、钙、镁的需求 5.4.2 膨果期、转色期的施肥关键 5.4.3 糖度、风味的形成与肥料的关系 5.5 绿肥与有机肥的合理利用 强调其在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化肥依赖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与化肥配合施用。 第三篇:土壤养分管理与绿色生产 本篇将视角从作物转向土壤,强调可持续的土壤养分管理策略,以实现农业的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土壤养分诊断与测土配方施肥 6.1 土壤养分诊断的方法 6.1.1 土壤养分速测技术: 介绍田间快速检测土壤速效氮、磷、钾、pH等指标的技术及其应用。 6.1.2 土壤养分全分析: 介绍实验室进行的土壤养分全面检测,包括常量、中量、微量元素及有机质、pH、EC等,为精准施肥提供依据。 6.1.3 作物营养诊断: 介绍通过分析作物叶片、茎等组织中的养分含量,判断作物营养状况的方法。 6.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6.2.1 测土配方施肥的流程: 土壤采样、实验室分析、结果解读、配方制定、肥料推荐、施肥指导。 6.2.2 配方施肥的意义: 实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避免养分失衡,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6.2.3 精准施肥装备与技术: 介绍变量施肥、智能施肥等现代化施肥技术。 第七章:土壤改良与健康管理 7.1 土壤酸化与改良 介绍土壤酸化的原因、危害,以及石灰、有机肥等改良措施。 7.2 土壤盐渍化与改良 介绍土壤盐渍化的成因、危害,以及排水、淋洗、种植耐盐作物等改良措施。 7.3 土壤板结与改良 介绍土壤板结的原因,以及深耕、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改良措施。 7.4 有机质管理与培肥地力 强调有机肥、绿肥、秸秆还田等措施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的重要性。 7.5 土壤微生物的重要性与调控 介绍土壤微生物在养分循环、土壤健康中的作用,以及通过施用微生物菌剂、调整耕作措施等进行调控。 第八章:绿色肥料与可持续农业 8.1 绿色肥料的定义与种类 介绍生物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海藻肥、腐植酸肥等。 8.2 生物肥料的作用与应用 介绍固氮菌剂、解磷解钾菌剂、解磷菌剂、植物生长促进菌剂等对提高养分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性的作用。 8.3 减少化肥使用,实现减量增效 介绍如何通过科学管理、增施有机肥、使用缓释肥料、发展生态农业等途径,减少化肥的施用量,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8.4 循环农业模式下的养分管理 探讨农牧结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模式,构建高效、绿色的农业生产系统。 本书特色: 系统性强: 覆盖作物营养、肥料基础、施肥技术、土壤管理等核心内容。 科学性高: 理论依据充分,引用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农业实践经验。 实用性突出: 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提供大量可操作的指导和案例。 图文并茂: 配以大量插图、图表,帮助读者直观理解。 语言通俗: 避免过于专业的术语,力求用简洁易懂的语言阐述复杂问题。 《作物营养与肥料应用基础》将成为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和指导手册,助您科学管理作物营养,优化肥料使用,提升农产品质量与产量,迈向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之路。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我的小阳台花园情有独钟,但每次施肥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弄巧成拙。当我在书店看到《肥料施用100问(第2版)》时,简直就像找到了救星!这本书的语言真的太友好了,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像邻家大姐一样,耐心细致地跟你聊肥料。它把那些看起来很复杂的化学名词,用最简单的方式解释清楚,比如什么氮磷钾是“大三大要素”,什么微量元素是“维生素”,一下子就让我明白了它们的重要性。书里特别提到了家庭盆栽植物的施肥技巧,比如如何根据植物的大小和生长情况来判断施肥的频率和用量,如何避免肥液溅到叶片上导致灼伤,这些细节对我来说太有用了!我之前就因为施肥不当,把心爱的多肉养“黄”了好几棵,现在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是出了什么问题。书中还讲到了自制有机肥的方法,比如用果皮、菜叶来制作堆肥,这不仅环保,还能省下不少买肥料的钱。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随身的“园艺顾问”,随时都能解答我的疑惑,让我更有信心把我的小花园打理得井井有条。

评分

这本书真的太及时了!我一直对自家种的蔬菜施肥挺迷茫的,总觉得施了但效果不明显,甚至有时候还担心会“烧根”。看到《肥料施用100问(第2版)》这个名字,就觉得正是我需要的,特别是“100问”这种形式,感觉能很系统地解决我脑子里那些零散的问题。翻开书,它不像一些技术书籍那样枯燥,而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各种肥料的特性、适用范围、施用方法都讲得明明白白。我特别喜欢它里面举的那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用淘米水发酵当液肥,或者怎么判断土壤是否缺肥,这些都是我以前从来没想过或者不确定的。而且,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还会解释“为什么这么做”,这让我对肥料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比如,它讲到不同时期植物对养分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以前都是随便施肥,难怪效果忽好忽坏。书中对各种有机肥和化肥的优缺点对比也非常到位,让我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总体来说,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肥料小白”变成了一个“心里有数”的种植爱好者,感觉整个种菜体验都升级了!

评分

坦白说,我购买《肥料施用100问(第2版)》的初衷,更多是出于一种“万一有用”的心理,因为我对农业生产的了解仅限于浅层。然而,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被它所呈现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深深吸引。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肥料的种类和用途,而是深入探讨了肥料与土壤、与作物生长之间的复杂关系。书中的“问”与“答”模式,恰恰契合了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问,并且答案都给得既专业又易懂。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精准施肥”的理念印象深刻,它强调要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作物需求来确定施肥方案,这对于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也让我对不同地区的土壤特点以及相应的施肥策略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照本宣科,而是充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看似简单的施肥,实则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精密的计算。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施肥世界的大门,让我对农业生产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且具备了指导实践的能力。

评分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老农,我手里也看过不少关于肥料的书籍。然而,《肥料施用100问(第2版)》这本书,还是给我带来了不少惊喜。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书中的问题,很多都是我们基层技术员在工作中经常被农民朋友问到的,比如“磷肥和钾肥能不能一起施?”、“玉米地怎么施肥才能增产?”等等。而这本书的答案,不仅给出了权威的科学解释,还结合了大量的实践案例和操作要领,非常接地气。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施肥方案的详细解读,这对于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朴实,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直奔主题,让读者一目了然。而且,它还考虑到了一些新手可能会犯的错误,并且给出了预防和纠正的方法。例如,书中对于如何避免土壤板结、如何改良土壤酸碱度等问题,都给出了实用的建议。总而言之,这本书对于我这样的基层技术人员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而对于广大农民朋友来说,更是一本能够手把手指导大家科学种田的好帮手。

评分

老实说,我一开始对这本《肥料施用100问(第2版)》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以为就是一本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但拿到手后,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编排非常有条理,问题设置得非常贴近实际生产和家庭种植者的疑问,而且答案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超我的预期。我最欣赏它的一点是,它没有回避一些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难题,比如不同土壤类型如何调整施肥策略,或者如何应对极端天气下的施肥问题,都有详细的解答和建议。书中关于肥料的分类、各种元素的作用机理,讲解得非常透彻,但又不会过于学术化,让一般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特别留意了关于缓释肥和控释肥的介绍,这两种肥料我之前虽然有所耳闻,但具体怎么用,有什么区别,一直是一头雾水。看完书里的讲解,我才真正明白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使用优势,现在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在我的园子里尝试一下了。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测土配方施肥的理念和方法,这让我意识到,以往“凭感觉”施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科学施肥才是提升产量和品质的关键。这本书绝对是值得我反复翻阅的工具书,里面蕴含的知识和智慧,足以让我受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