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诗经彩图馆 | 作者 | 孔子,沐言非 |
| 定价 | 39.80元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 ISBN | 9787511358806 | 出版日期 | 2016-05-01 |
| 字数 | 页码 | 416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诗经》共收录作品三百余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每篇作品进行了全解、译注,并生动解析了作品的写作背景、艺术特色、创作技巧等,同时,配以数百幅精美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读者获得丰富的想象空间和高雅的艺术享受。 |
| 作者简介 | |
|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沐言非,原名陈思思,中南大学文学系毕业,熟悉中国古典文化,曾参与编写《论语的智慧·的智慧·易经的智慧》、《安身立命读易经·明心见性品心经》、《身心富足的智慧》等经典传统文化著作。 |
| 目录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编辑推荐 | |
|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1.译注翔实,内容几乎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每篇作品进行了全解、详注,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这部传世经典巨著。 2.设计独特数百幅精美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 3.科学简明的体例,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 |
| 文摘 | |
|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啁啾鸣和的水鸟,相互依偎在河的碧洲。娇媚明丽的少女,是不凡男子的好配偶。首章写男主人公见到一位艳丽美好的姑娘,对她一见倾心,爱慕之情无法自制。他见到河中沙洲上雄雌水鸟相互依偎,由此想象:她若是能成为自己的妻子,两人天天如这水鸟一样相依不舍该有多好。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任意采摘遍地鲜嫩的荇菜,不需顾及左右。日夜都希望那位娇媚明丽的少女与我携手。主人公回想日间姑娘随手采摘荇菜的样子,她苗条的身材、艳美的面庞在眼中和心间挥之不去,男子心中的深情已难以言表。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美好的她难以得到,日夜都想得我揪心。情深悠悠欲理还乱,翻来覆去思念不休。这里讲述了主人公内心爱她又不好表白的心情。他心乱如麻,不知她是否瞧得上自己,因而觉得很痛苦,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遍地鲜嫩的荇菜,随手采摘不需要担忧。我要弹琴鼓瑟,迎取娇媚明丽的少女。那日姑娘采摘荇菜时的婀娜形体在主人公的眼中和心间仍旧萦绕不去,他暗自设想自己要弹着琴鼓着瑟去向她示好,看看能否打动她的芳心。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遍地鲜嫩的荇菜,任由挑选不需烦恼。我要击鼓鸣钟,让那娇媚明丽的少女跟随我。那一日,红晕娇容的姑娘采摘荇菜的景象在主人公脑海里无法抹去,他经受不住这痛苦的折磨,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击鼓鸣钟去向她求婚。 《关雎》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温婉美丽的情思故事:一名青年男子,见到一位采荇菜的姑娘,被她深深吸引,然而他顾虑重重,羞于开口,于是只能在想象中与她接触、亲近、结偶。诗的妙处在于对爱的叙述直白又含蓄:他不敢当面向她表白,却让自己沉浸在爱的幻想中。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爱慕方式,含蓄内敛,而羞涩。《诗经》篇目中有关爱情的描写有许多,有场景式的描写,也有对话式的叙述,更多的却是如《关雎》这样的矜持、羞怯的心理描绘,这种爱,朴素而健康,纯洁而珍贵。 自古中国就是一个诗的国度,数千年前的春秋时代就产生了许多民歌,流传下来集成了这部《诗经》,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诗经》是中国前沿的古文化典籍,而这首诗是《诗经》的篇,因此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 史载《诗经》是孔子晚年为授徒而编纂的教材。孔子把一首爱情诗放在《诗经》的篇,是有其用意的。他认为,食与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谁都无法回避,但不回避并不代表放纵,欲念是需要尺度的。欲念的放纵,会对人类社会的秩序造成危害,而一切的克制都要从约束男女之欲开始。作为儒家思想开创人的孔夫子将《关雎》放在开篇,意在教化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 孔子在《论语》里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关雎》即是“思无邪”的典型标本。《关雎》所写的爱情,其情感是克制的,行为是谨慎的。这种爱的方式,符合民族的婚恋观念,也符合儒家“以明教化”的目标,因而被编在《诗经》的首篇可谓适得其所。 这首诗的主题历来存有争论:大多数人认为它描写的是男女爱情;有的学者则认为是赞美“后妃之德”;还有人认为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情诗,而是抒发一种“志”:表象是君子对淑女志在必得的追求,实则是抒发君侯对贤人的渴求。 实际上,孔子引《关雎》为首篇,授人以教化,也只体现出老夫子的意图,并非诗作者的本意。《关雎》作为春秋时代的民歌,即便经过人为的整理,也仍不失朴素天然的本真。其中,没有文人装腔作势的庸俗之声,更没有政治的教化之声。读这首诗,能从中感受到的是浓浓的、远古的自然气息。 ……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我必须得提一下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严谨态度,这方面做得非常扎实,体现了创作者的匠心精神。无论是对历史背景的考证,还是对某些特定风俗习惯的描绘,都能感觉到背后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资料搜集和梳理的痕迹非常明显。这种严谨性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可信度和厚重感,让读者能够完全信赖作者所构建的世界观。更难得的是,即便是在如此扎实的学术基础上,作品的呈现方式依然保持了极高的可读性,并没有让那些严谨的考据成为束缚叙事的枷锁。它在保持历史的准确性和文学的感染力之间,找到了一种绝佳的平衡点,这无疑是极其困难但又至关重要的成就,使得这部作品不仅值得被阅读,更值得被珍藏和反复研读,因为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一种经过时间检验的文化沉淀。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封面上的插画色彩饱和度极高,用色大胆又不失古典韵味,仿佛一下子就将人拉回了那个遥远的年代。纸张的选择也很用心,摸起来细腻光滑,翻阅时的触感极佳,让人忍不住想一页一页地细细品味。尤其是那些精美的配图,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更是对文字意境的绝佳补充和诠释,每一幅图都像是经过精心构思的艺术品,细节之处见真章,比如对人物服饰的描摹,对自然景物的刻画,都显得格外考究和到位。这种内外兼修的美感,无疑为阅读体验增添了巨大的愉悦感,使得这部看似严肃的古典著作,焕发出了一种全新的、更具亲和力的生命力,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题材的读者,也会被其高品质的视觉呈现所深深吸引,愿意沉下心来探索其中蕴含的文化宝藏。
评分初读之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叙事的节奏把握得相当精准到位。它并非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而是巧妙地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的细腻情感编织在一起,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乏味。作者在处理情节转折和人物刻画上展现出了高超的技巧,总能在关键时刻抛出引人深思的悬念或者揭示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点,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一口气读下去,去探究事情的来龙去脉和最终结局。尤其是那些对复杂人性的剖析,写得入木三分,角色的挣扎、选择与成长,都显得无比真实可信,让人在故事中看到了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这种行文的张弛有度,使得整部作品在保持其学术或历史基调的同时,成功地兼顾了极强的可读性和故事性,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从语言风格上来说,作者的文字功底极其深厚,呈现出一种浑然天成、信手拈来的大家风范。他的叙述语言既有古典文学的典雅韵味,又没有陷入晦涩难懂的窠臼,在保持文采飞扬的同时,做到了清晰流畅、富有画面感。特别是一些场景的描写,比如对某一特定历史氛围的营造,或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腻刻画,简直是挥洒自如,笔墨所到之处,栩栩如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选择词汇上的精准度,每一个动词和形容词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当时的情境和情绪,没有一个多余的字眼,也没有一丝矫揉造作的痕迹。这种炉火纯青的文字驾驭能力,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审美享受,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品鉴一首优美的散文诗。
评分这部作品在思想层面的探讨深度,远超出了我的初始预期。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过去的故事,更是在引导读者去思考一些关乎永恒的主题,比如权力与道德的边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抉择与抗争。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对世事洞察的清醒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令人敬佩。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看似陈旧的历史事件,用一种非常现代的、能够引发当代人共鸣的视角重新解读出来,使得历史的教训和智慧得以穿透时空的壁ட்ட,直抵人心。每次读完一个章节,都会留下不少回味的空间,让人不禁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蕴含的哲理,思考自己将如何应对类似的人生课题。这种深层次的精神滋养,才是真正优秀作品的价值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